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纳兰性德和他的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纳兰性德是清代的重要词人,王国维对他评价很高,说他是“北宋以来,一人而已”。提起纳兰性德,人们自然会想起一件趣闻。在清代,有人说《红楼梦》的贾宝玉,实即纳兰性德。还说金陵十二钗就是影射纳兰性德的十二位朋友。言之凿凿,颇堪发噱。不过,在这无稽之谈里面,有没有包藏着合理的内核?曹雪芹会不会把纳兰性德一类人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作者及“原始作者”问题的考索是近年来红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简单地将这部作品视为曹雪芹一个人草创完成,《红楼梦》文本内部的很多矛盾现象则难以得到合理的解释,但探索“原始作者”如果诠释过度则有可能走向误区,并有剥夺曹雪芹“著作权”之嫌.本文从《红楼梦》文本内部分析入手,结合脂批等清代文献提供的丰富信息尤其是这部作品成书过程长期性的实际提出《红楼梦》作者“家族累积说”的新命题,试图对作者问题上的种种偏颇加以节制,从而更恰切地把握《红楼梦》诞生过程中的文化语境并对作品文本的复杂构成状况加以阐释.“家族累积说”的提法还可以与红学界已取得的“曹学”成果挂钩,启示人们去探索曹氏家族的遗传基因特别是曹寅的文化素养对曹雪芹直接或间接的可能影响.这个新命题是在综合“世代累积”与“文人独创”两种写作类型的基础上提出的,与所谓否定曹雪芹“著作权”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相似文献   

3.
纳兰性德恋人“入宫”问题商榷刘德鸿拙笔《纳兰性德与“入宫女子”之谜释真》①(以下简称《释真》)发表后,先后看到了马乃骝先生的《饮水诗词研究拾零》②和《读饮水词札记》③两篇大作,并按马先生文中所示,拜读了姚崇实先生的《纳兰性德婚姻略考》④。马姚二先生于...  相似文献   

4.
曹雪芹不仅是伟大的作家,而且是杰出的美学理论家。虽然他没有专门的美学著作传世,但是,他却有意识地通过他的《红楼梦》来展示了他的非常丰富卓越的美学思想。如果说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再再强调、反复论述,并在《红楼梦》的创作实践中始终贯彻如一的“真”、“假”观念是他的美学思想的核心的话,那么,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作为全书“立意本旨”来加以强调的“色”、“空”观念,则是作为他的美学思想的“真”、“假”观念的具体发挥。  相似文献   

5.
有些人总是不顾与曹雪芹大体同时的人留下的诗文、评语所反映的事实 ,千方百计剥夺曹雪芹的著作权。实际上以曹家为蓝本是曹雪芹创作之初就定下的基本构思。《红楼梦》中的“贾”字 ,是由“曹”字改装而成 ;而由“贾”衍生出一个“甄” ,却是借着谐音和反义加以仿拟 ,这便形成了《红楼梦》构思上虚实相成的格局。与之相关 ,书中的金陵与京城是北京、南京 ,南方、北方 ,实境、幻境互为补充。《石头记》之名与作品的题材来源和人物的本事关系密切 ,是此书的本名。  相似文献   

6.
曹雪芹的《红楼梦》在描写男女之间“情”与“性”的问题上,是立场坚定、旗帜鲜明的,那就是曹雪芹反对“淫乱”。《红楼梦》中凡是与“淫乱”相关的人物,无论男女,均没有好下场。曹雪芹采用“用俗笔,写俗人”的手法,十分清晰地表明了他的性爱观。  相似文献   

7.
《红楼解梦》的出版标志着一个“红学”新学派──“解梦”派的诞生。它的基本理论是成:《红楼梦》如“风月宝鉴”那样有正反两面─—正面是以“假语村言”写成的小说,背面则隐写着一部真实的历史。为了能看到这部历史,创立了六大理论支柱:关于中国古典文学有自己特殊的创作规律的理论;关于带脂批的八十回本《石头记》即曹著之全璧的理论;关于脂砚斋即曹雪芹和他妻子合用的批书笔名的理论;关于曹雪芹写作奇法、秘法的理论;关于《红楼梦》中存在雍正帝和曹雪芹两套纪年的理论;关于把唯物主义和辨证法运用到《红楼梦》研究的理论,由此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红学”理论体系。按照这种理论,不仅可以在脂批引导下看到《红楼梦》背后所隐写的被乾隆删削的真实历史,而且还可以解决一系列“红学”难题。  相似文献   

8.
杨罗生 《云梦学刊》2005,26(6):43-45,59
《红楼梦》“师楚”之维护理想、选择死亡的悲剧精神,具有广泛性、深刻性与独特性。《红楼梦》“师楚”之艺术传统,表现出感情深挚、追求创新、运用象征、打破传统、随意挥洒的特点。曹雪芹与屈原之间有着“萧条异代不同时”的感情共鸣,故能从根本上继承和发展屈原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诗意美浅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诗意之美的追求,是《红楼梦》较之其他古典小说在审美理想上的一个独特之处。《红楼梦》的诗意之美是曹雪芹将追求“言外之意”、“味外之旨”的传统诗歌的艺术精神创造性地融汇于小说创作实践中的成功尝试。主要体现在意境营造的虚实相生、人物刻划的复层面组合和情节结构的空白效果等小说全局的整体建构上。含蓄深永的诗意之美不仅构成了《红楼梦》独有的艺术风貌,而且大大提高了它的审美品位。  相似文献   

10.
纳兰性德与“入宫女子”之谜释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兰性德与“入宫女子”之谜释真刘德鸿清代诗词大家纳兰性德的婚恋问题,是纳兰研究者与其诗词爱好者共同关心的焦点之一,尤其是相传他所恋之女入宫为嫔妃,其事有耶无耶?其人身份经历若何?成为一桩迷案。本文试分人宫之说的由来、《赁笔记》所载不可信、性德所恋之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