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汉语方言自然话语语料库建设是国家语言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语言教学研究、多语通讯和信息服务、语言识别和说话人识别、口传文化传承和保护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汉语方言自然口语语料库的价值,在于话语语料原生态属性.语料库的建设应以语料的多用途为目的.话语语料应体现体裁和题材的广泛性和多样性,并具备一定的规模量级.探索多快好省的自然话语采录方法,建立规范易行的标注系统,是汉语方言自然口语语语料库建设的保证.汉语方言自然口语语料库,要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更新与发展,用面向广大用户的开放理念研发服务于社会公众的信息平台.  相似文献   

2.
在广告传播理论的批判研究领域,一直缺少一种整合性的理论研究构想,而话语分析作为一种应用理论和研究方法,对广告的社会文化批判理论建构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鉴于此,本文以话语分析为理论背景,从话语的角度研究广告传播中的本体问题,提出广告话语的定义和基本构成成分,概括并分析了广告话语的五重特性,并从广告话语符号的结构体系、意义系统、生产传播、社会影响四个方面对其理论建构提出初步的研究设想,以期引起学界的重视和讨论。  相似文献   

3.
文学话语的对话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话语的对话性分析为俄国学者巴赫金所开创,属于言语体裁的研究领域,同时深含哲学人类学的基础,被语言学者列为语言学分支话语分析的重要派别。文章主要通过对方格体、讽拟体和暗辩体三种具有内在对话性的文学双声语的举例分析,说明巴赫金对话语的"话中有人"这一特性的发现和剖析,使我们获得了认识小说语言建构的新视角和新手法,同时也为外部语言学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田淑晶 《理论界》2014,(7):149-151
悖论是诗歌语言的菁华。诗歌中的悖论语言是如何构建的,其中是否存在某种基本模式,悖论的诗性功能依托怎样的语言机制,是悖论研究中的基本问题。悖论区别于它者的基本规定性是针对一个陈述的判定中共存荒谬与真实两种相互矛盾的判定。判定依赖特定的话语系统。诗人通过不同话语系统的并置和转换创造了悖论。悖论的诗性功能源自不同话语系统转换和并置产生的否定和虚无。  相似文献   

5.
建构21世纪中国哲学的走廊--论哲学创新的原则与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建一条跨学科、重问题、共话语和自觉沟通与配置哲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各学术资源的哲学走廊是21世纪中国哲学应对挑战走向创新的战略性选择.中国哲学走廊应当是一种启发性哲学、交往性哲学、对话性哲学,它的作用在于鼓励不同领域的思想者、行动者参与对话,并在对话中发出自己有创见的声音,通过对话扩大和促成交流、创造和共识.在某种意义上说,建构哲学走廊也就是建构中国哲学新形态的话语系统.  相似文献   

6.
法庭话语包含机构话语、权势话语、策略话语和社会话语.庭审的特殊语境、言语角色、认知心理及文化背景决定了其话语的顺应性.对中西方法庭话语的顺应策略进行研究,可以丰富法律语言,促进庭审全面审查、认定案件事实并正确适用法律.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通过对《纽约时报》与《华尔街日报》两家国际主流媒体2021—2022年中国特色话语语料进行穷尽性搜索,并运用语料库软件LancsBox中的“Graphcoll”搭配功能,构建中国特色话语的搭配图与搭配网,探究了不同国际主流媒体里中国特色话语主题焦点的整体情况与差异性,分析了中国特色话语在对外传播过程中焦点产生、嬗变的复杂适应环境。结果显示,国际社会对中国最新事件的关注领域整体上保持一致,但由于媒体风格和时间段的不同,两家主流媒体对中国特色话语主题焦点的关注仍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也是话语活动与多重环境主体相适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抗战时期延安和重庆两地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形成了各自的研究规模与研究群体.两地的马克思主义史家在中国通史、古史分期、中国社会史、中国思想史、中国近代史、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等诸多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初步形成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框架体系和话语系统.两地的马克思主义史学有着不同的风格与特点,共同壮大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阵营的声势,在中国史坛形成了不可忽视的一个史学流派,为新中国建立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主导地位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东岳论丛》2016,(12):172-178
话语研究是近年来新兴的学术领域,为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在内的人文社会科学提供了独特的研究范式和理论视角。新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政治话语研究日益受到国内学界的广泛关注。学者们从中共政治话语的源起与嬗变、党的主要领导人与政治话语建构、政治话语与政治动员、重大历史事件与政治话语建构、重要话语概念等角度,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也需要看到,目前的研究在拓宽研究领域、创新方法范式等方面,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总结分析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对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机构文化一般指机构中长期形成的共同理想、基本价值观、作风、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总称,是在管理运营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机构特色的精神财富的集合.文中对广播影视机构文化建设的本质内涵与现实价值进行了归纳、提炼和升华,梳理和分析了甘肃省广播影视机构文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其建设和重构的现实要求与系统规划,研究、探索了符合体制机制改革和跨越式发展要求的机构文化建设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1.
环视世界 关注高端——海外史学理论译介的最新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外史学理论的引进是中国大陆史学变迁和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近几年来,这种引进工作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呈现出新的趋势,取得了不少新的令人瞩目的成果,给国内学者带来世界史学发展的最新讯息.学术期刊是研究和译介外国史学理论成果的重要园地.在期刊的积极参与和引导下,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史学界的影响,海外学者对"西方中心论"的反思、对文明史、"历史符号学"研究引起国内学界注意.我们应当明识外来话语之利弊,妥善吸收其间的合理因子,来拓宽观察问题的视角,推动学术领域的开辟、研究方法的变革,进而建构起与本土历史相符的话语系统,形成相对自觉的与西方话语的互动机制,整体拉动学术增长.  相似文献   

12.
<亨利四世>是莎士比亚的经典历史剧之一,其中隐含着一股反抗权力话语、抵制官方历史、反对体裁权威的精神.从福斯塔夫与其他历史主人公在身份、话语上的对比,以及由这个人物所形成的喜剧情境与历史情境的相互关系上,可以见出莎士比亚在戏剧创作中反抗权力话语、挑战体裁权威的叛逆精神,以及对这一切对所做的艺术性的反抗与嘲弄.  相似文献   

13.
中国当代"十七年"文学批评自发展之初即面临着审美批评话语缺失的问题,取而代之的是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政治话语系统.这一话语系统的形成与建立有其内在的历史必然,当它放弃了与审美批评话语的"平等对话"成为"一维"的存在之后,文学批评活动的功能与价值也就发生了异变.本文试图就这种社会政治话语系统的形成原因、思维方式及实践特点做出理论阐释.  相似文献   

14.
语录类文献在中国古代经史子集中占据了很大比例,语录体成为古人思想表达的一大特色.受其影响,诗话体裁也在古代文学理论与批评领域成为主流.从语录与诗话的源流演变关系、诗话对不同哲学思想观念的传达、古代文论诗话文体的选择与生成,以及诗话对古代文论整体风貌和内容特征的影响看,再通过中西比较,可以发现儒、释、道各家不同思想话语与诗话体裁的结合,体现出古代文论完全不同于西方文化特征的指向生命之本然状态的本体性的生活/生命审美特色.这与中国古代思想追求沟通天人之道的内在理路是一脉相承的,体现出中国古代文化内在生命精神的一以贯之,以及中国古人通过审美获得感性共识和深度共鸣的独特智慧.  相似文献   

15.
李慧敏 《学术界》2012,(4):140-148,287
话语标记作为言语系统中一类重要的语言表达式,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引起国外学者的重视.国外话语标记研究主要分为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两个维度,其研究方法和成果对汉语话语标记研究具有重要启示.当前,汉语话语标记研究,需进一步纯化语料来源,强化功能研究,并置于语言类型学的大视野之下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6.
陈寿富 《江淮论坛》2014,(4):157-160
以文学文本为参照,以全媒体语境为论域,从历时性梳理与共时性审视中,透视新闻体裁概念的理论内涵,以区分于新闻文体。新闻体裁是新闻文本的抽象分类,新闻文体是具象呈现的新闻文本话语质态。全媒体视域中,新闻体裁是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层级性专业框架,新闻文体是新闻从业者在这一框架下的个性化文本话语实践。厘清新闻体裁概念,有助于新闻事实信息再现过程中的感知、认识与审美。  相似文献   

17.
话语标记是一个新的交叉领域,得到了语言学界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近年来汉语话语标记研究的范围不断拓展扩大,正朝着多学科多方向发展.文章回顾了近十年国内汉语话语标记研究的状况,从个案研究、整体研究、理论研究几个方面概括了汉语话语标记研究的特点和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作为学术论文的开局部分,引言起到了开启全篇、设置研究空间和引领读者等诸多作用,体现了一定的交际目的,有着特定的谋篇原则.本研究修正CARS体裁分析模式,基于语料库方法,对法律领域中30篇权威学术论文引言部分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英汉法律学术论文的引言,在宏观语步结构和微观步骤选择等方面存有显著的差异,这体现了中西方学者潜意识中蕴藏着不同的心理、写作习惯和社会文化观念.因此,国内学者在撰写英文法律学术论文的引言时,应当谙熟英文法律学术论文中引言的体裁特征,充分认识到体裁结构特征与社会认知的对应关系,以提高英文学术论文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9.
在近年来的儒学研究中,不时冒出“汉话汉说”、“回到思想史”的声音,“去哲学化”似乎已成为一种风气。然而,这一风气实质已忽视了中国精神传统中的哲学存在,使儒学放弃了回应西方哲学的主动性,并剥夺了与西方哲学进行对话的资格和能力。仅仅迷执于自己的话语系统,片面强调一旦走出自己的话语系统就不是其自身而失去了效用,则必然导致话语依赖和不同哲学之间的不可通约性,进而忽略人类精神的共性。儒学并不应拒绝抽象化、普遍化的哲学提升。  相似文献   

20.
当代社会学理论的社会空间转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空间的社会学研究成为社会学领域近几年一个热门话题,空间转向,实际上表达了对传统社会学知识范式的某种修正,社会空间涵括了丰盈的话语场域、经验性事实或想象力限度,通过对西方社会学知识史的回顾和总结以及有关空间的经验社会学研究的思考,空间是一个重要的知识或分类概念且为整个知识的一个重要基础,空间的逻辑和运作机制能帮助我们重新推演发展出理解社会的一个不同的新的知识系统,将空间概念发展成一种重要的、旨在解释人类行动的系统理论,赋予空间研究在理论上的意义,使之具有社会科学理论上的意义,将是一件重要的具有开创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