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内生框架下跨期最优化条件来看,政府消费性支出和生产性支出对就业的影响取决于消费者风险规避系数的大小,如果消费者相对风险规避系数大于1,则政府消费性支出结构对均衡劳动供给量的影响为负,政府生产性支出变动对均衡劳动供给量的影响为正;如果风险规避系数小于1,则政府消费性支出变动对均衡劳动供给量的影响为正,政府生产性支出变动对均衡劳动供给量的影响为负;如果风险规避系数等于1,则政府支出的影响呈中性.选取中国政府支出、居民消费以及居民就业量等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表明城镇居民就业对政府消费性支出较为敏感,而农村居民就业则受政府生产性支出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
财政以发行国债方式为扩大政府支出筹集资金,在我国现阶段产生的挤出效应是不明显的,其经济效应是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总需求的扩张和经济的增长.根据我国现阶段国债对非政府部门投资和消费的挤出效应的特点,笔者进一步分析了其对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农村社会保障不仅消除了农民的后顾之忧,使农村消费需求得到扩张,还提高了农民收入,缩小了贫富差距和城乡差距,而这两方面作用最终均提高了中国居民总体的消费需求。以中国1992—2011年的人均农村转移性收入数据代表农村居民社会保障支出,以支出法GDP中的居民消费总额代表居民消费需求,通过对两者增长序列进行实证分析表明,中国农村社会保障与居民消费之间不仅协同性显著,而且还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社会保障有利于拉动全社会的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4.
余斌 《创新》2015,(2):22-26,126
在公共经济学中,公共支出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从政府的角度来看,政府的财政支出花在什么地方,政府的职能就体现在什么地方。从社会公众的角度来看,政府并不是唯一的公共经济主体。明确这些公共经济主体的支出,对于我们认识和开展公共经济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除了按公共经济主体划分公共支出外,公共支出通常还参照财政支出的分类。这些不同的分类,反映出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公共支出的看法和对公共支出的需求。这些公共支出的分类常见于一些公共经济学的教科书中,专门就公共支出的分类进行探讨的文章在国内还很少见。  相似文献   

5.
从基本概念、基本用途、口径范围、资料来源和计算方法、数据表现等方面阐述资金流量表中的居民可支配收入与住户调查中的居民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区别,支出法GDP中的居民消费与住户调查中的居民消费之间的区别,以及支出法GDP中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与投资统计中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之间的区别,可以揭示出,住户调查中的居民收入和居民消费数据存在一定程度的低估,投资统计中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数据存在一定程度的高估,但并没有直接影响到对中国国民可支配收入在居民、企业、政府三者之间的分配结构和最终需求结构等重大经济结构的准确判断。  相似文献   

6.
共建"冰上丝绸之路"过程中,中俄双方存在利益博弈。基于主观博弈理论,从短期和长期两个视角对此进行了分析。从短期视角来看,合作共建对中俄双方都是占优策略,合作共建"冰上丝绸之路"必然是双方短期博弈的均衡。从长期视角来看,博弈外部条件的变化和内生性积累将对俄罗斯的策略选择产生影响,俄罗斯有可能偏离短期博弈均衡,从而为中方参与建设"冰上丝绸之路"的投资带来利益损失。基于上述分析,进一步提出了中方应通过与俄方政策协调,锁定俄方与中方合作的利益,并实施分阶段投资和加强人文交流等策略以促使俄方在长期博弈过程中不偏离短期博弈均衡,以保障中方在共建"冰上丝绸之路"过程中的长期利益。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且面临着国际市场需求低迷,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挑战。在此背景下,迫切需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内需的扩大和提高,其中扩大消费需求尤为重要。通过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消费率的变动情况,发现我国最终消费率的下降主要发生在2000年以后,且主要是由居民消费率下降导致的,鉴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国情特征,选取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2000年以后的收入与消费支出数据,将影响城乡居民消费的消费能力与消费意愿两个重要因素进行了量化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ELES模型分析了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研究发现,与消费能力相比,消费意愿在较多年份制约了城乡居民消费支出的增长,且对城镇居民的制约程度大于农村居民;城乡居民居住类消费支出的增加对其他类消费的增长产生了一定的挤出影响;居住、交通通信、其他用品及服务类未来有可能成为城乡居民共同的重要消费增长点。  相似文献   

8.
刘伟  蔡志洲 《求是学刊》2008,35(2):56-63
GDP成本结构反映了国民经济对生产部门的成本支出,同时也是各个机构部门的初次收入,这种收入经过复杂的再分配过程形成最终收入及其使用,反映为投资、消费和净出口.文章通过对GDP核算数据的分析和国际比较,说明在我国GDP的成本结构对投资和消费的比例有明显的影响,而经济增长及分配中的二元结构是导致高积累率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改善投资和消费间的比例关系,不仅需要在需求方进行短期的总量管理,而且需要在供给方实施长期的结构管理.  相似文献   

9.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已由偏冷转为偏热;经济增长仍然依靠投资拉动,但投资效率很低;收入分配制度不合理,居民消费增长乏力;贸易摩擦不断加剧,出口增长面临较大不确定性.面对新的经济形势,短期内宏观调控的重点应该从维持增长转向抑制过热.从中长期角度来看,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应该是逐渐降低投资率,进一步提高投资效率;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扩大居民消费;进行体制和机制创新,尽快缩小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差距.  相似文献   

10.
节约型政府是指在政府的形态构成和运行模式上都遵循节约原则的政府类型.从政治伦理的角度解读,节约型政府是节用爱民的政府;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域中,节约型政府则是“廉价政府”;从价值形态来看,节约型政府是建立在生态理性之上的、追求社会正义与环境正义的政府.节约型政府是生态政治的题中应有之义,创建节约型政府也是在制度层面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要求.当前中国构建节约型政府需要从四个方面着手,即提倡廉洁自律的“官德”,建立透明合理的工资制度,预防和治理资源系腐败,合理控制行政支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