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旅游文化产业化已成为当今旅游发展热潮,但在对民族旅游村寨特色文化资源进行产业化发展的同时,不断出现歪曲、滥用民族文化资源并实施泛商业化开发的问题,使得民族旅游开发与民族村寨民俗文化传承创新的矛盾冲突日益加深。本文以云南省鹤庆县新华村银匠产业为例,分析其在旅游文化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及存在的问题,为类似矛盾冲突的解决和相关问题研究提供理论、方法、路径。  相似文献   

2.
森林旅游资源开发的文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红 《民族论坛》2007,(6):15-17
森林所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和森林居民的历史、社会、经济、文化等人文地理特征构成了独特的森林文脉,它是森林旅游资源最深层的内涵和最本质的特征,是森林文化形成的基础。对森林旅游资源开发的文脉进行分析,旨在为森林旅游产品和形象设计提供依据,为森林旅游开发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海洋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民俗文化是具有典型特色的海洋文化的一个构成。青岛作为一座海滨城市,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海洋民俗文化,也是中国海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海洋民俗文化具有自己的典型特征,代表着一定的文化。近几年随着旅游产业的开发,海洋民俗文化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一旦得到开发将会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本文主要立足青岛,对其海洋民俗文化的旅游开发进行分析,以期能够促进青岛旅游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海洋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民俗文化是具有典型特色的海洋文化的一个构成.青岛作为一座海滨城市,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海洋民俗文化,也是中国海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海洋民俗文化具有自己的典型特征,代表着一定的文化.近几年随着旅游产业的开发,海洋民俗文化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一旦得到开发将会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本文主要立足青岛,对其海洋民俗文化的旅游开发进行分析,以期能够促进青岛旅游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环北部湾经济圈具有瑰丽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这些资源的开发是环北部湾经济圈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就环北部湾经济圈内壮、瑶、京、黎等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与保护,以及少数民族旅游品牌的构建、区域旅游合作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民俗文化旅游是以多元文化为基础的特色旅游,能够满足游客不同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对民俗文化的当代价值及旅游开发进行研究已成为当今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笔者希望将民俗文化融合到旅游开发中去,实现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县域经济的共融局面.  相似文献   

7.
通过展示金秀大瑶山奇巧秀丽的自然风光,多样的生物景观,以及风格独特的瑶族文化资源,阐明金秀大瑶山旅游开发的潜力,从而提出采用现代精品意识来开发金秀大瑶旅游的构想.  相似文献   

8.
通过广西龙胜大寨红瑶个案,分析了民族旅游对社区教育的影响,认为民族村寨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文化传承方式都发生了大的变迁,同时,面临消失的传统文化在旅游中得到了复兴,红瑶人的价值体系也在旅游开发中被重新建构.  相似文献   

9.
民俗文化成为旅游经济的内涵,原生态民俗成为旅游经济的新亮点,差异民俗成为拉动旅游经济的法宝,参与性为旅游经济发展注入强大生命力,充分显示出民俗文化对旅游经济的推动作用。为了进一步发挥民俗文化作用力,要加强宏观设计,制定旅游开发战略规划,丰富旅游项目,开发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加强区域整合,合理规划旅游线路,注重次生经济,开发民俗旅游商品,做好宣传、交通、人才培养等配套工作,构建系统的旅游体系。  相似文献   

10.
民俗文化成为旅游经济的内涵,原生态民俗成为旅游经济的新亮点,差异民俗成为拉动旅游经济的法宝,参与性为旅游经济发展注入强大生命力,充分显示出民俗文化对旅游经济的推动作用。为了进一步发挥民俗文化作用力,要加强宏观设计,制定旅游开发战略规划,丰富旅游项目,开发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加强区域整合,合理规划旅游线路,注重次生经济,开发民俗旅游商品,做好宣传、交通、人才培养等配套工作,构建系统的旅游体系。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的高度发展,民俗文化的发展也逐步迈向现代化。在现代化的激烈竞争中,将面临着市场化的巨大冲击与挑战。因此,民俗文化的发展必须结合资源开发的要求,与时俱进,避免出现文化抄袭、文化西化、文化偏离等现象。同时,在市场化的发展过程中,针对民俗文化出现的的一系列问题,适时采取必要的对策,引导和规划民俗文化走向合理化、市场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历史见证,也是旅游开发过程中可转化的文化资本。保护和开发红色文化资源,不仅可以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也可以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一步提高国家凝聚力。文章结合广西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的典型案例,从抗战文化、革命文化和边防文化三方面分析红色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价值,并提出广西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和旅游开发应有之策:促进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旅游开发的融合;协调好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民族地区的旅游开发;优化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旅游开发的环境;提升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旅游开发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民俗文化与民俗旅游开发研究——以泰安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富的民俗文化是东山泰安旅游业发展的宝贵资源,但由于较长时间以来,当地相关机构对民俗文化的旅游价值认识不足,泰安市的民俗旅游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尚处于待开发状态。文章研究了泰安的民俗文化与民俗旅游开发,以期对营造良好的泰安民俗旅游环境、使泰安民俗旅游可持续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王聪  郑骁鹏 《西藏研究》2012,(4):115-120
西藏旅游业具有高原自然景观、历史宗教文化景观、高原民俗风情三大优势,同时也存在人文资源尤其是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不够、外向复合型人才、管理人才缺乏等问题,大力发展西藏旅游业必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其路径选择应在充分利用自然风光优势的前提下,相应开发民俗文化资源;在兼顾大众旅游的同时,适度推出高端产品;政府主导型的旅游精品战略,应当与社会整体的经济结构和发展水平相适应,避免社会成本的过度累加。  相似文献   

15.
民俗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已成为各国旅游开发的重点之一。民俗旅游有其自身的特点,它的开发模式、开发特点和资源选择,都应遵守一定的原则。黔东南州黎平县是全国最大的侗族聚居地,也是贵州省原生态民俗文化的集大成者。因此,对黎平民俗旅游进行环境分析和战略定位,对侗族地区的民俗旅游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人们更希望在繁忙之余,回归大自然,追求诗意的田园乡村体验。当下虽是乡村旅游开发的热潮,但仍然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如经营模式单一、旅游项目同质化、品牌效应小、文创产品开发滞后等,这些归根到底是没有充分结合本地的特色——民俗文化资源,这些得天独厚的资源有待深度挖掘。在未来,乡村旅游的开发势必要充分发挥本地的民俗文化资源优势,打造特色的乡村旅游项目,向休闲体验式的乡村旅游模式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节会旅游快速发展的今天,民间节会正在由民俗文化走向消费文化,大量的节事活动、节日民俗被包装成可出售的旅游商品。侗族因其特殊的物候与历史条件创造了大量民间节会,具有丰富的节会文化资源。一方面侗族节会旅游取得成功的品牌效用,另一方面侗族节会文化符号在商业开发中被大量盗用而丧失了"本真性"。对节会资源进行知识产权保护,确认侗族节会标志性符号代表物、科学施用节会资源商标注册、科学确认节会知识产权保护的主客体,这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个发展趋势,也是一种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旅游开发过程中呈现的文化资源产权问题入手,以黄姚古镇旅游开发为分析个案,关注作为文化资源继承者、持有者的当地居民的本土产权意识及其本土化表达,提出文化资源产权不仅有公权与私权的双重属性,而且还具有精神权利与财产权利的双重内涵,最后阐明文化资源产权本土化表达对于中国产权制度安排以及有效解决旅游开发过程中各方主体因产权不清所引发的矛盾具有的理论启示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西北民族地区加快转变旅游发展方式,生态旅游作为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显示出强劲发展势头。西北民族地区自然生态资源独特、人文资源富集、民俗文化资源多样,这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资源基础;在发展过程中,各民族地区存在着无序过度开发、资金短缺以及人才储备不足、素质不高等诸多问题;着眼于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保护性科学开发、多元融资引资以及加快引进培养人才等措施,不断提升西北民族地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20.
金源文化与金源旅游文化的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源文化与金源旅游文化的开发王禹浪为了进一步落实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政府提出的建设旅游强省,努力把哈尔滨建设成为以金代文化、地方民族民俗文化和冰雪文化为主,集金源仿古旅游,避暑观光度假旅游、森林狩猎旅游、冰雪旅游等项目为一体的综合旅游文化开发战略,早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