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性丑闻是可怕的,而性丑闻政治表面看来更可怕,其实却是个好东西。性丑闻要转化为性丑闻政治一类的好事,需要靠一套成熟的法治文化与实践。  相似文献   

2.
《东西南北》2013,(5):18-19
法国:对自己的家庭不忠不一定对自己的国家不忠 2006年出版的《性政治》一书,详细披露了法国政治家的恋爱生活,作者克里斯托弗·迪布瓦表示:“所有政治家都表现得作风严谨,其实几乎所有的法国男性政治家都会沉溺于女色。”  相似文献   

3.
1998年,注定是风流总统克林顿尴尬的一年。自谋拉·琼斯控告克林顿性骚扰后,他又卷入了与白宫前实习生菜温斯基的性丑闻之中。总统的风流孽债很快将遭到报应,但是从这纷纷扰扰的性丑闻中,我们可以对美国的政治运作和美国人的性观念有初步认识。性骚扰了政治,抑或政治区扰了性?百余年前,托克维尔对民主国家发出了震耳欲聋地警告,实际上,民主国家的生活中有一个极为危险的转变过程:当这样的国家的物质生活享乐爱好发展得快于其文化和自由习惯的发展时,就会出现一个人心激动而且似乎不能自制的时期,人们一看到新的物质生活享乐,就…  相似文献   

4.
郭剑鸣 《学习与探索》2012,(2):43-48,163
社会转型期的不确定性决定着政府规制改革的理念、力度和方式的混沌性,进而导致了企业经营政策性环境的不确定性.在这种社会境遇中,企业和政府都有加强互动和交换的动力和压力.因此,中国企业政治行为存在合法性的空间.但是,受社会转型衍生的制度漏洞和公共文化嬗变等因素的约束,企业政治行为又潜藏着大量的违规性问题,为社会民众所诟病.化解这一矛盾的路径不应是限制企业政治行为,而是要强化对企业政治行为中政企双方的监督和规范,引导其发挥正效应、减少负效应.  相似文献   

5.
庞骏 《阅江学刊》2010,(3):95-100
行马是建筑物周围或门前的一种空间屏障设施,它本是战国时期的军事防御设施,至汉魏六朝逐渐演变成都城诸门、宫城诸门、公卿府邸等建筑物门外的空间屏障物,其功能也转化成分隔建筑物内外空间及政治权限的实物标志。例如宫城内外的监察权限通常是用“行马”这一特定概念来表述的,“行马内外”实际成为区别宫城内外两个不同空间管辖权的特定语言。都城门外、公卿府邸门外等设置的行马,其政治特权亦然。行马建筑设施的强化突出了统治者在城市空间划分和对主体“人”的行为进行约束这两方面的控制,凸显了皇权政治行为空间的等级性和文化象征性。  相似文献   

6.
几世纪来人们屡次试图用生物学理论或生物学的譬喻去解释政治行为,如霍布斯所写的《利维坦》.到本世纪二十和三十年代,产生了一种相反的看法.许多社会科学家在人与其他动物之间划了一条严格界线,认为其他动物的行为大都是由本能决定的,而人的行为则几乎都是从学习得到的,与生物遗传很少牵连.华特逊一派行为主义者则模糊  相似文献   

7.
对政治艺术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治艺术是具有审美性、实践性、创造性、巧妙性和实效性的政治技术、政治作品和政治行为.政治艺术与政治权术存在着本质区别.政治艺术在政治生活中不仅具有政治审美价值,同时也发挥着指导政治实践、塑造政治人格、激励政治热情、创造政治效能等重要作用.通过一定的方法和途径可以孵化和培育政治艺术.  相似文献   

8.
个体经济行为有两种研究范式一种是从个体行为的利己性出发的利己主义模式,一种是从个体行为的利他性出发的利他主义模式.市场经济中个体行为的利己性与利他性应该是和谐统一的.中国经济及制度改革的中心应围绕着这一方面展开,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引导个体行为的利己性与利他性达到统一.  相似文献   

9.
正罗南·法罗何许人也?怎么能拿到如此多的一手资料,又怎么能有勇气和好莱坞最有权势的制作人斗?揭露韦恩斯坦的恶行掀起这场讨伐战的人,是3名记者。2017年10月8日,《纽约时报》记者和NBC(全美广播公司)的一位男记者。尤其是这位男记者罗南·法罗,他在《纽约客》杂志上发表了整整8页的调查稿,从证人到受害者  相似文献   

10.
李为刚  刘永哲 《社科纵横》2008,23(10):155-156
逆反行为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常常导致大学生偏离社会主流思想,使思想政治教育陷入困境.本文深入分析了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的涵义和特征,逆反行为产生的原因,以及预防和消除逆反行为的方法和措施.以期排解思想政治教育中遇到的难题,规避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逆反行为.  相似文献   

11.
政治心理学的视野:政治行为与人格董敏志本文从政治心理学的角度,考察了政治行为与人格的关系。作者认为,人格是个体或集团政治行为的心理基础,也是政治行为特征的内在根源;而个体或集团的政治行为反过来又影响了人格的形象与发展。因此,按作者的意见,从长远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论政治和谐与政治合法性的新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和谐社会不是一项简单的时代性任务,而是一项巩固政治合法性来源的基础性工程。建设和谐社会是由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上升到政治发展的战略性规划。后发型国家政治发展中所面临的合法性威胁,在一定意义上,正是由于他们寻求合法性的模式出现了偏差。从解释性合法性、绩效性合法性向和谐性合法性转变是后发型国家摆脱合法性危机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政治人类学是西方新兴起的一门学科 ,它试图用文化人类学的理论、方法研究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 ,从而总结出政治的本质和政治发展的一般规律。其与政治学的主要区别在于理论基础和研究对象不同 ,政治人类学的理论基础是文化人类学 ,研究对象主要是原始社会中的非正式权力关系。其研究方法主要有起源分析法、结构 -功能分析法、过程分析法和行为分析法等  相似文献   

14.
政治效能感与公民对于政府、政治体系的感受直接相关,其反映出公民对政治的感受程度。要研究公民的政治态度到底如何,政治效能感是绝不可忽略的变项。同时,政治效能感对公民政治参与的强度、归因方式、行为的选择有着重要的影响。提升公民的政治效能感,积极推进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需要通过培育参与型政治文化、积极发展基层民主、提高政府的回应性、推动公民政治参与来提升公民的内在政治效能感,通过确定合理的政治参与目标、广泛接触大众传播媒介、积极参与各种社团活动、学习替代性成功经验来提高公民的外在政治效能感。  相似文献   

15.
企业政治是一般政治在企业中的延伸、演化而形成的一种带有很强的经济性的政治关系和政治行为的总和,具有微观性、经济性、交叉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它涉及企业职工在企业中的地位,企业的权力结构与机构设置,党、政、工三者在企业中的权力地位和相互关系,企业集团与政治,企业与政府的关系,跨国公司与政治等许多问题。它与企业管理理论虽有最密切的联系,但在研究对象和范围、基本任务等方面有明显的区别。在深化企业改革的今天研究企业政治,对于企业权力结构的合理建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化、应用政治学的加速发展等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刘军 《学术交流》2007,(11):46-51
对政治行为进行解释和理解的关键在于考察其社会背景和社会网络,这一点近年来得到西方学者的重视。西方政治网络观认为,政治行动者之间的关系网络以及行动者在网络中所占据的位置,对行动者及其群体的政治行为以及政治态度等具有重要影响。从"关系网络"的角度对选举行为、政治参与、社会运动、权力结构等进行分析,可以加深我们对政治现象乃至一般社会现象的理解,可以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进而超越传统的二元对立,并带来新的洞见。  相似文献   

17.
晚清谴责小说对社会政治的批判,是借助于特定的书写方式而得以完成对社会生活、政治的想象性介入.影射性叙事即是其中一种政治修辞的策略.影射性叙事是指作者通过文本表层的叙事内容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强烈类比性,较为隐性地表达政治内容.作为一种政治修辞,影射性叙事改变了其仰视庙堂的政治希求心理和温柔敦厚的美学品格,而表达出一种政治批判的自由宣泄和游戏庙堂的世俗化美学趣味,同时它也开启了现代小说直面现实、关怀政治的现实主义创作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8.
贞观政治体系中行为管理原则的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理行为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研究方法之一是积累历史和文化个案,以便通过解析特定区域或特定时代的行为方式与习惯,寻找带有普世意义的管理原则和方法。以唐朝贞观时代出现的组织管理行为雏型作为个案,通过分析,不难透视出"贞观政治体系"在处理组织行为上的三项原则:有效沟通原则、层级沟通原则以及沟通的维护原则,并对这三项原则在落实分权授权、制约权力泛化和加强组织高内聚方面的作用进行诠释。通过对古代组织行为管理的系列研究及与现代价值进行比较,有助于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行为管理规律。  相似文献   

19.
青年政治行为对战后日本政治进程的影响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刘杰战后日本的政治进程是一条从战前法西斯军国主义迈向民主政治、在国际上争当经济大国和政治大国的轨迹。麦克阿瑟的民主化改革和战后日本的经济发展在这一进程中分别起了外部强制规范和内在保障作用。但是,对...  相似文献   

20.
青年的网络政治参与对政治意识发展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青年的精英意识意味着青年政治意识的责任化,参与精神意味着青年政治意识的实践化。青年政治参与主要表现为网络政治参与,但尚存在群际隔离与互动失序、政治冷漠与政治热情相交织、政治态度倾向上的不满意度及从众性偏激增加以及网络行为的娱乐化、看客心理与"政不关己"的集体无意识等局限与误区。对于青年的网络政治参与,应当以社会利益激发其网络参与动机、引导参与方向,通过教育使青年网民成长为"组织化的公众",训练思想政治教育者成为在线"意见领袖",建立引导网络政治参与的青年教育"在线联合体",并从法律、道德、技术等方面对青年的网络表达进行多向度、发展性规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