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春秋金文反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秀恩 《殷都学刊》2013,34(2):74-78
春秋铜器铭文中有反书的共477件,占春秋器总数的30.58%,分布涉及各个器类,时间贯穿春秋早期到晚期,地域分布涉及秦国以外的当时几乎所有诸侯国.有反书的单字共101个,情形分独体字反书、合体字整字反书、合体字部分构件反书、合体字某一构件易置并反书四种情形.春秋金文中的反书无区别意义的功能,是甲骨文系统“正反无别”构形特点的延续.春秋金文反书的数量与功能表明春秋金文文字系统尚有较强的象形性.春秋金文单字反书字频比例与西周金文的比较表明:在象形程度上,春秋金文文字系统与西周金文文字系统无明显的阶段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从语言本体研究出土文字资料是进一步揭示出土文献在思想、历史、文化等方面价值和意义的基础。简帛文字脱胎于周代文字,不仅是沟通古今汉字发展的重要桥梁,也是研究古文字构形的重要参照。康少峰博士的《读简札记两则》是关于简帛资料本体的研究,它以传世典籍和出土文献互证的方法对西汉竹简本《老子》和清华简《保训篇》文本予以讨论,对已有学术成果进一步深化;王应龙副教授的《从西周金文看汉字的形声化》立足于汉字构形,从文字阶段史的角度分析探讨西周金文的形声历程,以期窥视中国文字的发展趋向;王宝利博士的《殷周金文颜色词探析》则立足字形,联系词的音、义,进一步探讨殷周金文颜色词的使用以及语法功能,是将本体研究向文化方面拓展的一次实践。  相似文献   

3.
从语言本体研究出土文字资料是进一步揭示出土文献在思想、历史、文化等方面价值和意义的基础。简帛文字脱胎于周代文字,不仅是沟通古今汉字发展的重要桥梁,也是研究古文字构形的重要参照。康少峰博士的《读简札记两则》是关于简帛资料本体的研究,它以传世典籍和出土文献互证的方法对西汉竹简本《老子》和清华简《保训篇》文本予以讨论,对已有学术成果进一步深化;王应龙副教授的《从西周金文看汉字的形声化》立足于汉字构形,从文字阶段史的角度分析探讨西周金文的形声历程,以期窥视中国文字的发展趋向;王宝利博士的《殷周金文颜色词探析》则立足字形,联系词的音、义,进一步探讨殷周金文颜色词的使用以及语法功能,是将本体研究向文化方面拓展的一次实践。  相似文献   

4.
从语言本体研究出土文字资料是进一步揭示出土文献在思想、历史、文化等方面价值和意义的基础。简帛文字脱胎于周代文字,不仅是沟通古今汉字发展的重要桥梁,也是研究古文字构形的重要参照。康少峰博士的《读简札记两则》是关于简帛资料本体的研究,它以传世典籍和出土文献互证的方法对西汉竹简本《老子》和清华简《保训篇》文本予以讨论,对已有学术成果进一步深化;王应龙副教授的《从西周金文看汉字的形声化》立足于汉字构形,从文字阶段史的角度分析探讨西周金文的形声历程,以期窥视中国文字的发展趋向;王宝利博士的《殷周金文颜色词探析》则立足字形,联系词的音、义,进一步探讨殷周金文颜色词的使用以及语法功能,是将本体研究向文化方面拓展的一次实践。  相似文献   

5.
胡长春 《学术界》2005,(6):146-150
青铜器铭文习称金文。重视金文资料的搜集整理,一直是金文研究的优良传统。殷周金文在古文字学、上古史研究上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收录金文数量最多、最具权威性的著作无疑是《殷周金文集成》。该书共十八册,收录青铜器铭文11983器。该书出版后,又新出土了一批宝贵的殷周铜器铭文,涉及宗周王室、列国王室的世系、职官、礼制以及殷周古族等诸多方面内容。近年来本人搜集整理了新出土青铜器铭文成《新出殷周金文集成》一编,共得铭文1517器,其中有许多重器如晋侯苏钟、子犯编钟、吴虎鼎、史密簋、逨盘等,并就部分字词作了考释。  相似文献   

6.
《诗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从不同方面反映着西周与春秋乃至上古时代的历史,对研究殷周早期历史、西周的盛衰,研究西周民族关系和周代社会生活,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7.
战国封建论者以西周金文(释文)和商代甲骨文(释文)等古籍为据,说明商周的“臣”、“众”、 “驭”、“鬲”、“人鬲”、“五夫效父”是奴隶,论证西周春秋社会形态是奴隶社会。然而,经过认真的译注,切实的辨析,我觉得他们引用的西周金文(释文)和商代甲骨文(释文)等古籍被他们曲解了,而西周金文(释文)和商代甲骨文(释文)等古籍恰恰说明商周的“臣”、“众”、“驭”、 “鬲”、“人鬲”、“五夫效父”不是奴隶,反而证实西周春秋社会形态是封建社会。 郭沫若的《西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把《令鼎》定为成王时器。他在《释臣宰》和《驳〈实奄字说〉》中摘录了《令鼎》金文(释文)的一句话,证明“臣”是奴隶,现抄如下:  相似文献   

8.
王帅 《殷都学刊》2008,29(3):41-45
昭王铜器至今仍是西周早期铜器断代问题争论的焦点之一,拟采取个案分析的方式籍以器形、纹饰等诸多要素,特别从金文字形书体的角度在已确定的标准器中选取富于变化的高频单字对年代争议颇大的铜器重新梳理并审视西周早期特别是昭王时期铜器的时代特征,并强调西周铜器断代中器形、纹饰、铭文三要素形态演变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绳克 《殷都学刊》2023,(4):154-156
先秦史专家王晖及其团队于2022年10月在三秦出版社出版的《周王畿——关中出土西周金文整理与研究》,详尽搜集整理了关中地区出土的西周有铭青铜器与金文资料,兼及周王朝宗法宗庙制度、礼仪与政治制度、军事教育文化、周原金文与族属、周王朝与内外服关系、外服制诸侯方国金文等六个问题的专题研究,内容丰富、论证鞭辟入里,充分发挥金文资料在证史、补史、纠史方面的最大功用和史料价值,可谓藉助金文资料探索西周王畿地区历史文化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10.
论上古汉语被动式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动式的起源是汉语史研究中尚未完善解决的问题。过去通常认为被动式是春秋以后才产生的,比如王力先生就说:“在远古汉语里,在结构形式上没有被动和主动的区别。直到甲骨金文里也还是这种情况。真正的被动式在先秦是比较少见的,而且它的出现是春秋以后的事。”①近年来,随着西用金文被动式的逐步被确认,这种传统的看法开始改变了。西周金文存在被动式这一点,郭沫若、子省吾、唐兰、杨树达等前辈在金文考释中都曾涉及到②,只是所论间接而零星,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1980年杨五铭同志对此予以系统整理,正式提出西周金文已有被动式的论点③,这个论点得到王力先生的支持④,潘允中先生在其汉语史新著中也采用这个意见并进一步援引《诗经》、《周易》的三个例子为证,最后明确指出:“关于被动式的起源时限,应该断自西周初期。”⑤这样,人们对被动式起源的认识,便在原有基础上向前推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11.
殷周金文作为出土文献,具有语料早真实度高的独特优势,对补正、校正传世文献的相关训释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即据殷周金文相关语料对王力先生《古代汉语》中的十余条注释作了尝试性补正。  相似文献   

12.
王帅 《学术探索》2015,(1):73-78
本文试图从理论角度探讨西周金文字形书体研究及其断代应用的可行性。提出可以利用类型学原理,结合商周金文字形书体自身特点,依据标准器铭的文字形态,重点选取一批在某个历史阶段出现频率较高,文字形体结构有着明显时代特征或者偏旁结构较为复杂的单字,先分类、后分期,以此厘清西周金文字形书体的发展规律和进程。此研究不仅是出于古文字自身学科发展的内在需要,更是为了进一步服务于西周铜器断代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13.
国家“九五”期间重大科研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在西周共和以前列王年代的研究方面,以西周金文历谱作为重要依据之一,经过多位学者协作,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果。最近王世民等先生的专题研究报告《西周青铜器分期断代研究》出版①,使历谱工作的基础更为可靠。本文着重对西周中期以及晚期初金文的组合问题进行讨论,主要根据两条原则:(一)依靠《西周青铜器分期断代研究》(以下简称《分期》)的考古学类型学标准;(二)着重金文内部人、地、事的客观联系。一、恭王部分    我们先由恭王下推。学者前此对金文系联的研究,在穆、…  相似文献   

14.
殷周关系,是研究殷周之际商史和西周史的重要问题。由于有关的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数量有限、文字简古,所以,至今对殷周关系的论述纷挐,令人无所适从。通过多年探索,我认为《易经》卦爻辞是周初文王、武王、周公、成王时期的历史文献,它正可以补充殷周关系和西周初期重大历史事件研究中史料之不足。现将有关殷周关系的《易经》卦爻辞考释于下,以资探讨。  相似文献   

15.
异构是汉字中一种很重要的文字现象.在睡虎地秦简中,大部分的字形结构都比较稳定,具有异构关系的单字数量不多,这表明文字的使用在战国末期秦系文字中已趋于成熟和规整;部分汉字兼具古文字的特点,存在构件的相对位置不稳定、构件的通用和混同等现象,这显示该文字处于古今文字过渡时期.  相似文献   

16.
《近出》与《集成》互重、自重校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雨等《近出殷周金文集录》(中华书局2002年出版),简称《近出》。《近出》所收金文材料1258器,其中有“百余件”铭文该书说为“伦敦富士比和佳士得拍卖行收藏的殷周金文资料”。这“百余件”铭文中有部分铭文为伪铭。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殷周金文集成》(中华书局1987年出版),简称《集成》。《集成》所收金文材料编号为12113器,部分器类后有空号,部分旧有著录及近出铜器则有自重、重收、漏收现象。除去空号、自重、重收等,《集成》实际所收金文数为12001器。据初步统计,仅如殷墟妇好墓所出,且收于《殷墟妇好墓》(文物出版社1980年…  相似文献   

17.
武汉大学历史系譚戒甫教授現在正写《西周历朔新探》。这是他撰著中的《西周金文綜合研究》的一部分。《史記·三代世表》只列王名,不列年代;《十二諸侯年表》,厉王以上十代都无年数。西周积年多少,始終是个悬案。《汉書·律历志》轉赖刘歆《世經》,西周初年各王年数是根据《尚書·周書》等推論  相似文献   

18.
睡虎地秦简形成于战国末期,真实地反映了当时汉字的使用情况。通过全面考察,其构形系统具有三个特点:稳定性、成熟性和复杂性。稳定性主要表现在承袭西周金文而来的基础构件在文字系统内部扮演重要角色,且汉字的理据被大量保留。成熟性主要表现在具有稳定的基础构形元素、构件实现了音义符号化、构形模式以形声为主、构形层次呈上升趋势这四个方面。复杂性则指系统内低频构件与高频构件并存、无理构件与有理构件并存、规则与不规则并存。  相似文献   

19.
人,小篆作,《说文》云:“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文,象臂胫之形”。甲骨文作(菁6·1)、(甲854)、(前2·31·2),西周金文作(令簋)、(克鼎),均象人之侧立,可见头、背、臂胫之形,许说基本不该。大,小篆作,《说文》云:“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古文大也”。甲骨文作(粹172)若(粹112)西周金文作(盂鼎)或(大保鼎),均象人之正立形。许慎说解字形不误,但训义则失之迂曲。《说文》中还收有字,谓“文大,改古文;亦象  相似文献   

20.
本文引用西周金文和古代文献,探讨了与西周法制有关的三个问题。西周时期的罚金实即赎刑制度,现代意义上的罚金最早流行于西汉;西周金文中“中史”的职掌是书写和保存簿书,主要偏重于司法档案的管理,是属于《周礼》中士一类的司法官;铭文中“”字,是一个法律用词,读为“谳”字,该字的出现,表明读鞫判决制度滥觞于西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