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人们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严重的关注,大学生作为中国社会文化层次较高的一个特殊人群,其心理显示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在描述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转变观念;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相似文献   

2.
谈21世纪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迫切要求和大学生自我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高校应树立心理健康的观念,切实有效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其实施途径主要有;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学校心理咨询服务;加强校园心理文化建设;深化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心理健康宣传工作以及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中。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从家长具备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三个层面对广州市中小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大多数家长(84.8%)在对待孩子的心理问题上态度是恰当的,但仍有部分家长,没有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过心理健康教育;(2)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家长(79.6%)对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了解比较肤浅;(3)家长的职业、受教育程度、对心理教育的看法、心理健康知识水平都是影响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重要因素。针对研究结果,文章从树立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建立家校协调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提高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4.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针对当前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①深入开展大学生心理知识的教育;②设立心理咨询中心,开设心理咨询门诊,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咨询活动;③有针对性地开展特殊群体的研究和教育;④开展大学生心理调查和心理测试,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⑤加强团体心理训练,使心理教育工作面向全体大学生;⑥创建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校园环境等.  相似文献   

5.
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有序进行的基本保障。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由心理健康服务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运行体系构成,构建完整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组织体系,必须形成行政化、专业化和协作化组织体系;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制度体系必须形成职业化、专业化和规范化管理制度,以及公益化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心理健康咨询建档、咨询和测评流程;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运行体系依据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宗旨确定教育内容,通过开设不同类型课程满足学生心理发展多种需求,开展多种活动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等建立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形成问题性辅导与咨询体系,建立疾病性预防与危机干预体系,积极开展预防工作,进行及时干预与转介和做好回归保健工作,逐步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协同合作的完善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系统。  相似文献   

6.
试析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其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大学生在这一时期非病态不健康心理的几类具体表现"以自我为中心"的极端自私心理;自卑心理;焦虑心理.从认知发展、情感发展、意识发展三方面分析大学生心理成长状况及其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探讨大学生心理调适的有效途径其一,合理利用课堂教学手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其二,继续加强课堂外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工作;其三,利用多种渠道倡导主体自助.  相似文献   

7.
作为受众的国防生的基本心理矛盾有:与教育者的心理矛盾、与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心理矛盾、与心理健康教育接受环境的心理矛盾。国防生接受心理的特殊性表现在:能动性与受动性、递进发展性、实践活动性。国防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集中反映在国防生心理健康知识的增长、心理健康意识的转变、心理健康自我维护能力的提高及行为的变化方面。国防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对心理健康教育提出挑战。优化国防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首先要以客观的国防生接受心理为依据,强化其接受动机,兼顾个体差异;其次要以科学的传播方式为桥梁。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大力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成为高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辅导员作为高校的一线工作者,对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与提高有直接影响.文章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及心理行为问题产生的原因,同时探讨辅导员如何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9.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出现了较多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在难以适应环境变化、不能正确认识自我、人际关系障碍、就业压力等多种形式;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也是复杂的,社会竞争压力、家庭教育及经济状况、学习环境压力和学生个人素质,以及高校心理教育的滞后.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努力,营造科学的教育环境,普及心理知识,健全心理服务机构,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0.
健康的心理是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前提。近年来的统计分析表明:当前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十分严峻,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错综复杂。开展心理咨询,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是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1.
课堂教育是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对课堂教学认知的转变和提升,必然影响教学的全过程,大学生心理健康课不同于一般专业教育,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不主张纯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应注重其积极引导作用,强调趣味性、启发性等。为此,提升大学心理课的教学效果,首先从认知角度入手,重点抓好三个方面:1、对课程本质的认知和把握;2、对教育对象的认知和把握;3、教师课堂心态的自我认知和把握。  相似文献   

12.
谈高等学校教育在大学生心理健康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它困扰着越来越多的学生、高等学校以及家庭,也引起了国家教育部门以及许多学者越来越普遍的关注。作者着重从高等学校教育必须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高等学校教育在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高等学校如何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三个方面,论述了高等学校在大学生心理健康中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包括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的规划、开展多种社会性文体及实践活动、建设校园文化创造良好育人环境、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心理健康工作队伍等  相似文献   

14.
理工科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及教育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理工院校大学生群体由于其独特的专业知识体系结构及校园文化氛围,具有区别于一般综合大学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对影响理工科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促进理工科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措施,从而为提高理工科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针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提出,高校体育可以增强大学生体质,提高大学生生理、心理适应能力,培养大学生坚强的意志。高校体育在高校教育中居于不可或缺的地位,是促进高校教育改革,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情绪稳定性对心理健康的预测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究大学生情绪稳定性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采用艾森克人格间卷(EPQ)和SCL-90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555名大学生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94.83%心理障碍者的情绪模式属于不稳定型;88.42%心理非常健康者的情绪模式属于稳定型。大学生的情绪稳定性程度决定着其心理健康程度,情绪不稳定型人群是易于产生心理障碍的主要人群;情绪稳定性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具有很强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的公共课程,以帮助每个学生在学习和体验中自主发展最大潜能为目标。Jigsaw技术提倡"拼图式"的教学方法,每个小组成员是拼图中不可或缺的一块,在相互获取组员所掌握内容过程中,成员们充分表达,仔细聆听,深入研究,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的能力。为了调查运用Jigsaw技术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深度方面的影响,实验者将同一专业的104名学生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采用学生为主的拼图学习法;一组为控制组,采用教师为主的传统讲座式教学。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学生的成绩明显优于控制组学生,其课堂参与度、课程喜爱度等也高于控制组学生。  相似文献   

18.
健美操运动能够缓解精神压力,释放负面情绪,塑造完美体型,增强自信心理,健美操不仅在增强学生体质方面有显著效应,在增进女大学生心理健康中也有着独特的功效。  相似文献   

19.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中,大学生群体产生了心理上的不适应,心理健康状况面临着严重威胁,已成为影响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因素。针对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山西农业大学本科在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研,分析了该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分别提出相应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针对我国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不容乐观的背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分别从社会大氛围、校园小环境和学生个性心理发展等多重角度,对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