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战后初期的美国对华政策经历了由扶蒋反共到遏制、敌视新中国的政策转变。通过分析这种政策的转变过程 ,可以帮助我们认清美国外交政策的实质 ,把握美中关系发展的历程  相似文献   

2.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使我国有了一个可靠的同盟国,也引起了美国对华政策的逆转,不利于我国多边外交的开展,有碍于中国统一大业的完成。中国为自己的外交政策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相似文献   

3.
例外论乃美国外交政策的基石。美国的对华政策同样以此为基石。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 ,美国对华例外论经历了从特殊例外论向传统例外论的转变。所谓特殊例外论 ,即侧重使命行动的美国外交方式。传统例外论则强调使命感与强硬手段并举。通过分析特殊例外论赖以存在的历史条件 ,本文试图揭示美国对华政策中这一转变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4.
二战后美国对华政策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而意识形态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战后美国对华政策的演变过程表明 :美国意识形态对外交政策的影响并不单纯。冷战时期美苏争霸 ,要用意识形态来号召西方国家团结在它的阵营中 ,但为在对抗中取得优势 ,又与意识形态不同的中国合作。冷战结束后 ,为遏制中国的崛起对美形成挑战 ,美国又举起意识形态的旗帜 ,拿“人权”大棒打压和妖魔化中国。可见 ,意识形态在美国的对华政策中不过是一件工具 ,要视各个时期国家利益的需要 ,来决定其在对外政策中所处的位置。  相似文献   

5.
美国外交思想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是世界上军事实力最强、经济规模最大和政治影响最广的国家,对世界事务有着重要影响。美国外交是产生这种影响的最直接和极为重要的形式。长期以来,美国对华政策对中国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很大,所以近代历届中国政府都把对美政策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美政策也一直是中国政府对外政策中的重要环节。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对外关系日益扩大,美国外交政策对中国的影响更是有增无减。认识和了解美国的外交政策对于中国制订合理的对外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 ,美国对华政策经历了三次重大调整。第一次调整发生在 50年代初 ,美国扶蒋反共政策破产后 ,开始推行敌视中国的政策。第二次调整发生在 70年代初 ,美国放弃敌视中国的政策 ,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第三次调整发生在冷战结束后 ,美国最终将对华政策定位于既接触又遏制。分析美国三次调整对华政策的背景和原因 ,借以把握美国对华政策的实质 ,进而对中美关系发展历程有一个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1949年中美关系进入了一个关键阶段。一方面,经过三大战役,中国革命在全国胜利已成定局,美国一贯推行的“扶蒋反共”政策受到严重挫折,被迫重新调整对华政策;另一方面,中共因胜利在望,经济建设和国内政权的巩固已提上日程,为尽可能争取外援,对美国采取了更为灵活的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8.
2 0世纪 5 0年代是美国对外政策调整的关键时期 ,美国人的视野开始从欧洲向东方转移 ,美国在确保欧洲的利益不受影响的前提下 ,开始关注亚洲 ,进而提出欧亚并重的对外战略。美国 5 0年代对东亚、东南亚的外交政策调整对美国 6 0、70年代的外交政策的制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尤其是其所谓的“全球战略”这一原则 ,其影响一直持续到 90年代。本文力图阐明美国 5 0年代对东亚和东南亚的政策及其演变过程 ,主要是想说明当今美国对华政策摇摆不定的历史渊源 ,以及现在美国处理全球事物的原则和目的。  相似文献   

9.
约翰逊执政时期表面上美国对华仍然推行传统的遏制和封锁政策,但是实际上随着新的国内外局势的变动,美国原有对华政策的公共观念的一致性遭到破坏.要求改变对华政策的思想逐渐成为主流,而约翰逊政府也开始重新审视对华政策,特别是“遏制但不孤立政策”的提出,正是美国试图改变对华政策的一种努力。尽管这一时期美国对华政策在行动上没有实质性的突破,但却为尼克松政府实现重大调整做了思想和政策的充分准备。  相似文献   

10.
美国外交政策的遗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认为很多人忽视美国外交政策的传统。但实质上 ,美国有一个成功的国际关系史 ,执行了精明的外交政策 ;美国推行积极的外交政策有其深刻的国内根源 ;美国在历史上也不断地卷入战争 ;同英国、法国和西班牙及拉丁美洲诸国的关系也很曲折 ;因而历史地看外交政策一直是美国政治的中心。  相似文献   

11.
新加坡对华政策是其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新加坡是一个以华人为主体的国家,因而新加坡对华政策显得尤为敏感。受国内国际因素的影响,新加坡对华政策经历了三个演变阶段发展对华贸易,承认新中国,但不与中国进行政治接触;发展对华实质性政治关系,全面发展对华经济贸易关系与合作,但不急于与华建立外交关系;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加强对华合作,全面拓宽、深化对华关系。新加坡对华政策具有三个明显的特色即连续稳定、逐步发展;对华政策与自身的生存政策密切结合;对华政策既受邻国对华政策的制约,又紧随邻国对华政策的节奏。  相似文献   

12.
冷战后,国际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印度抓住机会,提出了多极化战略构想。在保证既得利益和未来利益的前提下,发展睦邻友好关系。对华政策一向是印度外交的难点,在这次外交政策调整中,印度选择了务实的对华外交,中国也予以积极回应。  相似文献   

13.
美国对华政策是其全球战略的一部分。在苏联解体前 ,美苏两国之间存在的严重的意识形态、利益和目的方面的分歧使得美国在采取对华政策时 ,总是要考虑到前苏联的影响 ,使得对华政策附属于对苏关系。苏联因素在美国对华政策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不同时期 ,不同的中苏、中美关系状况都影响到美国采取不同的对华政策。  相似文献   

14.
透视澳大利亚霍华德政府对华政策及其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霍华德连续四次成功当选为澳大利亚总理 ,这在澳历史上是十分罕见的。霍华德任期内的对华政策是澳大利亚政府长期以来对华战略的缩影。本文试从澳大利亚的思维角度 ,解读霍华德政府外交政策白皮书等最新官方文献 ,透视霍华德执政时期对华政策的历史演变、外交理念和基本走向 ,展望新世纪中澳关系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再论“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历史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 :它是美苏冷战、世界分裂成两大对立阵营的国际大背景下的产物 ,是中共对解放战争时期美国坚持扶蒋反共和敌视中国革命的对华政策所作出的必然回应 ,也是中共全面总结近代中外关系所得出的必然结论。但这决不意味着仅仅是由于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 ,更重要的是中共对中华民族最高利益和新中国经济建设的现实考虑。但“一边倒”外交政策毕竟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有其自身难以克服的局限性。因而随着时间的推移 ,新中国从 5 0年代起就逐渐改变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积极提倡各国人民在五项原则基础上实行和平共处 ,最终摆脱了美苏两极的制约和影响 ,成为独立于美苏之外的一支重要力量而活跃在风云变幻的国际舞台上。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前后的美国对华政策正处于形成过程中。美国的对华政策存在着通过谈判在外交上承认新中国的可能性。在美苏冷战的两极世界格局下 ,美国为了加强其在全球遏制苏联的力量 ,在中苏之间实施“楔子战略” ,决定改变对华政策 ,即由二战后的“介入政策”转为“脱身政策” ,脱身国民党政权 ,撒手台湾 ,承认新中国。朝鲜战争爆发后 ,美国人认为苏联已开始在全球扩张共产主义 ,在目前情况下 ,中苏的分裂已失去现实基础 ,台湾也不能被中共控制 ,于是 ,美国对华政策走进了死胡同。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前后的美国对华政策正处于形成过程中。美国的对华政策存在着通过谈判在外交上承认新中国的可能性.在美苏冷战的两极世界格局下,美国为了加强其在全球遏制苏联的力量,在中苏之间实施“楔子战略”,决定改变对华政策,即由二战后的“介入政策”转为“脱身政策”,脱身国民党政权,撒手台湾,承认新中国。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人认为苏联已开始在全球扩张共产主义,在目前情况下,中苏的分裂已失去现实基础,台湾也不能被中共控制,于是,美国对华政策走进了死胡同。  相似文献   

18.
在太平洋战争后期,美国对华政策重心转向政治目标——扶持中国成为大国。为实现这一目标,美国从政治、外交、军事经济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蒋介石在中国的统治力量,力图实现中国的统一,使中国成为能在战后发挥重要作用的“大国”,以服从于美国战后世界的规划与安排。正是在这一过程中,美国政府放弃了对华政策中的现实主义成份,无条件地支持蒋介石政府,与腐朽、反动的蒋介石国民党政权捆绑在一起,从而奠定了战后美国对华政策的基调,也埋下了战后美国对华政策失败的根源。  相似文献   

19.
利益集团对中美关系的影响长期以来一直存在。冷战结束后,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利益集团在美国对华政策方面的活动和影响不断加大,分析美国对华政策不能不考虑利益集团的因素。克林顿政府时期,美国对华政策中最引人关注的事情之一莫过于最惠国待遇问题以及后来的PNTR案的通过,众多利益集团都参与其中,在冷战后美国对华政策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20.
费正清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也是影响美国对华政策的重要智囊之一。20世纪40年代,他两度来华通过对中国自由派知识分子的命运、对腐败的国民党政府和对共产党人的观察、思考,认为国民党政府气数已尽,美国必须调整其对华政策。正是由于费正清等人的远见卓识和极力建议,美国决策层及时地调整了对华政策,从而在客观上加速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