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自20世纪末以来,美国犹太教正统派和非正统派之间呈现出明显的“极化”趋势,以色列是加剧这一“极化”进程的“分化剂”。以色列在全球犹太人中“精神中心”地位的凸显、全球化时代流散地犹太人群体对以色列关联的增强以及不同宗派群体在对以关联中的地位差异,导致以色列成为美国犹太教不同宗派间竞争的关键“战场”。籍由此种紧密但不平衡的关联,以色列的社会政治冲突和“极化”得以“外溢”至美国犹太人群体。美国犹太教不同宗派以“受邀”或“回旋镖”模式卷入以色列社会政治的纷争。进入21世纪以来,右倾化和“民主危机”使以色列犹太人正统派在身份认同、政党归属和政策倾向等方面与美国正统派犹太人趋近,同时却更加疏远非正统派群体。日趋右倾化的以色列加剧了美国犹太教不同宗派间的“身份冲突”。  相似文献   

2.
基于义务兵役制度及预备役制度的实行,以色列国防军被视作“人民军队”且具有特殊地位,在以色列军政关系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安全环境、经济压力、社会思潮、科学技术发展等因素影响,以色列国防军日渐处于以色列政治舞台与社会舆论的中心,“人民军队”模式开始面临挑战并受到质疑。以色列国防军“人民军队”模式的改革涉及兵役项目、兵役时长及兵役人群等三个维度。由于不同改革维度中所涉行动者不同、互动方式不一,这一模式整体变革进度出现不同步性和不协调性,变革中的专业化与精英化要快于社会化,“人民军队”的原有结构不再稳定,出现义务兵役与预备役群体缩小、常备军规模扩大的趋势,旧有军政互动模式面临危机。以色列的兵役制度虽未经历断裂式的大幅度改革,却在不断进行渐进式的调整,为研究兵役制度的发展与走向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特朗普改变了美国历任总统的基本策略,推行了 一系列"以色列优先"的中东政策.特朗普政府"以色列优先"的中东政策主要包含四个方面:持续制造叙利亚内乱,帮助以色列"境外御敌";全面遏制伊朗缓解以色列面临的安全威胁;承认以色列对争议领土享有主权并满足以色列的扩张要求;推动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关系缓和.特朗普政府以维护以色列利益为核心的中东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以色列政治目标的实现,为以色列捍卫自身利益提供了重要的政治资源,但也对中东地区安全局势的发展埋下重大隐患.  相似文献   

4.
以色列建国61年来,尽管其阿拉伯公民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境况已有了很大改善,但他们并没有完全融入以色列社会.以色列作为一个犹太国家和西方民主国家的双重特性,决定了其对阿拉伯公民实行的是一种表面上平等而实质上则是剥夺与压迫、歧视、隔离和分化的政策.以色列阿拉伯公民的民族政治意识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已克服了最初的混乱和迷惘,将争取自己在以色列国内的平等地位和权利作为自己的目标,并提出了明确的政治愿景,对以色列的立国理念--锡安主义形成了挑战.正视阿拉伯公民的合理要求并将其纳入以色列民族国家构建的范畴之内,不仅关系到以色列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而且对未来巴勒斯坦建国进程及其巴以关系的走向也将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色列人是一个爱塑造神话的民族。古代犹太人的历史就是神话与史实难分难解的历史。当代以色列人又创造了众多令人不解的神话,基布兹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6.
2000年9月,巴以冲突爆发以来,以方不断强化以打击巴激进组织领导人和活跃分子为目标的“定点清除”政策.不可否认,短期内这种政策给巴激进组织和成员以沉重打击,在一定程度上使其行为有所约束.但是,此种违反国际法的“清除”政策遭到了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也违背了以色列自身的长远利益。巴以冲突的历史表明,武力征服不了一个民族,巴以和平唯有通过政治谈判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7.
当国际冲突影响本国关键利益时,作为冲突第三方的国家即使缺乏用于调停的资源和影响力且调停策略选择有限,也可能介入国际冲突并成为小国调停者。介入冲突后,小国调停者围绕实现本国利益这一根本目标,除提供调停外,还将依托其调停国身份,采取一系列务实的外交举措。小国调停者的介入在对消弭国际冲突起到一定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将对调停国本身产生复杂影响。俄乌冲突期间,由于以色列判断本国的国家安全、立国合法性、经济运行、社会稳定等国家利益受到冲突的实际或潜在影响,于是选择介入其中。一方面,以色列的调停增进了冲突双方的信息传递与沟通。其在调停过程中面向冲突双方的一系列务实外交举措,在相当程度上实现了所指涉的国家利益。另一方面,以色列的介入致使以俄、以乌、以美双边关系均面临不确定性,背后折射出以色列政局与社会的碎片化态势。  相似文献   

8.
由土耳其非政府组织领导的国际救援船队遭到以色列突袭之事,目前仍震荡着中东地区,对已然糟糕透顶的土以关系和华盛顿在中东的计划产生益加不利的影响。与之相伴随的是,土耳其的“海湾地区战略”也渐渐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9.
美国犹太人与以色列的密切关系对美以特殊关系和美国偏袒以色列的中东政策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美国犹太人与以色列关系的模式正经历着从"群众动员"向"直接接触"的转变,美国犹太人对以色列的立场出现碎片化和多样化的趋势,以色列也对原有关系模式进行了反思。美国犹太人积极介入以色列政坛为其增添了更多的复杂因素。  相似文献   

10.
闵捷 《阿拉伯世界》2014,(4):109-120
技术援助作为一国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构国家软实力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色列自建国以来就十分重视技术援助在外交中的作用,成立了以色列国际合作中心,专门负责对外技术援助。经过60多年的发展,至2009年,以色列国际合作中心已经在以色列和海外培训了超过25万、来自132个国家的人员,不仅如此,还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数十个示范工程。技术援助的成功实施,改善了以色列的国际形象,提升了以色列的人文外交能力,成为以色列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以色列自立国以来,一贯奉行实力扩张政策,尤其是在核武器领域,长期实施模糊策略,利用各种方式向阿拉伯国家暗示,它已拥有一定的核打击力量,藉此对阿拉伯国家施压.美国长期奉行偏袒以色列的政策,并给予大量军援,加上以色列本身进行的大量的军事研究和新武器开发,其军事优势显而易见,近期内尚没有一个阿拉伯国家能在军事力量上望其项背.以色列的核威慑策略客观上对阿拉伯国家形成了威胁.  相似文献   

12.
中东各国智库:受命于危难之际与美国、欧洲等西方发达国家相比,除个别国家外,中东各国智库的发展显得较为滞后。以色列是中东地区智库最为发达的国家。冲突和战乱使以色列的政治决策者长期处于一种危机状态,为进行政策选  相似文献   

13.
以色列人口中有20%是阿拉伯公民。在2009年2月举行的以色列第18届国会选举中有13名阿拉伯议员当选,在国会中所占的比例远低于其人口比例。这些阿拉伯议员分别来自阿拉伯民族主义政党、以色列共产党和三个犹太复国主义政党。从以色列建国60年来阿拉伯公民参加国会选举的情况分析,阿拉伯公民在以色列的政治参与经历了质与量两方面的变化,即政治自决程度从低到高、从附属走向独立;但同时阿拉伯公民的政治参与度却逐渐走低,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甚至降到了很危险的地步。阿拉伯公民对政治现状失去信心和热情,不仅削弱了以色列左翼势力,也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以色列国内政局的发展以及中东政策的制定。  相似文献   

14.
以色列人口中有20%是阿拉伯公民.在2009年2月举行的以色列第18届国会选举中有13名阿拉伯议员当选,在国会中所占的比例远低于其人口比例.这些阿拉伯议员分别来自阿拉伯民族主义政党、以色列共产党和三个犹太复国主义政党.从以色列建国60年来阿拉伯公民参加国会选举的情况分析,阿拉伯公民在以色列的政治参与经历了"质与量"两方面的变化,即政治自决程度从低到高、从附属走向独立;但同时阿拉伯公民的政治参与度却逐渐走低,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甚至降到了很危险的地步.阿拉伯公民对政治现状失去信心和热情,不仅削弱了以色列左翼势力,也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以色列国内政局的发展以及中东政策的制定.  相似文献   

15.
第三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对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的占领为巴勒斯坦农业和工业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并使巴勒斯坦经济具有较强的依附性,突出表现为劳务输出和进出口贸易对以色列的依赖。以色列的占领严重地影响了巴经济的发展,并造成了巴勒斯坦在巴以和谈中的劣势。  相似文献   

16.
第三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对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的占领为巴勒斯坦农业和工业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并使巴勒斯坦经济具有较强的依附性,突出表现为劳务输出和进出口贸易对以色列的依赖。以色列的占领严重地影响了巴经济的发展,并造成了巴勒斯坦在巴以和谈中的劣势。  相似文献   

17.
贫困问题是对以色列国家和社会发展进程产生重要影响的难题.当前,以色列社会群体分化比较明显,贫困问题逐渐凸显.部分极端正统派犹太人群体、以色列阿拉伯人群体、大屠杀幸存者群体、失业者群体构成了以色列社会主要的贫困群体.为了回应公众压力并保障国民的基本生活,以色列政府通过转移支付和税收调节的方式向贫困人口提供养老、医疗、教育、失业等社会保险;鼓励自由市场竞争,降低包括住房在内的生活成本;推动以职业培训和提高劳动参与率为基本内容的就业促进政策;发挥慈善团体的社会救助功能.当前的贫困治理对缓解贫困率和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以色列社会长期存在的宗教群体与世俗群体、犹太人与阿拉伯人之间的鸿沟制约着贫困问题的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18.
阿拉伯国家在摆脱殖民压迫,建立独立国家后,国家主权意识不断加强,大多数阿拉伯国家在处理巴以问题时,逐渐把本国的国家利益放在了首位。二战后,阿拉伯国家在意识形态领域经历了从阿拉伯民族主义到国家民族主义的演变过程。这一过程也是阿拉伯国家承认以色列、与以色列和解的过程。没有阿拉伯国家在思想领域的这一变化,就不会有中东和平进程。  相似文献   

19.
以色列是国际公认的科技强国.较为完备的科研管理体系是以色列科技进步的重要因素之一.自1949年科学委员会建立以来,以色列的科研管理机构几经演变,管理体系不断趋于完善.首席科学家制度的确立和《产业研发促进法》的颁布为以色列科技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最终形成集"科学-工程-技术-创新"于一体的科技政策运行模式.整体来看,以色列的科研管理体系之所以能够保持良性运转,得益于政府角色到位、机制保障有力、责任分摊与收益机制明晰等因素.以色列科研管理体系一方面呈现出适时而变、政府主导、政策完善等特点,另一方面,它也面临比较优势弱化、政治和安全稳定性堪忧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2013年5月10日中午聚礼后,抗议以色列的示威游行在开罗艾兹哈尔清真寺拉开帷幕.在这个全世界逊尼派穆斯林的教学圣地,人们焚烧以色列国旗,声讨今年5月初以色列两次袭击叙利亚政府军、拘禁巴勒斯坦宗教领袖的行为.抗议者高喊着"不惜生命冲向耶路撒冷"的口号,誓言与巴勒斯坦人一道圣战(抗争)到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