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南籍作家在创作时或借鉴中原曲艺文化,或表现中原神秘文化,或体现中原民间道德,或展现中原农民顽强的生命力,或反映官本位等权力政治思想对人的影响和戕害,以及对中原民俗文化、中原诙谐文化等的借鉴与表现,不仅丰富了小说内容,而且提高了文学的品味、认知价值和文化审美价值,也体现了他们对中原特色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民间剪纸的艺术特色和审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我国民间艺苑中的一朵奇葩.文章从民间剪纸艺术的题材、内容和表现形式入手,探讨了它的艺术特色和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3.
豫西剪纸艺术作为民间美术的一个重要种类,植根于中原文化的沃土之中,它题材广泛、意趣丰富,历史悠久、风格厚拙,有着独特的审美意蕴,具有母体艺术的本原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在国际传播视域下,西藏题材电影面临着两种截然相反的文化境遇:一方面是展示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场域;另一方面它又是西方进行西藏的"独立国想象"和妖魔化中国的重要战场。尽管近年来中国也有不少影片表现西藏主题,然而面对以好莱坞为代表传奇性叙事方式的欧美电影,中国表现西藏题材的电影难以跻身于全球文化市场。本文既批判欧美电影在表现西藏形象方面的东方主义意识形态本质,又审视中国西藏题材电影在表现西藏形象中还存在的"东方人的自我东方主义"倾向,为通过电影艺术建构客观、真实的西藏形象提供了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5.
革命圣地山水画题材的出现,有着它别样的时代机缘和现实基础。延安作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史上重要的"圣地"之一,对延安红色主题形象的塑造与表现也经过了特殊的发展历程。中国画中的"延安红色主题形象"塑造呈现出了多种不同的类型,这不仅代表了传统国画艺术在革命现实的背景下有了新的表现题材和创作模式,而且也代表了时代所给予艺术家思想上的改造结果。  相似文献   

6.
中原民间艺术的地域表征与社会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艺术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意涵和地域文化特征。中原地区作为我国悠久历史文明和民间艺术的发祥地,其独具的地域特色表现在其悠久历史与农业文明的渊源、原创性的地域特征中。中原民间艺术造型中的文化意涵、中原民间艺术中的民俗意蕴以及中原传统民间技艺中传达的情感展示则表现了中原民间艺术的社会和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7.
民族政策的倾斜给予了"十七年"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在娱乐性上以更大的空间,通过对女性形象的丰富表现和构建阶级胜利的成功快感,以及对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大量展现,"十七年"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体现出较强的娱乐性,并使得这些影片在意识形态的传播上具备了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唐五代敦煌民间词的文化蕴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既从内容题材方面发掘和探寻了敦煌民间词中所包蕴的丰富深厚的文化内涵,又从艺术表现方面考察和探析了敦煌民间词中所反映的民间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9.
西汉墓前石雕质朴自然,气魄沉雄博大,与中原传统的造型方式有明显的差异,显现出较少的艺术传承性。该文拟以霍去病墓前石雕为例,从题材、摆放方式、艺术手法等方面论述西域欧亚草原石刻对西汉墓前石雕造型观念的影响,说明西汉在平定匈奴、外通西域的过程中,艺术上不断地吸收欧亚草原文化的营养,形成了独特的石雕风貌。  相似文献   

10.
当今农村题材的摄影作品显得十分薄弱,中国摄影人还没有很好地完成对于农村正在发生的巨大变化的视觉见证。河南地处中原,是中国农业地区经济文化、民间习俗最为集中和最有代表性的地区。挖掘中原农村摄影题材,见证中原农村历史变迁:乡村成长史上的时空特写;民俗信息最集中最丰富的"原生态"档案;一家三代农村生活的世纪巨变。从外到内、由表及里的表现中原农村成长的年轮,对于根在中原的摄影人来说,是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1.
<怀念狼>是一部通过人与狼的故事表现了作家对人类生存的忧思的寓言性作品.小说借用寓言式手法,形象地揭示了人狼之间相生相克的辩证关系,展示了人类生存的尴尬境遇,蕴含着道德重建观念,从而体现出作家深刻的文化思想和深沉的忧患意识.艺术形式较此前的作品也有大的改变.题材的"拼接"痕迹和创作思想的显露则表现出理性对艺术思维的束缚,客观上降低了作品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2.
工农兵群众在解放区话剧创作中的决定性地位,主要表现在文艺工作者对待他们的态度,和他们对文艺工作者话剧创作的影响上,也表现在工农兵群众话剧创作的不断发展上。表现工农兵群众火热的斗争生活和他们的思想感情,成为解放区话剧"压倒一切"的题材内容。声势浩大的解放区话剧运动,体现了话剧题材领域一次历史性的变革。在艺术形式上,解放区话剧努力适应工农兵群众的欣赏特点,艺术结构上来了一个戏曲化。以简短朴素、平易自然的语言见长,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相似文献   

13.
赤峰地区的岩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学术内涵 ,它与赤峰地区古人类创造的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等诸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赤峰地区的岩画从新石器时代开始 ,发展至金元时期 ,岩画以人物、动物、天体符号等为主要的表现题材 ,造型以线刻为主 ,显示出古朴、粗犷、凝练、稚拙的艺术特色。岩画的造型 ,呈现出孩子般的率真 ,且比孩子的绘画在造型上更趋于成熟。但由于他们处于人类成长的原始阶段 ,对社会、自然与人的心理感知能力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所以在表现的题材、造型、技法方面也受到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羌族剪纸是羌族民间工艺美术的鲜活载体,形象地反映了羌族民间的宗教信仰、民俗民风以及审美取向.羌族剪纸虽蕴涵着羌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但人们对它的了解和认识却非常有限.本文以羌族剪纸艺术中所承载的民族文化特色作一解读,为喜欢羌族文化艺术的读者提供一种新视野.  相似文献   

15.
通榆年画发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榆年画作为科尔沁草原文化的品牌和表现点,是吉林西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通榆年画的产生与发展受"闯关东"的齐鲁文化的浸染,同时,又受到科尔沁草原文化的影响。由于通榆年画的影响与价值,1991年通榆县被文化部授予"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通榆年画艺术源远流长,人才辈出,经过画家们不懈的创作,辛勤的工作,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一幅幅脍炙人口的年画佳作,谱写出辉煌的乐章。通榆年画无论是题材内容,还是艺术风格,都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它不仅对民间美术的其他门类曾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与其他绘画形式相互融合成为一种成熟的画种,具有雅俗共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福建民间花灯装饰艺术是福建民间文化瑰宝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历史文化的传承。在艺术表现上充分体现了区域历史、文化特色,主题鲜明,色彩、造型丰富多彩,并散发着时代的气息,具有独特的神韵和魅力,深受民众喜爱。  相似文献   

17.
在宋代,柳永以男性词人的身份创作了大量包含女性形象和女性物事的词作,在开拓文学创作的题材范围、丰富词的艺术形式之余,又作为文学—文化形象传达出那个时代的文化语境。基于柳词女性视角的艺术表现和宋代社会文化心理的互济,对柳词中的女性物事、女性形象进行探析,从而展现宋代社会的时代风貌、考察其文人的审美旨趣、访寻其日见浓厚的市民意识。但柳词的性别文化意义,不在止于为我们提供了批判男权文化的素材,而在于它在文学领域中展示了性别融合的理想模式,并造就了词的"婉约"正统风格及其要眇宜修的主要审美特质。  相似文献   

18.
中国手风琴艺术的发展与创作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手风琴艺术经过百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创作手法多样化、体裁多元化的局面.中国手风琴艺术创作表现出现实主义的指导思想、根植于民间的创作原则和大胆借鉴西方创作手法探索"民族化"的思想特色.创作特征主要有标题性特征、题材与音乐语言的民族性特征、创新性特征、边缘曲式结构特征和对民族乐器演奏的借鉴等.  相似文献   

19.
年画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现象和艺术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山东木板年画作为中国年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独特的历史价值、艺术特色和文化意蕴。作为民间艺术形态之一的木板年画,沉淀了历史的记忆和传统文化内涵,积蓄着民间记忆和生活本真。基于历史、地理、人文等独特的因素,山东木版年画在题材和内容上不仅深深镌刻着山东人民的审美趣味,也有较高的教育价值、经济价值和人文历史价值,保存了珍贵的民间记忆。  相似文献   

20.
<正>1地域音乐特色在地方高校音乐教学改革中的重要地位地域音乐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民族、风土人情等的艺术化再现,也是当地特色文化的重要表现.古语素有"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的说法,祖国各地优秀而丰富的民间音乐客观地体现了中华民族音乐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