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推进文化建设,需要通过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效引领全社会思想意识的正确发展;通过建设和谐文化,着力培育全民族综合文明素质;通过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通过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经济社会深入发展,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思想保障、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2.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借鉴传统精神文化是引导公民树立文化自觉意识和文化自信心的重要载体,具有借鉴的必要性。儒家和谐思想是我国传统精神文化的精华,内含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自身三个维度的和谐价值,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传统文化资源,具有借鉴的可能性。为了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大社会目标,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批判吸收儒家和谐思想服务和谐社会建设是一种十分有意义的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3.
试论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公民道德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社会的形成与建立,离不开公民主体所具有的良好道德品质的支撑.公民道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公民道德建设,既要弘扬和培育传统"和德",又要培育公民的社会主义道德.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视野的家庭礼仪教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和谐社会离不开礼仪。加强礼仪教育,提高公民礼仪素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家庭礼仪教育是礼仪教育的基础,是公民礼仪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关键。加强家庭礼仪教育,应该建构现代家庭礼仪文化,分阶段实施礼仪教育方案,区分教育内容和方式方法,延伸教育途径,形成教育合力,全过程全方位培养和提高公民礼仪素质。  相似文献   

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践行毛泽东让人民来监督政府的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是动力保障;加强法治建设,使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法治化是法治保障;完善相关制度,使让人民来监督政府制度化是制度保障;开展公民教育,提升社会主义公民意识是素质保障。  相似文献   

6.
文化建设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化主题.党的十七大吹响了"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角,提出了"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倡议."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等文化新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7.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和谐文化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灵魂。和谐文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坚定的理想信念支撑和思想道德支撑,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注入了新的活力。这就要求我们要积极着力于和谐文化的建设,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思想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几年的实践表明,现代性公民文化的构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迫切要求。对象的公民性,文化形式的多元性,政治参与的有序性,是当代中国公民文化构建在价值、形式、实践尺度方面的基本要求。公民文化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历史积淀过程,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努力培养公民性,积极培育公民社会,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公民文化建设相结合,是构建当代中国公民文化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
匡扶和指导公民文化,使其向"参与型文化"转变,是公民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构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要支撑。唯有如此,才能坚固公民文化的意识内核,使公民文化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实现质的提升,微博问政就是其中的典型表现形式。作为公民文化和公民权利的扩展和延伸,微博问政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公民参与政治的历史性突破。  相似文献   

10.
论和谐社会构建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世纪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要实现和完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与任务,离不开思想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从思想政治教育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价值来看,思想政治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润滑剂"、"推进剂"和"催化剂";从思想政治教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内在功能要求和独特优势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精神激励、认识提高、信仰定位、矛盾调适、人际协调和疏导防范的功能。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价值与功能,不但有利于为思想政治教育正名,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和实效性发挥,而且更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项伟大工程。  相似文献   

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践行毛泽东“让人民来监督政府”的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是动力保障;加强法治建设,使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法治化是法治保障;完善相关制度,使让人民来监督政府制度化是制度保障;开展公民教育,提升社会主义公民意识是素质保障。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中国的文化也要相应地发生转型,以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我们应积极推进以自由、平等、和谐为特征的公民文化、法治文化、契约文化以及生态文化的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文化条件和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13.
试论中国传统文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借鉴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和谐社会是历来中国人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题中应有之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文化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4.
公民意识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国人的公民意识问题日益提到议程,公民意识可以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核心所在。一直以来,由于特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原因,国人的公民意识一直很缺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从两个维度加强培育公民意识:在个体方面,大力提高公民素质;在社会方面,需要有一个公正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我们所讲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而这些目标的实现,除了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物质基础以外,还离不开十分重要的条件,那就是文化的发展。所以,先进文化的建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所发挥  相似文献   

16.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构建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资源,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响应党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号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命题,要求在现代化中发扬传统文化中的公平正义、诚信友爱、自强不息、中庸和合、"天人合一"等思想,充分发掘其中具有强大生命力的资源,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中赋予其现代生命力。  相似文献   

18.
民间音乐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有着不可估量的艺术价值。新农村建设工作中,要不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物质文化生活基础,这就离不开民间音乐,它可以有效协调新农村建设中的各项因素,并维护新农村发展的安定,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只有将民间音乐有效融入到新农村建设中去,农民的各方面素质才能得以切实的提高。本文从民间音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思想基础、提供特色资源、开辟发展路径三个方面,探讨它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  相似文献   

19.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我们应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着力提高干部和职工的文明素质和社会现代文明程度,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20.
和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在中国历史上,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增强民族凝聚力,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至今仍然具有重要价值,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宝贵文化资源.深入发掘并借鉴传统和谐文化的精华,对于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