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概念既是思想历史的义理载体,又是问题研究的理论入口。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也是一部概念生发的演化史。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劳动精神”,既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劳动实践的科学总结,也是马克思主义劳动概念嬗变演化的最新成果。目前,学界对“劳动精神”概念的研究主要聚焦于新时代劳动精神的生成逻辑、内涵价值、培育路径等方面,但对概念语义变迁的历史和思想沿革关注较少。立足于概念史的研究理论和方法,对劳动精神概念研究进行梳理、评介与展望,在拓展相近研究视域、丰富相应研究内容、转变相关研究范式的同时,可以促进该概念研究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在中国社会历史的广阔维度上重新审视劳动的意义与价值,梳理中国共产党直接实践的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影响,进而分析确立和丰富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现实依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造性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观,逐步建立起适应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和高速发展要求的科学劳动观。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数字劳动物质性与非物质性之争、生产性与非生产性之争的关系梳理,阐释数字劳动的内涵、特征及发展理路。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梳理并探讨数字劳动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之间的关系、数字资本剥削逻辑下剩余价值的形成及数字劳动对数字大众、数字零工等群体剥削的影响等,肯定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对数字劳动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明确数字劳动的深层本质。研究发现,当前学界关于数字劳动的研究还存在概念与范围界定模糊不清、数字劳动的剩余价值生产过程的研究存在争议、相关问题的应对策略阐述较少、研究视角创新不足等问题。发展数字劳动理论,学界需进一步夯实数字劳动的基础理论研究,加强国内外数字劳动研究的视域融合,探索摆脱数字资本剥削与控制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4.
劳动教育问题由来已久,纵观国内学界劳动教育问题的研究现状,主要围绕着基本内涵、价值内蕴、基本特性、历史演变以及实践路径这几个方面展开,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同时也存在诸如基本概念诠释不清、基本视域狭窄闭塞、理论挖掘浮于表面等问题。对此,学界应该立足科学的理论基点,从劳动教育自身的内在逻辑架构出发,拓宽研究视域,形成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劳动教育研究局面,为解答劳动教育的时代困境提供基本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
当前,劳动教育成为教育理论界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因此,对我国"劳动教育"基本问题的研究需要有更深度的反思和意义重构.文章以中国知网收录的公开发表的30篇CSSCI类期刊文献和32篇硕士学位论文为研究线索,对我国"劳动教育"从研究成果分布情况和学术维度中关于"劳动教育"基本问题的研究进行剖析,指出以往"劳动教育"研究成果的局限,即劳动教育的内涵研究存在分歧、劳动教育的概念研究缺乏实践层面的重视及研究方法较为单一.为此,需要有针对性地加以完善,进一步明确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中的价值和地位,要将"劳动教育"作为重要的教育哲学命题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与新中国的社会建设与发展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关注的重要问题。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对劳动教育的学习内容从侧重“体力劳动”或农业生产劳动,逐渐发展到侧重对劳动者的劳动观念与技能培养。这种转变反映了党对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观的吸收、借鉴、改造与创新,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对劳动教育的认识有了理论与实践层面的深化。   相似文献   

7.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现实观照和指导。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肯定了劳动是人的本质性活动,其实然性的自在状态决定于其内在的规定性,是劳动教育的逻辑现实。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结合,尤其是社会主义理论、制度、国情、教育的高度内嵌,是劳动教育的逻辑生成。劳动教育不是一成不变的、固定的,而是一直处于矛盾运动的发展规律之中,其应然性的自为状态决定于其内在的能动性。依托洋葱模型分析劳动教育的演进方向,并拓展劳动教育的方法论视域,形成了劳动教育的演进逻辑。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高度重视生产劳动的基础性作用,在实践基础上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要素论,主张发挥劳动的教育和改造功能,并着力培育社会主义劳动精神、劳动文化,形成了带有鲜明社会主义特点的劳动观。习近平从劳动幸福观、劳动价值观和劳动教育观等方面丰富了毛泽东劳动观并进行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在当代中国的最新发展。习近平对毛泽东劳动观的创造性发展对引领新时代中国人民劳动实践、推动创新性劳动观念形成、助力时代新人培育、促进劳动价值共识凝聚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以"作为人的规定性的劳动"为基础,构建了完整的劳动正义思想体系,这一体系主要包括对资产阶级正义观进行批判,对背离劳动正义的资本主义制度及其雇佣劳动制度进行揭露,对未来社会劳动正义加以描述,其中每一部分都蕴含着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权利观与制度公正观.马克思主义的劳动正义思想主旨在于批判资产阶级公正观的非正义性和权利平等的虚伪性,揭露劳动非正义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私有制,架构公正的社会制度以赋予劳动者权利,其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表达了全世界普通劳动者的心声.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尝试从人的本质及其发展的角度来阐释生产力.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和劳动观--人的本质是劳动,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然后在马克思主义的劳动对象化理论的基础上,从劳动客体和劳动主体的对立与同一中解释生产力的本质--人类主体的自我创造能力.而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从劳动中蕴含的人与自然这对基本的矛盾关系入手,揭示了人类主体的自我创造能力的根源就是人与自然的矛盾关系的展开,这一对关系具有特殊的否定性性质--自我超越性,这种自我超越性,既是人的本质核心性质,又是生产力本质的核心性质.  相似文献   

11.
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不同,在当代经济社会中,人类劳动领域大大拓宽了,劳动方式、劳动形态以及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的相互关系也发生了深刻变化。然而,我国劳动法学界对劳动关系的认识仍然停留在早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范畴,劳动法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必然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劳动法的调整对象—劳动关系概念必须进行理论上的修正。  相似文献   

12.
在界定创意劳动的概念及结构分析的基础上,使用马克思主义演绎推理逻辑的分析方法,对社会主义生产劳动一般和特殊的判定标准向前推进.并利用这样一组生产劳动判定标准,对广义创意劳动各个圈层结构中的创意劳动进行逐层判断和研究,从而为创意劳动、创意经济和创意产业提供理论支持,并且通过对社会主义生产劳动特殊这个生产劳动概念体系的补充,探索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在当代经济实践中的发展以及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实践相结合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劳动理论的基本思想,借鉴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劳动观,把劳动视为人类的本质活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习近平的劳动思想包括劳动价值论、创新劳动论、和谐劳动论、劳模精神论等四个方面的内容,表现出习近平在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综合国力提升基础上,对新的工业革命条件下劳动者的主体性、劳动关系的和谐性、技术创新与价值创造等时代问题的新思考,对于促进社会公平、实现经济需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不同,在当代经济社会中,人类劳动领域大大拓宽了,劳动方式、劳动形态以及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的相互关系也发生了深刻变化。然而,我国劳动法学界对劳动关系的认识仍然停留在早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范畴,劳动法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必然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劳动法的调整对象—劳动关系概念必须进行理论上的修正。  相似文献   

15.
浅析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内在逻辑出发,从异化劳动的四个方面论证了私有财产和异化劳动的关系,分析了异化劳动理论的主要内容,以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的深入,运用传播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受到学界的重视,学者们从传播过程构成要素、传播机制和规律以及总结马克思主义传播经验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研究.通过对学者们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归纳,为学界在该领域深入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劳动和劳动价值的理论是以分析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为依据的.当今整个世界的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必须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马克思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内容和外延,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同时,我们又一定要在发展中坚持马克思关于劳动创造价值的基本理论和科学方法,坚决排除各种形形色色的非科学价值论的干扰.  相似文献   

18.
国内关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本身的认识,主要涉及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基础、主要内容的研究;二是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出发探讨其当代启示,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涉及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的启示;三是考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建设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理论深化和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19.
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习近平劳动观涵盖劳动价值观、劳动道德观、劳动素质观和劳动权益观,从逻辑上看四部分内容内在关联,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其中,劳动价值观是习近平劳动观的基石;劳动道德观是习近平劳动观的核心;劳动素质观是习近平劳动观的关键;劳动权益观是习近平劳动观的保障。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劳动幸福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独特命题,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在新时代背景下,劳动幸福何以可能?这是构建新时代劳动幸福亟须解决的首要理论问题。新时代劳动幸福何以可能在理论、历史与现实的三重维度考量中得以体现,以经典马克思主义劳动幸福观、中华优秀传统劳动幸福思想、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劳动幸福观为其学理基础,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为其历史条件,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取得历史性成就为其现实基础。立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厘清新时代劳动幸福何以可能对推进该领域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