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园林中的门空、窗空,这一即是门窗又非真正意义的门窗小构建,造型样式十分丰富,寓意深邃,其间包含了主人的众多美好意愿和期盼,因不设门扉和窗棂,就有更大的造型设计空间;可喜的是有文人雅士的参与,提升了门空、窗空的品味,为其造型和装饰注入了更多人文关怀,增加了门空、窗空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典园林,由于空间的限制,比较注重细部的设计,其丰富的铺地纹样呈现出独具个性的艺术特色。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对于古典园林铺地艺术的生成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如今欣赏古典园林铺地不能单单停留在其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更要了解其蕴含的文化精髓,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国古典园林铺地艺术。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是建立在中华民族独特哲学思想上的一门艺术性很高的建筑门类,有着丰富的艺术特色。中国古典园林崇尚自然和追求意境,特别是中国古典园林深受中国道家思想的影响,源于自然高于自然;同时中国古典园林也受到中国古代诗歌辞赋的影响,力图创造出诗情画意的人造自然景观。意境是中国古典园林所特别追求的,是自然环境的内化,中国古典园林也与中国古代诗词歌赋相互辉映,形成了中国古典园林所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4.
在建筑施工图中,墙线和窗线就是主要的图形之一,而利用多线命令来绘制墙线或窗线,会适当提高绘图效率。本文结合门窗实例,通过设置新的多线样式,选择对应的对正方式和比例,并利用多线编辑工具来进行编辑修改。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把中国古典园林放在历史与文化的大背景上加以分析,从而揭示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征及其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展示了中国园林艺术特有的魅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中国古典园林和法国古典园林进行了比较研究,侧重于两国古典园林艺术总体布局及植物、假山与石景的比较,也涉及理水和建筑质料等其他造园要素.研究表明,中法古典园林艺术由于文化背景和审美理想的不同导致连园思想不同,两者在风格和形态上表现了明显的差异性,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艺术特点和艺术个性.  相似文献   

7.
中国园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世界园林中树立着独特的风格。假山在古典园林中是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无论是皇家宫苑还是私家庭园,无论是北国园林还是江南园林,岭南园林还是蜀中园林,都可以说无园不石,无园不山。中国园林假山经过几千年酌发展演变,已达极高的艺术造诣,成为我国古典园林的一个重要特征。假山佳构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很值得欣赏和探究。其一,它是一件艺术品,被西方艺术家誉为“抽象雕塑”。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中国古典园林从原始美中注入了艺术美的画境;分析了山水画与文人园林这两种艺术之间相互借鉴的关系;并基于对苏州园林的考察,分析了花鸟画与文人园林这两种艺术相辅相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浅谈竹文化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竹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竹文化深厚的意蕴对竹子造景的产生和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使竹子在园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成为中国园林的特色之一。在现代园林中,竹子造景是植物造景的一个重要方面。现代园林设计中应借鉴和发扬古典园林中竹子造景的一些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古典园林一直以来就追求一种崇高的美学境界。通过对崇尚自然、谋篇布局、意境深化等方面的引申,探究中国古典园林从中国古代的山水画中借鉴到的这种崇高的美学境界,指出中国古典园林所追求的自然、自由、意境的美,并给后世的造园艺术以启发。  相似文献   

11.
从诸多关于窗的古文字造型中,可以窥视出中国古窗的形制、款式的历史信息.同时,中国古代诗文对"窗"的描写亦加深了人们对于窗的审美功能的理解,并且启发了建筑外部空间的设计方法.这种从"窗"反映出的语言意境及其影响下的建筑空间表达植根于东方特有的时空审美模式--求"虚",而且它影响了西方当代建筑中"窗"的审美取向,使之经历着一条"虚"化的轨迹.  相似文献   

12.
宗白华对庄子的钟情使其"生命"美学染上了庄子底色,生命之"动"的现代理念与庄子艺术精神的融合使得庄子美学具有明显的现代祈向,突出表现在:1.中国艺术尤其是绘画表现着生命之"动"--气韵生动,而其基本境界却是静的,这种"静"主要得益于庄子开拓的精神境界;2.中国艺术的空白乃生命流动之处,其渊源也是老庄、特别是庄子的宇宙观,庄子的"心游"更是中国艺术空白的生命源泉.宗白华对庄子的美学阐释别具一格,在庄子美学的现代进程中具有一定的先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留白”是中国画中的一种绘画技法,指的是国画中对空白部分的留取。中国画利用“留白”来营造出虚实相生的意境,同样,现代平面设计也可以利用“留白”的手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通过“色彩留白”及“构图留白”两种设计方式,使设计作品获得更好的版面视觉效果。同时,“留白”中的传统艺术精神,还能够丰富设计的文化内涵,增加平面设计作品的意境。通过将“留白”运用于平面设计中,对于创作优秀的平面设计作品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山水画与欧洲风景画在表现空间上除了近大远小与透视等方式外,还用其它方式表现空间。其中之一是山水画利用空白产生空间,这种空间仍然是在二维平面上展开的,同时又作为虚实来看待,并使山水画的意境新奇别致,虚实相生皆出妙境;风景画则是利用模糊构成一种三维的视觉空间,体现一种远的感觉,使风景画更符合视觉的真实,同时也产生一种玄妙的新境而高于对象。“空白”与“模糊”是构成山水画与风景画空间的重要符号,本质不尽相同,但似乎又都是对具体对象的弱化的表现手段而作空间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5.
中国艺术歌曲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仅借鉴了德国艺术歌曲的特点 ,而且将中国诗歌文学、中国民歌与欧洲传统技法、中国传统音乐技法 ,现代创作技法与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具有中国民族特色和风格的艺术歌曲  相似文献   

16.
艺术特质,是基于比较视域下的中西美学,兼及美学原理与艺术审美经验提出的一个文艺美学范畴。在艺术本质层面的,把握所有与艺术特点的一般性显现之间的那个层面即为艺术特质。在艺术特质视域下,对"和合"的精神本质、美学型态及其在中国古典诗学当中的诞育机制和展开方式给予了具体阐释。透过艺术特质这一视角来考察中国古典诗学当中的"和合",不但进一步拓展了当下有关古典诗学"异质性"的探讨,而且使艺术特质这一范畴的探究获得了文本阐释语境的支撑。  相似文献   

17.
萧红的小说学是对传统小说学的一种反拨。她弱化小说情节 ,而大张情绪 ,并且糅进了诗味 ;她间离了小说的艺术空间 ,以不完全的叙述 ,强化了艺术空白 ;她反人物的描绘转向负面的群体 ;而在追忆式的体式中 ,融化了风俗画的色彩 ,以象征的笔墨 ,增强了作品的内蕴。  相似文献   

18.
汉字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传递中华民族文化的最佳手段。经过艺术化处理的汉字标志,不仅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特意境和审美情趣,而且已成为汉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新载体。文章结合个别案例和设计作品,分析了艺术化的汉字标志的艺术魅力,再从字形的创新和营造“字势”这两方面着手,提出了设计汉字标志的方法,以期能给从事标志设计的人们一些启发与帮助。  相似文献   

19.
历史本土化指的是那些以非现实、非当前的历史题材来进行创作,并以此突显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的"东方"、"中国"身份的创作思潮和艺术现象.以程丛林为代表的艺术家们通过自己独特的历史感受,创作出了富有浓郁本土化色彩的艺术作品,开创了中国新时期油画的历史本土化的艺术形态.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中国古代园林窗牖文化的源起、演绎为脉络,通过对古代典籍、文献中有关其样式、材质、技艺的勾沉,探讨了古代文献典籍中对窗牖的诠释。尤其介绍了诗人笔下那些借叙事而状情的情态化诗句,旨在对这一形式的情境描述由物境上升到心境的显在介质体进行分析,特别是基于对其诗意美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诠释,进而阐明这一融传统诗意化情境与审美特质为一体的古典园林文化的载体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