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对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和“脂砚斋凡四阅评过”的庚辰本第十五回评语存在形式及数量的比较,令人惊异地发现四次评语的先后:凡在甲戌本抄作双行小字夹批的就是脂砚斋的初评批语;在庚辰本增加的双行小字夹批是重评批语,因为庚辰本是批在重评本整理本上面的;庚辰本独有的多出来的批语则是第四次的批语;为甲戌本独有的几条批语就是第三次批语。在甲戌本保存的16回中,其中8回有双行小字夹批,另8回只有侧批,它说明甲戌本也是一个拼抄本:只有侧批的底本是曹雪芹的稿本,有小字夹批的底本是初评整理本  相似文献   

2.
甲戌本八十年——《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代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曹雪芹逝世二百四十周年之际,香港梦梅馆馆主梅节先生,收集了海内外一百五十多位研红爱红者的名章,把它们与《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放在一起,影印240部作为纪念。这是一件很不容易做到的事,具有极强的象征意义。由于梅先生年事已高又身在香港,故一些具体工作托笔者帮忙,并本着一事不烦二主的想法,又叫笔者写一篇名为“甲戌本八十年”的“代跋”附于书末。出于对《红楼梦》的热爱与对曹雪芹的尊重之情,虽自知学识浅薄,但还是诚惶诚恐地领命作此一文,谬误之处定当多多,望阅者提出批评意见,并在此预申谢意。甲戌本于1927年通过胡适而重新…  相似文献   

3.
将卞藏本《红楼梦》与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及其他重要本子作比对,发现数量很大的重要异文。卞藏本数量很大的重要异文在《红楼梦》已知重要本子中独一无二。文章列出的卞藏本一至十回有64处重要异文,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之外的其他重要本子只有极个别几处基本相同。从卞藏本与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大量重要文字差异的基本特征,可以得出结论:卞藏本底本早于甲戌本,卞藏本的底本属于早期脂本。  相似文献   

4.
1927年,胡适发现了甲戌本,这在“新红学”研究史上是划时代的贡献。次年,胡适发表对甲戌本的研究报告,使“新红学”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从此,为数不少的《红楼梦》旧抄本被陆续发现。胡适收藏甲戌本的三十四年间,曾多次将该本提供给学人加以研究。他推动了甲戌本和《红楼梦》版本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读《乾隆甲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重印本三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红学界朋友秦涛、杜春耕、邬小慧等 ,为纪念《红楼梦》作者曹雪芹逝世 2 4 0周年 ,于 2 0 0 3年斥资在江苏金坛古籍印刷厂重印了《乾隆甲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以下简称“甲戌本” )。重印本在 2 0 0 4年问世。我虽然过去也读过“甲戌本”影印本 ,但正如冯其庸先生在“甲戌本”《题记》中所说 :“至今红学界和学术界的朋友要读此书 ,却成为难事。”因此我收到香港红学家梅节先生寄赠给我的“甲戌本”以后 ,我仍然从头至尾将该书细读了一遍。由于“甲戌本”第五册附录了几幅刘铨福和他父亲刘位坦的手迹 ,还附录了胡适先生当年购得甲戌本时原…  相似文献   

6.
甲戌本尽管残缺不全,但却是一个比较独特的本子,有不少令人深思之处。本文谨就甲戌本的“过录本”特点、“脂砚斋论曹雪芹”、“曹雪芹的卒年”、“题名及著作权的问题”、“脂砚斋对甄士隐《好了歌解》的侧批”、“小说中的本事”等六个方面,谈谈个人看法以及与一些常见观点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7.
甲戌本于1927年由胡适先生在上海购得收藏,自1948年年底起随同胡适离开当时的北平,其后大部分时间存放在美国的康奈尔大学图书馆,直到2005年初,始归藏上海博物馆。此本残存十六回,书名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考察这个本子的存书状况,结合胡适先生对这个本子不同方面的研究,并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分析甲戌本的正文和脂批的重要内涵,根据对甲戌本的文本早晚、抄成时间、版本价值及在成书过程中的地位等作出相应的判断来看,可以肯定地说甲戌本不是曹雪芹、脂砚斋时期的原稿本,如同我们今天见到的其他十几种手抄本一样,都是一而再的过录本。  相似文献   

8.
己卯本庚辰本上的人名英菊、蔡信、逄渊、薛蟠字文起、代玉,在甲戌本上依次对应为英莲(谐音应怜)、余信(谐音愚性)、冯渊(谐音逢冤)、薛蟠字文龙、黛玉,这体现了文本由粗稿向精稿的修改规律。因此,甲戌本必当成书于己卯本庚辰本后;该本据以命名的孤证“甲戌”一词当系抄手抄误之词  相似文献   

9.
童力群 《南都学坛》2006,26(1):48-51
戚沪本不是白文本,有正本上的狄氏批语有其来龙与去脉,有正本上的多半批语与狄氏无关。戚沪本早于程甲本,庚辰本早于有正本。讨论有正本的正文及批语,不能回避不利于程前脂后论的例子。讨论有正本的批语,必须涉及其底本戚沪本,必须兼顾大字本与小字本。只要全面正确地研究有正本,所谓“民国初年的脂砚斋依据有正本制造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的论点就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10.
甲戌本于1927年由胡适先生在上海购得收藏,自1948年底起随同胡适离开当时的北平,其后大部分时间存放在美国的康奈尔大学图书馆,直到2005年初,始归藏上海。此本残存十六回,书名题《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相似文献   

11.
杨宪益和戴乃迭的<红楼梦>英译本ADream of Red Mansions有多种印本,其中有一种节选本.出版节选本的原意是良好的为中外读者提供汉英对照的本子以供学习和欣赏.但是,我们发现节选本有严重的错误,很可能误导读者.其错误一是汉语原文是草率地附加到杨译本上去的;二是"文库本"本子与"节选本"本子之间的自相矛盾.  相似文献   

12.
《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主要介绍《红楼梦》的主要人物贾母、王熙凤、贾宝玉等,以各自不同的音容笑貌艺术地走到了读者的面前。这种次第井然的出场艺术,先闻其声的出场艺术,未见其人的虚出艺术,欲扬先抑、欲赞还讽的出场艺术,值得《红楼梦》阅读者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前现存的许衡直解作品主要有四种版本,比较清乾隆五十五年怀庆堂刻本《许文正公遗书》中的许衡直解作品与《文津阁四库全书.鲁斋遗书》中的许衡直解作品,发现两个版本各有利弊:四库本虽存在较多谬误,但使用了很多同义词对译怀庆堂本中的说法,丰富了文章的表达方式,也便于读者理解;怀庆堂本尽管也存在个别疏失,但相对而言更接近于元代口语原貌,故更为可信。  相似文献   

14.
针对古代汉语文字教学中的疑点 ,该文认为许慎所论“本无其字 ,依声托事”的假借为造字之法而非用字之法。从教学实践出发 ,兼及主要学者学派的观点 ,该文将“假借”概念分为广义假借与狭义假借。词义引申而假借和本有其字的假借应看作广义假借 ;“本无其字 ,依声托事”的造字假借应看作狭义假借。它是古今字产生的基础之一 ,是表意字与形声字之间的桥梁 ,在汉字发展史中起过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说“到家”     
"到家"是汉语共时层面上存在的两种同形异构形式。本文重点讨论意义虚化的"到家",通过分析"到家"的语法功能和意义以及"A/V到家"结构的特点,得出结论第二种形式的"到家"已经开始词缀化,并重新确定了"到家"的词类。本文还分析了利用"到家"的双重意义构成的双关用法。  相似文献   

16.
《解放者》与《东野先生》是许地山后期的小说。它们的独特性在于,戏剧性的情节、拥有独特精神世界的人物以及浓厚的宗教色彩使得小说具有神秘的气息。同时,许地山又将关注的视点落在现实生活中熟悉的人物、题材、主题之上,关注并观照小人物的生活和精神世界。许地山的小说超越时间、空间的限制,是一种总括性、充满诗意性的创作。而小说传奇的底色下,是许地山写实的追求,也是他沉静、执著人生追求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7.
汤显祖《牡丹亭》剧作中大量采用了“集唐”诗句来吻合人物剧情,达到诗与意会、言随意转、有力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效果。徐朔方先生最近笺校本的注释过于简单,对“集唐”诗句只标注诗人的姓句,不注明引诗出处,个别标注还有错误,给阅读研究《牡丹亭》带来不便,必须进行考查补正、填补空白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在《红楼梦》中,薛宝钗是很会讨贾母欢心的,贾母似乎也很喜欢薛宝钗。但是当换一个角度再来审视这些表面上看起来二人相与甚欢的材料时,却有许多证据都表明薛宝钗其实并没有真正得到贾母的喜欢,贾母也一直在对薛宝钗进行着排挤甚至打压,她们之间的关系并不如小说表面上描写的那样和谐美好。弄清楚这层关系,有助于读者更好地去揣摩《红楼梦》中微妙的人物关系,更好地去体会作者"字字看来皆是血"的良苦用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