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解放前东北朝鲜族的国籍演变过程,是清政府、奉系军阀、日本帝国主义、蒋介石对朝鲜族人民进行民族歧视、民族压迫的血泪史.只有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才能使东北朝鲜族人民同全国少数民族一样,获得中国国籍.  相似文献   

2.
解放战争时期,东北的国民党“政治土匪”利用日伪时期留下来的民族问题和矛盾,对东北朝鲜族人民加以迫害,使他们流离失所。相反,中国共产党自六大以来一直把东北朝鲜族作为我国境内的少数民族之一,对他们加以保护,歼灭了在朝鲜族地区胡作非为的“匪帮”,进行土地革命,让朝鲜族人民分得土地,提高了朝鲜族当家做主的主人翁意识,充分体现了我党传统的民族平等政策。  相似文献   

3.
"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出于殖民统治的需要,以东北朝鲜族为"日本国臣民"为由,对东北境内的朝鲜族教育进行全面的统制,推行以同化教育、实业教育、军事教育等为主要内容的殖民主义奴化教育政策。对此,广大朝鲜族人民通过私塾教育、罢课、学生团体活动等渠道,抵抗日帝殖民主义教育,使民族教育得以延绵不辍。  相似文献   

4.
中国朝鲜族文化与孔子儒家思想渊源极深,因此"仁礼学说"成为朝鲜族普遍的价值理念和信仰追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民族的进步,中国朝鲜族在"仁、礼、孝、学"四方面丰富并发展了它的内涵,同时也充实和完善了中华民族和世界人民的思想文化宝库。  相似文献   

5.
朝鲜族是我国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在我国现代反帝反封建斗争史上,特别是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中作出过杰出的贡献。本文主要从原东满地区朝鲜族人民的抗日斗争为主线,也附带一些其他地区朝鲜族抗日斗争的情况,借以阐明朝鲜族人民在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中的重要地位与杰出贡献。(一) 我国朝鲜族主要分布在吉林省、黑龙江和辽宁省。朝鲜族最大的聚居区是吉林省延边地区,既原东满地区,约占朝鲜族整个人口的43%。朝鲜族最初是在十七世纪末开始由邻国朝鲜陆续迁来。到十九世纪中叶以后,由于当时朝鲜封建统治阶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同志于一九四二年五月二十三日发表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总结了五四运动以来我国革命文艺发展的基本历史经验,联系延安和抗日根据地文艺工作的实际情况,解决了一系列重大的文艺理论和政策问题,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本文仅就解放战争时期《讲话》所给予朝鲜族革命文艺的影响和所起的指导作用作一刍议,并就正于广大读者。一九四五年九月三日,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后,长期惨遭日本帝国主义蹂躏的朝鲜族人民,满怀喜悦之情迎来了期冀已久的解放。他们跟其他兄弟民族人民一样,欢  相似文献   

7.
一延边是曾受日本帝国主义压迫最深的一个地区。日本侵略者在朝鲜族中,一方面以高压手段实行同化政策,强迫学生学日语,严禁使用本族语言文字进行教学,宣传奴化思想;另一方面实行愚民政策,将工农群众及其子女排除于学校大门之外,使朝鲜族的文化教育事业遭到严重的摧残,长期处于极端落后、停滞不前的状态。解放后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朝鲜族人民在文化教育上彻底废除日本帝国主义实施的奴化教育制度,建立了新民主主义教育制度,改革课程,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教学,实  相似文献   

8.
民族"寻根意识"是20世纪末中国朝鲜族小说最明显的意识倾向之一.本文通过朝鲜族小说描写的民族精神、民族性格、民族风俗习惯等,分析了朝鲜族小说所表现的民族"寻根意识".  相似文献   

9.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朝鲜族人民的前进方向,引导他们走上革命道路,带领他们获得了民族的解放。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朝鲜族人民的解放。  相似文献   

10.
历史是属于人民的。中、朝人民几千年的友好史册,既凝聚着汉族人民与朝鲜人民之间的血汗结晶,又载记着我国边区少数民族与朝鲜人民共同奋斗结下的友谊硕果。朝鲜《李朝实录》,以大量、丰富的史实,生动地描绘了明代女真族与朝鲜族的友好历史。它通过明代女真族与朝鲜族的历史活动,在中、朝人民之间搭起了又一座友谊之桥,这种友谊是很值得回顾的。本文拟就明代女真族与朝鲜族的相互接近,经济交流,通婚、语言交往和风俗的相互影响,以及朝鲜族在清帝国草创时期的历史贡献等,谈一点个人浅见,望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1.
1941年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为了实现变东北为"大东亚粮谷兵站基地"的目的,便强制粮谷购销,即推行所谓全方位的"粮谷出荷"政策,变本加厉地搜刮粮食,给东北人民尤其是延边地区水稻产业的主导者———朝鲜族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相似文献   

12.
清前中期,中朝边界封禁甚严,越境牟利多被处死。近代以来,朝鲜多遇灾荒。贫苦无依的朝民冒死越境,潮水般涌入中国境内。对此,清廷先是驱逐,后又令其“剃发易服”“领照纳租”,实行接纳政策。宣统元年(1909),清国籍法颁布。此后,朝民依法入籍,后逐渐形成境内的朝鲜族。  相似文献   

13.
东北沦陷时期,日本对东北朝鲜移民实行两种不同政策:1931年至1937年实行限制朝鲜人移民东北的政策.最根本原因有两条:一是为了稳定在东北的殖民统治;二是防止朝鲜移民与日本移民争利.1937年至1945年实行积极鼓励朝鲜人移民东北的政策.最根本原因就是利用朝鲜移民加强粮食生产,满足侵略战争的需要.无论那种政策,都是为其对外侵略扩张、掠夺并奴役东北人民和朝鲜人民服务的.  相似文献   

14.
1945年8月日帝投降后,国共两党在东北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在此过程中,国共两党对朝鲜人实行了截然不同的民族政策,不仅对朝鲜人的归国和定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东北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国民党视东北朝鲜人为侨民,制定了将其全部遣送回国的基本方针,对其财产则视为日伪遗产予以全部没收或扣押.结果,国民党“收复区”内的大部分朝鲜人或归国,或前往共产党“解放区”.与此相反,共产党尊重东北朝鲜人的民族感情和意愿,主张赋予他们“双重国籍”,在土地改革中给予其土地所有权,这为大部分朝鲜人放弃归国而定居中国东北创造了条件,进而使得他们自愿投入到共产党领导的东北解放战争的洪流中,并最终发展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新成员——中国朝鲜族.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延边朝鲜族纷纷离开家乡,走向城市,走向国外,导致大量人口的流失和朝鲜族人口的负增长,使中朝边境许多村庄"空巢化"现象成为中朝边境安全的不确定因素。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境外宗教势力违反我国相关规定,渗透到延边地区进行传教活动,他们动辄打着保护"难民"的名义,与非法越境的朝鲜居民取得联系,严重扰乱我国边疆的社会秩序。对此,我们应加以防范。  相似文献   

16.
朴氏村落的朝鲜族能够长期保留本民族意识的原因有三一是受农耕文化的影响;二是具有民族自强性;三是由 于小聚集点和朴氏磁场的作用.朴氏能从其他民族复归原族,都是党的政策好.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金马朝鲜族村为个案,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散居地朝鲜族人口流动的特点,探究了朝鲜族散居人口流动的原因以及由此导致的朝鲜族社会变迁和产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就契丹民族在文化上的民族性、地域性、同化性和多元性进行了详尽的论述。契丹民族为了民族的发展和延续,创造了自己本民族的文字,由于地域上的特殊地理位置,造就它服饰上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