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华 《社科纵横》2008,23(9):16-18
江泽民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验总结思想,这种经验总结思想在多方面展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继承和发展了我党第一、二代领导核心的经验总结思想.研究他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验总结思想,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历史进入新世纪,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13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农业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快速发展,农业劳动力大量向非农转移;农民收入增长的渠道进一步多元化;农村、农业、农民的发展对城市、工业的依赖进一步提高;中国农业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更加直接地面对国际的竞争。但中国农业薄弱、农村落后、农民贫穷仍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最大的难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的重大理论创新和战略部署之一,既有对经典作家思想的继承,更有新的发展,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大致经过三个阶段。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内容丰富的新农村建设思想,这些思想或观点主要体现在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中共中央重要会议及中共中央文件中。这些思想或理论涵盖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等各个方面,这不仅构成了新的理论体系或思想体系,而且为马克思主义东方农民问题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和增强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强调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地位,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 新观点、 新论断.对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作用、 根本任务、 重点内容、 基本原则、 基本方法、 队伍建设和领导管理等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创新性的探索,有力地推动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发展,并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创新经验:尊重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客观现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继承与创新并举的价值理念等.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同志是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杰出的辩证唯物主义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在指导我国的改革开放实践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从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出发,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许多方面丰富和发展了唯物辩证法。尤其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处处闪耀着辩证法思想的光芒。当前,认真学习和把握邓小平的辩证法思想,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把握共性个性统一的辩证法,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 邓小平同志作为我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强调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的共性同中国具体实际的个性有机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道路,这是创造性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问题、解决矛盾的思想结晶,也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获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梁治平 《江右论坛》2007,8(3):57-60
毛泽东人口思想,作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的理论成果,是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为党和国家人口政策的正确制定提供了理论指导.而毛泽东人口思想作为一种思想理论,同样是历史的产物,有着其赖以存在主客观历史条件.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注重宏观意义上的社会发展现实,是五种社会形态依此递进的理论体系。宏观社会概念是横跨时间长的社会基本形态。另有一种微观意义上的社会概念,它指宏观社会形态在某一时期其人口、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社会结构、文化等方面呈现的微观的态势。微观的社会在某一时期内应该怎么发展,这在马克思宏观社会发展思想里找不到答案。邓小平在解决20世纪后期中国社会面临的发展问题时,把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将宏观意义上的社会观念予以微观的划分和区别,以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存在的问题,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的新模式。邓小平社会发展观奠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党的十八大报告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行了系统全面地论述,追根溯源,这是邓小平社会发展观结出的硕果。  相似文献   

7.
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同志坚持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当代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继承和发展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及指导思想、目标及任务、内容、原则、方法、载体等做了全新的探索,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国化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8.
宜春地区民政局制订了《进一步加强民政宣传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全区各级民政部门重视和做好民政宣传工作。一是端正宣传思想,强调坚持以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围绕改革、发展、稳定这个大局,以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权益为基本任务,以社会  相似文献   

9.
罗丽云 《探求》2009,(3):15-19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创立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国化的理论渊源,为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国化指明了方向。党的四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相结合,创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中国近代人口增长速度虽然十分缓慢,但相对过剩人口却有增无己。中国近代的过剩人口问题不仅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有着明显的差异,而且对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中国近代的人口城市化也与同期世界人口城市化拉大了距离,同时带有明显的殖民地色彩。在中国近代社会,人口城市化与工业化并未能够同步前进。文章最后指出,探讨这一问题,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两种生产”理论作为基本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是进行思想政治工作之所以行之有效理论前提,作者首先总结和梳理了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基本内涵,重新澄清了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科学性;其次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中国化发展历程,总结了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对当代中国的启示,以期在力证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科学性的同时呼吁学界辩证对待灌输方式的误区。  相似文献   

12.
谢双明 《社科纵横》2010,25(12):5-7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关于东方社会主义实践中农民问题的思想或理论,产生于不同的时代,是对不同国度社会主义实践中农民问题的分析和论述,他们的思想或理论既有各自鲜明的特点又有共同的价值取向。从理论上看,体现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东方民主革命的理论,关于改造东方小农的理论、关于消灭城乡差别(对立)的理论,关于东方农民不经受资本主义的苦难的初步构想等等都在后来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实践中农民问题的探索中得到很好的继承,如列宁的关于农民是无产阶级同盟军的理论、农民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依靠力量的理论,关于在俄国这样的小农国家怎样改造小农并引导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等等;斯大林个体农民改造的思想、集体农庄的理论等等;毛泽东的关于农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的理论、农业合作化的理论、以农业为基础的思想、城市支援农村的思想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思想。但由于俄国、中国都是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东方国家,革命胜利时由于战争或帝国主义的掠夺无论国家和人民手中的财富都消耗殆尽,在这样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尤其是解决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问题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与成败,列宁、斯大林、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勇气,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东方社会主义实践中农民问题的理论对当代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3.
当今,世界各国提出了有关人口发展的各种理论,人口转变理论就是其中之一。本文试图通过对人口转变理论的研究,分析中国人口转变的历程,概括中国人口转变的特点以及完成中国人口转变的途径. 一、问题的提出 人口转变又称人口革命,是指历史上由于出生率和死亡率的不同变化而先后出现的人口再生产类型的演变。我们将描述人口转变过程的观点和模式称为人口转变理论。 根据人类历史上不同时期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相对演化态势.人口发展历史可以归纳出以下三种人口再生产类型: (1)原始型: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相结合.自然增长率低而稳定,…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思想政治工作理论是以马列主义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为理论基础,以毛泽东、邓小平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为直接理论来源,在吸收中国传统文化和借鉴外国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  相似文献   

15.
李文 《浙江学刊》2002,(6):137-144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在人们对人口与经济资源与环境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尚处在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今后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面临的困难更为艰巨,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进行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具有更加突出的意义。本文从中国控制人口增长实行适度人口规模,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网络,选择现有益于人类健康又不影响资源永续利用方式和消费方式,推进就业结构的转换,走出一条适应中国国情的城市化路子等方面,就人口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16.
秦位强 《社科纵横》2007,22(6):118-120
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毛泽东提出了丰富的关于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思想主张。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国革命和建设必须依靠各民族人民的力量;要制定和实行正确的民族纲领和民族政策,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政治和文化事业;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毛泽东的民族理论,是指导我们党制定民族政策,开展民族工作的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思想,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核之一。其理论特色之一是对当令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科学把握,基于此,他得出了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的判断。其理论特色之二是发展了马克思关于落后国家发展道路的理论,为中国社会制度跳越卡夫丁峡谷后在生产力上赶超发达国家找到了改革开放之路。其理论特色之三是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的创新,提出了开办经济特区、在扩大对外开放中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十分重视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改进和创新,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的思想指导和理论基础;部署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为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重申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深化并细化了民族精神教育,提出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极大地丰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内容;确立了"以人为本"和"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新理念,充实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原则.并且,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形式开展党内教育,以颁布中央文件和召开中央工作会议的形式推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以创立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形式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与理论教育,从而开辟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在老龄工作中实践“三个代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不仅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而且是做好新时期老龄工作、发展老龄事业的理论指南。  相似文献   

20.
张新平 《创新》2019,13(3):74-82
新时代中国特色生态经济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美丽中国的理论基础,深刻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生态经济理论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国梦具体实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文章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生态经济理论基本内容出发,遵循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架构,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生态经济思想进行理论体系构建的可行性、合理性及时代性进行了探究,这对进一步贯彻和落实习近平生态经济思想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