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通过不久前发现的一九一九年北洋直系军阀吴佩孚与西南军阀签订的军事秘约,以及一九二○年西南军阀的“联直制皖”策略两个实例,说明南北军阀本质是相同的。一袁世凯死后,皖系军阀段祺瑞控制了北京政权。孙中山愤于皖系军阀的飞扬拔扈、倒行逆施,决心维护临时约法和国会,从一九一七年下半年起揭起了护法运动的旗帜,宣布出师北伐。段祺瑞北京政府决定派兵南下,与护法军作战,于是爆发了护法战争。其时,南方护法军组成了粤、湘、桂三省联军,以广西督军谭浩明为联军总司令。而北方则是直系军阀吴佩孚打先锋。湖南成为南北双方争夺的主要地区,护法战争集中在湖南衡山、宝庆、长沙一带进行。护法军先胜后败,延至一九一七年十二月,直系吴佩孚先后攻占长沙、衡阳等地。在战争进程中,南北双方的内部都发生了重大变化。首先,在北洋军阀内部,皖系和直系的矛盾表面化了。段祺瑞欲以直系力量实行其“武力统一”政策,直系冯国璋等人则不甘心为皖系卖命,却在宣扬愿以“和平”方式解决西南争端。其次,南方各省,滇、桂等系军阀表面虽然“拥护”护法,而骨子里却在为自己扩张地盘打算,给孙中山为首的护法军政府制造了种种困难。直系军阀一鼓吹以“和平”方式解决西南争端,即得到以桂  相似文献   

2.
试论直皖战争直胜皖败的原因及其后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皖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北洋军阀内部直系和皖系军阀之间争权夺利的不义之战。以曹锟、吴佩孚为首领的直系军队和以段祺瑞、徐树铮为头目的皖系军队,于一九二○年七月十四日至十八日以北京近畿一带为主要战场,进行了为时五天的直皖战争,它以直军全胜皖军惨败而告结束。直皖战争波及全国,对当时及以后的中国社会深有影响。直皖战争“冷战”长达二、三年之久,而“热战”不过五天时间。直军为什么能大胜?皖军何以迅速崩溃?有的人认为,这是大总统徐世昌等人密谋削皖的结果;有的人认为,主要是皖军在军事战略上没有将重兵投入夺取天津所导致的。关于直皖战争后果,人们普遍是以“军阀混战,祸国殃民”的传统认识为认识的。我则另有看法,论述于下,敬请指正。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失败后,出现了南北军阀勾结的局面。而这种勾结,又以直系军阀吴佩孚与湘、桂系军阀签订的《湖南停战协定》为肇端。因此,探讨《湖南停战协定》酝酿、签订的过程及其影响,无疑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南北军阀勾结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4.
1924年9、10月间,以曹锟、吴佩孚为首的直系军阀与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军阀再次交手.出人预料的是.在实力上占优势的直系军阀却失败了.有人认为,是奉系战胜了直系;也有人认为.是一些偶然的因素导致直系当时的失败.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直系垮台呢?笔者认为.直系的垮台,不仅仅是它当时面临着的种种困难,更重要的是在“五四”运动以后,人民革命的思潮已开始影响到了军阀集团的内部,从而间接地冲击了军阀的统治.  相似文献   

5.
一东北军空军从其产生到消亡只有短短的十年历史。这十年中,它大致经历了草创、拓展、扩充、队制四个时期。 1.草创时期(1921年1月~1923年9月) 1920年7月,直皖战争爆发。张作霖打着“武力调停”的旗号,协同直军与皖军作战。战事以皖军失败,奉直军阀同掌北京政权告终。是役,张作霖虏获甚多,其中包括经由汤玉麟从直系手中分润“南苑飞机12架”,均分别装车“运往奉天”。这些飞机除有3架亨得利佩吉式旅客运输机外,余皆  相似文献   

6.
一、参加北伐1926年唐生智决定参加北伐,率师进入长沙,赵恒惕通电辞省长职,投奔汉口吴佩孚,赵部湘军第三师师长叶开鑫退往湖北通城,依靠吴佩孚的力量,纠集豫、湘、赣三省军阀宋大霑,李荫森、唐福山等廿余万人,组成“讨贼联军”,叶任总司令,三路入湘,号称“讨赤讨粤”,唐生智部一时处于不利地位,广州大本营派出第四、七两军北上援唐,第四军叶挺独立团,第七军尹承纲团先行出师。唐生智将所部扩编为四个  相似文献   

7.
1924年秋的韶关北伐,是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后,孙中山亲自督师的一次“讨直”军事斗争。由于这次北伐行动是与“皖段”、“奉张”等军阀一致动作等方面的原因,至今未见专文论述。现笔者拟对韶关北伐的动因、性质及此间孙中山与段祺瑞、张作霖之关系等问  相似文献   

8.
<正> 1927年7月,是国共两党第一次由合作到分裂从而也是大革命由胜利到失败的转折点。由于这个转折,才酿成了国共合作历史上的一场悲剧。那末,大革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很多学者认为“敌强我弱”是其主要原因,这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大革命的对象是北洋军阀,大革命的首要任务是消灭封建军阀的反动统治,实现“南北统一”。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正式出师北伐,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长江流域,皖系、直系军阀土崩瓦解,吴佩孚、孙传芳落荒而逃,奉系军阀张作霖如惊弓之鸟,躲进了自己的“老巢”。这充分说明当时革命力量足以推翻旧军阀的反动统治,怎能说是敌强我弱呢?或许有人讲“敌强我弱”中的“敌”,还应把国民党新右派蒋介石、汪精卫包括在内。但是,把国民党新右派当作革命的对象是在土地革命时期而不是在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时期。因此,我认为应该把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国共统一战线的破裂,即国共分裂才是大革命失败的标志。  相似文献   

9.
吴佩孚之死引发了社会舆论的轩然大波,从中深刻折射出抗战时期复杂的政治环境.各方围绕着吴佩孚因何而死、是否附逆及其历史功过展开激烈争论.日伪方面指吴佩孚之死为正常病逝,重庆方面则坚称吴氏系死于日方毒害.关于吴佩孚对“和平运动”的态度,日伪和重庆方面更是各执一词,互相攻讦.双方皆高度评价吴佩孚,不过侧重点却大相径庭.此外,中共和部分其他媒体亦表达了对吴氏之死的态度.因此之故,作为“过气”政客的吴佩孚在其身后一度又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0.
1920年7月爆发的直皖战争,以皖系的失败,直奉两系的胜利而告终。皖系之所以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其参战主将曲同丰在关键时刻被俘投降,应该说是主要的原因之一。曲同丰原为皖系边防军第一师师长,直皖战争爆发时,段祺瑞任命他为皖军第二路军司令兼前敌司令,率部驻京汉线。7月18日,他和他的师部人员于前线被俘并投降直系吴佩孚,这是客观事实。当时,直系头子曹锟曾就此事通告其前敌各军:“边防军第一师完全溃败,师、旅、团长等归向来保”。曲的被俘,使战场形势急转直下,终于造成直军转败为  相似文献   

11.
<正>1924年10月23日,冯玉祥在北京发动政变。11月13日,孙中山离粤北上。孙中山北上无疑是应冯玉祥国民军和段祺瑞、张作霖皖奉军阀等反直派的邀请,共商国是。除此之外,他的北上更有其深刻的主观动因,即孙中山国民党人联合冯玉祥拟实行“中央革命”的设想。  相似文献   

12.
衡阳撤防在直皖关系发展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1918年-1920年间,湖南前线吴佩孚等直军将领由提请撤防到全部撤军,此中全过程集中折射出直皖关系由基本共存到势不两立的本质性演变.皖系最终陷入全面孤立,直系以此为转折点,成为北方政局演变的主导力量.这其中,皖系核心层唯派系利益是图,极端自私的决策与失当的应对举措是影响直皖关系演变的主要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3.
“财政是维持统治阶级权力的工具,北洋政府的垮台,我们从它财政的破产中也明显的表现出来。”而一战胜皖,再战胜奉,曾经把持了北京政权的直系军阀集团的覆灭正是这一结论的例证。本文仅从分析这一时期的财政危机状况来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4.
自从去年第一期《人物》杂志刊登了一篇回忆吴佩孚晚年在北平生活的文章说“吴佩孚拒当汉奸保晚节”之后,一些报刊接着又作了摘要转载。持此论者的根据主要有四点:1、1938年年中,日本帝国主义为摆脱侵华困境,实行“以华治华”方针时,曾挑选吴佩孚出面组织全国性傀儡政府,吴虽然参加了活动,但这是日方主动的。2、吴为做傀儡事,曾提出了一些不能为日本侵略者所接受的要求和条件。3、日本侵略者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展“吴佩孚工作”,吴“迟迟不肯就范”,最后死在日寇、汉奸手里。  相似文献   

15.
马福祥及其侄马鸿宾、其子马鸿逵三人,回族,祖籍甘肃河州韩家集阳洼山(今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此三人自1912年至1949年,先后统治宁夏达三十余年之久,故人们习惯称之为宁夏三马。宁夏三马作为一个中国家族军阀集团,最早孕育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诞生于民国元年(1912年),最后覆灭于1949年,即横跨清朝末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和国民党新军阀统治时期,其生存之长久,实为中国近现代军阀史上罕见现象!但是,如果从军事实力及所统治的地盘而论,宁夏三马在军阀如林的旧中国,则不过是个弱小者。这里就提出一个问题:在军阀如林、混战频繁的旧中国,诸如张作霖、段祺瑞、曹锟、吴佩孚以及滇系唐继尧、  相似文献   

16.
《学术月刊》去年第5期发表了郭剑林同志的文章:《孙中山与吴佩孚》.郭文对孙中山后期与各派军阀周旋、斗争的历史做了较细致的描述与研究.这对于中国近代史、辛亥革命史的研究都将是有益的贡献.但是,有个别论断,值得提出来就教于郭剑林同志及各位专家、同行.  相似文献   

17.
五四运动不仅是民族矛盾激化的产物,也与军阀之间的内讧有很大关系.在这次运动中,工人、农民、商人等相继投入,军界也参与进来,吴佩孚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是北洋军阀内部所发出的异声,作为统治阶级的一员骁将,他支持五四运动的行为令人费解.经过深入探究,我们了解到他心灵内处的民族主义爱国情结是他支持五四运动的根本动因;军事力量与政治权力对比的不均衡,是吴支持五四运动的又一原因;为直系崛起捞取政治积累是其支持五四运动的根本目的.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吴佩孚支持五四运动的原因是复杂的,所以用唯物主义的观点辩证地评价这个历史人物,有助于我们加深对这一历史事件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吴佩孚是北洋军阀集团中具有强烈政治野心的少壮派人物 ,他不仅时刻抓紧兵权 ,扩大兵权 ,而且日夜梦想“武力统一” ,以攫夺最高的政治权力。直皖战争胜利后 ,他就曾连续倡议召开“国民大会”和“庐山国是会议” ,其目的就是要以此取消当时的南北两政府 ,尝试着另组一掌握政治极峰的政府。然而那时他的军事实力还未能达到一呼百应的程度 ,而且还有在北洋军阀集团中鼎足而立的奉系势力在障碍着他实现梦想。因此 ,他的种种政治企图都失败了。 1 92 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以直胜奉败而告终后 ,直系势力迅速扩大 ,直接和间接占据着直隶、河南、湖北…  相似文献   

19.
谢本书、冯祖贻两位同志主编的《西南军阀史》第一卷出版了。初读这本书,即使人感到这是一部具有开拓性的成果,一部具有独自创见的书。简言之,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富有开创精神。长期以来,军阀史的研究,尚未突破史话和小册子的范畴,而对西南军阀史的研究,则更为薄弱,几乎处于空白状态。本书全面系统地对西南军阀早期的历史进行评述,达37万言,颇具规模。除《前言》外,分《清末西南与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时期的西南》、《西南实力派与护国战争》、《护国战争后的军阀割据》、《桂系和滇黔军阀扩张》、《西南军阀与第一次护法运动》、《南北军阀的勾结》、《唐继尧的“收束”和陆荣廷的“退让”》等八章。条分缕细,纲举目张,对西南军阀形成的背景及其形成的过程,和以唐继尧为首的滇系、陆荣廷为首的桂系等西南军阀各派系的活动,进行述评。上起清末,下至民初1920年前后。其所涉及的内容,可以说是西南军阀史上相当重要的时期。读了这本书,对西南军阀的历史发展及其原因,将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据知,《西南军阀史》全书共三卷,其二、三卷正在修订过程中,其  相似文献   

20.
武人干政为北洋时期之政治常态。而吴佩孚驻湘期间之干政,异于其他军人、政客。在中国分裂为北京、广州两大政府体系的情况下,他联络南北,倡导和平;他附和南方,标榜维护临时约法、反对安福国会的政治立场;他公开支持旨在维护国家主权的反日民众运动。其此种政治作为不仅对北京政界造成冲击,亦受到舆论界关注,由此,他由一名普通军人,成为被各界广泛瞩目的政治新人。实现南北和平、维护临时约法、捍卫国家主权为同时期中国社会的公共论题,其政治制高点地位的确立,亦成为直皖战争中直胜皖败的一大要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