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县域经济发展对农民企业家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县域经济的发展从政策保障、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技术环境等方面为农民企业家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环境。县域经济发展有利于加速农村经济社会的分化,促进农村经济精英的产生,加速农民企业家职业化、社会化过程,促进农民企业家的文化认同,促进农民企业家自身能力的成长。  相似文献   

2.
农民企业家投资对县域资本结构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企业家投资有一定的规律,总体上,他们的投资数量等于储蓄数量,这作为一条规律贯穿在农民企业家投资行为当中。由此推出整个农村的投资与储蓄基本也是趋于平衡的。农村居民投资与储蓄的趋同符合县域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现阶段县域能在均衡条件下实现区域经济的内生发展。农民企业家通过投资大致等于储蓄的规律,通过对农村资本供求缺口的填补、对县域经济资本的深化、对县域政府投资挤出的克服优化县域资本结构。应该创造环境,鼓励农民企业家投资创业,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3.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展县域经济是实现现代化目标的重要途径。解决中国“三农”问题、加快中国城镇化和现代化、促进农民市民化、实现宏观经济规模效益、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必须发展县域经济。发展县域经济必须把握好提高经济发展主体竞争力、特色主导产业、促进生产要素加速流动、完善县域经济发展条件和环境等几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4.
根据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性特征,创业型经济的发展与信息化过程密不可分。信息化有效地降低了交易成本、改善了创新环境、彰显了企业家精神、促进了中小企业发展和社会分工,从而有利于创业型经济的发展。所以,要从加强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法制环境建设、产业发展培育和体制机制引导等方面入手,推动创业型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农业经济活动的微观主体"农户"作为分析的切入点,在梳理前人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重庆农户创业与县域经济发展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揭示农户创业活动对传统农业改造、农村非农产业发展以及推进农村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的多重功效,并透视农户创业活动对改造传统农业、对发展非农产业、对农村城镇化的传导机理,进而从农户创业培育机制的完善、农户创业活动保障工程的实施、农户创业活动扶持力度的提升三个维度提出促进农户创业广泛参与的政策框架。  相似文献   

6.
当前身份冲突研究多以群体视角为主,缺少对个人与社会环境之间关系的考察。研究发现,农民企业家在返乡创业过程中面临身份冲突困境,表现为其与生俱来的农民身份和当前的市民身份之间产生冲突。身份冲突缘于农民企业家在维持农村传统家庭和城市小家庭团结时的左右摇摆,从而造成身份认同的失衡。为缓解返乡创业过程中的身份认同失衡,农民企业家采取了创业地点分流措施,在“经济能力强—农民身份感强—团结农村家庭”的情况下选择“返乡农村创业”,在“经济能力强—农民身份感强—团结城市家庭”的情况下选择“返乡城市创业”,家庭团结左右着农民企业家创业地点的选择。这一过程反映出了个体选择与所处社会环境之间关系的重要性,并启发我们在分析人口流动问题时应兼顾客观环境与行动主体的主观认知,以便推动农民企业家返乡创业进程,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相似文献   

7.
大量的理论和经验研究证明,农民企业家是存在的,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农村各种资源进行最优配置和充分利用.这对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发展农村工业以及促进经济持续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不同工业化发展战略条件下,农民企业家担负的功能及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乡镇企业是度量农民企业家贡献的一个重要指标.金融危机背景下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更凸显了农民企业家的重要意义.需要采取各种措施,增加农民企业家供给,发挥其应有的要素贡献与作用.  相似文献   

8.
《南都学坛》2016,(4):99-102
培育组织层面的创业精神,建构创业型组织是农村合作组织发展的关键途径。要着力构建培育农村合作组织的创业精神、合作能力、学习能力来形成创业型农村合作组织的培育机制。打造组织内部企业家创业精神、组织层面持续创业精神、组织内部和外部合作的持续发展的发展机制。融合创业型农村合作组织的培育与发展机制,建构农村合作组织的竞争优势,推动农村合作组织实现创业转型,使其嵌入当前变革的农村社会、政治和经济及文化结构中,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农村劳动力流动对流出地带来了较大的影响:1.农村劳动力流动推动了县域内的农业机械化,加快了农业新技术的应用,促进了土地制度和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2.劳务经济成为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来源;3.劳动力流动提升了人力资本,孕育并诞生了一大批农民经纪人;4.流动让一个由"打工仔"建立起来的消费型城市快速发展;5.劳动力流动促进了地方公益事业的发展.但是自2005年以来,随着河南省农业税的全面减免、政府各项补贴的发放和逐渐增加,农民土地收益不断增加,减弱了农村劳动力外流的意愿,这势必影响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为此,国家应该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弱化农地的社会保障功能,让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自愿、无忧地从农业和农村中永久性地转移出去,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切实保障从农村转移到城镇的劳动力的合法权益,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进一步开展"阳光工程"培训,让农民掌握必要的职业技能,以增加流动劳动力进城就业的可能性和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0.
县域经济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县域经济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区域经济,是既具有完整性、系统性,又具有地域特点的特色型、开放型区域经济.县域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环节和关键环节,又是其薄弱环节,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改革开放以来,县域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但其发展现在又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一些深层次矛盾逐渐显现.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壮大民营经济,培育特色经济,加快城镇建设,优化经济环境,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实现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1.
加快培育产业集聚与壮大县域经济实力是促进河南省实现中原崛起的首要任务。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差异明显,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与发达省市比相对落后,政府职能转变滞后,这些均不利于县域经济的发展。产业集聚区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通过优化县域内产业集聚发展的环境、培育县域特色优势产业、建立县域之间良好的产业衔接机制,能有效地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非公有制经济对加速中国农村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推动农村市场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目前仍有诸多限制因素制约着农村非公有制经济前进的步伐.为此要在农村市场主体培育的指导思想、组织化程度提升、加速科技进步和市场平台建立等诸多方面齐头并进.  相似文献   

13.
金融危机产生了严重的社会风险,对山区农村形成了一定冲击.地方政府如何化解风险是一个现实的课题.文章通过对新昌县城南乡创业就业的个案分析,提出了山区农村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促进农民就业创业的路径,即构建农民创业发展机制和农民就业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4.
“民工潮”现象的社会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民工潮是在我国经济和社会改革深化的过程发展起来的农民和农村人口的临时性的机械迁移,是我国农村乃至整个社会新的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机制运行引发的一个社会经济现象.从另一种视觉来看,民工潮包含的两个社会流动过程涨潮(农民从农村向城市流动)是一个下降的社会流动过程,而落潮(民工回乡)是一个向上的社会流动过程.民工潮是增强我国农村和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活力的重要因素,对我国城乡的稳定发展也有特殊的积极意义.对民工潮的疏导是长期性工作,除了要促进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和乡镇经济发展,让农业剩余劳动力尽量就近转移外,政府的服务工作和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县域经济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区域经济,是既具有完整性、系统性,又具有地域特点的特色型、开放型区域经济。县域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环节和关键环节,又是其薄弱环节,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改革开放以来,县域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但其发展现在又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一些深层次矛盾逐渐显现。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壮大民营经济,培育特色经济,加快城镇建设,优化经济环境,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实现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6.
农民创业是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和经济活力、减贫增收及带动就业的重要力量.文章基于"千村调查"数据,以农村家庭为研究视角,在"推拉"模型基础上建立实证模型,通过二值选择模型和倾向得分匹配法研究农村家庭创业投资周期管理,从创业初期创业动机、创业过程中家庭照料及创业获得感详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家庭创业多为机会型创业,家庭照料对创业支持效应大于负担效应,通过增强幸福感、增加财富及提高社会地位提升农村家庭创业获得感.为推动农村家庭创业良性发展,应完善农村创业外部环境、建立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合理引导帮助农村家庭创业,使农村家庭倾向选择机会型创业.  相似文献   

17.
试论工业化与县域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工业化是县域经济不可逾越的阶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县域经济要正常有序、健康协调地发展,离不开工业化的"孵化"和"催化"。农村工业化、农民城镇化是加速县域经济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县域经济要卓有成效地应对经济全球化和加入WTO的挑战,必须在县域工业企业改革、工业结构调整、工业管理创新等方面下苦功,找出路。  相似文献   

18.
新型农民培育的使命与基本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型农民培育,是新农村建设顺利推进的根本保证。新型农民是指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新农村建设需要的市场型农民、文化型农民、技能型农民和创业型农民;新型农民培育的基本路径是:通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育市场农民,通过发展义务教育培育文化农民,通过发展职业教育培育技能农民,通过营造环境培育创业农民。  相似文献   

19.
《南都学坛》2015,(4):97-101
随着市场化机制和全球化机制的逐步完善,农民创业面临越来越强的资本、制度和机会方面的约束,需要建构一条新型的农民创业路径来缓解。"合作组织+产业集群"的创业模式,扩大了农民创业的协作范围,提高了集群和组织内部的分工程度,具备更大的集聚和扩散效应。具体地说,建构"合作组织+产业集群"的新型农民创业组织化路径,主要是通过合作组织内部协作和合作组织、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协作创业来提高农民创业规模和水平;创业农民在集体创业基础上建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通过组织内部的集体创业协作来获得竞争优势;具有创业精神组织之间的协作创业形成产业集群网络,通过产业集群组织来获得区域产业的竞争优势,通过集体创业和协作创业获得更大的创业租金。集体协作视角下农民创业组织化路径的建构应当从以下四方面努力:建立具有创业理念的合作组织,提高组织创新绩效;建立基于产业集群组织的内部协作精神和信任关系;系统优化农民创业的产业环境和制度环境;完善农民协作创业的网络环境,从而推动区域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我国创业企业成长受阻,与企业创新发展动力不足、内外激励性制度不合理等因素密切相关.职业理想与创新精神缺乏,知识系统性与学习能力不足,容易患上成功综合症是创业企业家的素质缺陷所在.经济自由度不足,扶持性政策体系存在"短板",创新型组织建设不力,企业制度陈旧,创新精神与开放文化缺失,使得创业企业成长陷入制度困境.要从现代创业企业家群体的培养、激励性制度和规则的建立、创新与开放文化的形成等方面突破创业企业成长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