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宋丽丹 《南方论刊》2005,1(12):7-10
第三条道路的兴起反映了全球化对民主社会主义的巨大冲击和影响。第三条道路本质上是对民主社会主义革命性的终结、对改良主义的复兴,第三条道路不可能解决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它只是资产阶级社会改良主义的最新形式。而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理论才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真理。  相似文献   

2.
一九七九年第五期《红旗》发表肖蔚云等同志的《马克思主义怎样看“人权”问题》一文,(以下简称肖文)其中有一部分观点是很好的,如强调要用阶级分析的观点来揭露资产阶级“人权”的虚伪性;批判了那种“公然要求资本帝国主义国家发善心,要求资产阶级政府的首脑来‘关注’所谓中国的‘人权’问题”的反动言论;还着重论述了“怎样看‘人权’问题是关系到正确认识和区分社会主义民主和资产阶级民主的一个原则问题”等等。  相似文献   

3.
民主社会主义作为一种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它与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根本对立的。因此,我们认清民主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对于我们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如何看待五四时期的"问题与主义"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19年7月,胡适在《每周评论》三十一号上发表了《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一文,挑起著名的"问题与主义"之争。长期以来,这场争论被史学界视为胡适向马克思主义发动的"猖狂进攻",其实质是以李大钊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和以胡适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两大敌对思想体系间的斗争。而近年来,有的学者却又否认它是一场"政治论战",认为只是一场"平等的学术讨论"。然而,究竟哪一种说法更符合历史本来面目呢?我们应该从历史的事实中去寻求答案。一、为什么说是一场政治论战应该讲,单纯将这场争论看作是以李大别为首的马克思主义与以胡…  相似文献   

5.
五四时期,我国发生了第一次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运动。在这次思想运动中,马克思主义者与胡适派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伪“社会主义”以及无政府主义等进行了斗争。通过斗争,扩大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影响,为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开拓了道路。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蔡韦编著的《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反对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斗争》就是一本比较系统地论述这些论战的著作。蔡韦同志在该书中,对中国革命是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共产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中国是否要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实行无产阶级专政;以及要不要在中国建立布尔什维克式的无产阶级政党等三次论战的主要问题,以相当丰富的史料进行了综合、分析,叙述亦较为清晰。  相似文献   

6.
当代西方民主理论是指从1917年第一个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来西方资产阶级发展起来的一整套旨在与社会主义民主相抗衡、相对立的民主理论。在这70多年的时间中,西方民主理论勃勃丛生,衍化出众多的各具特色的流派。当代西方民主理论的流派繁杂,彼此互有差异。美国当代政治理论家J·罗兰·彭诺克在1979年出版的《民主政治理论》一书中将民主理论划分为两大类八个流派:(1)权力民主理论,也就是从权力的拥有、操作的角度分析民主的理论。权力民主理论包括四个流派:精英主义、民众主义、宪法主义、社会多元主义。(2)动机民主理论,这是从一般动机理论的角度对民主思想进行的划分。动机可以分为:个人利益动机、公共利益动机、价值(权  相似文献   

7.
我国改革开放十年来,始终贯穿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严重斗争。那些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叫喊得最多的莫过于“民主”一词了。从1979年北京西单的“民主(丬啬)”,到北京一些高等学校兴起的“民主沙龙”,发展到打着“民主运动”旗号的学潮、动乱和反革命暴乱。自称“踏入政治学王国”的严家其,也在《法学》杂志上发表了《民主无东西方之分》的文章,他和一小撮被通缉外逃的反革命分子一起,在国外又组织所谓“民主中国阵线”,继续干着危害社会主义祖国的勾当。因此,在民主问题上很有必要正本清源,  相似文献   

8.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制度内在的基本矛盾人类社会民主发展的辩证过程是:从专制制度到资产阶级民主;从资产阶级民主到无产阶级民主;从无产阶级民主到没有民主。(见列宁《马克思主义论国家》第24页)列宁认为,资产阶级民主是“不完全的民主”,无产阶级民主即社会主义民主“几乎  相似文献   

9.
胡适是现代中国政治思想史上的著名人物,在新文化运动中作出过突出贡献。“五四”运动以后,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新文化运动发展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运动。此后,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们开始逐渐分化。在这个分化过程中,胡适接连就西方的“主义”与中国的“问题”,写了三篇文章,表明自己对当时中国思想界兴起的新思潮的不同看法。文章写于“五四”运动后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广泛传播;另一方面各种西方思潮纷至沓来,错综复杂,良莠难分。这时期的胡适,一方面还是一个抱着救国救民愿望的新文化运动的民主斗士;另一方面他思想上又顽固坚持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崇尚西方资产阶级哲学思想,处在逐步向资产阶级右翼转化的过程中。因此,“问题与主义”的文章,鲜明地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发展和现状》一书,写作于1985—1988年期间。这正是我国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滥时期,尤其是“民主”和“自由”等问题极端混乱的时期。“争民主”、“争自由”、“争人权”、“全盘西化”……等口号到处横飞。正是在过一关键时刻,该书作者聂运林顶住了这股逆浪,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民主观和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一系列根本问题。这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论述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政治理论专著,颇值得一读。该书主要有以下三个突出的特色: 一、在政治上旗帜鲜明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这是贯穿该书的一条主线,从头至尾,每个章节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例如,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方面,作者针对某些人鼓吹的所谓“全盘西化”,强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民主思想的发展和其一生的革命实践是分不开的,他将马克思主义学说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建设理论,他的民主思想为我国的民主建设和发展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认真研究毛泽东的民主思想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仍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关于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的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对于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研究由来已久。就民主社会主义的本质而言,它是排斥科学社会主义的一种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从民主社会主义思潮载体的谱系来看,它与修正主义是既有区别又相联系的。从最近50多年的实践来看,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传播实际上充当了对共产党进行和平演变的主要力量。为此,我们应该看到当代中国的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代表人物采取的具有鲜明特色的斗争策略,认识新时期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脉络并认真严肃对待之。  相似文献   

13.
1840年,帝国主义用大炮强行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从此,独立的中国逐渐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华民族灾难深重。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作为近代中国历史灾难的补偿的,就是殖民主义迫使中国走向近代历史,民主的进步潮流终于踏上了中国大地。这个具有二千多年封建专制历史的国家开始了民主化的艰难历程。为了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中国的先进分子向西方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在采寻回来的真理中,最伟大最重要的,就是西方的民主思想和民主理论。西方的民主思想和民主理论,包括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民主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的社  相似文献   

14.
近代怀疑主义是反抗封建等级制度呼唤资产阶级民主的先驱者熏而古希腊怀疑主义是近代怀疑主义的思想之源。古希腊怀疑主义者对理性(“逻各斯”是其原始形态)的批判和反思充分彰显了人的自由、价值和尊严以及社会的正义,他们不仅推动了奴隶主民主制的发展,而且也对民主思想和民主实践的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问题上,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而不能代之以什么别的主义或思想,这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斗争中必须明确的一个根本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要正确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确立马克思主义是在历史和科学的前进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科学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民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民主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其核心和精髓是“人民民主”。毛泽东人民民主思想包含关于人民、人民主权、制度是人民民主的保证等重要思想,对当代中国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7.
民主社会主义作为当代和科学社会主义相抗衡、相对立的一种社会思潮和运动,尽管其思想体系庞杂,解释纷纭歧异,有时还打着马克思主义和国际工人运动“长子继承权”的旗号,但其实质仍然是一种资产阶级社会改良主义,是十九世纪社会民主主义的现代翻版,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它主张在资本主义制度范围内,在不根本改变资本主义所有制和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情况下,用和平的、渐进的改良方法即所谓民主方法来谋求社会的进展。这一思潮今日甚嚣尘上,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和分析。 民主社会主义的主要特征如下:  相似文献   

18.
哲学史上两军对战表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之间的斗争,从来就是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的反映,并为它们服务的。我们党和“四人帮”之间的斗争,是社会主义时期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一次生死大搏斗。这场斗争反映到哲学领域中,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同资产阶级实用主义哲学的斗争。“四人帮”推行的假左真右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就是把资产阶级实用主义作为理论  相似文献   

19.
谭双泉同志在《五四时期‘问题与主义’论战——兼驳‘四人帮’对李大钊同志的诬陷》和《论五四前后马克恩主义反对胡适派改良主义的斗争》两篇文章中,将五四时期“问题与主义”论战具体划分为“三个阶段”,即第一阶段是胡适发表《不朽——我的宗教》(1918年冬)、《实验主义》(1919年春)和李大钊的《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1918年11月)、《我的马克思主义观》(1919年5月)的战斗;第二阶段是胡适的《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1919年7月)和李大钊的《再论问题与主义》(1919年7月)的战斗;第三阶段是胡适的《新思潮的意义》(1919年11月)和李大钊的《物质变动与道德变动》(1919年12日),《由经济上解释中国近代思想变动的原因》(1920年1月)的战斗”作者提出的新看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文艺美学史上,运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指导文艺美学研究,李大钊为先驱者之一。“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李大钊即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指南,先后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什么是新文学》、《再论问题与主义》等文章,对王国维、梁启超等的唯心,主义的文艺美学思想和以胡适为代表的右翼资产阶级文艺思想进行了针锋相对的论战指出:文学艺术,当然属于“精神的构造”范畴之内,必然随着“经济的构造”的变动而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