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刘小华 《人才瞭望》2004,(10):54-55
2003年对于TCL集团来说是一个重大转折关头,在这一年,李东生总裁公开宣称,到2010年将TCL集团创建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企业,企业规模达到1500亿人民币,跻身世界500强企业行列。这将TCL集团的定位由“追赶者”调整到“挑战者、领跑者”,是企业战略的重大调整和突破,TCL集团由此踏上了一条国际化经营之路。然而,TCL集团与世界级优秀企业相比毕竟还有很大的差距,要凭什么赶超竞争对  相似文献   

2.
《人才瞭望》2006,(11):80-81
许多行政总裁生来就强而有力,但建立总裁团队力量更为强大。一家领先企业花了十年才学到这点。  相似文献   

3.
一年多前,高盛公司前全球总裁约翰.桑顿怀着"到清华推动世界"的理想,放弃了千万美元的年薪来到中国,以年薪一美元受聘于清华大学,开设"全球领导力"课程,决心"为中国的未来培养世界级领导人才"。如今"全球领导力"课程的第一批学员已经毕业,新的一批学员也将在9月份开始学习,那么曾致力于在清华"播下一种思想"的桑顿,如今他的课程效果究竟如何呢?他以及他的弟子又都收获了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4.
多层团队系统营造出精练企业,使你既见树木,又见森林。 当皮埃尔临危受命,担任困境中的法国企业巨子摩利克斯公司的行政总裁时,他深知只有脱胎换骨的变革才能使企业摆脱困境。他惊叹道:“我们1995年亏损达3亿美元。这可真是白扔。我们所有的竞争对手全都业绩优良,与我们真是天渊之别。“考虑到接手时公司的现状,他的目标十分明确:“2年后我们的利润率要提高15%,我们要成为世界级的公司。为此,我们需要彻底的改头换面。”  相似文献   

5.
王云 《人才瞭望》2005,(11):85-86
要让团队有效地运作起来,企业必须付出不懈的辛勤努力。不幸的是,有证据表明,如果企业不能将团队意识贯彻到其经营战略和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企业的大量心血都将付诸东流。  相似文献   

6.
更新企业人才资源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世界各国的竞争将从自然资源转移到人才资源方面。要想在这场竞争中取胜,这就要求我们企业不断调整生产经营结构,同时也意味着对企业人员知识结构的变化调整提出了相应要求。为适  相似文献   

7.
国际化是中国企业时下最紧迫的任务,企业国际化首先是人才的国际化。但是,中国职业经理人走出国门,往往并非一帆风顺。他们在国际化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困难,甚至陷阱。用TCL集团海外事业本部总裁易春雨的话讲,就是“如果你爱他,就让他到海外工作,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也让他到海外工作,因为那里是地狱。”笔者对中国职业经理人的跨国化生存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和跟踪。除了诸如外语之类的门槛之外,尚有8道管理门槛是国际型职业经理人必过的。过好这8道槛,职业经理人就可能实现登上天堂,而非跌入地狱。第1道槛:细节决…  相似文献   

8.
张星  潘煜 《人才开发》2005,(11):26-28
对于企业来说,影响其兴衰成败的因素很多,其中企业在人力资源的管理尤其是管理团队的建设以及人力资源竞争力的构筑方面存在的重大失误,不可不谓是致命之伤。本文力图以如下案例为背景,探寻在管理团队的建设以及人力资源竞争力构筑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以期引起某些管理者的反思。一、案例背景2000年初,某国家级科研机构挂牌成立为一家以信息产业为主的集团公司,在研究院原有的多家经营实体基础上,该集团又投资注册了多家新公司。本案例中的企业,便位于其中。其前期是以该集团为主,几方以相同的投资比例同时成立的两家各自独立运营的企业,一家…  相似文献   

9.
任何一个企业都有两条线.一是产品的开发;二是产品的销售。而检验一个企业各项工作最终是以市场为标准,以销售目标的实现为准绳。如果销售目标实现不了,没有了利润作为保证,产品积压,没有开发投入,工资发不出,企业无法生存与发展,更谈不上经营了。因此说现代企业的驱动力是什么呢?其实就是一个:订单。如果没有了订单,企业就不可能运营。因此对营销部门的建设和管理对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既然如此,那么对营销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和建设主要集中在哪几个方面呢?从众多企业成功营销管理来看主要还是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人才瞭望》2006,(11):86-86
“招、训、用、留、挖、裁”,这是百度人力资源部门工作的“六宇诀”。那么,百度的“六宇诀”将在人力资源战略调整中如何体现?对其企业文化又将产生什么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从20世纪80年代末社会广泛关注的"民工潮"到2004年初开始出现大规模"民工荒",往日农民工无限供给的神话被进城务工人员"用脚投票"的行动终结,取而代之的是招工困难,开工率低。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经历原材料涨价、外贸出口遭遇寒流、美国次债危机的洗礼以及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出台后给企业带来的挑战后,大约从2008年的下半年开始,许多中小企业开始倒闭或者停产,在外地务工的人员开始大规模回流。如果将回流划分为主动的回流和被动的回流,那么,考察当下农民工回流我们可知,主动的回流的比例是少数,大部分回流返乡的农民工属于被动回流。是什么原因催生了进城务工人员大规模被动回流?仅仅是外部环境导致的吗?企业在这个过程中担当的角色是怎样的?企业如何处理自己面临的困境?政府在这一回流过程中的定位又是如何?这一系列疑问迫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当前话语下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  相似文献   

12.
对具有百年历史的意大利最大私营企业菲亚特集团来说,1998年6月22日是一个非同寻常的日子。因为在这天举行的集团股东代表大会上,现年75岁的集团董事长切萨雷·罗米蒂正式宣布告退,接替他这一职务的是65岁的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副总裁保罗·弗雷斯科。这一举动标志着由意大利阿涅利家族创办的这家企业再次摆脱了家族经营模式,在准备更广泛地参与国际竞争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引起意大利国内外舆论的广泛关注。究竟谁是保罗·弗雷斯科?为何能够博得意大利最大的资本家阿涅利家族的赏识?保罗·弗雷斯科1933年7月12日出生于意大…  相似文献   

13.
海尔总裁张瑞敏说:"企业是什么?企业说到底,就是人.管理说到底就是借力.你能把许多人的力量集中起来,这个企业就成功了".的确,企业间的竞争已经成为人才间的竞争,因此,谁拥有大批人才,谁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在网罗人才方面,国外一些中小企业求才妙招将给我国企业以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企业快速成长自然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但是高速的成长也给我们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大量新员工的进入造成企业文化的稀释。怎样有效地对他们进行管理,让他们能够自觉地为企业的目标做出贡献,以保证企业在今后的发展中取得更大的成就呢?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企业需要对员工进行"磁化管理",目的就在于让企业的员工将自己调整到企业所期望的组织状态,成为自觉的战士,为企业的目标努力;同时整合、提升员工的能力,让他们在企业目标上形成正向的积累。磁化管理就是通过这种将"一群野马"变成"训练有素的战马"的方式,让员工愿意并且能够为企业的目标多做贡献,释放企业组织内部的潜能,最终实现企业的共同愿景。  相似文献   

15.
正企业党组织是党在经济领域中的基层政治核心,担负着把党的方针政策落实到企业的重要任务。同时,还是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率领者和监督者。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党在企业中的作用呢?我认为,如果企业是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那么,企业党组织既要做这棵大树赖以生长的肥沃土壤,又要当好它的园  相似文献   

16.
如何用人,如何用好人几乎无时无刻不在困扰每一个企业.尤其在中国,在中国的民营企业.据统计,我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是3-5年.就是说,一个企业从诞生到消亡不过三五年的光景.企业从盛到衰,各有各的缘由,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即企业从小到大后的用人方略问题.记得爱立信公司大中国地区的总裁说过:"我们的产品可以被仿造,但我们的企业文化是别人模仿不了的."  相似文献   

17.
杜勇 《人才瞭望》2006,(8):42-43
万明坚是TCL移动通信公司的经理,TCL创建初期,万明坚通过特殊渠道找到一位公司急需的海归博士,但是这位博士同时也被国内其他公司所邀请。为了留住他,万明坚和TCL集团总裁李东生想尽了办法。在邀请博士来考察时,他们亲自开车将其从机场直接接到公司装修最好的办公室,让他感受TCL良好的办公氛围。在博士要求看看惠州的城市和自然环境时,他们又直接把他拉到惠州景色最美的西湖和海滨,给其以惠州生活环境很好的印象。参观考察完毕,又让惠州市主要领导出面宴请,博士深受感动,留在了TCL移动通信。尽管在工作和生活一段时间后,他知道惠州远没有最初看到.的局部那么美,初创期的移动通信工作环境也不如他所设想的那么好,但一切都不重要了,因为他已经充分感受到TCL对人才的尊重,感受到TCL领导人驾御市场的韬略。他相信在这样一个团队中,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正是TCL移动通信这种“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精神,才使其在国内甚至是国际市场上始终保持着强大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企业快速成长自然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但是高速的成长也给我们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大量新员工的进入造成企业文化的稀释,怎样有效地对他们进行管理,让他们能够自觉地为企业的目标作出贡献,以保证企业在今后的发展中取得更大的成就?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企业需要对员工进行"磁化管理",目的就在于让企业的员工将自己调整到企业所期望的组织状态,成为自觉的战士,为企业的目标努力;同  相似文献   

19.
《人才瞭望》2006,(1):78-78
一部分原因是组织管理看起来比经营战略要实在多了,另外的原因是组织架构决定了企业资源的配置方向、反映战略的企图,因而在“正统”的程序管理者威严肃穆的眼中,组织设计、流程优化、绩效管理这些“可控性强“的组织工具简直就是成功庆典蛋糕上温馨摇曳的烛光,于是乎当代无数的MBA型企业把组织调整当作建立所谓“核心能力“当仁不让的途径,些传统的管理咨询公司也借此大摇大摆地大吹大擂。  相似文献   

20.
黄畋 《人才瞭望》2008,(1):81-82
职业营销人进入一个新企业之后,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团队管理,而团队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目标和利润,当然也影响到职业营销人个人的声誉和形象。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谈几点体会,希望与诸位同仁共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