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华夷观念是基于华夏文化优越感而产生的一种“华尊夷卑”的思想偏见。传统华夷观下的晚明统治者,对辽东蒙古、女真等少数民族施行政治歧视、经济垄断、军事打击和文化输出等一系列民族政策,致使辽东地区民族关系持续紧张,民族矛盾日趋激化,对辽东民族关系的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2.
日前偶得《熊襄愍公集》,读后很为熊廷弼的遭遇而不平。熊廷弼为明代神宗万历年间辽东经略,他文武兼资,胸藏韬略,精于运筹,严于防范。他在镇守辽东期间,建州卫一带清兵虽然大军压境,但始终不敢越雷池半步,关口坚如磐石。 然而,熊廷弼生不逢时。当时的朝纲不振,政府腐败,上下行贿受贿之风盛行,不管文官武将,还是王公大臣,倘若没有金银玩好打通关节,就会处处制肘,有才难施,有位难保,吉凶难卜。偏偏熊廷弼生就一副刚正不阿、赤胆忠心、腊梅傲雪般的性格。他的这种“不合群”自然便触怒了朝廷中的一些权贵。有一兵科给事中来到了辽东见没有捞到半点油水,回到京城便四处诬陷熊廷弼野蛮专横,结党营私,刚愎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明代军事管理体制演化进程的分析,以及对明代辽东长城军事聚落与沿海军事聚落在防御对象、地理条件、建置沿革、规划布局、功能等方面的比较研究,揭示了明代辽东沿海军事聚落的形态特征,证明了明代辽东沿海军事聚落是一个立体化而高效率的防御空间;其体系化的规划布局和功能设计,使这一系统具备了层次化的纵深防御和独特的信息传递功能。  相似文献   

4.
熊廷弼、孙承宗、袁崇焕是明末经辽诸帅中之作为突出者。三人均先后两次在明朝辽东危难之时经营辽东。他们积极推行、不断完善明朝的以守为攻,筑城以守,以辽人守辽土和以和为旁著的抗金(清)的战略思想,挽救了危局,挡住了后金的进攻势头,立下了功勋,堪称明朝在辽东战争漩涡中的中流砥柱。然而由于明末政治腐败、党争激烈、君主昏庸,三人又都在第一次经营辽东之后,被迫去职。筇二次出任辽东之后,熊廷弼和袁崇焕惨死在自己君主的屠刀之下;孙承宗再次被迫去职,最后在家乡的抗清战场上战死。这一自毀长城悲剧的发生,预示着明朝灭亡必然到来。  相似文献   

5.
辽东地区在明清之际的军事冲突中占有重要地位,努尔哈赤苦心经营辽东,最后清朝入主中原;万历皇帝荼毒辽东,最后殃及子孙;李成梁虽镇守辽东,功不可没,但是舍弃膏腴之地的六堡,失去重要的军事基地,使辽东形势进一步恶化。努尔哈赤、万历皇帝、李成梁对辽东的经营和管理,透视出明清之际辽东军事局面的历史变迁。  相似文献   

6.
在晚明纷繁复杂的政治变动中,党争激烈,门户角立。晚明党争往往由言官发起,并成为其中主导力量。在封疆案中,言官不顾国事,党同伐异,掣肘疆事,今熊廷弼一筹莫展,致使辽东战事失利,明军丧师失地,熊廷弼死于党争,东林诸君子受牵连诬害。言官卷入党争,无论动机好坏,均于国事无补,是导致明朝灭亡的要因之一,而阉党更负主要责任。  相似文献   

7.
1884年11月,清朝设立新疆行省.首任巡抚刘锦棠采取了政治安边、军事强边、经济兴边、文化固边等一系列措施,标志着新疆防务建设的全面展开,使晚清新疆防务建设达到顶峰.建省时期的边陲新疆,成为晚清历史上难得一见的"亮点".  相似文献   

8.
一六一六年东北边陲的女真首领努尔哈赤称汗登位,建立“大金”,把分散的女真诸部统一在大金政权之下,使后金力量迅速壮大,成为与明朝中央政府相抗衡的强大的地方势力。继之,努尔哈赤率兵大举征明,抚顺、清河城陷,取得了萨尔浒之役的大捷,这次决定后金存亡战役后,努尔哈赤挥军西进,蹂躏辽东,大掠人口、财物、田禾,辽东地区一片混乱。熊廷弼两次临危经略辽边,每至必有建树,其文韬武略,是明季不可多得的良将,但天启五年(1625年)8月,他竟被言官弹劾,一代名将传首九边。本文着述熊廷弼的守辽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9.
长城整体军事防御体系是由长城与关口、烽燧及军事聚落等各级防御设施共同构筑的一个完整统一体。学界对于长城九边首镇——辽东镇之研究,以往多关注于都司卫所建置、长城墙体以及个别重要卫所城市,缺乏对辽东长城军事防御体系以及军事聚落分布的整体认知与全面探析。通过以时间与空间两条主线,从整体角度分别对军事防御体系以及军事聚落的形成进行深入分析,以期明晰辽东镇的军事聚落布防的时空分布规律,即时间上军事聚落的建置具有阶段性特征,而空间分布上具有以点控线,以线制面,点线面结合的防御性军事聚落空间网特征,并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关于明代辽东的军屯,特别是运用明代辽东档案来研究这个题目,至今尚为鲜见。我们想利用《明档》,结合有关文献,对这个题目作一初步探讨。一、明初辽东军屯的建立和发展辽东军屯制度的设立,主要是由当时辽东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形势所决定的。洪武四年(1371年),马云、叶旺率兵入辽后,辽境并没有立刻平宁。明廷不得不派遣十万大军,长期镇戍辽东。而当时辽东的经济形势是,“元季兵寇残破,居民散亡,辽阳州郡,鞠为榛莽”,实在无力养活这十万官兵。这就不得不依靠海运从内地运送粮谷、布匹。人力、物力都是极大的负担。且海运之时,又极不安全,沉船溺海事故屡屡发生。在这种颇为困难的情势下,明廷为了免去戍军衣食之忧,减少内地运输之累,保证辽东官军长期驻守,才在辽东地区  相似文献   

11.
陈云与辽东土地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云在领导辽东土改运动中,确定了土改的总原则,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有了经验及时推广,并根据土改形势的发展,适时地将“求透不求快”的方针调整为“又快又透”方针,使辽东土改推进得比较顺利,在贯彻《中国土地法大纲》过程中,辽东土改运动中出现了“左”的偏向。尽管陈云在“左”的偏向泛滥之前已离开辽东,但他仍然坦率地承担了主要责任,体现了一个共产党人敢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坦荡胸怀。   相似文献   

12.
万里长城东起鸭绿江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东西南北纵横着许多道绵延起伏、气势磅礴的古代城墙,这就是被称为世界历史奇迹的万里长城。但在不少人的印象中,一提万里长城就是东起山海关,西止嘉峪关。其实万里长城何止万里,东起不是山海关,西止也不是嘉峪关,只因为这段长城现在保存完好,才给人们留下了这种印象。因为我今天讲万里长城的辽东段,即辽东长城。所以先谈谈万里长城东起鸭绿江的问题。我国曾经三次大规模地修筑万里长城,第一次是公元前二二一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开始修筑的秦长城。据记载:“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  相似文献   

13.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中国四分五裂。公孙度割据辽东,历经三世四主,一共统治了五十年,在公孙度、公孙康父子统治辽东的三十年里,利用辽东偏处一隅的有利条件,不参加中原的争战,保境安民,安抚四周少数民族,为开发辽东作出很多贡献。 纵观中国历代军阀割据,一般是破坏和平统一,阻碍社会发展,但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不可一概而论。列宁说:“马克思辩证法要求对每一特殊的历史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当时,在“群雄并起”的割据势力中,公孙氏政权不能与吕布、袁术等军阀集团等同看待,因此,应对公孙氏政权给予公正的评论。  相似文献   

14.
明代辽东都司军政管理体制及其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洪武年间 ,辽东都司行使着军事镇戍和行政管理双重职能 ;永乐年间 ,专门执行军事镇戍职能的总兵体制形成 ,都司只剩下行政管理一种职能并受制于总兵体制 ;洪熙宣德以后 ,行政监察体制形成 ,逐渐侵夺都司的行政管理权和总兵的军事指挥权 ,在监督和决策中都起着决定作用。了解这个过程对研究明代北部边疆结构及其管理方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历史上,由于特殊的地缘因素,辽东与山东一直保持着相当密切的联系,明代更是如此,以致于某些著述得出山东与辽东本为一省的结论。通过对辽东与山东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行政结构的分析,可得出明代辽东和山东之间根本没有行政隶属关系,辽东都司是个独立的行政实体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明代辽东档案系明朝辽东各官署的文件,现存一千零八十卷,藏于辽宁省档案馆。这批珍贵的档案,载录了明代辽东地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关系等方面的情况,也详细记述了开原、抚顺马市的具体情形。现据此档,结合有关文献,对明代女真与汉族之间的关系的若干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7.
明代的辽东,鉴于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和被国家的高度重视,不仅被史书、政书、地理等历史、政治文献关注,辽河流域及辽东地区的文学也得以很好的发展与沉淀,而且在史书、政书等文献中也不乏对辽东文学性的描述记载,自然,历来也不乏学者对辽东地区历史、政治、地理等的研究,然就其文学性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与开拓.  相似文献   

18.
辽东解放烈士纪念塔,巍巍屹立在丹东市锦江山公园中心,为秀丽的锦江山公园增添了磅礴的气势。它造型独特,有鲜明的特色,是革命先烈为解放辽东而英勇献身的历史见证。纪念塔于1948年兴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落成。塔体为花岗岩、钢筋、混凝土结构。由台基、塔座、塔身、铜像  相似文献   

19.
燕国向东北地区拓疆以及对辽东地区的开发曾走过艰难、曲折且辉煌的道路,遂在开发辽东过程中对整个东北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一过程对开发东北边疆、传播中原文明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历史文献和出土文物,论述燕国在辽东地区货币经济发展中的开拓作用。就货币形式来说,从尖首刀发展到明刀;从经营内容上看,从皮毛发展到铁器。燕人的历史功绩,不仅对促进辽东地区的民族融合、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重大意义,而且促进了整个东北亚地区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