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0 毫秒
1.
民族自治地方立法质量标准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高民族自治地方立法质量已成为目前实现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功能的重要课题,提高民族自治地方立法质量除了应当正确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外,还需从合法性、正当性、科学性、自治性和适应性等方面构建民族自治地方立法质量标准,以作为评价、检测民族自治地方立法质量高低、优劣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监督制度是中国立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现行监督制度存在着实质性、操作性方面的缺陷,致使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监督难以有效启动和开展。从我国政治体制的现实出发,通过对现行立法监督制度的梳理,分析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监督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了在宪法体制下改革创新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监督制度的若干构想及措施。  相似文献   

3.
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是指民族自治地方的国家权力机关依据我国宪法和法律,结合民族地区特点和民族特点,遵循一定的原则和程序制定的、仅在本区域内具有法的效力的规范性文件。认真研究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的原则及特点,对于指导立法实践具有重要意义。一、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的原则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国家结构  相似文献   

4.
依据现代程序性评价标准和现实需求,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程序应体现民主、理性、效率等价值,但现实中的状况却是正式程序规则稀疏,有效表达和博弈机制缺乏,充分交涉程度低下,积极过滤和淘汰功能缺失,这已成为掣肘民族自治地方立法质量的关键.因此,以正当程序为理论视角,对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程序运行状况进行剖析,并提出对策性建议,有利于民族自治地方立法臻于完善.  相似文献   

5.
二维视域下的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变通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变通权是我国在立法分权层面对"民族区域自治"模式作出的制度性安排,能使国家基本法律结合民族自治地方的实际,得到切实有效的贯彻执行.笔者运用跨学科、多向度的研究方法将政治学、法学资源重组、整合,剖析该制度设计的机理,说明了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变通模式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立法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立法行为法治化时代的到来,民族自治地方立法作为整个社会主义立法体制的重要构成部分,在新时期,迫切需要将其纳入统一的社会主义法制系统中加以规范。作者依据法理学原理,结合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实践,对目前开展民族自治地方立法规范化工作的必要性、内容、方法及其意义进行了全面系统地探讨。  相似文献   

7.
民族自治地方财政管理自治权再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族自治地方财政管理自治权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财政权限划分上给予民族自治地方的一种特殊权力。《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了民族自治地方财政立法自治权,规定了民族自治地方财政体制的基本内容,国家对民族自治地方财政帮助和扶持的责任,民族自治地方制定财政补充规定和具体执行办法的权利,以及加大对民族自治地方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改革和完善民族自治地方财政管理体制是实现财政管理自治权的基本前提,民族自治地方财政管理自治权的适用范围必须同民族自治机关的职权相适应。  相似文献   

8.
少数民族语言权是由国家给予保障,使权利主体在社会生活中享有的基本权利,其实现取决于立法的有效供给和政府活动的法治化.在行政法治框架内审视民族自治地方对少数民族语言权的立法保障问题,要突破现有体制和传统思维固有的局限性.民族自治地方在立法保障的路径选择上,要解决两个核心问题:一是民族自治立法建设,二是有关少数民族语言权行政活动的监督和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9.
论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立法的民族性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合平 《兰州学刊》2004,1(4):162-164
自治立法是民族自治地方行使各项自治权力的重要保障 ,也是民族地区法治建设的基础。必须从立法程序上和法规内容上体现自治民族成员的意志和利益要求 ,否则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会走向虚无化 ,民族自治地方的法治现代化也不可能实现  相似文献   

10.
西部大开发需要国家制定法律规范予以引导 ,也需要民族自治地方制定自治法规进行调整。因此 ,民族自治立法机关应当适时调整自治立法的方针 ,明确立法方向。既要引进西方现代法律制度 ,又要坚持民族特点。在新的形势下 ,尤其要突出良法原则、平等原则、自治原则、市场经济原则 ,以确保立法质量  相似文献   

11.
民族精神和综合国力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国力的提高有赖于民族精神的不断发展和提升。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为了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这项工程建设的进程,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做好国家治理现代化理论的诠释。只有系统地诠释国家治理现代化理论之后,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才有了正确的方向。其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与推进国家治理方式的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三维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3.
民族精神与各种文化表现形态共同构成民族文化体系。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对各种文化表现形态起到主导性和基础性作用;文化表现形态作为民族精神的表象世界,反映和体现了民族精神。在全球化形势之下,既要弘扬民族精神,又要加强文化建设,由此实现民族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何轩 《云梦学刊》2013,(3):106-112
《奠基者》是何建明历史题材报告文学国家叙事的经典,它以人物传奇体来建构国家叙事,精选"国家声音"和"国家语境"等叙述代码,与主人公的"行动素"一起,互相交融,生成了"国家叙事"的模式结构。影响国家历史叙事主旨生成的因素有,文体方式的选择、时代精神的需求以及国家意识形态再生产的需要等要素。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化语境中,承扬民族文化、张扬民族精神,是民族儿童文学创作面临的大问题。民族儿童文学作家常以一种世所罕有的审美敏感去表现边地的自然万物,或以魔幻性叙事来构筑民族儿童审美的形象体系,或以发展的、理想的视角展示当下民族儿童的现实,都表达出生命的另一种绚丽和辉煌、生活的另一种奇异和深邃、生性的另一种善良和刚强,使民族精神在民族儿童文学中得到独特的呈现和体现。  相似文献   

16.
李炳全 《阴山学刊》2014,(3):10-14,29
文化心理与国家身份关系密切,国家身份主要表现在文化心理方面,文化心理特质是国家身份的重要内容,国家身份的确定需要以文化心理为基础,国家身份的塑成实质上是对文化心理特质的培养,国家身份的认同实质上就是具有国家身份所要求具有的文化心理品质。总之,在国家身份的确认、塑成与认同时,必须考虑文化心理或文化行为。  相似文献   

17.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性格的精华所在,而民族文化则是养育和承载民族精神的源泉。民族精神的培育与民族文化建设水乳交融,密不可分。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振兴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使命。对当代大学生而言,文化自觉需要有对民族复兴使命的自觉担当,需要有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自觉认同,更需要有付诸社会实践的自觉参与。  相似文献   

18.
民族团结始终是关系国家统一、国家安全、国家治理的大事。民族团结教育的使命、实践路径等有利于促进“五个认同”,有利于解决民族问题,有利于国家和社会治理。“民族团结是一个过程,是一个社会治理、国家治理的过程”,中央提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思想和实践有助于消解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失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民族艺术审美文化资源的利用与展示,以及当代民族艺术发展的路径与取向,概括为“发现优势、坚持创新、走向超越”。一是民族艺术发展,就是民族文化资源优势与现代化传播手段与途径优势;二是当代民族艺术的创造须深入到民族文化结构的层面,开掘其内在资源,把握其精神内核。继而借此进行新的、相适于当代人审美趣味的创造,做到民族性、地域性与现代性完美融合,形成有创新的艺术样式,才可能不断焕发生机;三是民族艺术审美文化资源得到合乎规律的、有生机的利用与展示,不断获得新的生长点,实现持续发展。则必须依托于民族文化生态的整体性与有机性.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多重超越”.  相似文献   

20.
梁启超的思想启迪了一个时代,特别是他团结、自强、爱国的民族凝聚力思想更是深入人心,给人以深深的启示: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是民族凝聚力的坚实基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民族凝聚力的核心,国家统一、民族富强是民族凝聚力的强大基石,经济基础是一个国家民族凝聚力的坚强后盾,爱国团结、自尊自强是民族凝聚力不竭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