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与传统的自然哲学设想的纯粹自然界相反,我们今天已生活在一个人化的世界中。赫伯特·A·西蒙说:“我们如今生活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界,这不如说是人造界或人工界。环境中的几乎每一事物都留下了人工的痕迹”。即使空气和水这样“最自然的”东西也在某种程度上被人化了。空调设备把某些空间的气温控制在我们所需要的范围内;工业废气正在不断地改变着大气的成份;水也不再是纯洁的了,远在南极的企鹅的肝脏中竟然也发现了DDT。看来,自然的人化不只是给人类带来了福利,也带来了灾难。正是这种双刃性,促使我们积极地研究人化自然的有…  相似文献   

2.
·哲  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一、关于马克思本体论及其当代意义的讨论有学者认为 ,马克思拒绝本体论概念 ,对自己的哲学从来不使用“本体论”这一概念。传统本体论把世界分裂为二 ,认为现实世界的一切是由概念组成的本体世界预先规定好了的 ,由此产生了前定论、独断论、预成论、宿命论、先验论、被动论的思维方法 ,体现这种传统哲学思维方式的本体论已经死亡 ,在未来发展中不再有存在的价值。另有学者认为 ,马克思哲学本体论革命完成的不仅是对黑格尔式的绝对形而上学的颠覆 ,而且在理论层次上也颠覆了海德格尔式的形而上学 ,可以说…  相似文献   

3.
积极开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本刊评论员·随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的不断推进和发展,在理论上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阐发已经成为摆在我们每一个理论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具有历史意义的使命。近几年,国内学术界的不...  相似文献   

4.
文化传统·思想路线·改革开放张国勤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得益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重新恢复和确立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①,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仅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宏观指导,也充分地涵蕴着我国文化传统的精华。深刻理解文化传统,思想路线和改革开放的内在...  相似文献   

5.
探讨法律制度与社会结构、社会功能、社会群体、社会生活、社会心态的关系 ,一直是中外社会史学界的热点话题 ,近年来 ,国内不少年轻学者在这一领域也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南京大学法学院张仁善先生的《礼·法·社会———清代法律转型与社会变迁》(天津古籍出版社 2 0 0 1年8月版 )就是这一领域的又一成果。立足传统法律体系 ,对法律遗产进行整理和挖掘 ,对其中的精华部分予以传承发扬 ,在此基础上进而构建新的法律体系 ,是任何一个具有自己法律传统的国家都难以回避的历史课题 ,中国也不例外。作为世界著名的法制文明古国之一 ,中国数千年的…  相似文献   

6.
调整收入分配关系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中国社会收入分配的现状二十多年来,中国的发展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虽然市场经济的框架已经基本确立,但发展市场经济必不可少的利益均衡机制却没有相应地建立起来。中国基尼系数近年来一直在0·4以上变动,收入分配总体状况继续强化“尖帽型”阶段特征,中国已经成为收入差距超过国际警戒线水平的国家和地区之一。1·中国的收入分配差距正在快速拉大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1979年为0·33,1988年上升到0·382,1994年上升到0·434,2000年达到0·458,不仅已达…  相似文献   

7.
迄今为止一直呈现多元化面貌的世界文化,是否应该并且能够走向“全球化”?目前世界各国各民族乃至各个阶层和个人之间,表现出了各种极不相同的反应。其中,持文化普遍主义态度与坚持文化特殊主义原则之间的分歧和冲突,成为对世界和平、国际秩序和社会内部稳定的极大挑战。(一)文化问题的凸显是世纪之交一个重要现象。德国社会学家乌尔利希·贝克在《什么是全球化》一书中认为:“全球性描述的是这样一个事实:从现在起,在我们星球上发生的事情失去了地域的局限,所有发现、所有胜利与灾难都与整个世界息息相关。我们必须把我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8.
<正> 由曲阜师范大学主办的青年学者“孔子·儒学·传统文化”讨论会,于1988年5月11—15日在该校孔子研究所内举行。近40名与会青年学者围绕会议拟定的讨论内容发表了看法,交流了研究成果。现将有关论点概述如下。(一) 对以往研究的评估与我们今天所应取的态度、方法。从上个世纪以来,传统文化研究一直是国内学者最感兴趣因而投入的劳动量也最大的课题之一,并且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也取得了不少卓异成果。但是,与会青年学者认为,文化研究的根本任务,是要从中经常地提升出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时代精神,以指导或推动近代至当代中国现代化的实现。循  相似文献   

9.
阿尔弗雷德·许茨通过对生活世界的结构和各个层次的考察和研究,开创了生活世界的现象学理论。马克思的生活世界思想是近年来哲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通过对这两种生活世界观的比较研究发现它们具有各自理论的特点,这为我们丰富和深化对马克思的生活世界思想的理解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读者也许会对本文标题中的两个主题究竟有何联系迷惑不解。让我们看一下孔子是如何说的:“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论语·先进》)我认为,孔于尊重“野人”(乡民)对音乐的品味,或者说,孔子喜爱乡村音乐。此外,孔子还用音乐来比喻由于遵循传统的“礼”而致使社会有序:“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  相似文献   

11.
我们的身体生活在客观世界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然而,我们的心灵却是生活在文化世界中,人类的整个历程,是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历程。我们所认识的世界就称为文化世界。文化世界是客观世界在人脑的反映。人们在社会中生活,通过各种联系手段沟通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从而形成了一个民族、一个社区的成员对客观世界的整体认识,构成了某一民族、某一社区的文化世界,并作为一种文化传统传留给后代。因此,文化世界不是指某个人的对于客  相似文献   

12.
一、沃尔夫的发现:事象的语言性美洲语言人文主义的一个标志性的成果,是以语言学和人类学家爱德华·萨丕尔和他的学生本杰明·沃尔夫的名字命名的理论———“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这个假说认为,任何人对自然的描述都是相对的,因为任何人对事物的观察和认识都受到本族语语法的制约。这种制约决定了不同语言系统的人对世界的不同观点。于是,同一种现象或事物,在不同的观察者眼里会呈现不同的认知图像,得到不同的意义判断和价值评判。语言决定了人类认知和文化的相对性。萨丕尔曾指出,人类并不仅仅生活在客观世界中,也不仅仅生活在社会…  相似文献   

13.
小说《马丁·伊登》是杰克·伦敦的代表作 ,主人公与作家本人的生活与艺术经历有着密切的联系 ,带有明显的自传性 ,同时也是对作家自身诸多方面的一种深刻反省。主人公马丁·伊登与罗丝的故事实际上就是伦敦初恋的翻版 ,伦敦借助马丁·伊登这一人物 ,对成功、对人生哲学等方面都作了深刻的自省。  相似文献   

14.
与传统认识论相比,以探索人化世界为己任的文化认识论的涵义在某种程度上显得更为宽泛。基于传统认识论的局限性,以给文化科学提供一个充分的方法论基础,恩斯特·卡西尔曾将这种对传统形式的不充分性予以改善的现代形式称作“扩大了的认识论”。事实上,这种扩大不只是表现在其研究内容或域限方面,更重要的是其研究视角的宽泛化和多元化。  相似文献   

15.
英国文化理论家雷蒙德·威廉斯把传统的马克思主义与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相结合,首创了文化唯物主义理论。这一理论不仅适用于英国文学和文化的批评实践,而且对分析和研究我国文学传统和文化经验也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世界出现了两股逆向的潮流 ,一是东方文化的“西方化”,二是西方文化的“东方化”,这种文化的对逆现象是空前的。对于大多数法国作家来说 ,中国文化代表着不同于西方的价值观念 ,是他们心目中理想的“他者”,是一种“非我”的神化、一种与西方文化相对立的“文化构想物”。为超越自己的文化圈 ,瓦莱里、克洛岱尔、谢阁兰、圣 -琼·佩斯、亨利·米肖、法朗士、罗曼·罗兰、巴比塞、马尔罗、艾田蒲、克洛德·罗阿、米歇尔·鲁阿和索莱尔斯等在创作上都不同程度地采用了中国题材或以中国为参照 ,赋予了中国在人类文明形态中一个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17.
引言目前在肯尼亚,死者的亲戚之间常为安葬死者的地点发生争执。争执人一般为不同的部族成员,城市与乡村皆是如此,而且这类争执常常和异族通婚的情况有关。有些已经闹上法庭,成了官司。可以预料,今后随着人们教育文化水平的提高,随着离开家乡在外地工作的人越来越多,加之异族通婚人数的增加,此类诉诸法庭的案件也会更多。本文列举法庭审理的两个案件。两案涉及了两位成就卓著的肯尼亚人:一位叫西尔瓦努斯·梅利亚·厄蒂耶诺,刑事律师;另一位叫罗伯特·旺吉拉,职业拳击手。这两个案件可以让我们直观地了解肯尼亚许多部族的“上层建筑”目前正…  相似文献   

18.
文化与社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扬 《社会科学》2006,(2):161-165
文化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经济、社会和制度的发展?文化价值观与发展具有怎样的同构关系?本文以亨廷顿和哈里森主编的《文化的重要作用》为例,比较马克斯·韦伯和安东尼·吉登斯的有关思想,阐明工具理性在我们的文化中不是过剩而是依然有待启蒙。而且我们从来就没有一个价值理性的黄金时代可以缅怀流连。故多视角深入探究文化价值观对进步和发展的影响,无论如何都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19.
维特根斯坦的文化观的贡献,除了在对世界图景的基础性的论述中包含着文化的基础性的思想、在对生活形式的一致性的论述中包含着文化的普遍性的思想以及在对原始人与现代人区别的论述中包含着文化的特殊性的思想外,还在于对家族相似的论述中包含着文化的发展同传统决裂的思想。如果说世界图景论告诉人们文化可以发生与传统决裂的变化,那么家族相似论则告诉人们这种同传统决裂的变化究竟是怎样发生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乌托邦”的文化分析王德明自从托马斯·摩尔的《乌托邦》一书传人中国后,人们就习惯用“乌托郭一词来泛指理想中的美好社会了,本文当然也不例外。只要有苦难和痛苦,人间就会不断地产生乌托邦。可以说,乌托邦是与人类社会相始终的。它反映着人类对美好社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