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6 毫秒
1.
政府间转移支付与地方财政努力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政府间的转移支付对平抑地区财政收支能力差异通常起着重要作用,而地方财政努力是地区财政收入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在财政分权的框架内建立了一个政府间转移支付与地方财政努力的简单模型,并将这一模型应用于1994年实行分税制改革以来的中国财政实践。本文发现,以税收返还和总量转移支付为主要内容的现行转移支付制度对刺激地方财政努力总体上来说并不成功,它抑制了地方财政的努力程度。同时,富裕地区与贫穷地区的地方政府财政努力行为是有差异的,富裕地区的财政努力程度低于贫穷地区,这导致了地区人均财政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而财政转移支付效果被弱化。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转移支付制度改革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2.
专项转移支付会使得地方的支出规模急剧上升,人均专项转移支付每增加100元,会使得当地财政支出占GDP比重上升2个百分点。不仅如此,专项转移支付还会使得人员规模上升,人均专项转移支付每增加100元,会使得每万人机关人数增加1人。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观察     
县乡财政公开已成硬性规定1月28日,财政部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基层财政专项支出预算公开的意见》,规范了基层财政专项支出公开范围,细化了基层财政专项支出公开内容。基层财政专项支出主要包括上级财政下达的转移支付资金和本级财政安排的专项资金。除去地方本级收入,中央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是地方政府重要的财政来源。据财政部公布的数据,2009年,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28563.79亿元。《意见》指出,按照"谁分配、谁公开,分配到哪里、公开到哪里"的原则,财政部门负责公开由财政部门直接安排到人(户)到项目的财政专项支出资金;其他部门负责公开由其分配到人(户)到项目的财政专项支出资金。  相似文献   

4.
专项转移支付会使得地方的支出规模急剧上升,人均专项转移支付每增加100元,会使得当地财政支出占GDP比重上升2个百分点。不仅如此,专项转移支付还会使得人员规模上升,人均专项转移支付每增加100元,会使得每万人机关人数增加1人。  相似文献   

5.
《领导决策信息》2012,(29):30-31
作为地方政府预算外收入的主要来源,土地财政已成为许多地方经营城市的不二法宝。根据国土资源部公布的数据,2009年全国土地出让成交总价款约1.59万亿元,相当于同期地方财政本级收入32580.74亿元的48.8%;2010年约2.7万亿元,相当于同期地方财政本级收入40613.04亿元的66.5%。有些县市,土地出让金占预算外财政收入比重甚至占80%以上。据财政部7月13日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达到了11430亿元,占上半年财政收入的17.9%。  相似文献   

6.
财政转移支付的主要目标之一是缩小地区差距,然而学者们对于财政转移支付在缩小地区差距中的目标定位存在分歧。本文利用财政转移支付理论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分析表明,合理的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在短期内可以缩小政府间的财力差距,在长期内能够通过影响各地的公共支出水平缩小地区经济发展差距。  相似文献   

7.
我国地区财力差异很大,各地区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地区财力极不均衡且差额较大。转移支付是减小地区经济水平差异的主要办法之一。通过比较韩德两国和我国的转移支付制度的异同给我国今后的转移支付制度发展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8.
分税和转移支付是联结政府间财政关系的两个重要纽带,本文研究当上级政府的目标是均衡地区经济和民生发展时,分税会如何影响转移支付的结构。理论研究表明:从上级政府角度看,当税收分成上升后,如果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会让发达地区的发展积极性比欠发达地区降低得更多,这可称之为"消极均衡策略";如果加大专项转移支付力度,会让欠发达地区的发展积极性比发达地区提高得更多,这可称之为"积极均衡策略"。因此,上级政府为均衡地区发展,倾向采取积极均衡策略,即提高专项转移支付占比。利用县级和省级财政数据的实证分析结果,证实了这一点。上述研究发现从财政分权的视角解释了中国专项转移支付占比居高不下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财政部部长谢旭人3月5日表示.“2000亿元地方债券额度已分配完毕。”两会期间.部分省份已公布了获得的地方债额度:新疆获得55亿元,宁夏获得约为30亿元.贵州获得64亿元。地方债额度分配呈现出向中西部地区倾斜的现象:宁夏、贵州2008年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总收入的3‰、1.1%,但获得的地方债额度却占总额度的1.5%、3.2%。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中国2000多个县级地区1993~2003年的财政数据,借鉴收入分配文献中发展出来的收入来源不平等分解法,对转移支付的财力均等化效应进行了分析。本文得到了十分稳健的结论:上级财政转移支付不但没有起到均等县级财力的作用,反而拉大了财力差异,特别是在分税制改革后,转移支付造成了近一半的县级财力差异;专项补助和税收返还是非均等性最强的转移支付;明确定位在缩小财力差异的各项因素法转移支付并没有达到预定的效果,虽然从财政供养人口平均财力的不均等角度看,它们具有一定的均等化效应,然而从总人口平均的角度分析,它们是非均等的。  相似文献   

11.
民族地区转移支付制度的确立使得少数民族县人均财政支出显著增加。利用这一政策冲击,并借鉴模糊断点回归思路构造工具变量,本文基于约1600个县级单位1994~2007年的样本,评估了中国地方政府财政支出乘数。基准回归结果显示,中国财政支出乘数大于1,这表明各级政府扩张性的财政支出偏好有其合理性,财政支出效果总体上还是好的。进一步的异质性研究表明,发达与欠发达地区的财政支出乘数无显著差异,但衰退期的乘数高于繁荣期,这一结论不仅表明,我国财政资金配置均等化目标有合理性,也为实施跨期预算,构建繁荣期为衰退期财政支出融资的财政规则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12.
付菲 《决策与信息》2007,(10):44-46
我国义务教育转移支付一般分为以下两种:一般性义务教育转移支付与义务教育专项转移支付。一般性义务教育转移支付又称无条件转移支付,指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转移支付不规定使用方向,不附加任何条件。专项转移支付,一般用于特定项目的补助,资金使用有明确规定,下级政府无权变动。通常这类转移支付还要附加一些条件,具有很强的政策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汤平 《决策导刊》2010,(6):22-25
县级财政作为国家行政体制的重要层级。它运行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发展的快慢。由于我国东、中、西部地区贫富差距悬殊,地区间财力极不平衡,中西部地区财政困难比较突出,在国家转移支付补助财力的情况下.县级财政仍人不敷出,“保吃饭、保运转、保民生”成为中西部地区财政的主要任务。为此,如何探索建立完善的公共财政体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石柱县为例,分析现状,剖析原因,寻找对策,旨在为县级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完善作思索。  相似文献   

14.
我国正处在市场化改革的转轨时期,现行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具有明显的过渡和非规范性。并且由于我国历史原因造成的财力分配不均和公共服务水平差距大,因此我们需要学习研究国外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理论与实践经验,促进我国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央财力增强,中央对地方政府转移支付的规模也有较大提高,对平衡地区发展,促进社会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专项转移支付作为转移支付的一个重要内容发展最为迅速,也存在很多问题,应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较为转移支付制度对之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6.
一、财政均衡制度产生之前,在分权型国家已存在政府间税收划分或转移支付 撇开人类历史上长期的封建皇权专制时代,最早的分权型政府可以追索到1707年的英国,即在英国工业革命后产生了世界上第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之后的第6年,苏格兰加入了大不列颠联合王国,此后,1800年爱尔兰加入联合王国。虽然苏格兰和爱尔兰的加入均基于与英格兰政府签定的不平等条约,但从政治的角度,苏格兰和爱尔兰仍保持较高度的地方自治。因此,考察地方自治的历史,英国是最早的例子之一,其地方自治理念通过其殖民扩张,也植入到其英属殖民地,并先后产生了以分权为特征的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等英属殖民地类型的联邦制国家。此外,英国虽然具有地方自治的政治传统,但却是传统上收入高度集中的国家,自治的地区政府无专门的税收,而是从中央政府获得财政补助。因此,英国的政府间财政补助或转移支付可以追索到1707年苏格兰加入联合王国时英国中央政府与苏格兰政府的财政安排。如果以是否存在现代意义的分权体制作为开始,英国应是世界上最早产生财政转移支付的国家。当时英国的财政转移支付经济更多地出于政治和统一的考虑。  相似文献   

17.
《领导决策信息》2013,(30):27-27
7月19日,民政部发布的《2012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2年,全国社会服务事业费支出3683.7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占国家财政支出比重为3%。中央财政共向各地转移支付社会服务事业费1794.6亿元,社会服务事业基本建设施工项目8958个,全年完成投资总额234.7亿元。  相似文献   

18.
本文引用了《中国财政年鉴》1996年至2005年的数据,对我国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做实证分析解析其原因、合理性及其存在的问题,得出结论并给出关于我国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的路径选择建议。  相似文献   

19.
杨敏 《决策》2014,(10):1-1
作为分税制改革的次生产物,这20年来,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发展,日益凸显出一种合成谬误。 从微观来看,转移支付甚至是近年来饱受诟病的专项转移支付,有其合理的逻辑起点和良好的制度设计初衷;从宏观来看,近2万亿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却在一种不安全、不透明、欠公平、低效率的链条上封闭运行。  相似文献   

20.
关洁  冯睿琪 《经营管理者》2013,(26):145-145
上级教育专项转移支付会对地方政府的教育投入产生"挤出效应",即上级财政教育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增加,挤出了下级政府用于教育的财政资金,其部分抵消了教育专项转移支付政策所应有的效果。本文通过理论图形对教育专项转移支付的挤出效应进行了分析,并在其基础上探讨了产生挤出效应的原因和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