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研究了沪深300指数的指数效应,引入短期事件窗和长期事件窗分别考查了指数调入股票和调出股票的价格和交易量的市场反应。在研究股票的价格效应时,引用Fama-French三因素模型来计算股票的超额收益。实证研究发现,沪深300指数存在显著的指数效应,但是调出股票和调入股票的指数效应并不对称,调入股票的指数效应更为显著,符合市场分割假说。  相似文献   

2.
    
采用2010年3月-2015年12月的数据,检验了分析师评级调整窗口期股票的累计超额收益与之前10个交易日股票的异常买空、卖空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分析师上调评级窗口期股票的累计超额收益与之前10个交易日的异常买空不相关,但分析师下调评级窗口期股票的累计超额收益与之前10个交易日的异常卖空显著负相关,表明买空一方的信息总体上并非源自于分析师的知情交易,但卖空一方的信息明显包含分析师的知情交易;此外,随着卖空交易量或券商规模的加大,分析师下调评级窗口期股票的累计超额收益与之前10个交易日的异常卖空呈更加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表明券商声誉机制在约束分析师"泄密"行为方面并未发挥有效作用.研究结论为资本市场加强对券商、分析师及投资者的有效监管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在股权分置改革的背景下,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加权最小二乘法,对2004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期间发行上市的206只A股的实证研究,发现上市首日股票换手率、筹资规模和市场指数对上市首日超额涨幅具有较显著的影响;而发行价格、发行市盈率、发行前每股净资产、发行后实际流通股比例、发行方式及股权分置改革对A股上市首日超额收益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文章运用适合于集聚效应的事件研究和逐步回归法,检验并分析了"5.12"大地震对川渝上市公司股价影响的时间路径及各样本股票震后市场表现差异的相关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大地震对样本股票的整体显著影响持续至震后10天左右,这期间行业类型与样本股票的超额收益率显著正向相关;而后地震影响在样本股票间此消彼长,这期间影响超额收益率的显著因素是代表企业运营能力的财务指标——存货周转率;震后25天左右,大地震对样本公司股价的影响消失殆尽。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研究均发现低市净率股票组合具有超额收益,因此形成针对低市净率组合进行投资的风格.但在该组合中,真正具有投资价值的股票是引起整体组合超额收益的动因.利用会计信息进行财务状况评级的方法能够区分出该类股票.利用国内股市数据进行实证,结果说明通过对上市公司近期财务报表的评分能够在低市净率股票组合筛选出具有明显超额收益的股票.  相似文献   

6.
上市公司的内部人交易行为会对股票流动性产生怎样的影响?由于历史原因,针对中国上市公司内部人交易行为的研究相对较少。文章研究了2008年1月至2009年8月期间1 386只股票内部人交易对股票流动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中国证券市场上,虽然跟随内部人进行交易并不能获得超额收益,但内部人交易行为并没有显著降低股票的流动性。这和许多学者的研究结果很不相同,根据分析我们认为这可能是由于中国证券市场上外部中小投资者热衷于跟风炒做的行为造成。  相似文献   

7.
对2005—2012年间调入沪深300指数股票样本进行分析,实证发现股票与指数成分股的同步性在加入指数后出现上升,并且在金融危机时期和沪深300股指期货成立后调入股票的同步性上升现象更为显著。这一结果与基于情绪的同步性理论预期相一致。进一步实证发现,调入股票的同步性上升现象与股票在调入后换手率的变化无关,文章的结果不支持非交易假说。此外,信息效应在股指期货成立后效果更加明显,因而信息扩散理论可以部分解释调入股票同步性的变化现象。  相似文献   

8.
利用 Stata12、Excel 软件对2010-2012年熊市中的暴涨股票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机构投资者在熊市中持股量越大,越有利于暴涨股票获取超额收益;个股换手率越高,流通股数越少,预期市盈率越低,暴涨股票越易于获取超额收益率,对此国家必须加强对股市的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9.
对于现有的投资者情绪研究多数研究者只关注市场情绪层面,对投资者情绪的描述还不够详尽.文章通过对De Long et a1.(1990)的噪音交易者模型的修正,构建市场和行业投资者情绪两个层面的指标,进而研究两者对股票收益的共同作用.结果表明,市场情绪对同期行业超额收益有普遍的正向影响,市场情绪条件期望波动率与超额收益负相关,行业情绪对个股超额收益的预测能力有独特的优势.这些结论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中国证券市场中投资者的交易行为.  相似文献   

10.
在优质资产短缺的我国资本市场中,明星基金成为投资者关注和追捧的对象。然而,明星基金是否只是基金管理者诱发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出现"晕轮效应"的一种手段,其超额收益及业绩持续性问题值得研究。论文基于2006年10月至2016年9月中国开放式股票型基金和偏股型基金的数据,采用三因子模型和横截面回归相结合的方法,对明星基金超额收益的存在性和持续性进行检验。研究发现,投资明星基金确实可以给投资者带来市场因子所不能解释的短期超额收益;相较于市场行情下降,当市场行情上升时持有明星基金并不能显著获取更高的超额收益。从超额收益的动态特征来看,明星基金的业绩持续性较弱,长期内甚至存在超额收益反转的现象;在市场单边上升期和下降期内超额收益存在3个月的持续期。因此,投资者应理性看待明星基金的投资价值,基金管理者应努力提高风险控制能力,而管理当局则应加强监管,以促进我国资本市场中基金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公司的盈余成分持续性及股价反应进行研究,发现相对于应计盈余,现金盈余有较高的盈余持续性及累计超额报酬解释力。进一步分析应计盈余最高和最低组在事件日前后累计超额报酬的表现时,发现了二组呈现交叉反转的现象。最后发现我国投资者不能完全理解盈余性质差异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按应计盈余大小构建的套利组合能获取18%的超额收益。  相似文献   

12.
在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实证方法研究了我国股票市场量价配合的技术分析交易规则的有效性。实证研究表明,在考虑交易费用和风险补偿以后,该规则的有效性受其采用的时间跨度的影响。除去20%的成交量变化率限幅配合技术指标交易结果为负面以外,存在一个成交量变化率限幅能够使得量价配合的技术交易规则获得优于不使用限幅的交易结果。实证结果支持了量价配合的技术分析交易规则在我国股票市场短期限内的有效性,即该规则能取得统计上显著的异常收益。  相似文献   

13.
指数效应是证券市场的一种异常现象,是指指数调整其成分股会引起被调整股票价格和交易量的异常变动。本文运用事件分析法,以沪深300和上证180指数调整的样本股为研究对象,检验个股在调整前后的异常收益率和异常交易量,得出指数效应显著存在于沪深股市的结论,并用行为金融学的理论解释其成因,旨在指导中小投资者投资和完善我国证券市场的监管工作。  相似文献   

14.
将材料变形理论中的塑性模型引入到期货价格分析中来,借期货价格量变来分析价格突变。以玉米期货为例,通过构建各种塑性模型,实证发现塑性系数检验均能通过,证实了玉米期货价格塑性的存在。在此基础上,选择塑性幂指函数构建锁定量与玉米期货价格突变间的关系式分析玉米期货锁定量与价格间的关系,最终发现当锁定量发生异常波动时,在锁定量由异常波动段的最低点重新回归0.8时,之后均会出现一波价格的突变行情,价格变化绝对值均在5%以上。  相似文献   

15.
中国股票市场特质波动率与横截面收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中国证券市场高特质波动率有异常低横截面预期回报现象进行分析,应用截面回归和时间序列分析方法验证了特质波动率异常收益对各种风险因子以及非流动性、交易成本、信息延迟度等市场摩擦的稳健性。研究发现,与成熟市场不同,特质波动率异常收益与构造投资组合的权重无关,控制换手率的影响会减弱特质波动率对收益回报的解释能力。分析认为,这是由于中国证券市场存在大量散户投资者以及卖空机制的缺失等交易者结构与制度限制所致。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异常收益率来研究我国封闭式基金对2008年4月24日印花税下调的反应,实证表明封闭式基金在事件日前后表现出价格的上涨和回调现象,无论从市场还是单只基金的角度来看,我国封闭式基金对印花税下调都不存在过度反应。本文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封闭式基金对股票市场当时的基本面仍持悲观态度。  相似文献   

17.
采用沪、深两市主要指数为样本,在控制其他季节性效应后,发现我国证券市场满月阶段的收益显著高于新月阶段,满月与新月阶段的收益差幅度也较大。这一证据与广泛接受的月运周期影响人类行为的信念是一致的,而且以上结论也难以用完全理性的价格行为来解释。  相似文献   

18.
    
融资融券业务的发展进一步完善了我国股市的做空机制.选取沪深两市278只融资融券标的股票作为研究对象,应用ARlMA模型,实证研究了加权股指收益率对融资融券交易的影响.研究发现:加权股指收益率和波动率对融资和融券交易均具有显著的影响,且影响呈对称性;融资和融券交易对加权股指收益率均存在影响,但方向相反,即在股价上升时,融资交易对股价有助涨之嫌,而融券交易可以起到平抑股价的作用;转融通业务的推出显著增强了加权股指收益率对融资融券交易的影响.我国融资融券业务的不断开展放松了卖空约束,完善了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并拓宽了投资渠道,增进了市场效率.  相似文献   

19.
审计收费的经济后果近年来引起了学界的持续关注,在我国资本市场管理制度尚不健全的背景下,异常审计费用与个股价格波动密切相关。以2012—2018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了异常审计费用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路径。研究发现,正向异常审计费用能够显著降低公司的股价崩盘风险,在高代理成本公司中,这种降低作用更明显;而负向异常审计费用不会显著影响公司的股价崩盘风险。另外,机制分析发现,审计质量在异常审计费用对股价崩盘风险的抑制影响中具有部分中介效应。上述结论表明,异常审计费用的产生遵循了成本效益原则,而非审计意见购买。因此,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对审计服务收费进行更加规范的管理,制定合理的定价标准,避免低价揽客对审计质量造成损害,进而引发股价异常波动。  相似文献   

20.
运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分别分析欧盟排放贸易体系(EU ETS)和清洁发展机制(CDM)市场风险, 通过Zipf方法研究以上两个市场不同预期收益下碳价的波动行为。对比结果显示:EU ETS市场系统风险基本稳定在0.07%左右, 但是CDM市场却明显分为两个阶段, 2009年1月进入市场的期货合约(DEC09~DEC12)系统风险小于EU ETS市场, 而2011年后进入市场的期货合约DEC13、DEC14系统风险大于EU ETS市场, 且具有较高的市场敏感度;而非系统风险, CDM市场始终大于EU ETS市场。虽然两个市场的超额收益率都较低, 低于0.02%, 但相比之下, CDM市场投资者预期收益要更高。两个市场价格涨跌都存在非对称现象, 下跌概率要高于上涨概率。在较低的预期收益下, 碳价涨跌受到了市场机制、外在因素(经济危机、环境政策)的影响;在高预期收益率下, 相对CDM市场, EU ETS市场价格涨跌更为混乱, 投资者对碳价变动认知更不确定, 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