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毛泽东的诗词辉煌雄壮、气势磅礴.然而,伟人也有平凡人的儿女情长,《虞美人·枕上》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这首词作于1921年,第一次公开发表于1994年12月24日的《人民日报》.原文如下: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 晓来百念都灰尽,剩有离人影.一勾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相似文献   

2.
孙建民  季敏 《社会科学论坛》2006,(10):150-152,158
毛泽东的诗词辉煌雄壮、气势磅礴。然而,伟人也有平凡人的儿女情长,《虞美人·枕上》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这首词作于1921年。第一次公开发表于1994年12月24日的《人民日报》。原文如下:  相似文献   

3.
提出毛泽东诗词创作史“长征诗词创作”命题,其开始于1934年,结束于1936年,开篇之作是《清平乐·会昌》,终局之篇是《临江仙·给丁玲同志》,共创作词9首、诗3首。分析长征诗词创作与红军长征相辅相成的4步路程;论述长征诗词诗意创新:描绘中华山河新画,塑造中华巨人和民族群英形象,筑建长征精神;评价长征诗词创作文学史意义:使杰出革命诗人毛泽东成为中华民族一代诗魂  相似文献   

4.
李煜的词以北宋灭南唐为界,分前后两阶段,尤以后期词在素材的选择和感情的抒发上臻于高超水准,使之在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李煜后期词的代表作,古来品评颇多,对内容、特点之理解见仁见智。本文试以“朱颜改”为例论之,阐释读词辨意之要旨,兼议该词词作特点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5.
《列子·说符》伯乐所荐,不辨牝牡骊黄而善识千里马者曰九方皋,近人徐悲鸿有《九方皋相马》图之栩栩如生。案:此我国北方少数族擅长骑射之戎狄集团之“伯乐”也。盖秦近我地,缪公得聘而问焉。《吕氏春秋·观表》《淮南子·道应》作九方堙。《庄子·徐无鬼》亦有之,但谓善相人。九方为复姓,《通志·氏族略》收于“以地为氏”项。盖九方地名,即鬼方也。《礼·文王世子》:“西方有九国焉。”九国即鬼  相似文献   

6.
谣曲《项羽》是取材于项羽与虞美人故事的作品,这个作品的部分内容取材于《史记》,但主体情节是日本作家的想象与创作。日本作家想象的部分也不是完全没有根据的,虞美人草的传说在中国文学中还是可以找到部分因素。项羽与虞美人的故事传入日本之后,中日作家各自驰骋想象,有趣的是中日作家的想象往往出现暗合的现象,这种暗合的现象是由于中日类似的文化因素造成的。  相似文献   

7.
精彩小品     
(根据作者审定的抄件刊印,手迹是未经修改的原稿,有几处与发表的文字不同。) 注释: [虞美人]词牌名,又名《虞美人令》、《一江春水》、《玉壶冰》、《忆柳曲》等。  相似文献   

8.
清末著名小说家吴趼人亦能诗,多为早年所作,但诗作不多。据1925年5月5日《申报》刊载的清癯《我佛山人轶事》(1930年北新书局出版的衣萍《枕上随笔》曾转录,《吴趼人研究资料》收了《轶事》,但失记了《枕上随笔》),说吴趼人“自为诗草……曰《茧訚诗草》。”恐无传本。今惟《吴趼人研究资料》录诗四十七题,虽不上一百首,但也算较为完备的了。  相似文献   

9.
“变”是《易传》美学的精髓。《易传》认为美是在事物的变化中产生的,没有事物的变化,就没有事物的美。“在天成形,在地成象”,都是由于变化。天地混一,就不可能有天地万物之形象,从而也就不可能有天地万物的形象之美。《易传》的美学思想与它的哲学思想相适应,认为美一产生于事物之“杂”,《系辞下》所谓“物相杂,故曰文”;二产生于事物之动,《系辞上》所谓“通其变,遂成天下之文”。天下事物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同志的《沁园春·雪》在其诗词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三十五年来,注解者甚多,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许多问题至今尚未澄清。现经考证、探索,就几个有关问题略述如下。 一、《沁园春·雪》发表的时间与地点。 许多著述都说,《沁园春·雪》最初是在一九四五年发表于《新华日报》,其实这是误传。 一九四五年八月,毛泽东同志根据抗战胜利后时局的需要,为了挫败蒋介石假和谈真内战的阴谋,与周恩来等同志由延安飞抵重庆和国民党  相似文献   

11.
所谓宪法意识,就是关于对宪法的心理、观点和思想的总称。宪法意识是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核心部分,提高公民的宪法意识,就是提高公民对宪法的性质、内容、作用的认识,增强宪法观念,做到掌握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 宪法这个词在我国古代就有记载。《尚书·说命下》:“监于先王成宪”;《国语·普语》:“赏善罚奸,国之宪法也”;《管子·立政》:“正月之朔百吏在朝,君乃出令布宪于国。宪既布,有不行宪者,谓之不从令。罪死不赦。”《管子·七法》:“有一体之治,故能出号令,明宪法矣。”;《韩非子·定法》:“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周礼·秋官·小司寇》:“宪刑禁。”郑玄注:“宪,表也,谓悬之也”;《中  相似文献   

12.
《论语·卫灵公》有言:“子曰:‘有教无类’”。历来对此“类”字之义约有两解,实皆于理不合。一曰类即种类,即今日所谓民族。《荀子·礼论》:“先祖者,类之本也。”郑玄《周礼》注:“族,犹类也”。明人高拱《问辨录》谓“类,是族类,言教之所施,不分族。”这种说法在先秦典籍中亦可找出不少根据,如《诗·大雅·既醉》:“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左传·僖公十年》:狐突言“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僖公三十  相似文献   

13.
杨树达先生生于1885年,湖南长沙人,他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语言学家、古文字学家和历史学家,生平著述甚富,除《词诠》、《汉书管窥》等著作外,还翻译过莫泊桑的小说。 早在1920年,杨树达与毛泽东都曾在长沙任过教,那时便已相识。毛泽东并曾慕名听过他的课。1949年,杨树达曾劝陈明仁接受共产党领导,促进了湖南的和平解放。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杨树达也与其他许多湘籍老知识分子一样,对毛泽东产生了一种崇敬心理。如他在1950年12月31日的日记中写到:“阅报载毛泽东《认识论》(编者按:系《实践论》之误),说详审致密。余谓列宁、斯大林、毛泽东三君不唯有政治才,亦富于学识。我国古来君师合一之象,今日见之矣。” 当时有些教授知道毛泽东爱好文史,常有写信与他就某些学术思想或观点方法进行一些商榷的。1952年,杨树达因杨荣国事写信给毛泽东。后来,唐麟告诉他,今天的教授当以思想为主。杨树达一听,自悔孟浪,于是又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对前一封信中的有些不当之处,作了  相似文献   

14.
《卷八·和帝纪》(中兴元年秋七月)丁卯,鲁山城主孙乐祖以城降。(中华书局1972年1月点校本,第113页,下同)按:是月癸巳朔,无丁卯。考上文出辛亥,为月之十九日,下文出己未,为月之二十七日。辛亥与己未之间有丁巳,为月之二十五日,此“丁卯”,或“丁巳”之讹。《通鉴》卷一四四记此事于丁巳日,是也。《卷八·和帝纪》(中兴二年)夏四月……丁卯,梁王奉帝为巴陵王,宫于姑熟,行齐正朔,一如故事。(第114页)按:据《梁书·武帝纪中》、《通鉴》卷一四五、《南史·梁本纪》,萧衍于是月丙寅已即皇帝位。是月己未朔,丙寅月之初八日,丁卯月之初九日。此仍…  相似文献   

15.
1993年11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宋贵仑同志编著的《毛泽东与中国文艺》一书,把毛泽东同志于1936年11月22日在“中国文艺协会”成立大会上的讲演《刊登于1936年11月30日《红色中华》报《红中副刊》创刊号上》看作是“毛泽东文艺思想开始形成的标志”①。(以下引用除注明出处的外,均引自该书,只注明页码。)不仅如此,由于宋贵仑同志直接主持199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毛泽东论文艺)增订本的编辑工作,因此当1992年5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时,又把毛泽东同志的这篇讲演放在卷首作为“毛泽东文艺思想科学体系形成”的标志和开端,其…  相似文献   

16.
唐代樊绰于咸通三年(公元863年)撰写的《云南志·城镇第六》中,较详细地记载了南诏国的军事重镇之一——银生城,南诏曾在这里设“节度使”统辖一方。但由于不同时代的治所驻地的变更,《元史》及以后的记载多有矛盾,互有出入,因此学术界比较关注此城方位,一些学者也作过考证,多认为在今景东或西双版纳,《云南志校释》则认为“樊志所谓之银生城者,实即爨氏所筑之威楚城也。”笔者现就个人所得也略作考释,谬误之处敬希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17.
美国著名记者索尔兹伯里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的中译本(解放军出版社1986年5月版)第83页有一段话:“毛泽东在师范学校的《讲堂录》里写道:‘宇宙之毁决不终毁也,其毁于此者必成于彼,无疑也。吾人甚盼其毁,盖毁旧宇宙而得新宇宙,岂不愈于旧宇宙耶?”在第393页有一段话:“毛在长沙第一师范时曾在杨昌济教授的指导下  相似文献   

18.
<正> 毛泽东早期哲学思想主要是指毛泽东1910年至五四运动这段时期的哲学思想。有的论者认为毛泽东早期哲学思想是主观唯心论。我不同意这个看法。研究毛泽东早期哲学思想的材料,主要是毛泽东写的《讲堂录》、读德国康德派哲学家泡尔生著的《伦理学原理》的批语、《新青年》第三卷第二期发表的《体育之研究》以及写给黎锦熙的信。从这些材料看,毛泽东早期的哲学思想是不成熟、不系统的,他的世界观既有唯心主义倾向,又有二元论倾向,也有唯物主义倾向。他的哲学思想尚处在发展过程中,因此我认为毛泽东早期的哲学思想是驳杂的,还没有形成一以贯之的哲学体系。  相似文献   

19.
两个版本的《蟋蟀》,主题思想都归结于"康乐毋荒"。"康乐毋荒"之思想,就其哲学意义而言,不仅与清华简《耆夜》周公另外两首诗一致,而且也正是《周礼·大司乐》乐德之教的精神之所在。但具体言之,二者旨趣亦有明显差异,其差异在于:"康乐毋荒"之诫,今本始与归皆在"职思"之事,事具体而急迫;而简本归趣则在"终以康"之理,理抽象而思远。简本《蟋蟀》比《唐风·蟋蟀》更为原始,以乐教语说形态附着于《耆夜》,后随《耆夜》等书类文献,于楚昭王时由晋入楚。《唐风·蟋蟀》之原本乃某位黎国大夫为刺末代黎侯,变化接近简本的早期乐歌《蟋蟀》而成,黎灭国之后,流播于晋,后收入《唐风·蟋蟀》。《毛诗序》所传《蟋蟀》"刺晋禧公俭不中礼"之说当源于子夏与魏文侯说《诗》。  相似文献   

20.
应实事求是评价《毛泽东诗词》毛泽东主席的诗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份重要、特殊的遗产。自1945年11月《沁园春·雪》开始发表问世以来,一直获得国内外各阶层人士的重视,影响极大。而“左”的时期,也出现过很多过头的赞颂,被抬高到“前无古人,尽无来者”、“每首气势磅礴,伟大正确”的地步。当今,有必要实事求是地对它于以公正、准确的理解和评价。首先,我们应该明白,《毛泽东诗词》(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不少篇章确是非常好的,堪称上乘佳作,但有些也确有不足。这是因为:一、既为文学作品,就应服从文学批评遵崇生活的普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