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江西是赣方言的发源地和分布的主要地区 ,对江西境内的赣方言的分区合理与否 ,直接影响到我们对这一大方言的准确把握。现有的三种分区方案存在随意性和分区标准欠佳等毛病。根据江西境内赣方言内部分歧的具体情况和汉语方言分区理论 ,江西境内赣方言应该先划分为南区赣方言和北区赣方言 ,南区赣方言又可以划分为崇仁片、铅山片、泰和片和分宜片 ;北区赣方言又可以划分为都昌片、奉新片和乐平片。这种分区方案还可以与江西的自然地理、历史区划相印证。  相似文献   

2.
江西赣方言语音的特点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全面考察得知 :江西赣方言语音有“全浊声母与次清声母合流”等 17个方面的共同特点 ;其对外的区别性的语音特征要联系周边方言来看 ,赣方言与客家方言、赣方言与徽方言既有较大的相似性 ,也有普遍的差异。赣方言与客家方言、徽方言分立较合理  相似文献   

3.
庐山行政区方言处于中国北方方言和赣方言的临界点 ,其语音系统一部分具有赣方言的特点 ,一部分具有北方方言的特点 ,还产生了两大方言特点混合的特殊方言。庐山方言可划分四个片区 ,可以姑塘镇话作为代表方言  相似文献   

4.
万安县库区的客家移民在安置点被说赣方言的当地居民分隔成若干个方言孤岛。研究发现,移民掌握赣方言的语言技能与家庭收入呈正相关态势,移民对客家话的情感认同值高于赣方言,对客家话的地位评价与功能评价却低于赣方言,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地域和经济状况等变量因子会影响移民的语言态度。语言障碍与搬迁返贫使移民出现言语焦虑,他们渴望掌握赣方言,在家庭域、社交域和经济域有不同的语言选择和语言使用,少数家庭出现语言转用现象。  相似文献   

5.
赣方言的形成与发展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各大方言的形成与发展是宏观汉语史的重要课题。通过对江西境内人口迁徙、融合的历史考察与方言状况的调查,探讨赣方言形成与发展的历程,认为赣方言自秦汉时期萌芽至唐末五代完全形成,进入宋代及元明清则到受到江淮移民和闽粤客家移民所操江淮方言与客家话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6.
18世纪中叶江西临江方言韵书《辨字摘要》、19世纪初南昌童蒙识字课本《类字蒙求》直音和20世纪初江西高安人涂锉《国音四种》"改正土音法"所记录的高安土话反映,现代江西赣方言精庄知章组声母类型"知三章:知二庄精"代表了较早的历史层次,现代赣方言知三章组声母读舌面音反映了早期的读音。将江西赣方言历史方言文献与现代方言语音特征加以比较,可进一步揭示现代江西赣方言知三章组声母读t、th的现象不是古音的遗留,而是知三章组声母读舌尖塞擦音以后发生的音变现象。与部分江西赣方言区精庄知二组声母读t、th的性质一样,都是通过舌尖塞擦音ts、tsh丢失擦音成分的方式演变而来。这种音变现象发生在同一阶段古精庄知章组声母类型不同、历史层次不同、来源不同而声母读ts、tsh的音节中,因此,江西赣方言精庄知章组声母读t、th的现象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三部分来论述客赣方言舌齿音声母按二三等分立的格局.一、对客赣方言舌齿音知庄章精四组作概括性描写.二、论证客赣方言舌齿音早期状态是知组三等与章组合流,知组二等与庄组合流后再与精组合流.通过对方言现状与汉语语音史资料的综合分析,勾勒出客赣方言中古以后知章组演变的过程.三、对客赣方言舌齿音格局体现出的方言史意义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江西赣方言中古来母在今细音韵母前读舌尖塞音是分布范围较广的一种语音现象,这种语音现象是以今韵母读细音为条件的特殊音变,不是赣方言的底层,也不是上古复辅音的遗留。  相似文献   

9.
据考古资料分析 ,江西的居民历史十分悠久。客赣方言的原始形式在先秦时期已经形成。汉代为古客赣语时期 ,它属于扬雄《方言》所说的“南楚方言”。南朝时的江西话被称为“语” ,既有别于当时的“正音”或“通语” ,也不同于两湖的“伧语”。唐代的赣方言已与今天相近 ,并于唐末五代开始 ,随移民向湘东、鄂东南、皖南、闽西北扩散。客家话应与赣方言同源。明末清初随移民从赣、闽、粤之交扩散到湘、桂、川、浙及港台诸省与地区  相似文献   

10.
客赣方言关系词与客赣方言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赣方言早期一体,都属于古赣语———南下至江西(赣北、赣中)的北民带来的北方话在楚语一支即亻奚语的底子上形成的古代江西方言,后来异地分居,各自发展:赣北、赣中等地的古赣语因为处在开阔的近江、近湖地带而以开放式方式发展演变(大量吸收它北方的方言的成分),形成现代赣语———赣方言;随客家先民进入赣南、闽西的古赣语由于处在闭塞的山区而以封闭式方式发展演变(保存了多得多的古赣语成分),形成客家话(后来随移民延伸至粤东、粤中),它们最终一分为二是由于方言差距的拉大。  相似文献   

11.
早在清代末年就开始了客家方言的研究,但大都是用传统语文学的理论方法对词汇进行考释。20世纪50年代以来,特别是在20世纪末,客家方言研究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历史时期。赣方言研究起步较晚,1936年罗常培先生写成《临川音系》一书。1979年《方言》创刊,熊正辉率先就南昌方言发表系列论文,揭开了赣方言研究新的篇章。客赣方言比较研究则始终是围绕着客赣方言的关系问题而展开的。作为汉语的两大方言,人们对它们的语言特色仍然有不识庐山真面目之感。因此,客赣方言的研究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这两种方言的研究大有搞头。  相似文献   

12.
作为汉语的一大方言,赣语的确立经历了一个相对曲折的过程。赣语与客家话关系特殊,就方言一级来说赣语的标准很难确立。把赣方言看成是客赣语的一个次方言更有其合理性。加强区域研究突出区域特征是赣语语音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湘鄂赣交接处幕阜山地区有着一个分布较广的"浊音"带,有人称之"浊音走廊".据报道,该地区有些方言塞音三分,如湖口双钟、瑞昌南义、武宁新宁、德安蒲亭、岳阳柏祥等市镇;然而从实验语音学角度考察,这些方言"浊音"都已消失,大多处于所谓"清音浊流"阶段,即古全浊声母和次清声母今读大多情况下并不带音.因此,与吴方言和湘方言的塞音三分相比,幕阜山方言塞音处理成二分格局似乎更符合实际,也更合理些.  相似文献   

14.
从《湖南方言调查报告》的材料中,可以揭示湖南赣语的语音概貌:它既具有比较强的一致性,同时也存在一些差异,而这些差异多成片分布。  相似文献   

15.
吴城,是一座千年古镇,曾被称作"小南昌";南昌,是江西省的省会.吴城方言与南昌方言同属赣语昌都片.两地方言的词汇差别表现在构词、词义和特殊词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皖西南处于江淮官话、赣语及吴语的过渡性方言区,其境内有些县的方言归属至今尚未定论.过渡区方言,尤其是单从语音角度不能确切分区的方言,方言特征词的研究无疑能弥补语音标准的不足.皖西南方言特征词表不但能使我们认清当地方言词汇的基本面貌,还能揭示出境内各县市方言内部亲疏关系及外部过渡性特征.  相似文献   

17.
都昌方言归属于赣语昌都片,全县方言可分为东、中、西部三大片,东部与西部差异较大,中部表现为东部向西部的过渡。从自然地理上来看,都昌邻县主要有湖口、星子、鄱阳、彭泽、余干、永修、新建、南昌县。从古音韵今读特点来看,都昌西部同星子、湖口、永修方言有更多的共同点,东部同鄱阳、彭泽更具趋同性。都昌方言内部差异及其与邻县方言亲疏关系正是赣文化多元一体化的诠释,这种文化格局的形成同历史行政地理、不同历史时期人口迁徙、自然交通地理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