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艰苦奋斗精神的时代内涵及弘扬途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 ,中国共产党的三代领导人都高度重视用艰苦奋斗精神教育和武装全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唱响时代主旋律 ,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教育水平 ,都需要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应当与时俱进 ,科学地理解艰苦奋斗精神的时代内涵 :艰苦奋斗是志存高远、克己奉公的人生境界 ,是昂扬向上、发奋图强的精神风貌 ,是坚韧不拔、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是简约朴素、吃苦耐劳的生活态度。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的有效教育方式 ,可以有以下几种 :开展励志教育 ;融入专业教学 ;大力加强实践教学 ;大力加强体育工作。  相似文献   

2.
<正> 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长期斗争中,形成了许多优良的传统与作风。这些优良传统作风是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具体表现;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则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措施。艰苦奋斗精神是我党的优良作风之一。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尤其重要。有些人认为,在艰苦的战争年代需要艰苦奋斗,而今天经济发展了,部分地区、部分人已经富了起来,因而艰苦奋斗已不具普遍意义,只是仍然贫困的地区和人们的事。还有人虽然也讲艰苦奋斗,但却没有付诸实践,在他们眼中搞市场经济就得讲排场摆阔  相似文献   

3.
艰苦奋斗是铁军精神的重要内涵,也是铁军最宝贵的品质.今天,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仍是我们的重要法宝,是实现“中国梦”的需要,是保持党的纯洁性先进性的需要,是治国理政现代化的需要.建设幸福美好新盐城,就是要弘扬铁军艰苦奋斗的作风,以铁军精神为坐标,找准差距;以铁军精神为目标,找准方向;以铁军精神为教材,培育民风,为盐城的发展注入正能量。  相似文献   

4.
对当代大学生加强艰苦奋斗教育,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把艰苦奋斗的精神渗透到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之中,并贯穿于人生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实现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5.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本色;是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防腐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应赋予艰苦奋斗的新内容,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高尚的精神追求,以勤为本,自觉加强党性锻炼和人格修养.  相似文献   

6.
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财富和治党治国的传家宝。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作为特殊消费群体的当代大学生,其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都在发生明显变化,特别是他们对“艰苦奋斗”的态度不容乐观。因此,加强对当代大学生进行艰苦奋斗教育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艰苦奋斗的时代内涵,指出当代大学生对艰苦奋斗的思想误区与成因,进而探索加强大学生艰苦奋斗教育的意义和途径。  相似文献   

7.
当中国共产党即将由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的历史关头 ,毛泽东提出两个“务必”;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邓小平、江泽民将艰苦奋斗与反腐败并论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途上 ,胡锦涛再提艰苦奋斗具有现实针对性。党的三代领导人论述艰苦奋斗的核心 ,就是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刚刚开始,江泽民总书记就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强调要发扬“五种精神”,“艰苦奋斗,务求实效的精神”,就是其中之一。 我们老同志最了解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极端重要性。中国革命战争是靠艰苦奋斗打赢的,新中国是靠艰苦奋斗创建的。今天,全国人民的小康生活,也是靠艰苦奋斗实现的。过去和现在,我们国家涌现出的无数战斗英雄和劳动模范,都是用自己艰苦奋斗的汗水,为人民酿造了甜美的生活,用艰苦奋斗的精神创造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没有昨天的艰苦奋斗,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没有今天的艰苦奋斗,就没明天的美好前程,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我们的国家就不可能跨入世界强国之林。  相似文献   

9.
培育大学生健全人格是高等学校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而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是以艰苦奋斗精神为强大动力支撑的。科学把握艰苦奋斗精神的时代内涵,充分认识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对培育大学生健全人格的意义,采取有效措施,把艰苦奋斗教育与大学生人格塑造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培育大学生健全人格,是高等学校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必须认真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培育大学生健全人格是高等学校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而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是以艰苦奋斗精神为强大动力支撑的。科学把握艰苦奋斗精神的时代内涵,充分认识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对培育大学生健全人格的意义,采取有效措施,把艰苦奋斗教育与大学生人格塑造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培育大学生健全人格,是高等学校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必须认真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艰苦奋斗是中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基础 ,进入和建设小康社会是艰苦奋斗的结果 ,小康社会条件下仍然需要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我们应该正确理解小康条件下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意义 ,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 ,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目标而奋斗  相似文献   

12.
荣辱观是人们关于光荣与耻辱的一种道德评价标准。艰苦奋斗是劳动人民固有的优良道德品质,是我党的优良传统,然而由于多种原因,在少数党员、干部中,艰苦奋斗荣辱观被扭曲,他们视艰苦奋斗为耻,以奢侈浪费为荣,使艰苦奋斗淡化,奢侈浪费盛行。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我党、我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要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把被少数人扭曲了的艰苦奋斗荣辱观重新扭转过来。  相似文献   

13.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党的优良传统。艰苦奋斗作为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的一部分应该永远发扬光大、代代相传。然而, 每隔一段时间,总会有人提出“还要不要艰苦奋斗”这一话题,尤其在“富起来”的今天,一些人更是拿”富”作为理由,否定艰苦奋斗,视艰苦奋斗为“老黄历”, “老保守”。需要指出的是,这种言行事实上已搞乱了一部分人的思想.  相似文献   

14.
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传统。然而在当代大学生中出现了一些艰苦奋斗精神淡薄的现象,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加强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艰苦奋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支撑力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艰苦奋斗精神是我们党勇往直前的力量源泉,是全国人民发展进步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学习几代中央领导人关于艰苦奋斗的思想理论,充分认识艰苦奋斗形成和发展的光辉历程,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是新世纪、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确定的目标和任务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西安交通大学西迁49年,成为开发大西北的先行者和排头兵,成为国家调整高等教育战略布局的成功范例,成为中国西北大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爱国爱校,顾全大局,乐于牺牲,无私奉献,尽职敬业,艰苦奋斗”的西迁精神,是交通大学爱国爱校、顾全大局的革命精神的传承与创新;是交通大学无私奉献、勇挑重担的创业精神的传承与创新;是交通大学尽职敬业,艰苦奋斗的务实精神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是一部带领人民不断追求幸福生活的奋斗史,历经了“独立自主”“艰苦奋斗”“共同富裕”和“美好生活”四个阶段。在特定的时代条件下,每一个阶段一方面被扬弃在后来的阶段中,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民幸福观的内在环节,另一方面又把之前的若干环节包括在自身内部,从而构成中国共产党人民幸福观的全体。由此,这些不同阶段的幸福观念构成了一个不断发展的有机整体,其中“独立自主”是人民幸福的前提条件;“艰苦奋斗”是实现路径;“共同富裕”是物质基础;“美好生活”是奋斗目标。在新的历史方位上,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全体人民在独立自主、艰苦奋斗、共同富裕等方面提出的新要求,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18.
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具有不同特点的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也是我党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但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人民生活水平已经有了一定提高的新的历史条件下,不少人却认为艰苦奋斗精神已经过时了。有的人甚至把艰苦奋斗作为“陈旧观念”加以抛弃。这种错误观念助长了社会上奢侈腐化的风气,给我国的改革和建设事业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反思我们近几年的工作,强调艰苦奋斗不够,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艰苦奋斗精神教育不够,也是一个很大的失误。  相似文献   

19.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美德 ,也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素质 ,在思想政治工作中重视和加强大学生艰苦奋斗意识的培养 ,对促进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提出了“六个结合”对大学生进行艰苦奋斗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艰苦奋斗精神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掉。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具有不同特点的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也是我们党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新的历史时期,继承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必须充实新的内容,使之具有新的时代特征。特别是当前,正确理解艰苦奋斗精神的含义和特点,进行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对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大精神,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对加强反腐败斗争,对深入进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