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杨蕤 《西域研究》2003,(3):33-38
唐、五代以后 ,随着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西北民族格局和中亚政治形势的变化以及自然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之下 ,陆上丝绸之路渐趋衰落 ,学界对这一时段的丝路尚未给予足够的重视。西夏崛起 ,占据丝绸之路的主动脉 ,使得人们对这一时期丝绸之路的认识更为模糊 ,甚至有过盛唐之后丝路贸易断绝的观点。本文在分析北宋时期西北民族关系格局的基础上 ,就北宋时期诸蕃与中原的朝贡贸易、中继贸易等问题进行探讨 ,并提出北宋时期丝路贸易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西夏时期的丝绸之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夏立国 ,并未阻碍丝绸之路上的中西贸易。西夏时期 ,陆上丝路基本上是畅通的。仁孝时 ,西夏同大食、西州、西辽经济往来密切。北宋灭亡后 ,由于种种原因 ,西夏、金与西域和西方的交往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3.
略论五代以来陆上丝绸之路的几点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代以降是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转型”时期,贸易路线、贸易方式、贸易主体等内容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灵州路的兴起是这一时期陆上丝绸之路贸易路线的显著变化,与此相关的问题是位于鄂尔多斯台地边缘的夏州和宥州在维系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秦州路也并未因吐蕃的进逼而完全失效。在贸易主体方面的突出表现则是回鹘商人在陆上丝绸之路上“异军突起”,使得五代以降的陆上丝绸之路进入了一个“回鹘时代”。  相似文献   

4.
石云涛 《中州学刊》2008,(1):183-193
丝绸之路起点可分为历史起点和空间起点,应该肯定张骞出使西域对于丝绸之路开辟的具有标志性的意义,但由于各种原因,汉唐间丝绸之路空间起点发生过迁移和变化.作为丝路起点城市的内涵,一般公认西汉时长安为丝绸之路的起点没有争议,但东汉时丝路起点则延伸至洛阳,其时洛阳在中西交通方面的地位首屈一指.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长期多个政权对峙状态和中西交通的发展,造成丝路起点的迁移和多元化,在一定时期洛阳、平城、邺城、长安都曾发挥丝路起点城市的功能.隋唐时长安、洛阳成为帝国东、西二都,在中西交通方面各有优势,并随着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时有盛衰,共同成为丝路起点的明星城市.  相似文献   

5.
丝路曾是连结亚非欧三大洲的陆上交通要道,也是推动东西方文明融汇交流的商贸通道.丝路开通后,中古时期伊朗的安息帝国和波斯萨珊王朝先后成为丝路上最大的丝绸市场之一.在欧洲与远东商贸交往中,安息人和波斯人相继是最活跃、最具影响力的中间商.他们不仅充分利用伊朗高原的地缘优势,而且长期与中国保持友好关系,使安息帝国和波斯萨珊王朝在东西方的交往中大放异彩,波斯语则成了丝路上的国际通用语言.中古时期伊朗与中国的丝路商贸促进了双方经济文化的发展,丰富和改善了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在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史上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正两千年前,东起长安、西达罗马的古丝绸之路,是沟通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五彩丝绸、中国瓷器和香料曾络绎于途。往事越千年,斗转星移,沙起沙落,贸易和投资在古丝绸之路上再度活跃,古老的丝路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与巨大活  相似文献   

7.
中法由于各自的文化渊源及传统的差异,在处理对非文化关系上存在很大差异性。通过比较其差异,追根溯源,正确处理好中法文化关系中的非洲因素,事关21世纪的中法关系能否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儒学传播法国——为中法文化年而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仁夫 《云梦学刊》2004,25(3):17-21
四个世纪来,由于双方政府的重视,中法文化交往十分密切。在中法文化交往中,儒学通过17世纪法国传教士、18世纪法国哲学家、19和20世纪法国汉学家的传播,深深地影响了法国的思想和文化。  相似文献   

9.
五代、宋时期是陆上丝绸之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贸易路线、贸易方式、贸易主体等方面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虽然学术界对于这一时段陆上丝绸之路的状况关注较少,但一些相关成果涉及到这部分内容。本文重点就五代、宋时期中原政权与陆上丝绸之路、辽、金政权与西方世界、西夏政权与陆上丝绸之路等内容的研究状况进行梳理,一并以评论。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要回顾了中国丝路学的建立和发展历程,分析了国内20世纪80年代以来兴起丝路热的原因,认为主要受到改革开放、媒体宣传、考古文物资料的发现等方面影响,并重点梳理了80年代以来关于丝绸之路的定义、本质、内涵、外延以及断代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对中国丝路学的定义、理论和方法的建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最后,着重介绍了《丝绸之路大辞典》《丝绸之路辞典》的编写历程及特点,这也是笔者上述关于丝绸之路及"丝路学"的理论和方法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1.
在唐代之前,中阿贸易主要通过陆上丝路进行,从唐代中后期开始,海上丝路逐渐取代陆上丝路成为中阿贸易的主要通道,大量贸易品从中国经海路输往阿拉伯地区。本文拟对中国入阿海路贸易品种类、中阿海路贸易交通线、海路是唐中期以后中阿贸易的主要通道等问题作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12.
西方古典作家曾记载东汉时期马其顿商人来华一事。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不仅据此复原了这些商人所行的路线,还将这条横跨欧亚大陆、连接东地中海地区与黄河流域的陆上商路命名为"丝绸之路"。这一术语反映出丝绸在古代中西贸易中的重要地位。李希霍芬虽然最先使用"丝绸之路"一词,却并未将它作为研究重点,而且他认为丝绸之路具有明显的年代局限性。但李希霍芬之后的学者如赫尔曼、斯文·赫定等人则直接继承了"丝绸之路"的说法,并推动了这一术语内涵、外延的丰富、扩大,至今已成为古代欧亚大陆东西方之间海陆交通要道的总称和文明交流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3.
彭沛 《学术论坛》2005,(5):113-115
中法建交40年以来,虽历经曲折,但自1997年两国建立全面伙伴关系以来,两国关系发展良好。2003~2005年中法互办文化年以及2004年10月希拉克总统的访华更是把中法关系推进到新的高度,建立了"堪称典范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展望未来,虽有不利因素存在,但主流发展势头强劲,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前景光明。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丝绸之路研究 ,大体已形成区域化特色 ,如草原丝绸之路、沙漠 (绿洲 )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西南 (南方 )丝绸之路等 ,和丰硕的成果积累。但丝路研究要深入 ,还必须打破区域藩篱 ,注意各区域交通路线间的网络关系。本文旨在通过探讨海上丝绸之路在16世纪后的延伸和变迁 ,即太平洋大帆船路线的形成和发展轨迹 ,来说明丝绸之路区域间的网络关系 ,尤其是重要网点澳门在其中的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15.
生活在丝绸之路上的诸多古今民族是丝绸之路的建造者、经营者,也是丝绸之路所带来的经济文化繁荣的受益者。丝路开放包容的、自强不息的、充满激情的文化精神对丝路民族的文化心理、审美情趣不可能不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这些影响我们可以通过哈萨克族文学融汇中西的内容与形式、英雄主义的审美情趣、热烈独特的民族气息得到生动而真切的感受。  相似文献   

16.
自秦汉以来,汉式印章发展成熟并确立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用印制度,但西式印章尤其是中西亚印章及艺术风格还是沿丝绸之路传播到东方中国,中古时期的中国北方地区多有遗存。本文主要根据东西方文物考古资料,探讨中西亚即波斯、犍陀罗等地的印章文化等对中古中国的影响,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古时期陆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对东西文明之间交流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丝路东段的陇山古道李春茂六盘山山脉在历史上叫做陇山,南北绵延数百里,是古代丝绸之路自关中长安西来第一大山。本文试图对丝路东段的陇山古道做一番考察,不妥之处请专家学者指正。1、鸡头道鸡头道是陇山地区开辟最早的道路之一,其基本走向是东接回中道,经泾阳县(...  相似文献   

18.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国家新时期区域经济发展重要战略之一,宝鸡既是关天经济区副中心,也是丝路经济带重要城市,此经济带上与宝鸡发展经历、程度、机遇相似的中等城市不少。本文从为何宝鸡要与这些城市比较经济发展状况出发,分析宝鸡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段9个城市2013年主要经济发展数据,最后提出宝鸡与丝路经济带城市合作共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东岳论丛》2016,(1):68-78
中法《北京条约》中文本第六款最后一句是外国教会在内地置产的条约依据,但中法文本差异使"合法权利"失去法律效力。总理衙门最迟在1864年发现造伪,但默许了各国传教士到内地置产。法国在事后通过"柏尔德密协议"将非法获得的权利合法化。英美两国在承认传教士既得利益的基础上,分别采取了努力限制和积极保护的不同态度。  相似文献   

20.
法国是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是西方大国中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最早的国家。中法两国的许多共同点,中法两国人民良好的合作交流愿望和两国共同的利益跨越时间、空间的距离,克服各种国际政治间的矛盾和障碍,促进着中法关系的不断发展。一、中法经贸的良好开端及波折1964年中法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两国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积极发展双边经济贸易关系,贸易额逐年增长。1975年5月,当时全面主持国务院工作的邓小平副总理访问法国,这是中国高级领导人首次正式访问西方国家,访问期间,双方决定成立经济贸易联合委员会,签署了一些重要的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