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小学品德与生活是对小学生进行社会常识教育的一门重要综合课。它是在新课程理念下,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历史、文化、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融合而开设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不仅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的现代教育观念,更具有培  相似文献   

2.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融综合性,社会性、生活性于一体的课程.把现代教育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中,能活化教擘过程、激活学生社会情感、规范道德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3.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核心,生活化的活动、生活化的实践是学生认知发展的关键。教师应把握课程的基本理念,主动创设情景,丰富教学活动、充实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空间,帮助学生参与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让学生到生活中活动、体验、内化,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  相似文献   

4.
正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是一门典型的育人课程,是对学生实施公民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位品德与生活课教师应该思考也应解决好的重要问题。教育部新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是指导品德与生活学科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就现行品德与生活教材而言,都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因此,探讨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对于提高品德与生活教育的实效性,确是当务之急。现在就小学品德与生活课  相似文献   

5.
张静 《科学咨询》2015,(4):16-17
品德与社会学科,作为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一门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养成的课程。是让学生了解历史、认识事物、掌握科学知识、了解祖国的灿烂文化和养成良好品质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是集历史、地理、品德学科于一体的综合学科。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上好品德与社会课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在小学教育中如何进行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品德与社会学科,作为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一门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养成的课程。是让学生了解历史、认识事物、掌握科学知识、了解祖国的灿烂文化和养成良好品质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是集历史、地理、品德学科于一体的综合学科。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上好品德与社会课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在小学教育中如何进行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汪洋 《科学咨询》2009,(14):50-50
一、设计依据 新课程改革将语文的学科性质定义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即人格、情感,意志、性格、心理品质等.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活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教师要让学生学好品德与社会,就要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喜欢《品德与社会》学科,真正参与到《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感悟知识,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教师该如何培养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课的学习兴趣呢?笔者认为应从如下几方面进行。一、多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品德与社会》课有些内容理论性、系统性较强,要把抽象的观点、深刻的道理向学生讲清楚,难度较大。对我们教师来说,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提高抽象思维、逻辑推理、归纳论证等能力是相当关键的。而恰当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运用,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教学中,有效地运用多媒体设  相似文献   

9.
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让学生真正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在新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我在初中数学活动课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开发学生创新潜能,取得了一定实效。  相似文献   

10.
《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应该生活化。在教学中一定要立足生活,贴近生活,并让学生参与其中,使他们在学后还能将升华后的行为回归到生活中去。  相似文献   

11.
品德来源于生活,是"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也就是说品德课程是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一门学科.这就要求我们在执教过程中,必须贴近儿童生活,立足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地理新课程要求一线地理教学工作者改变传统教育观念,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实践,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精神。因此,需要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切实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在实际地理教学中,不再是传统教育教学与新课程的取舍,而是大部分一线地理教师面对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地理教育教学无所适从,不能与时俱进地重新审视地理课程在新时代中的教育价值。因此,无法切实落实学生全面发展的宗旨,在课堂中更是无法让学生主体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主体积极参与地理课堂的有效途径,一方面是地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认知和挖掘;另一方面是如何当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促使学生改变传统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13.
品德与社会课程肩负起塑造学生灵魂,使学生明理,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的重要使命。然而,农村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面临诸多困难,教学落实到位不佳,影响学生的成长。要想解决存在的问题,需从思想上重视,加强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并且优化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学科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把学生的品德教育落到实处,使品德与社会课真正成为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重要课程。  相似文献   

14.
吴成芳 《科学咨询》2008,(10):60-60,62
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让学生真正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就是<课程标准>的理念,是当前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品德与社会》学科有一些突出的特点:一是以育人为本,重在儿童文明行为习惯、良好道德品质和健康的社会性发展的培养,目的是把儿童培养成为热爱生活、乐于探究、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性发展的好学生;二是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密切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和要求,努力克服成人化倾向;三是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通过学生的体验、参与和实践,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培养道德情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避免简单说教;四是突出综合性,强调活动性.在该课程的具体教学实践中,有几点感悟:即师生关系平等鲜活,教育内容贴近生活,教学途径多样灵活.  相似文献   

16.
一、设计依据新课程改革将语文的学科性质定义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即人格、情感、意志、性格、心理品质等。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活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以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这三维目标为途径。中学化学教育是对中学生进行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化学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之上的一门自然学科。重视课堂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以及与化学生活密切相关探究性实验的教学。让学生在实验中学习知识与  相似文献   

18.
小学低年级开设的<品德与生活>、中高年级开设的<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它是以学生社会和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奠定学生生存技能基础的一门课程.怎样才能让品德课散发出育人的魅力?笔者从以下两个方面作了探究.  相似文献   

19.
《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让学生学习道德知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的学科,它作为小学德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担负着培养学生道德观念,指导学生道德行为的最根本的任务。知的目的在于行,激发道德行为作为品德教学的基本环节,直接指向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德育目标。  相似文献   

20.
叶桦 《科学咨询》2006,(24):42-43
新的课程改革,把小学思想品德学科改为<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并颁布了新的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强调该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突出学科的生活性、综合性、活动性、开放性.这与原教学大纲相比,淡化认知、技能的学习,强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淡化教师的主导作用,强化学生的自主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