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岭南地区出土的西汉中晚期青铜器,其出土地域扩大,但数量锐减;出土的生活用青铜器占绝大多数;铜钱出土大量增加。南越国灭亡是出土西汉中晚期青铜器锐减的直接诱因,而出土西汉中晚期青铜器的地域扩大与汉武帝平定南越后在岭南置九郡七十多县有关。  相似文献   

2.
考古学资料表明,中国北方草原地区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出现了金属冶炼技术,青铜器的出现也几乎与中原地区同期,但却有其自身发展的渊源.西周至春秋时期以夏家店上层文化为代表的青铜文化,已经达到草原地区青铜文化的繁盛阶段,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的艺术风格.随着北方草原地区与中原地区、西方国家的文化交往,青铜器与亚欧草原的艺术风格达到一致并有所创新,与中原地区的青铜器艺术相互影响,加强了双方的文化交流与交融,使草原地区的青铜文化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正> 文学都是有地区性的.三、四十年代就有东北沦陷区文学、重庆大后方文学、上海孤岛文学、陕北根据地文学,现时又有中国西部文学、北大荒文学,等等.岭南,即五岭之南的地区,这里主要指广东而言.举凡一个地区的文学,必须有本地区一批成熟的作家和作品,否则,就很难构成这一地区的文学.岭南文学并非岭南人的文学.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文献和考古材料论述岭南地区是荔枝的原产地;发展到汉代时,岭南荔枝已相当丰富,并移植长安上林苑;是岭南进贡皇帝的珍贵物品;上林苑是享誉世界的园林艺术;荔枝是皇帝赏赐使臣的珍品.荔枝栽培是岭南人民的伟大创造,荔枝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文献和考古材料论述岭南地区是荔枝的原产地;发展到汉代时,岭南荔枝已相当丰富,并移植长安上林苑;是岭南进贡皇帝的珍贵物品;上林苑是享誉世界的园林艺术;荔枝是皇帝赏赐使臣的珍品.荔枝栽培是岭南人民的伟大创造,荔枝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岭南是中国中央王朝的一个部分,中原的社会性质对岭南起过重要影响。但中国是一个幅员广大的国家,生产力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有着很大的差异。就岭南地区而言,何时进入封建社会,其封建化的过程和道路怎样,都是有待探讨的课题。本文的任务就是对这些问题试作回答。一、先秦时期的岭南社会性质要认识岭南的封建化过程,首先要正确了解封建化前的岭南社会。春秋战国时期,岭南部分地区已进入奴隶社会。广东的清远、德庆、肇庆、四  相似文献   

7.
<正> 古代的中国文明是逐渐南移的.岭南地区虽然在秦汉时已划入中国的版图,可文化一直是比较落后的.到了唐代,广州及其四周,由于中外贸易的结果,出现了局部的繁荣.但岭南地区就整体来看仍然是落后的.敦煌写本户部残格的一条敕文便反映了这种情况.天授二年七月廿七日敕:岭南土人任都督、刺史者,所有辞诉,别立案.判官,省司补人,竟无几案.  相似文献   

8.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是中国社会学快速发展的时代,以国立中山大学和私立岭南大学为代表的岭南地区院校进行了大量社会学的知识实践,嵌入早期社会学社会调查和平民化、大众化取向的浪潮中,形成“到民间去”的研究风格,是学术日常化的建构,与知识社会学“回到社会”的理念契合。本文在知识社会学的建构主义视角下展开分析:岭南地区的社会学构建一方面是社会学本土化的一部分,从课程教学到调查研究,嵌入在社会学本土化进程中;另一方面建立在岭南地区强烈的“现代”城市/社区特点基础上。由此,岭南社会学形成社区和群体两方面的重要研究实践,彰显了岭南地区的民间社会学调查风格。  相似文献   

9.
岭南人物传记片论柯可粤桂琼港澳地区史称岭南。由于历史的原因和艺术家的努力,这一地区已成为中国现代影视艺术十分发达,实绩较为显著的地区。岭南人物传记片,是岭南影视艺术家以其独特的审美视点,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创作环境,对中华大地尤其是岭南沃土孕育的杰出历史...  相似文献   

10.
刘圣宜 《学术研究》2001,4(7):126-132
广东学术界对鸦片战争后几十年间岭南文化形态是封闭还是开放的问题存在不同意见.本文发掘并考察了1874年在香港创刊的中文报纸<循环日报>的早期存报,对其创办的背景、办报的宗旨、内容和社会影响进行了初步的分析,说明这一时段西学在岭南传播的情况和特点.本文认为,岭南地区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人文环境以及商业的发展,文化形态不是单一的而是复杂的,官方封闭的意识阻止不住商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西方文化的冲击.就民间而言,鸦片战争后西学在岭南的传播并未停止,而是潜滋暗长.在经过港、澳输入的西方文化的直接熏陶下,岭南终于成为维新和革命领袖辈出之地.  相似文献   

11.
岭南诗歌作为岭南艺术母系统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的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必然会受到岭南地区社会生产方式与社会思想意识形态的影响,同时也必然受到岭南其它艺术形式(比如词曲、民歌、地方戏、音乐、书画等)的交叉影响,而后者的影响往往更为密切和更为久远。本文把岭南涛歌放到岭南艺术的大背景中加以审视研究,具体分析了岭南诗歌与各种艺术形式之间的交叉影响以及相同特色,进而揭示出岭南诗歌的艺术风格及其产生与发展的前因后果。  相似文献   

12.
云南青铜器     
公元前六,七世纪约春秋中晚期的时候,云南已存在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青铜文化。到公元前二世纪末,即汉武帝时,滇池地区的青铜文化发展到最高阶段。云南青铜器早在解放前即有出土,但大量发现是解放以后的事。在现已出土的青铜器中,有生产工具、武器、乐器、生活用具和宗教用物.  相似文献   

13.
论唐代岭南商业的发展阳旭秦汉以后,岭南地区的商业有了初步的发展,但与中原地区相比仍存在着巨大的差距。直至隋朝,“岭南诸州,多以盐、米、布交易,俱不用钱。”①然而到了唐代,岭南农业、手工业的显著进步,为商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情景,岭南地区的商业日趋兴盛起...  相似文献   

14.
岭南地区历史上的牛有多少种?它来源于何处?牛的发展情况怎样?这些问题学术界鲜有研究。本文从考古学的角度,并结合文献史料,就牛的发现、分布、种类、来源、牛耕等问题,全面考察了岭南地区古代耕牛的发展情况,对研究岭南地区古代畜牧史、农业史、经济史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梁末发生的"李贲之乱"为梁代岭南地区的大事件,现存史书对这一事件的记载互歧之处甚多.通过对"李贲之乱"前后过程的详细考辨,可知梁代对岭南地区实行了如下民族政策:以军事征讨为前驱,继之以经济盘剥,同时还实行了一些安抚政策,如任用地方豪右和渠帅为地方长官,以达到"俚人治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唐代的“南选”制度是在江淮以南,特别是在黔中、岭南地区实施的一项特殊的官吏铨选和举士合一的政治制度,它对加强唐中央政府对黔中、岭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 逶迤的五岭(又称南岭)山脉横亘阻隔,形成粤湘赣三省自然分界线,致使粤北古代的水陆交通承担着中原吴越经济、文化南来以及岭南和海外文化北传的重任.与此同时,随着粤北交通的不断改善,粤北地区社会经济相应发展,并直接影响到珠江三角洲.粤北成为岭北省份与岭南交往的重要门户.  相似文献   

18.
岭南是我国一个独立的地理区域,位于我国大陆的最南部。秦汉时代是岭南地区历史地理发展的重要时代,也是岭南城镇形成和发展的时代。由于政治、经济和交通的发展,城镇开始形成,并得到迅速的发展。在沿江、沿海及重要的交通沿线形成了为数众多的政治、经济中心城镇,以及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在地区分布上,形成了三个明显的城镇密集区;北部湾沿岸区;西江及其支流桂、贺两江沿岸区;东、北两江流域区。城镇分布的这种格局,与岭南地区水陆交通网的基本格局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9.
安史之乱以后,唐王朝开始了日趋衰败的历史过程。从至德年起,岭南地区以西原黄洞为中心的“俚僚”反抗斗争,时起时伏,垂百余年。大和年以后,南诏多次骚扰岭南之邕管和安南,岭南“俚僚”和邻近各族的斗争相互呼应。唐王朝不能妥善处置岭南地区错综复杂的民族问题,以致动摇了它在南方的统治基础,加速了自身的衰亡。  相似文献   

20.
惠州人文旅游资源及其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敏 《社会科学家》2001,16(1):72-75
惠州是岭南先民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岭南古代宗教活动与众多名人出入的重要场所,近代以来,还成为诸多革命活动开展的地区,因此,惠州的人文旅游资源丰富迷人,值得研究与开发.建议开辟"三东"(东坡、东征、东纵)览胜、古遗址探幽、名人凭吊、宗教朝觐、古建筑鉴赏等几条旅游专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