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经济发展与环境相协调是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循环经济与环保型社会的构建也是我们社会进步的重要保证。但当前循环经济建设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从环境社会学角度分析当前我国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并提出市场机制、政府政策导向以及两者结合的多向选择的循环经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杨德岭  陈万明 《河南社会科学》2012,20(11):61-65,108
通过对我国民办高校投资环境的预测,全面地分析了影响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变化趋势,为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政策的制定和民办高校投资决策提供依据。利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预测分析技术,对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宏观经济环境、政策环境、生源状况进行预测分析,根据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环境的变化趋势,提出了优化投资政策环境、加强内涵建设、构建投资风险防控体系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我国环境政策的历史演变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我国环境状况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我国环境政策的历史演进路线,并对环境政策存在缺陷作了系统的阐释,提出在制订新的环境政策中需要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和谐新农村的环境法制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建设新农村日益成为社会焦点的今天,农村和农民越来越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在交错复杂的农村社会现象背后,农村环境和生态保护问题却常常在各种制度环境和政策背景下被遮蔽或淡化。农村环境问题已经触目惊心,数亿农村人口生存环境恶化,健康受到危害,且纠纷频发,成为社会一个非常不和谐的因素,成了建设和谐新农村的一大障碍。基于对现行环境法制度在农村的适用性的深思,本文用和谐社会的理念对现行农村环境法制进行了一番审视,并对农村环境法制建设提出了一些参考意见,期望对构建和谐新农村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以人类聚居环境建设为背景,通过对规划设计中"曲""直"不同层面的对比,分析由于观念问题所导致的认识上的偏差。从价值观念角度出发,探讨以"曲"为象征规划设计的深层内涵,提出其在人类聚居环境建设中的充分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廖柏明  余俊 《社会科学家》2006,(Z1):345-346
文章分析桂林市旅游生态城市中环境执法的战略任务,探讨了桂林市环境执法的组织设计,提出了桂林市环境执法协调机制的创新设想.旨在提高桂林市在全国乃至全世界旅游生态城市中的核心竞争力,以期桂林城市更美、更亮,为全面建设桂林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7.
借鉴了上海、北京、江苏和江西等省市促进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在此基础上对河南省的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进行较全面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河南省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的优化措施。在行政措施方面,包括规划引导、行政环境优化;在经济政策方面,提出加大财政科技投入、采取税收优惠和激励政策、落实政府采购政策等;在市场环境建设方面,包含完善法律规章制度、优化金融环境政策、强化市场体系建设等;在创新人才方面,建议短期、中期、长期措施相结合,培养高素质自主创新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建设需要社会保障体系来保驾护航,农村养老保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意义重大。文章分析了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的诸多问题,借鉴国际经验并针对我国的现实国情,提出了我国应当采取的最优保障模式,还就我国农村养老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走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关系到我们和谐社会环境的建构,关系到人类未来生存环境与和平发展。本文分析了当前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及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对能源结构的影响;提出环境保护不仅需要大力提倡节能设计;环保更要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通过环境设计在能源利用率方面的关注,和由此创新出保护环境的一些新的设计方法与手段,从而引发我们对环境保护重新地审视和思考审视源倡。  相似文献   

10.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建设和谐社会任重道远,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和义务,更需加快生态环境持续发展。可以说,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成败。而提高公众环境意识,培养公民环境道德,最主要的途径就是有效开展环境教育。本文对从我国的现实情况出发,围绕构建社会的主题,阐释了环境教育的必要性,并提出了环境教育体系构建的简单设想及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通过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环境管制能够有效地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不同的环境管制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程度不同,本文通过经济学的理论分析,重点比较环境质量标准与污染排放标准、排污许可与排污权交易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效果,进而分析命令—控制型环境管制政策与经济激励型政策的实施条件和创新效应.结合发达国家的环境管制实践与我国的现实背景,指出我国环境管制政策设计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环境管制政策的合理选择与优化配置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The world’s poor are especially vulnerable to environmental disasters, including the adverse consequences of climate change. This creates a challenge for climate justice advocates who seek to ensure that those least responsible for causing climate change do not bear unwanted burdens of mitigation. One way to promote climate justice could be to pay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the environmental policy preferences of citizens from poorer, lower-emitting countries. This paper examines opinions on environment–economy trade-offs and willingness to make personal financial contributions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among residents of 42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using data from the 2005–2008 World Values Survey, the 2010 Climate Risk Index, and World Bank development indicators. Results reveal that individual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re less likely to support policies to prioritiz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ver economic growth but are more willing to donate personal income for pro-environmental efforts compared to citizens of more developed nations.  相似文献   

13.
环境与经济如何双赢--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揭示了环境污染与人均收入水平之间存在倒"U"形关系,20世纪90年代后,西方环境经济学界的许多研究不断证实或充实了这一结论.在明确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作用机理和作用条件的基础上,发展中国家完全有可能利用后发优势,突破该曲线,缩小环境与经济两难区间,扩大双赢区间.我国目前仍处于环境与经济两难区间,可通过合理的政策调控、提高环境意识、积极培植可持续发展"实验田"等措施,超越传统的单纯依靠经济实力治理环境的思路,尽快走出两难境地,实现生态环境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民间环保组织的生存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民间环保组织的发展面临着无法可依、税收征管不合理、资金募集困难、专业化程度不高、社会公信力低等困难,当前应从立法、政府支持、公众关注、组织内部结构、制度的完善等方面来解决这些问题,同时要遏止民间环保组织发展过程中的政府对组织活动的过分干预、组织内部的腐败等问题的出现。  相似文献   

15.
铸造新德性:环境美德伦理学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伦理学为传统伦理学在元伦理、规范伦理学和美德伦理学三个层面带来全局性革命,美德伦理学是当代环境伦理学发展的新方向.虽然深层生态学为环境哲学的内在化、伦理学转向奠定了正确方向,但是美德伦理学的正面建设尚未开始.人与自然平等原则、人与自然共享命运原则和自然大于人原则是环境美德伦理学的理论基础.环境美德建设围绕对象自然与环境自然两个维度展开.面对对象自然时,环境美德是指人类应当尊重、同情和关爱自然;面对环境自然时,环境美德是指人类应当具有感恩之意、依恋之情与敬畏之心.  相似文献   

16.
环境知情权概念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晓明 《齐鲁学刊》2008,(2):101-103
环境知情权是公众知悉和获取相关环境信息的权利,是公民享有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环境知情权是随着环境危机的降临而产生的一项新兴权利,其在本质上是一种知情权,不属于环境权,也不等同于环境信息权。  相似文献   

17.
Environmental issues continue to grow in international prominence, as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re recognized as som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roblems facing the world. Research examining this globalization of environmental concern shown in public opinion surveys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context yet is currently underspecified. To address this gap, this research uses a multi-level, cross-national study to examine individual-level and country-level influences on three measures of environmental concern: environmental threat awareness, environmental efficacy, and willingness to pay. At the individual level, education, age, and gender affect environmental concerns. At the national level, economic, political,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affect environmental concerns. Importantly, contextual factors differ in their effects depending on the dimension of environmental concern measured. Results from cross-level interactions for education confirm these complexities across these measures, supporting a dimensionality argument. The importance of the measurement of environmental concern shown in this research is emphasized for future cross-national scholarship.  相似文献   

18.
金向红  赵亮 《阴山学刊》2008,21(6):81-84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之一是协调环境保护和企业发展。包头市企业在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水污染、大气污染扣噪声污染等污染问题,企业应树立协调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观念,重视协调环境保护和企业发展的机会,改善环境质量,加快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公平与补偿:环境政治与环境伦理的结合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谋昌 《文史哲》2005,(6):5-11
“环境政治学”的提出,把环境问题提高到政治高度;“环境伦理学”的提出,把环境问题上升到伦理(哲学)高度。环境问题成为政治和伦理问题,是20世纪中叶一场伟大的社会运动——环境运动的结果,它导致政治学和伦理学的现代化。环境公平与补偿是环境政治与环境伦理的结合点,而合理有效的生态补偿原则与机制的确立是其中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关于中国环境史的兴起和学术渊源,中国学者已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和总结,并形成了两类典型的叙述.在此基础上,值得进一步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看待国外环境史的引入以及此前中国学界许多领域所涉及的相关研究对于当前中国环境史学科建构的意义.如果说,国外环境史成果为我们展示了构建环境史学科框架的蓝图,那么,中国学者的相关研究则为我们提供了建设中国环境史学科的基石和砖瓦.迄今,中国环境史学科大厦尚处于设计之中,其建设必将是一项巨大、艰辛的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