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钟嵘《诗品》以"滋味"论诗,使中国诗学有了新的审美范畴。审视钟嵘《诗品》品评的五言诗及其反映的生活,会发现"滋味"不是抽象概念,而是充满审美张力的审美范型。"怨"与"清",既是五言诗内容的客观存在,又是五言诗的独特"滋味",也是钟嵘评诗的审美标准和审美范型。"怨"与"清"是魏晋时代社会心理和审美心理的反映,"怨"是诗歌创作的外在感召,"清"是诗歌创作的审美追求。"水"意象往往是内心之"怨"的象征,是对"清"境界的审美追求,并成为魏晋诗人纾解时代"哀怨"的手段和途径。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毛诗序》与钟嵘《诗品序》的审美价值和功用价值进行了对比分析,本文从写作背景、诗学指导思想、诗歌理论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和探讨,肯定了《诗品序》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3.
《二十四诗品》有中国传统哲学根基。司空图以易学原理考察诗歌,《二十四诗品》的构架类似于《周易》。二十四品均与生命意兴密切相关。《二十四诗品》又有中国传统美学根基。传统美学重神,即重客观事物的生命意兴,重人的精神审美。《二十四诗品》每品都或显或隐地提出要求,要诗人展现出高尚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4.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之《悲慨》,最能代表他本人隐忍之后真实思想感情状况,既是一首爱国主义优秀抒情诗,又是一篇探讨"悲慨"诗歌风格产生的生态环境、主客原因、表现主题和艺术特征的精美诗歌理论,集总结性和创造性于一体,具有思想理论和艺术审美的双重属性。  相似文献   

5.
《诗品》的文体学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诗品》中丰富的文体概念范畴术语,"文体"范畴的内涵阐释是文体学的基本问题,《诗品》中"文体"一语的集中反复出现尤能见出其文体学价值。二是《诗品》中的辨体理念,包括辨体批评目的、方法和标准等,这与《文心雕龙》有很多相似之处。三是《诗品》的辨体批评思想对后世文论著作尤其是诗学著作诸如《沧浪诗话》和《诗源辨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二十四诗品》一般认为是晚唐司空图所撰,近年来其真伪问题引起学界热烈讨论,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对有关《诗品》文献的辨析、《诗品》的版本源流、司空图与《诗品》诗学思想的异同这三个方面,由《诗品》真伪的讨论还引起对相关问题的关注,如对古籍版本的重视,对《诗家一指》的研究等。本文综述了这场讨论中正反两方的意见,以见这场讨论的概况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梦圆 《理论界》2015,(2):136-140
撇开《二十四诗品》是否为晚唐诗人司空图所作不论,单就《二十四诗品》这一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重要著作来做一探讨。《二十四诗品》的诗性朦胧蕴含了广阔的阐释空间和可能性。《二十四诗品》的特点之一,便是其交互性的充分显现:《二十四诗品》的文本本身具有交互性,这既表现在每一品的内部,也表现在各品之间;诗歌作品可以用《二十四诗品》做交互性的阐发,主要表现在不同的品可以用来解释同一首诗歌方面;《二十四诗品》是中庸与开放交互性生成的杰构,展现了既定与不定、古典与现代、本土与世界的贯通。  相似文献   

8.
《诗品中·晋弘农太守郭璞》条中包含着中古两种文学审美思想,这两种文学审美思想都深深扎根于评论家所处的时代文化背景,以及评论家的身世、个性特征之中。从文学的审美本质来看,钟嵘以“慷慨咏怀”、“文体相辉”、“彪炳可玩”来欣赏郭璞《游仙诗》,比起李充等东晋人以“玄宗”、“列仙之趣”来推许《游仙诗》,则无疑反映出中古文学审美思想的一大进步。  相似文献   

9.
王澍 《社会科学家》2003,(3):130-133
钟嵘《诗品》说,陶诗“源出于应璩”。对此,后人多有争议。本文认为,一、《诗品》的说法应当是有根据的;二、造成争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三、应、陶出身、经历、思想惊人地相似,他们的诗总的看来也很接近。  相似文献   

10.
世纪回眸:司空图及《二十四诗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世纪的《诗品》研究以1949年和1979年为界可分为三个阶段,近年对其作者的论争引起广泛注目;关于《诗品》的属性,本世纪主要有风格论、意境说、诗的哲学说、审美图式说等;整体看来,研究还有待深化、旁通与据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