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研究我国现阶段的阶级状况、阶级斗争形势和主要矛盾问题时,都要涉及到怎样算是消灭了剥削阶级,即消灭剥削阶级应以什么为标准的问题。有的同志在回答这个问题时,一方面说,从原则上说,划分阶级和消灭阶级都应该以经济关系为标准,可是在分析消灭阶级的问题时,却又认为,消灭阶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要消灭剥削阶级不仅要消灭它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变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而且还要消灭作为剥削阶级的社会力量,镇压剥削阶级的反抗和对剥削阶级分子进行改造。这样,就把划分阶级和消灭阶级的标准看成是不同的了。这个问题实有商榷的必要。我们认为,阶级的划分是以人们的经济关系,主要是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为标准;阶级的消灭也同样是以经济关系为标准。剥削阶级赖以存在的经济关系被消灭了,剥削阶级作为一个阶级便不存在了。至于镇压剥削阶级的反抗和改造剥削阶级分子,那是我们在消灭剥削阶级的斗争过程中所必须采取的手段和方法,并不是判定剥削阶级是否存在的标准。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国家学说为依据,对国家性质问题再作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一、剥削阶级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剥削阶级国家是剥削阶级统治被剥削阶级的工具,这是长期来理论界界说国家性质的基本定义。近年来,有同志用国家两重性提法对此传统观点发起挑战,他们提出,经典作家并非以为国家只具有阶级性一重属性,而是认为国家既具有阶级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只不过在他们的论述中前者以强化,后者以弱化的形式出现,这是他们身处的历史环境和当时的  相似文献   

3.
社会分层与阶级分层的区别、功能和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分层是指人们在社会中的不同地位或位置的排列。阶级分层则是根据人们在社会生产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而对其在社会阶级结构中的位置的排列。社会分层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都是依据一定标准对社会差别和社会不平等现象进行分析,因而有着共同或相通的地方,但在分析方法、目的以及功能和意义等方面又有很大不同,两者不能互相代替。阶级分析方法仍然是分析社会阶级结构、认识利益关系变化、制定国家制度和政策的重要的和必要的方法,但在当代中国不宜过多强调;社会分层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各个社层的人们的利益、要求和意见,以便制定出反映各个层面的利益和要求的社会政策。  相似文献   

4.
阶级认同可划分为两个方面,即政治阶级认同和社会分层认同,这两个方面认同既有联系又存在差别。在考察阶级认同的过程中,应特别关注政治阶级认同的形成与户籍制度及国家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以及作为认同的"主观中产阶级"与作为社会经济地位的"客观中产阶级"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近年来,我国民众的"底层认同"在不断扩大,"中层认同"在不断流失;改革前的"阶级政治"观念阻碍了中产阶级认同的形成和发展。这样一种阶级认同现状和趋势,从主观上降低了收入满意度、社会公平感以及对未来的信心,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有必要加以政策调整。  相似文献   

5.
幸福观问题,是伦理学上的一个重要问题。在阶级社会里,不同的阶级对于生活的评价,对生活的欲望、要求以及对生活所采取的态度各不相同,这就是他们的幸福观的反映。它与各个阶级的道德观、人生观、世界观是密切相关的。在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中,剥削阶级的幸福观总是占统治地位。被剥削阶级被剥夺了占有物质生产资料的权利,也被剥夺了占有精神生产资料的权利,他们的幸福观往往不能采取系统的、完整的理论形态。所以在伦理学中,幸福观的发展史,在外表上表现为各个剥削阶级及各个剥削阶级的集团的幸幅观的交替史。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阶级的、历史的分析方法出发,研究这些历史上的幸福观,揭露它们的阶级本质,对于我们今天进行幸福观的斗争是有帮助的。本文拟对马克思主义以前西方伦理学史上幸福观的一些重要实例作些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6.
今年五月,李其驹同志在《关于过渡时期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几个理论问题》一文中,对于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我认为这种意见是值得商榷的。李其驹同志为了探讨过渡时期阶级斗争的规律性,提出了两种观察社会现象的方法:划分阶级的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从李其驹同志对于这两种方法的理解来看,我认  相似文献   

7.
一段时间以来,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说什么马克思主义现在已经“过时”了,不能指导学术研究;谁坚持马克思主义谁就是“僵化”。他们企图维护资产阶级世界观在学术研究领域的指导地位。在史学领域,他们企图否定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两个核心:文明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史;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全部历史(从土地公有的原始氏族社会解体以来)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统治阶级和被压迫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  相似文献   

8.
两晋南朝几百年的历史,基本上是门阀士族掌握政权。这一时期的社会经济、政治均与门阀士族有着密切的关系。经典作家向来就十分重视对统治阶级及其内部各阶层的分析。列宁说:“在许多历史著作中,马克思提供了用唯物主义观点研究历史,分析每个阶级以至每个阶级内部各个集团阶层所处地位的光辉而深刻的范例。”(《列宁全集》21卷40页)门阀士族是地主阶级中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舞台上一个重要阶层,本文拟就门阀士族的涵义、门阀士族存在的经济基础、门阀士族在政治上的独占性及其‘士庶之别’的等级编制等问题,进行探索,以求教于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9.
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是一个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课题。正确地解决这个问题,对于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发展,对于文艺创作的繁荣,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因限于篇幅,仅从一般阶级社会中,文艺与政治的关系和文艺、政治、经济之间的关系,以及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文艺与政治的关系这两个方面,试作初步探讨。一、在一般阶级社会中文艺与政治的关系在讨论文艺为政治服务这个命题是否科学的时候,当然不能不首先触及在一般阶级社会中,文艺与政治之间存在着何种关系,或者说是否存在着政治决定文艺,文艺为政治服务这样一种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一九五六年,我国基本上完成了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我国历史发展中的一个新的转折。从此,在我国人剥削人的制度消灭了,随之作为阶级的剥削阶级也不存在了。但是,还存在着剥削阶级的残余,还有阶级斗争。这里所说的阶级斗争,是一种特殊形态的阶级斗争。它既不同于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条件下的阶级斗争,又不同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前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的阶级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政治?《辞海》认为: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产生于一定的经济基础,又为经济基础服务,给予经济的发展以巨大影响。在有阶级的社会里,经济利益是各阶级的最基本的利益。各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彼此之间必然展开激烈的阶级斗争。因此,阶级斗争、处理阶级关系成为政治的重要内容”。这种立足于经济的角度,把政治主要归纳为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主要由产权关系和政治关系决定,并可进一步划分为多个阶层,这与西方社会学关于由职业和收入决定的阶级或阶层的含义有本质区别。阶级、阶级立场、阶级分析、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列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观察和处理国内外重要矛盾的主线索之一,是关系到全面实现“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的战略目标、积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容回避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3.
阶级分析是个宝,什么牛鬼蛇神都逃不了这个照妖镜,有了阶级分析,就能分清敌我,粉碎阶级敌人的破坏阴谋和活动。这是我两年来学习毛泽东思想的一点体会。过去,我以为地主阶级早已在土改中被打倒了,以后又经过多次对不法地主的斗争,他们大概是不敢乱来了;至于富农,经过了我们同他们走资本主义道路破坏合作化的思想行为进行斗争,看来也好象  相似文献   

14.
去年,《理论学习》第十一、十二期合刊上发表了蔡钤同志的论政治和经济关系的文章,题为·《毛主席关于政治统帅经济的理论永放光芒》。这篇文章认为,政治统帅经济和政治保证经济中的“经济”只有一种涵义,即都是指阶级之间的经济关系,或生产关系。我认为,这两个“经济”有两种不同的涵义:政治统帅经济的“经济”是指阶级成员的经济活动,即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在法学方法论的视野中,传统的阶级分析方法地位尴尬、处境艰难,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传统的阶级分析方法过多地凸显了法律的阶级对抗性,从而为20世纪50至70年代的阶级斗争和社会动荡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那个时代的中国法理学也因此成为受人诟病的阶级斗争法学。然而,阶级分析作为一种法学方法,不仅可以对应于阶级斗争,也可以为阶级合作、政治民主、社会和谐提供方法论上的支持,并促使中国法理学从阶级斗争法学转化成为阶级合作法学。当然,要实现阶级分析方法的这种转向,要使法学服务于阶级合作与社会和谐,必须对阶级的概念与阶级分析方法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16.
政治与道德是上层建筑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从特定的角度反映社会存在,以特有的方式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而且彼此间相互作用与影响,关系十分密切。在现实社会实践中政治和道德的协调一致,尤为重要。列宁指出:“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的形式、任务和内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剥削阶级作为完整的阶级已不  相似文献   

17.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中心内容之一,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原则之一。能不能做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关键是能否正确处理社会主义时期经济建设与阶级斗争的关系。一、沉痛的历史教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关键之所以是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阶级斗争的关系,是因为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虽然已经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对阶级的完整  相似文献   

18.
民族是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和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人们共同体。但是在存在着剥削阶级的社会里,民族又决不是什么统一的东西。列宁说:“每一个现代民族中,都有两个民族。”①又说:“在股份公司里,各民族的资本家都是坐在一起的,彼此十分融洽。在工厂里,各民族的工人都是在一起工作。在任何其正严肃而重大的政治问题发生时,集团都是按阶级而不是按民族划分的。”②可见民族区别是次要的,而阶级划分,才是人们之间最根本、最深刻的划分。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一些西方学者“无阶级的神话”与阶级分析“死亡”的论调掩盖了资产者与无产者之间的异化关系,没有从经济根源来分析社会群体状况.没有经济平等而空谈政治上的平等权利,只不过是一种构建空中楼阁的幻想.以美国“占领华尔街”为代表的社会运动一再证明了当代世界阶级的在场性.作为一种研究范式的马克思的阶级理论,对于透析资本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垄断资本的剥削本质,进行社会公平问题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消除阶级差别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科学研究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 政治和经济是统一的社会过程的两个基本方面,其它社会现象都是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在经济发展必然性的基础上,政治和经济的交互作用(通过人和阶级)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前进。政治和经济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注重研究的基本课题。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是由社会经济运动发展的规律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的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实现无产阶级专政,是实现这一规律的政治手段。建成社会主义,既要进行经济革命,又要进行政治革命(包括文化革命和思想革命),两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时期的政治和经济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对于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完成社会主义大业,加速社会主义发展的进程,关系重大,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