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际关系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当前社会上存在着人际关系的不和谐,根源在于人们面对差异时的自我中心.宽容是行为主体在差异情境中对于敌对的他者有能力干涉却不干涉的一种有原则的克制.在宽容情形中,个人超越面对差异所产生的否定反应,最终做出一种有原则的克制,这显示出个人成功地克服了自我中心.因此,要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我们需要大力培育宽容美德,具体包括:承认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处理好否定反应,高度重视信任,真正地尊重平等的个人权利和真诚地承认独特的个人身份.  相似文献   

2.
道德敏感、道德宽容与社会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和谐历来与道德密切相关,构建和谐社会道德必须参与,但道德参与必须适度,这就涉及到道德敏感和道德宽容问题。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既需要有道德敏感性又需要有道德宽容精神,只有适度的道德敏感和道德宽容,才能为社会和谐创造良好的道德环境。1.和而不同:社会和谐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关的八个重要理论问题:广义上理解和谐社会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定位,狭义上理解和谐社会有利于人们自觉从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两个层次不同的概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性和外在表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把以人为本放在首要位置;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许多共同点,但各有特点,从概念来看,科学发展观更适合于作为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理论创新的标志性概念;研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必要把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研究作为一个突破口或切入点;可以把现阶段存在的各种社会矛盾区分为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生活中的矛盾两大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深刻的必然联系。本文认为,理论界深入研究上述问题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依据汉娜·阿伦特的<论革命>一书,讨论了她所理解的"革命"与"反革命"的含义.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那些创立了共和国的"革命者"是如何既出于"反革命"(压制或制止革命)的现实需要,又同时想不断挖掘出共和国本身就蕴藏着的"革命精神"(自由与创新精神)这二者间的矛盾的.区分社会革命与政治革命,比较美国革命与法国革命的不同是阿伦特与托克维尔有关论述的重点;而本文作者的意图,不过是想通过厘清概念来推进哲学研究的深化而已.  相似文献   

5.
生态平衡与和谐社会的哲学价值论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平衡与和谐社会分别标示着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系统的不同状态,但当它们成为我们今天自觉追求的目标时,以它们为目标的活动即保持生态平衡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努力却表现出以人为本这一共同的价值取向。这种共同的价值取向,使得保持生态平衡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间具有一种相依相促的紧密联系:一方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在地要求保持生态平衡,或者说,保持生态平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和基本内容;另一方面,保持生态平衡也需要我们大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或者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保持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重要措施和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文明的社会需要文明的权力,而执政者权力行为的文明程度,则折射出一个国家权力建设水平的高低。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全面重塑执政者的权力行为既是权力运行的内在逻辑需要,更是降低权力成本,化解社会矛盾,提高执政者执政能力的根本一环。就当下而言,执政者的权力文明行为可表述为如下若干特征:贴近民众,服务执政;勤政、廉政、善政,科学执政;正义、理性,依法执政;开放、宽容,民主执政,进而建立起一套适合公民社会的民主理念、民主程序和民主制度等。  相似文献   

7.
在扩大公民政治参与中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参与作为现代政治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公民试图影响政治系统决策和执行的活动或行为。政治参与对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当前中国公民政治参与还存在一些问题,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我们要努力克服这些不足。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主要包括人际关系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际关系的和谐是最基本的和谐。人际关系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各种因素中的关键和基石。和谐社会需要诚信、公平与正义、双赢互利、宽容的人际关系,需要加强民主、法治、道德建设来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依据汉娜·阿伦特的《论革命》一书,讨论了她所理解的“革命”与“反革命”的含义,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那些创立了共和国的“革命者”是如何既出于“反革命”(压制或制止革命)的现实需要,又同时想不断挖掘出共和国本身就蕴藏着的“革命精神”(自由与创新精神)这二者间的矛盾的。区分社会革命与政治革命,比较美国革命与法国革命的不同是阿伦特与托克维尔有关论述的重点;而本文作者的意图,不过是想通过厘清概念来推进哲学研究的深化而已。  相似文献   

1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无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有坚实的经济基础,较为完善的民主政治体制,健全的社会保障体制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等等。而且,在最为核心的层面上,是要实现文化的提升与自觉,实现精神内驱力的有效凝聚。体现在每个个体的思想观念层面上,有必要重新认识和明确以下几种意识。1.他者意识他者是一种身份,可以是他人,也可以是一种精神和传统,亦或人之外的自然。他者意识是对他者的他性和私人性的认可和尊重,以强调个体与整体、自我与他人、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协调互动为主旨,真正的他者“既不是我们的竞争对手,也不可能被我们…  相似文献   

11.
王里 《理论界》2008,2(4):25-26
和谐社会概念的提出是应对我国社会急剧变化、矛盾冲突丛生的特定背景下的特定需求,它试图通过协商和调解等方式来化解各方矛盾与冲突,而要有效达到这一目标就需要一种特殊理念来指导:具有宽容、妥协、协商与合作的共和精神。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可以通过培养公民协商意识,建立和完善以民主、法治为核心的共和制度,以及拓展共和社会生存空间等方面,来达到弘扬共和精神,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密尔提出"不伤害原则"作为个人道德和社会道德的界限,并以此作为个人自由和社会干预的界限.在边沁和密尔的启发下,梁启超提出"私德"和"公德"的概念,以此纠正中国传统上重私德而轻公德的伦理体系.本文提出"契约论方法"以使公德-私德的区分更为精确,并进一步引出"公德问题"和"私德问题"的区分:基于契约论方法可解的问题是公德问题,无解的问题是私德问题.对公德问题需要采用舆论或法律的硬性方法来解决,但对私德问题只能采用劝告或说服的软性方法来解决.在公德范围内赏罚分明,在私德范围内宽容自由,这是改善行政管理和提高个人修养进而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宽容是对他者的尊重。《道德经》的宽容思想以"道"为立论基础,以"道"之"自然"、"无为"本性蕴含的他者理念为形而上的依据,以"若谷之德"的道德宽容和"无为而治"的政治宽容为内容,以实现人的身心和谐、社会和谐、国际和平为旨归,是具有现代性和民族性的宽容理念。深入挖掘并辩证分析《道德经》的宽容思想对构建现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具有重要的启迪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代自由主义思潮的产生和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西方,“自由”(Liberty或者freedom)是个十分复杂的概念,但作为一种社会思想或观念,其基本含义不外是反对强制和尊重个体的选择。在这种意义上,一切崇尚自由的人都可以称之为自由主义者。但从词源上看,“自由主义者”(Liberal)又是从拉丁文Liberalis转化而来,它包括有尊重个体自由、思想宽容、有高尚的修养,等等。故“自由主义者”除信奉自由为一种社会理想之外,还兼有个人伦理道德上的意义,其核心思想是宽容与追求思想自由。由Liberalis还派生出Liberalism(自由主义),它用以指称西方近代出现的一种思想潮流与政治运动。这种自由主义思想虽然可以从西方古代的思想中找到源头,但严格意义上的自由主义运动,却始自17世纪的英国革命,中经18世纪的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到19世纪终于成为一股世界性的风潮。正因为自近代以来自由主义是一种世  相似文献   

15.
张平 《河北学刊》2007,27(6):180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出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思考,笔者拟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前提、目标追求、内容特征与具体途径等四个方面展开分析。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前提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法,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我们党  相似文献   

1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适应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也必然对我们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论述了新形势下党提高构建和谐社会能力需要着力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发展和升华。要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需要从理论上作多方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关于无身份者是否可以成立身份犯共同正犯的问题,理论界与实务界均存在争议。探讨我国刑法理论中无身份者成立身份犯共同正犯之前提要素,首先应明确我国是否属于区分制共犯体系,其次应探讨在理论上无身份者是否可以分担身份犯的实行行为。在区分制共犯体系下,应对我国《刑法》及司法解释中的“共犯”进行广义理解。当无身份者在身份犯的共同犯罪中分担部分实行行为并起到重要作用时,其具有与有身份者同等的正犯性与法益侵害性,可以认定无身份者成立身份犯的共同正犯。  相似文献   

19.
潘勇 《理论界》2023,(4):36-43
从王阳明良知概念的内涵和特征看,良知集道德原则、是非标准于一身,行为者的行动动机也须依靠自身的良知来鉴别和纠正。这对肯定人的道德能力、树立成德的自信心有积极意义,但也存在缺乏可公度性的局限,导致在道德实践中,一旦出现行为者将出于人欲的动机误认为且自信是出自良知时,很难在自身内得到纠正;还会导致难以进行道德评价的困难。克服这些问题,需要王阳明的良知学说在理论上发展出更实质性的道德原则,在教法上,则需要更加突出“礼”作为客观规范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金钊 《南方论刊》2013,(10):54-55
十九世纪以来,随着空想社会主义者傅里叶"和谐社会"概念的提出,和谐社会观也经历了其自身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恩的和谐社会观与空想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理论有其必然的联系,也有着本质的区别。考察这种区别,有助于我们准确理解马恩的和谐社会观,科学认识空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对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