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公元10世纪初到13世纪前期的三百余年,在祖国的北半部先后建立了契丹贵族统治的辽朝(916— 1125)和女真贵族统治的金朝(1115 1234),它们与五代、两宋北南并立,形成中国历史上又一次南北朝的局面。辽金文学成长和植根于辽、金两代,辽、金两代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如何?这是研究辽金文学首先必然遇到和必须回答的问题。对于两宋、辽金以后的中国历史,人们往往习惯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前 80年间的辽金文学研究 ,对辽金文学发展中一些带有规律性的理论问题以及对其地位、影响的评价 ,虽偶有提及 ,但大多失之疏简、肤浅 ,对一些问题的理解、把握也并非完全准确、允当。直到后 2 0年 ,学人们才开始自觉地从宏观角度探索和总结辽金文学的规律 ,力图使这一领域的研究升华到更高的层次。有关著述致力于整合、再现辽金文学的总体风貌 ,对辽金文学的流变脉络作高屋建瓴式的描述 ,以期探求辽金文学的独特性质、审美价值和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3.
周惠泉在参预国家重大项目"中国各民族文学的贡献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中,从多民族的中国文学观出发,对辽金文学的多民族性进行了开拓探索,认为以独特的美学风范彪炳于世的辽金文学反映了中原地区汉民族的农耕文化与北方民族的游猎文化的撞击交融的历史趋势,为多元一体、北雄南秀的中华文学提供了同两宋文学异轨齐驱、优势互补的重要范本.  相似文献   

4.
胡传志 《学术研究》2005,(3):133-134
辽金先后与两宋并列对峙, 辽金文学后来又融入元代文学之中, 这是辽金文学独特的外部文学环境。因而, 将宋辽金元四代文学综合在一起研究, 不仅有利于拓展辽金文学研究的领域, 还能揭示宋元文学中的有关问题, 对推动宋元文学研究有突出的建设性意义。一、辽代文学与北宋文学、金代文学辽代文学与北宋文学相隔遥远, 两者之间交流不多。但在有限的交流中, 可以看出两者的联系。由于两者水平颇为悬殊, 引人注目的自然是由高向低———由北宋向辽国———的输入。这种输入主要有两个途径: 一是图书、典籍的传播。使辽归来的苏辙曾上书朝廷, …  相似文献   

5.
正海外华文文学在改革开放之初进入中国大陆文学研究视野,虽然理论向度与生存主体同当代文学具有根本区别,由于它分享了中国文学的意义向度和阐释方式,早期相关文学批评亦通常被当成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分支看待。海外华文文学学科建设已经延续三十多年,与相对成熟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比较,海外华文文学面临的若干问题仍没有得到完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张晶 《学术研究》2005,(3):127-130
在中国文学的研究中, 我们感受到了两种趋势: 一是古代文学博士点的增加带来的研究队伍的扩大; 二是由于资源的不可再生而引起的学术创新度的弱化。因而, 古代文学研究在新世纪初应当如何发展就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辽金文学作为古代文学研究的一个部分, 自然也面临着这样的问题。新时期以来, 文学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方法论热”为文学史研究提供了一些新的视角和方法。这使文学研究呈现出一大批令人耳目一新的成果, 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脱离研究对象客观情况、仅凭主观臆想的空谈之作。辽金文学的研究者们则体现了严谨求实的学风, 检…  相似文献   

7.
《江淮论坛》2010,(3):F0002-F0002
张晶.吉林省四平市人,复旦大学文学博士,现为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文艺学博士点带头人。国家二级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兼任教育部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市高评委、北京市学科评议组成员。学术兼职有:中国辽金文学学会会长、中国节庆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元好问研究会副会长等;在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等十几所大学任客座教授。  相似文献   

8.
中国文学史是中华民族的文学史,不是单一的汉民族的文学史,这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在以往的中国文学史研究中,辽金文学却很少进入研究者的视野,就是元代文学除元曲之外,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特别是辽金两代,此前并无一部像样的文学史。影响最大的两部文学史著作,即文革以前出版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写的《中国文学史》和游国恩等人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也不过把辽金文学附翼在宋代文学之后,成为宋代文学十数章中的一章而已。究其原因,对辽金文学的缺乏了解恐怕是个重要因素。而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梓行的周惠泉先生等主编的《辽金元文学史话》却以空前的规模,以“史话”的形式,展示了辽金元文学的全貌。全书评述作家达180余人,覆盖面之广直至今日创所未有,可以说它填补了一个重要的学术领域的“空白”。这在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中是一个重要的建树。  相似文献   

9.
辽金元时期 ,民族迁徙与交流空前活跃 ,带动了文学交流的迅速推进。中国文学经历了一个整合嬗变的过程。文学格局发生了重大变更 ,传统样式继续发展 ,新兴文学样式崛起 ,尤其是通俗化、大众化的趋势成为文学发展的重要流向  相似文献   

10.
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定位与体系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二级学科,围绕这一学科的定位引发的争论中反映了理论与教学科研实践之间的冲突.作者认为必须以尊重中国比较文学、世界文学与外国文学教学的现状与规律来定位中国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学科定位的关键是理论体系的建构,只有通过理论体系的建构,中国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才有可能真正成为一门学科,与其相关的外国文学与国别文学问题也才能迎刃而解.作者近年来所提出的新辩证论是中国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理论体系化的一种方案,有助于学科定位问题的最终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