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香港《译丛》(Renditions)杂志在近30年间(1980—2008)先后四次较为集中地翻译了15则“聊斋故事”(含一种“聊斋俚曲”选译),学界对此鲜有关注。《译丛》十位中外译者翻译的“聊斋故事”旨在对外传播经典文学与历史文化。《译丛》“聊斋故事”的翻译去“讹”存真,忠实于原作的文学叙事与文化内涵,是在当代世界多元文化中传播中国古代文化的积极探索。《译丛》的“聊斋故事”选译在《聊斋志异》英译史上具有独特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2.
《南都学坛》2021,(1):15-21
影视、评书等是人们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对历史故事的传播与普及,起着重要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及文化的发展,与中国历史上的不朽之作《史记》相结合的艺术形式有很多,如影视、歌舞、戏剧、评书、有声小说等,它们或选取《史记》中的故事,或以《史记》中故事背景为由头进行加工改造,或故事源头在《史记》,等等,将中国古代优秀的历史文化用通俗易懂的形式传播给普通大众。无论哪一种艺术形式,它们是相通相融的,要想传播得更为久远,需要高雅与通俗的结合。艺术内涵也会随着时代的演进和地域的变化增入新的内容与形式。当然,艺术传播历史与文化也并非尽善尽美,还有很多需要改进之处,如不以史实为基础随意篡改、没有与现实结合起来以及可读性不强等。  相似文献   

3.
央视《百家讲坛》栏目《品三国》捧红了易中天。《论语心得》让于丹成为炙手可热的学术超女,如今易中天和于丹时代过去,一个自称“北京猿人”的纪连海相声加评书的独特演讲风格,再一次征服了广人观众,被称为《百家讲坛》的第二代领军人物。  相似文献   

4.
继2008年《画皮》以2.29亿的票房大获成功之后,宁夏电影制片厂又动起了续集的念头,打算请陈坤和周迅再续前缘,计划明年年初开拍。而另一边厢,陈嘉上导演却已经在北京怀柔抢先拍起了《画壁》,也是一部根据蒲松龄《聊斋》系列改编的古装片。  相似文献   

5.
方驰 《人生与伴侣》2009,(11):22-24
2009年3月3日下午,过往于北京朝阳门外大街的人们发现。在麦乐迪的外墙上,挂着一幅巨大的宣传海报。红彤彤的一片占满了半个楼层。海报上,是久违了的创作型音乐评书歌手雪村。而雪村的身边,还有一位喜气洋洋的漂亮姑娘。这一天,是雪村携手新婚妻子俞晴为他们的新歌《庆功酒》和《美女财富到你家》做的无线首发。  相似文献   

6.
中国煤矿文工团的评书一级演员连丽如夫妇起程,前往“狮城”新加坡参加第三届华族文化节,传播评书艺术。 邀请他们的“丽的呼声”电台节目经理刘志坚心里直打鼓,像十五只吊桶——七上八下的。他的担心并非多余:在龙的故乡,评书是门颇受大众欢迎的传统艺术,连丽如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她演播的《三国演义》、《东汉演义》、《隋唐演义》、《康熙私访》、《刘公案》等,不只国内的亿万听众耳熟能详,连法国、美国的中文电台也加以介绍和播放。可在新加坡,影视歌占领着娱乐  相似文献   

7.
汤显祖在他诀世的前一年,出版了朱墨套印《玉茗堂评花间集》,但今难窥全豹。商务印书馆1935年出版的《花间集》收录了汤显祖11条《花间集》评语,这11条评语与北京古籍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由徐朔方笺校的《汤显祖全集》所收录的汤显祖20条《花间集》评语无一相同,因此,特将11条汤评佚文检出公诸于世。汤显祖的《花间集》评语,是才子评书,给以不少词学认识上的补订、考据、质疑、辨正。汤显祖成功地从《花间集》以及方言俗语中学习语言,为“临川四梦”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语言基础。汤显祖对待《花间集》这一民族文化遗产的态度给后人不无启示。  相似文献   

8.
用西方文学观念解释中国古代文学是常见的文化现象。研究《聊斋志异》(以下简称《聊斋》)的论著常将其创作归入浪漫主义或现实主义的条条框框之中,不免给人削足适履之感。本文提出《聊斋》创作的主要特点在奇幻二字,认为没有奇特的想象、奇特的幻想和奇特的情思,就不会有《聊斋》.并从研究狐鬼精魅群象的特质入手,探讨其独特的艺术构思和艺术表现方法,多方面论述《聊斋》的奇幻特质。  相似文献   

9.
我平生喜读《聊斋》,爱不释手,但只字未懂。直至年近花甲,眼看落叶归根了,方才恍然顿悟:原来不是我读《聊斋》,而是《聊斋》读我。无数次的阅读可概计为三次:第一次,鬼狐故事迷住了我,在那无奇不有的大千世界里,流连忘返。这时我看到的是“事迹”。第二次,卿斋先生迷住了我,在那阴阳交错的缥缈梦境里,到处寻找他的留影。这时我  相似文献   

10.
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的创作成书过程,无疑是认知蒲松龄及其《聊斋志异》创作思想,把握《聊斋志异》的主旨立意,从而把握其思想内涵和艺术表现的最基本、最关键的一环。前人研究蒲氏《聊斋》,尚无对此作全面、深入探究者。本文将蒲氏创作《聊斋》的过程加以系统考察、厘分,初步认定,蒲松龄生前,《聊斋志异》有六次成书面世的过程。现分述如下: 第一次成书:康熙三年至康熙八年(1664—1669年),即蒲松龄25岁至30岁之间。  相似文献   

11.
《聊斋》的干预叙事凸显着叙述者的主体意识。以《婴宁》为中心来分析《聊斋》的干预叙事不仅可以探讨干预叙事的形式与类别,而且还可以探析小说所反映出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2.
《左传》不仅为后代历史著作和叙事散文树立了典范,而且也给伟大影响于小说。《左传》的语言简练、含蓄、准确、锋利、委婉,对《聊斋》有很深的渗透。本文仅就词语典故方面的引用来看看《聊斋》是如何继承发扬《左传》的优良传统的。《聊斋》直接引用《左传》中的词语典故有140多条,用的方式为沿用原词语、增字、减字、改字、凝聚五种。每种方式又分保留原义和生发新义两个情况。现在分述如下。一、沿用原词语《聊斋》把《左传》中的词语不增减、不改换地直接组人自己文章中的有80多条。其中保留原义的40多条,生发新义的近40条。(一)…  相似文献   

13.
“快读” ,非指阅读速度 ,而是说阅读快感。“快”乃“快意”之谓 ,是一种感受、一种心境。《从〈聊斋志异〉到〈红楼梦〉》是马瑞芳教授新近面世的一部著作。全书四十七万两千余字 ,分为五编 :第一编 ,《聊斋》新论 ;第二编 ,《红楼》新论 ;第三编 ,从《聊斋》到《红楼》 ;第四编 ,《聊斋》个案析论 ;第五编 ,聊斋学、红学。书中并有插图一百零八幅。2 0 0 4年 10月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我与瑞芳相识 ,大约有二十年了 ,多数是在学术会议上碰面 ,聚散匆匆 ,偶有机缘同住一室 ,则往往化为闲“聊”之“斋” ,同入“红楼”之梦。在这长时期内…  相似文献   

14.
单田芳:1935年11月出生,当代著名评书大师.从艺50多年,录制完成了100多部共1.5万余集的广播和电视评书,其中《隋唐演叉》、《大明英烈》、《千古功臣张学良》等都家喻户晓。他凭借那一贯沙哑的声音以及一直都保持着健康、活跃的社会形象,被誉为“书坛常青藤”。  相似文献   

15.
一、“白话斋聊”的新品种文言小说《聊斋志异》问世以来,灿然风行了三百余年,中经本世纪初叶新文化运动,先驱者扫荡文言,以白话取代的历史嬗变,也未能减少现代读者对它的眷顾。这适足以证明其艺术魅力之永恒,但也无庸讳言,七十年来,它能流布不衰,广为传诵,实得力于多种较之蒲氏本文通俗得多的传播媒介。层出不穷的“白话聊斋”,便是其中的一种。有人曾做过抽样调查:在众多的《聊斋》读者中,十有六、七是阅读“白话聊斋”,的对象,他们中的许多人,不曾接触过《聊斋》本文。  相似文献   

16.
蒲松龄的思想相当复杂,《聊斋》所反映的思想倾向也相当复杂。有人说从《聊斋》五十万言著作中找不出一种主导思想;有人说蒲松龄属中小地主——不得志的封建士大夫阶层,《聊斋》代表他们的利益说话。我意《聊斋》反映的是清初的社会风气,物理民情,中间有揭露封建腐朽统治的,也有维护封建纲常伦理的;《聊斋》还表现了一种思想倾向,这一倾向不属于封建思想范畴,它从庞杂的封建思想体系中透露出来,而又与封建思想相对立,给我们一个鲜明的印象,这就是资产阶级的启蒙思想。这一内容恐怕还很少得到人们的重视。下面我想就《聊斋》所反映的启蒙思想,作初步的论述。《聊斋》从哪些方面反映了启蒙思想的精神?我们从下述四个方面,可以明显地看出来。  相似文献   

17.
开头从现代的观点看,《聊斋》中可以称得上严格意义的短篇小说,约有一百八十篇左右.篇幅约占十分之九。“每篇各具局面,排场不一,意境翻新,令读者每至一篇,另长一番精神.如福地洞天,别开世界;如太池未央,万户千门;如武陵桃园,自辟树落”.(冯镇峦《读聊斋杂说》)。《聊斋》开一代短篇小说的先河,如此妙舌灵心,绚丽多彩,感情、哲理、情致、趣味无不俱备,不仅三百年前是绝无仅有的杰作,就是排入今天的世界名作之林,也同样发出奇光异彩,并不因而逊色.它甚至有今人所不能及的地方,那就是形式的“短”和内容的“精”.给我们以最突出的印象.《聊斋》的短篇小说,短的篇幅仅三二百  相似文献   

18.
一九七九年九月,由鞍山市曲艺团演播的传统评书《岳飞传》,顿时在社会上引起很大的反响。一时间全国六十余家电台进行录音,并在十七个省、市范围内作了转播,更有一些报刊在评价这部评书中,称《岳飞传》  相似文献   

19.
聊斋文化,就是以清初著名淄博籍文学家,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聊斋先生蒲松龄的著作为代表的.以独特的艺术和表述形式来表现中华民族对人生、社会、宗教、审美等各方面心路历程的文化現象。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并不断发扬光大聊斋文化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当代大学生文化人格塑造的巨大价值,进而以聊斋文化研究为突破口,带动学校整体学术品格的提升,二00一年九月,学校成立了“蒲文化研究所”,二00五年三月正式命名为“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聊斋文化研究中心”。聊斋文化研究中心主要承担以下任务:制定全校聊斋文化研究的发展规划及…  相似文献   

20.
在内蒙古汉语诗歌写作群体中,诗人张蜀恒绝对是个异类。张蜀恒对"诗歌+评书"的立体诗歌范式进行了先锋实验,主张"诗歌评书"的表演技巧主要有嗓子活、面子活、身子活等。本文就张蜀恒"诗歌评书"所表现出的声音诗学,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是诗人不自觉的回到诗歌最初的形式尝试,以及与《诗经》的诗学关联;二是以方言入诗的"以暴制暴"问题;三是诗人介入生活的努力,即加大诗歌表现的民生容量。从中我们都能感受到了张氏声音诗学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