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编辑同志:贵校85年第二期《学报》有考董小宛之死的《释“墓门深更阻侯门”》一文,作者顾启、姜光斗先生旁搜博引,诚有功夫。然对于吴梅村诗中“墓门深更阻侯门”句,其所考辨,多属诗句以行事,似有以旁证当本证之嫌,尚未触及该句诗的本身,故其结语,有容或待辨者。鄙意以为:一,就吴梅村该组诗题称《题冒辟疆名姬董白小像并引》来说,已言小宛至死,乃冒氏之妾。吴与冒为同时好友,当悉其事,故其诗可视为纪实。二,至如诗中“墓门深更阻侯门”句,包括陈寅恪在内,前人多未就该句诗的本身作疏释,  相似文献   

2.
关于董小宛的结局,或认为,她跟冒襄生活了九年之后,于顺治八年病逝于如皋;或认为,顺治二年,她随冒襄全家避难于浙江盐官,在战乱中为洪承畴部所获,献给了顺治帝。前者以冒襄《影梅庵忆语》为依据;后者以吴梅村《题冒辟疆名姬董白小像并引》组诗第八首“江城细雨碧桃村,寒食东风杜宇魂。欲吊薛涛怜梦断,墓门深更阻侯门”为依据。我有不同看法。如皋县城内水绘园是冒辟疆和董小宛共同生活了九年的地方,迄今留有冒辟疆八十一岁时手书的一首七绝:“冰丝新扬藕罗裳,一曲开筵一举觞。曾唱阳关洒离泪,苏州寂寞当还乡。”在冒辟疆晚年写的这首诗,应该是对董小宛身世的总结。从诗意  相似文献   

3.
董小宛入宫说始于清末之见不确,仅仅一部《红楼梦》就能证明早在乾隆年间即存在董小宛入宫说,而导致此说产生、传播的,则当是对顺治末年吴梅村《清凉山赞佛诗》的误解。  相似文献   

4.
著名传记作家刘培林20年前就创作了长篇传记文学《秦淮歌妓董小宛》。因各家出版社争夺出版,即以《秦淮名姬董小宛》、《董小宛传奇》为书名由广州花城出版社、中国民间文学出版社出版。时隔十年,花城出版社又以《多情名姬董小宛》为书名分上下册出版。海南影业公司更以电视连续剧的形式搬上荧屏,一时之间董小宛的故事风靡海内外,并引发出图书市场盗版者蜂涌,从而形成了以董小宛为主的艺术形象遍及图书、影视领域的繁盛景观。可见他的作品深受广大读者欢迎。最近刘培林又推出煌煌七十万言的新著《金陵八艳》(2006年1月光明日报出版社版),这…  相似文献   

5.
一《墓门》新义 墓门 《传》“墓道之门。……幽间希行,用生此棘薪。”《楚辞·天问》“何繁鸟萃棘,负子肆情。”注:“[晋大夫]解居父聘吴,过陈之墓门。见妇人负其子,欲与淫泆,肆其情欲,妇人则引诗刺之曰‘墓门有棘,有鹗萃止。’故曰‘繁鸟萃棘’也。言墓门有棘,虽无人,棘上犹有鹗,汝独不愧也。”《列女传·陈辩女传》略同。按墓门幽闭之地,故解居父过墓门见妇人,欲入与之行淫。《天问》又云“何环穿社,  相似文献   

6.
释“撞”     
释“撞”曦钟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冒襄(辟疆)所作《影梅庵忆语》中,说他和董小宛都喜欢静坐品香。文中提到一种“生黄香”,云:无论焚蒸,即嗅之,味如芳兰,盛之小盘层撞中,色殊香别,可弄可餐。有人标点为“盛之小盘,层撞中色殊香别”。盖由不知“小盘层撞”为何物也...  相似文献   

7.
吕叔湘、王海在《<马氏文通>评述》中说:“《文通》讲句读,犯了术语不够用,问题说不清的毛病。”又说:“《文通》仅仅依靠‘句’和‘读’这两个术语,怎么能不左支右细,没法把问题说清楚呢?”这些话使我们产生了一些疑惑:《马氏文通》论句读,真的就只有“两个术语”,且“不够用”吗?同时也使我们觉得,对《马氏文通》的句及论句术语作一番认真的研究,很有必要。查《马氏文通》(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书后“词语索引”,得“句、叠句、排句、起句、结句、两商之句、反正之句”等术语1五个。查《马氏文通读本》之“词语索引”,…  相似文献   

8.
在《诗》中,“门”成为一种象征,折射出古人对于“门”之审美与情感寄托。筑门意味着国之一要事,皋门与应门象征着国之强盛与希望;东门在国人心中成为了浪漫之所;而北门成了多事之兆;衡门代表平民之德;墓门转为符咒之签;宅门纯为心中之扉。面对《诗》之门,我们应有“程门立雪”之精神,一直等到“芝麻开门”时刻之到来。  相似文献   

9.
自从元代伟大戏剧作品《西厢记》问世以来,历代研究者蜂起,不少人将它和著名的董解元说唱诸宫调《西厢记》相比,二者各有轩轾。其中有代表性的如吴兰修所说:“王实甫所本,有出兰之叹,然其佳处,实甫莫能过之。”近人付懋勉更说得明白:“在结构和情节上,《王西厢》对于《董西厢》的改进方面是主要的,在曲子方面则二家互有所长。未可一概而论。”在重视、赞扬《董西厢》开山之功的同时,亦对王实甫“花样翻新”所取得  相似文献   

10.
《南充师院学报》一九八一年第一期发表了董清洁同志的《古文错综句讲析二则》一文,认为诸葛亮《出师表》“陟臧罚否,不宜异同”二句是“陟臧不宜异,罚否不宜同”的交错形式。意思是说“提升‘为忠善者’不可因人(有的是宫中的人,有的是相  相似文献   

11.
沉香之醉     
读冒襄的《影梅庵忆语》,见二奇女子:一是“冲冠一怒为红颜”的陈圆圆。其人淡而韵,如孤鸾之在烟雾。一是董白,冒襄初见,其薄醉未醒,神韵天成,懒慢不交一语……令人惊之爱之。陈圆圆虽名重一时,却正应了古人那句“红颜祸水”之说,被世间男子抢来掠去,终不知所归……倒是小宛,从良后,洗尽铅华,革面素心,过了几年踏实日子。虽早早辞世...  相似文献   

12.
徐朔方先生认为《玉茗堂批订董西厢》系伪托,其主要证据是屠隆在万历二十三年春天没有到过遂昌,而时间署为“乙末上巳日”的《玉茗堂批订董西厢》序中提到“适长卿访余署中”。其实汤显祖的两首赠诗证明了屠隆在春天有过遂昌之游,其他资料也说明了序文的真实性。事实上,汤显祖与屠隆在遂昌对《董西厢》的讨论及批订,是汤显祖创作《牡丹亭》前一次极有意义的艺术酝酿。  相似文献   

13.
《中藏经》始载于宋·郑樵《通志·艺文略》“医方”下篇,题曰“《华氏中藏经》”。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录为“《中藏经》一卷,汉·谯郡华佗元化撰”。但关于本书的作者及成书时代历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有疑为华佗本人所作的;有疑为华佗弟子作的;有疑为六朝人作的;有疑为宋人作的。从书中的韵文入手,找出押韵的字,并根据历代音韵体系十分严密的特点分析了书中韵字在不同时代的分合,指出“蒸”韵之“证陵”字与“庚耕清”韵字相押,是宋代的音韵特点,从而证明该书很有可能是宋人编辑而成。至于书中某些内容,渊源更早也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4.
《木兰诗》开篇第一句“唧唧复唧唧”中的“唧唧”一词,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和林庚、冯沅君主编的《中国历代诗歌选》(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均解释为“叹息声”。《汉魂六朝诗歌鉴赏集》说木兰“‘当户’而织,说明木兰是一个辛勤劳动的妇女,而不是侯门小姐。本应听到她织布的声音,而听到的却只是她‘唧唧复唧唧’的叹息声。”黑龙江省高师函授教材(1978年编)也说:“这里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唐诗中大量出现的“日暖”与《锦瑟》全诗的关系进行分析,进一步肯定了《锦瑟》是春天之诗。尤其是李商隐自己在《二月二日》诗中写有“东风日暖闻吹笙”之句,足以证明“日暖”是对春景的描述,与鹃声、冷月同为特定时空的春天物象。作者认为,作为春天之诗,《锦瑟》有着自己不可移易的逻辑线、情感线和生命线,不可任意将其零拆碎摆,掺入种种《无题》之句组合成新的诗篇。  相似文献   

16.
夫子何命焉为这句出自部编中学语文课本第六册上的《公输》。课本是这样注的:(有)什么见教呢?“何……焉为”疑问语气的一种格式。“焉”和“为”合用,表示疑为语气。按照这个注释看来,“焉”和“为”都是疑问语气词。我们知道古书上语气词连用的情况不少,但“焉为”合用确实难见。愚意认为这里的“焉”不是疑问语气词,而是代词。杨树达《词诠》“焉”字下第一条解释说:“指示代名词,用与‘之’同。”。《辞海》“焉”的第二个意义也说“犹言‘之’”。“何命焉为”的“焉”正  相似文献   

17.
《可乐》2007,(7)
明天上午9时整,新版大型偶像侦破武侠巨片《龙门新客栈》将在大明皇宫高级影城盛大公映!《龙门新客栈》耗资超过1000万贯,由我朝著名导演魏忠贤执导,著名艺人李香君、董小宛、陈圆圆、柳如是等主演。该片根据我朝中央情报局——东厂和西厂缉捕恐怖分子的真实事件改编,通过一环扣一环侦破推理,一步步揭开恐怖分子试图颠覆我朝政权的罪恶真相。  相似文献   

18.
冒襄(1611-1693),字辟疆,号巢民,明末清初如皋人,复社后期领袖,与方以智、陈贞慧、侯方域并称明末四公子,著名遗民诗人。他是一代文宗,有《兰言》《朴巢诗文集》《影梅庵忆语》(洋洋四千言,是我国语体文鼻祖)等传世。他的如夫人董小宛乃秦淮八艳之一,冒董情话曲折动人。毛  相似文献   

19.
刘勰论遣辞     
刘勰对于遣辞的一些理论,对于我们今天怎样把文章写得“生动活泼,切实有力”,使文章起到宣传教育作用,是值得借鉴,值得批判继承的。 刘勰在他著的《文心雕龙》《章句》篇里说:“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篇之彪炳,章无疵也;章之明靡,句无玷也;句之清英,字不妄也。振本而末从,知一而万毕矣。”又在《知音》篇说:“是以将阅文情,先标六观: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从这些地方我们就可以看出,刘勰深深地认识到遣辞是写作的一个重要关键。因此,他对于这一个问题,是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见解的。  相似文献   

20.
统编初中语文第四册课文《西门豹治邺》中有如下几句:……共粉饰之,如嫁女床席,令女居其上,浮之河中。编者对“如嫁女床席”一句未作解释。《中国历代散文选》(刘盼遂、郭预衡主编,北京出版社1980年版)将此句译为“如同嫁女儿那样准备了床帐枕席”;解“如”为“如同”,把“床席”讲作动用,让“如嫁女”作修饰动词的成分。这样当然不无道理。但《尔雅·释诂》:“如,往也。”“往”是“如”的常用义。若将“如嫁女床席”之“如”解为“往”、“到……去”,则与上下文的联系或更为顺适,也不烦将“床席”动词化了。这样,上引几句课文似可译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