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行为科学方法,是将行为科学理论应用于组织活动实践,而产生的一整套做法和手法。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正确运用行为科学方法,对增强学生群体内聚力,激发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引导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作用。一、行为科学方法的理论基础和特点行为科学是研究人的行为规律的一门学科。行为科学通过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诸多学科的知识,研究人的行为表现、特点和规律,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观点、方法,构成一个特殊的理论体系,即所谓狭义的行为科学,也称为组织行为学。行为科学在企业管理中产生,并首先在企业管理中得…  相似文献   

2.
行为科学(Behavioral Science)这个问题是密勒(James G.Miller)在“行为科学通论”一文中开始提出来的。该文谈到,1949年芝加哥大学的部分科学工作者讨论了是否可展开所谓“能接受经验考验的行为通论”的问题。由于这种行为理论包括了生物和社会两个领域,所以“行为科学”这名称就变得合适了。行为科学所包括的是具有不同基础的领域,即  相似文献   

3.
人力资源学派是和“人际关系”-“行为科学”学派最具亲缘关系的一派。他们的企业传播理念是构成企业传播学、组织传播学的基石。从利克特的四系统理论,布莱克和穆顿的管理方格模式到大内的Z型组织理论里面,我们都可以找到作为其理论核心之一的传播要素,即企业传播理念。  相似文献   

4.
目标管理是以泰罗的科学管理和行为科学理论为基础形成的一套管理制度。凭借这种管理制度,可以使组织的成员亲自参加工作目标的制定,实现“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工作目标。本文试图从理论和实践中论证实现“自我控制”是目标管理之精髓。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舶来品”,管理心理学在我国心理科学及管理科学的研究中一直是一个空白点,建国以来很少有人研究过。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现代管理科学开始传入中国,作为它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为科学也随之传入。1979年上海管理教育研究会成立了第一个行为科学研究组织。展开了中国式的行为科学与管理心理学的探讨。以后在我国企业界、学术界,对行为科学与管理心理学的探讨,更广泛的开展起来。80年代以来,我国各地许多高校的管理系和研究会组织了专门的研究组,开设了“行为科学”、“管理心理”以及“管理行为学”或“行为管理学”等课程,国…  相似文献   

6.
(一) 近几十年来,在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管理中,兴起了一个新的管理学派,即“人类行为学派”,它的理论基础叫“行为科学”。行为科学,就是利用心理学、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等来研究人们的行为、产生这些行为的原因、以及如何调整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行为科学产生于二十年代的美国,它成为一个管理学派,是三十年代初期的事。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巨大变化,使行为科学的各种理论逐渐完善起来,  相似文献   

7.
行为科学与国有企业改革程建华(河南师范大学)近几十年来,在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管理中,兴起了一个新的管理学派,即“人类行为学派”,它的理论基础叫“行为科学”。行为科学,是利用心理学、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等来研究人们的行为、产生这些行为的原因、以及如何调整...  相似文献   

8.
高校辅导员思想教育技能培训体系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行为科学和组织管理等相关理论,从思想教育的特殊性入手,融入信息沟通的理念,将思想教育的过程分解为“收集”、“识别”、“引导”、“反馈”4个阶段,针对不同阶段大学生的教育目标,提供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技巧,运用各种培训方法,设计出一套能真正帮助高校辅导员提高思想教育技能的培训体系,并对这套体系进行了全面解读。  相似文献   

9.
科学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与系统科学理论这三阶段的组织社会学理论,由于立足“生产世界”这一研究视野,无法塑造出组织成员的个体自主。而当前人类生产从工业生产进入后工业生产的知识经济时代,组织需要个体自主的配合才能保证运作效率,从而前三阶段的组织社会学理论遭遇了时代困境。社会组织中个体自主的只有综合生产世界与生活世界这双重研究视野才能获得,而作为第四阶段组织社会学理论的组织文化理论恰恰开始了研究视野的生活世界转向,它综合生产世界与生活世界这双重研究视野而在组织中构筑出个体自主。  相似文献   

10.
钱学森对管理科学的丰富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钱学森倡导的社会系统工程是组织管理现代化建设的技术,管理科学是它的基础科学。钱学森从人类活动的广阔视野,从运筹学概括出事理和物理的概念,推动了从研究物质的科学向研究事理科学的转变。同时,他通过对西方行为科学的分析与批判,将伦理学与法学纳入行为科学,拓宽了中国行为科学的视野。从战略科学家的角度,钱学森通过创建系统科学理论,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组织管理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做好这个系统工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感染力?将企业组织管理中普遍运用的行为科学理论引入高校德育教育工作,可改进和完善高校德育教育思路和方式方法。文章运用行为科学理论分析影响大学生行为的因素后,建议:(1)运用个性心理与行为理论,恰当地使用知觉效应、归因理论,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加强学生行为的引导和控制,避免学生陷入习得无助的误区。(2)营造良好环境,特别是以先进的校园文化熏陶学生,正确评价社会时尚对大学生的影响,因势利导,提高大学生对社会时尚的分析鉴别能力。(3)充分运用各种激励理论,激励学生进取动机和成就需要。  相似文献   

12.
心理经济学与行为经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为科学”这一术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还鲜为人用,但此后不久就世所周知。行为科学向来被说成是通过可控制的观察或实验的科学方法来研究个人或群体行为的一门科学。除了心理学、社会学和人类学以外,经济学也经常作为行为科学之一而被人们加以引述。尽管在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以及七十年代,人们进行了大量有关经济行为的研究,经济行为的理论根据也得到了阐明,但是,经济学同行为科学之间的关系仍然是错综复杂。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西方的行为科学引起了我国一些人的注意。行为科学是运用心理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原理研究人的行为规律的科学。它虽然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但与心理学关系最为紧密。它的内容尽管十分庞杂,缺乏严谨的逻辑体系,但其基本核心就是“需要、动机论”——人由其自身机能和外在事物的刺激而产生种种需要,由需要萌生动机,由动机导致行为。其实,关于需要,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马克思早就有精辟的论述。因此,学习马克思关于需要的理论,运用马克思的观点来分析、评论行为科学的“需要、动机论”,批判其谬误,吸取其精华,沿着马克思指出的方向,建立适合我国情况的行为科学,就成了一个必须解决的课题。本文试图在这方面谈点粗陋之见。  相似文献   

14.
10 0多年来 ,管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 3个发展阶段 ,即古典管理、新古典管理和当代管理。其发展演化的内在逻辑是沿着人性假设的思路展开的 ,从“经济人”假设开始 ,经历了“社会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复杂人”假设 ,发展到今天的“决策人”、“文化人”假设。与人性假设相对应 ,形成了科学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决策理论、企业文化理论等。未来管理学的发展趋势也将沿着人性假设的发展而发展 ,所以 ,人性假设构成了管理学演化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5.
行为科学是管理学的新发展,又是心理学、社会学等原理在管理中的应用.它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理论准备和实际应用的演变过程.当行为科学应用于审计行为时,就形成了审计行为科学.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突变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可能性进行了探讨,文中运用尖点突变模型,对企业中的行为科学领域、组织结构与发展管理领域及管理决策领域进行了应用分析。并指出了突变理论在这些领域的应用前景、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管理育人是“三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门行为科学,育人的主体是高校学生,他们是“理性”和“情感”的载体。运用心理学原理,注重以人为本,在实践和理论两个层面,探索出融“情、理、行”于一体的管理方法和管理艺术,才能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中专学校总体培养目标是“工程应用型”的技术人员。毕业生将到生产第一线从事现场技术工作,他们应是有一定的基础理论和较强的专业技术知识,掌握常规工艺、业务及管理的实施型人才。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问题教学法”和“自学法”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问题教学法所谓问题教学法,是带着本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组织课堂教学的方法。其目的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学,围着问题想。具体作法有以下三步。首先,在教学中告诉学生本课的教学要点、重点,并围绕教学重点提出问题,这是问题教学法的关键所在。所提问题应有以…  相似文献   

19.
论“编辑学者化”口号的思想基础、意义及实现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学者化”是一个实践的理论命题。编辑工作者以为工作自身不足以体现编辑主体的个人价值,企图寻找一条证实自我文化品格的新出路。这种建立在编辑心态不平衡上的理论主张,只有在编辑科学的理论观照下,才能消除情绪色彩,构成编辑个人的行为科学。“编辑”的学者化,不能离开编辑性质和职能要求,抽象地谈论学者化。“化”的目的,应落实为学者型编辑家。  相似文献   

20.
韩非子的“二柄论”与现代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非作为中国古代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 其赏罚二柄论实质上是形成于公元前三世纪的中国的激励理论。赏罚与激励中的人性假设: 激励的产生源于对人性的分析。韩非直言: 人性好利恶害, 由此他得出结论: “故赏罚可用”, 并进而提出了“赏誉同轨, 非诛俱行”的激励方式。赏罚与激励中的期望强化: 激励的实现源于期望的强化。韩非提出了 “赏罚敬信”的原则, 并进而提出了 “厚赏、重罚”的激励手段。赏罚与激励中的目标设置: 激励的效果体现于目标的设置。韩非指出 “明主立可为之赏, 设可避之罚”, 并进而提出了 “循名责实”的目标考核法, 做为实行赏罚的依据。赏罚与激励中的公平理论:激励的持久来自于赏罚的公正。韩非强调: “明君无偷赏, 无赦罚”, 并由此提出了“法不阿贵”的执“柄”原则。韩非的上述思路与当代行为科学中的激励理论异曲同功, 不谋而合。然而, 它比西方的行为科学整整早了23 个世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