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然主义作家左拉在孔德实证主义影响下,从贝尔纳实验医学中获得启迪,开创了"实验小说"理论。这既是自然主义文学的认识论,也是对文学如何研究探索人、表现人、表现生活的一种方法论。这是使文学自觉地凭借科学进行人物研究,达到对人的深入认识,尽可能真实准确反映的一种有益探索和实践。本文主要以左拉的实验小说理论对亨利.格林的小说《生活》中出现的实验小说现象进行分析,以此来说明实验小说理论在现当代小说创作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2.
清代乾嘉时期是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由理学迈向朴学之重要转型期,也是中国戏曲评点理论发生转变的关键期.清代戏曲评点在清初顺、康年间达到鼎盛,乾隆以后又迅速走向衰落.较清初而言,乾嘉时期的初戏曲评点在延续中有变化,主要表现在:戏曲叙事结构理论的延续与变异、形式批评的崇尚和反剧场化的艺术追求.这是时代思潮规训和文人戏曲评点家忽视戏曲综合性艺术的"类"特征二者合力的结果,标志着古典戏曲评点日渐走向衰亡.  相似文献   

3.
民间考评式结社是盛行于元、清两代的重要社会现象.它的出现与当时特殊的政治环境、士人心态紧密相关,同时也是科举文化作用的结果.即使清代统治者严令禁止文人结社,但这种结社形式仍然得以广泛传播,成为清代一种流行的社会风气.民间考评式结社的流行不仅促进了文人之间的交流,有利于文学发展,也填补了清代文人不能参加科举考试或科举不第的心理空缺.  相似文献   

4.
沈文凡  聂垚 《晋阳学刊》2012,(5):132-138
"杨家将"文学作品经历了近千年积淀,从早期的宋代话本、金院本、元杂剧,到明代杂剧、传奇、小说,再到清代戏曲,形成了大量文人创作与民间艺术的结晶,成为俗文学代表作。由于特定时代社会、历史、文化所囿,各个时代的"杨家将"文学作品接受史研究表现出时代性、专有性和独特性。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文化的价值系统中,由于从事文学创作活动本身也是古代文人"以自表见"的一种重要方式,这一文人存在价值的"自我表现"意识就与具有"表现论"色彩的中国古代文学思想不可避免地取得联系.这对于我们理解中国文学、文论的文化精神和民族品格,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探视点.  相似文献   

6.
"玉门关"本是汉代设立的关隘,汉唐以来,却携带着班超"生入玉门关"之个人凄苦感与王之涣"春风不度"之地理荒蛮感而成为历代文人吟咏不息的文学意象。清代以来,在国家统一的时代命题中,清代文人以远迈前人的豪气,以亲履西域的现实体验感赋予"玉门关"意象全新而丰富的内涵。本文对此作一探析,以期窥探清代国家统一背景下文人的西域情怀。  相似文献   

7.
清代边省文学发展迅猛,成为一种突出的文学现象,这与避籍制度有很大关系。避籍制度一方面促进了文人的地域流动,另一方面也迫使不愿外出就职的文人选择回避制度要求相对较弱的教职,为边省人才培养创造了有利条件。具体说来,避籍制度对清代边省文学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江山之助不仅促进边省本地外出文人的创作,而且边省风景与风俗也激发了入边省文人的创作,丰富了边省文坛。二是避籍制度扩大了边省文人外出交流与学习的机会,促进了文人的地域流动,增进了文人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三是避籍增进了主流文坛对边省文学的了解和认同,促进了边省文学的传播。避籍促进了文人的互动。  相似文献   

8.
在西方艺术史论研究中,拉斐尔前派绘画中的自然主义创作倾向是其重要的艺术风格特征,对自然的关注和艺术创作表现曾经是他们在相当长的艺术创作时期中所坚守和遵循的重要内容,这一现象的缘起有着特殊的社会思潮和文化观念的深刻时代背景.拉斐尔前派绘画艺术作品中自然主义创作倾向及其美学观念的产生,同英国工业革命对自然和社会的潜在影响有着深刻的思想关联和文化渊源.罗斯金《现代画家》第一册的出版,不但成功地完成了为特纳绘画作品的辩护,同时也深刻地影响了拉斐尔前派的年轻画家们.在艺术风格的形式表现上,由于画家们同理论导师之间联系的密切程度不同,所以,他们的画作对自然主义这一主题表现的艺术风格的角度和形式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9.
由于"意识困难问题"给唯物主义提出了难以回答的问题,在今天心灵哲学领域内表现出二元论倾向的哲学家愈来愈多.当代心灵哲学中有影响的最新的二元论形式是查默斯的自然主义二元论.其理论提出了两个重要的声明:一是要求严肃地看待意识,二是要求严肃地看待科学.  相似文献   

10.
在文学意象、母题的主题史流变规律中,每当一个意象内蕴发展到了相当丰富的阶段,就会产生同主流形态较大差异的同族类型,千里马文学意象也有病马老马慢马意象家族作映衬,其往往更加别致地表现了文人的落魄而又不甘寂寞,以及对名驹快马价值的钦羡向往.这类咏叹揭示了马意象所暗示的文人功业情结--成就动机是马文化的精神基石.它在"骐骥人才"、"宝马英雄"等先在模式的映照下,虽显得较为黯淡,却是必要的补充参照,加以统观,可较全面地了解古代文人心态.  相似文献   

11.
与贞观朝相比,唐高宗时期选举制度发生了一些明显变化,如科举考试重文辞、轻德行等.这些变化与士族体系的解构和庶族士人群体的崛起相表里,大大激发了士子特别是广大下层士子的进取欲望和功名心,从而对一代"浮躁浅露"士风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这种士风在政治境遇不同的文人身上又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概言之,在上层文人身上主要表现为重文轻德、以文自矜,在下层文人身上主要表现为露才扬己、愤激不平、自媒躁进.士风必然要影响到诗风,并对其时上层文人多重艺术形式的雕琢、下层文人多重言志抒情的诗歌路向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关于周围的事物是怎样的这个问题,心灵主义(或心理主义)可以说是一种最古老的哲学解释方式.而自近代以来的自然主义在抨击形而上学的同时,始终有贬低甚至抛弃心灵主义的那种强调心灵或理智的主体努力的涵义的倾向.这种倾向不可避免地削弱了哲学对人与自然的状况进行自觉反思的功能.针对奎因从自然主义的角度对传统的心灵主义所做的批判,可以提出对自然主义的反批判:一方面,经验科学本身并不必然地赋予自然主义观念以有效性;另一方面,"真"概念本身的模糊性和经验知识的真并不是唯一的或严格的标准.自然科学的解释模式被唯一化和神圣化,会导致人与自然之间仅仅被看作是因果系列的物物关系,这造成哲学上对人类命运的麻木和漠视,因此绝非是健康的理论倾向.这种"科学的"哲学神话应该引起人们特别的警惕.  相似文献   

13.
自然主义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基本表现形态已经不再是在"典型环境"中产生的"性格典型",而是源于生命本体的"气质类型"。在传统西方文学叙事所带来的卡通式的人物世界,里面满是傀儡、木偶般的"英雄"、"巨人";在自然主义文学叙事中,"英雄"陨落了,"巨人"坍塌了。西方文学人物形象塑造上的现代演进,显然是从自然主义文学这里开始的。  相似文献   

14.
随着明清资本主义在江南的萌芽和发展,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风尚的改变极大地影响着文人花鸟画的审美意识,从吴门画派到"扬州八怪" 再到清末的海派、京津派和岭南派,现实主义审美意识由弱到强得以历时性和共时性的发展,其内容题材、表现手法和审美趣味等无不折射出市民要求表现现实生活和世俗情感的审美要求.探讨文人花鸟画中现实主义的审美意识对现代花鸟画的创作是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清代文论对"味"的阐说,主要体现在两大领域:一是诗论中对"味"的阐说;二是词论中对"味"的阐说.其内容,主要表现在三个维面:或对"味"作为文学审美之本予以标举,或对"味"的审美特征与要求进行探讨,或对"味"的创造与生成予以考察.清代文论对"味"的阐说,为我们更好地把握"味"这一审美范畴提供了平台.  相似文献   

16.
张琼 《北方论丛》2016,(2):41-44
“诗在布衣”是清代文坛的一个突出现象。这与布衣文人留名后世的创作目的、心无旁骛的创作态度、自小为之的创作轨迹及相对自由的创作过程密不可分。对这一现象及整个清代布衣文学进行研究,可以较为全面地了解清代文学的面貌,同时,也能够把握文人生命形态的丰富性,深入认识布衣文化。  相似文献   

17.
在清代"盛世"中,由于政治和思想控制的严酷,八股科举的毒害和压迫,广大文士处于生活和精神的困境里,不少人在强烈的刺激和震荡下心理发生了严重变态,清代文字狱档案在这方面留下了比较集中而真实可靠的原始材料,从中可具体感受到两百多年前那些下层文人被扭曲的心灵.  相似文献   

18.
明治40年代,欧洲自然主义传到日本并风靡文坛,形成日本自然主义文学。与此同时,欧洲其他文艺思潮也以迅猛之势冲击着日本,导致刚刚确立的自然主义文学很快走向分化,表现为自然、唯美与写实相融合的风格。森田草平的《煤烟》作为其代表作,很好地表现了走向分化时的自然主义文学特色。  相似文献   

19.
《失乐园》与《苔莉》产生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唯美主义风格是它们共同的价值取向,同时又表现出不同的审美特征《失乐园》囿于日本传统文化的"物哀"意识,又以自然主义的文艺观实现其悲剧意义的超越;《苔莉》继承中国传统的悲剧精神内核,又用自然主义的创作观对其做了大胆的颠覆.  相似文献   

20.
安继民 《中州学刊》2004,(5):151-156
中国哲学以一元、自因和时间性的特征而与欧美哲学的二元、他因和空间性哲学相区别.儒道两家都为中国哲学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本文从"道与理"、"人与物"、"知与行"三个方面来论证.这种论证归结起来可以说明:儒家宗法主义和道家自然主义在政治、伦理表层的对立,同时也就说明了宗法主义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自然主义,所以,儒家和道家又互补性地建构了中国哲学的一元、自因和时间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