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张品 《社会工作》2011,(4):78-81
跨学科研究是城市社会学学科建构的重要途径.由于城市社会的多系统性,学科划分的局限性和城市社会学研究的问题取向,城市社会学自诞生起,经历了芝加哥学派的生态学研究,新城市社会学的政治经济学思考,以及当下多学科综合的微观研究.城市社会学依据跨学科研究特定的方法和路径,知识存量不断丰富,交叉学科得到发展,学科结构日趋完善.展望...  相似文献   

2.
张品 《社科纵横》2010,25(6):87-89
空间研究成为近几年城市社会学领域的一个热点。通过对城市社会学空间知识史的回顾与总结,整理出空间理论的核心基础,使之呈现出社会学的学科属性,同时认清空间转向的作用和影响,确定未来空间研究的方向和任务,对于城市社会学的研究与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项义华 《浙江学刊》2023,(6):185-192
本文在学术史研究的基础上,对文学研究与哲学、社会学、历史学等相关学科的关系作了比较深入的梳理。认为对文学特性的探索,与文学的跨学科研究是相辅相成的。目前文学跨学科研究存在的问题,并不在于跨学科研究本身,也不仅仅在于理论思维的缺失和方法运用的不当,而更在于学科体系的缺陷和科际整合的不足。文学跨学科研究要取得新的突破,必须明确把握学科定位,深化对各相关学科的理解,找准文学与相关学科的交叉面和契合点,把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更加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强化科际整合。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研分工细化和专业化的发展,单一学科领域内研究的课题内容日渐丰富,传统的学科分类使学科多样化发展受到限制。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科研究不足以解决众多社会问题,因此跨学科研究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学术界对跨学科研究的需求愈发明显。本文探讨了高校中的跨学科研究,跨学科在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并对德国的跨学科研究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5.
苏联《国外社会科学文摘(哲学与社会学类)》1984年第1期刊载民主德国学者论述跨学科问题的文章。文章指出: 从中世纪中期起,跨学科问题就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跨学科是对学科这一概念的补充,只要学科得到确定,跨学科亦能加以确定。科学学科的特征是:(1)具有特殊的研究对象和综合性课题;(2)有一套特殊的研究手段;(3)具有关于被研究对象的知识系统;(4)拥有科学团体以及训练和培养该科学团体新成员的特殊系统。文章说:科学史向我们展示出三种跨学科研究的主要类型:(1)“边缘科学”的产生;(2)综合性研究领域;(3)从各种学科的方法中产生的新兴科学(如控制论)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许多学者已注意到 ,有各种各样的学科和知识领域开始涉足数字文化、因特网研究或网络文化研究。然而不幸的是 ,大多数这类研究项目都仅限于特定学科领域 ,例如通信、文化研究、英语和社会学等 ,很少有跨学科的研究目标。这些研究尽管产生了一些有趣的和有学科基础的研究成果 ,但是不能从学科的交叉中获益。到目前为止 ,从事对这方面问题研究的大部分学者都很关心这个领域的名称问题 ,只有少数学者关心这个正在形成的领域的政治方面。虽然这方面的研究存在着不同学科领域的争端 ,但是各种交叉学科或跨学科研究产生的看法十分重要 ,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7.
在十年来企业改革的探索中,社会学对企业组织结构问题缺少关注,未能在战略决策的理论参与上发挥应有的作用,也因之延误了学科自身的发展。应当说,企业作为现代产业社会中的基本社会组织,决定了自身的变革与发展离不开社会学的介入,同时,以企业为中心的城市综合体制改革,又为社会学学科发展介入理论与实际间的“中层研究”带来了契机。基于这一价值认识,特就企业组织结构的社会学研究提出以下浅见。一、研究的意义运用社会学的观点、方法研究企业组织结构,具有实际应用与学科建设两个层面的意义。首先,与商品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充满生机和  相似文献   

8.
自从党中央作出了开放和改革的战略决策以来,继广大农村之后,我国广大的城市,首先是沿海开放城市,出现着许许多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如何及时地总结和研究这些新变化、新情况和新问题,加快沿海开放城市社会发展的步伐,是形势发展的需要,是我国环太平洋沿西一带黄金海岸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学学科本身发展的需要。由此,上海大学文学院、上海市社会学会和《中国城市导报》社发起组织了全国首次“城市开放和社会发展”研讨会。研论会于1985年11月18日至22日在上海举行。来自16个省市的70多位社会学工作者、党政机关和政策研究部门干部、高校师生参加了会议。上海社会学学会副会长、上海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李庆云代表  相似文献   

9.
杨建华 《浙江学刊》2007,(2):179-184
学科的精神品格是由学科的使命、学科的意识、学科的理想、学科的理论、学科的范式及学科的规范等构成,它是学科的灵魂,学科发展的支撑,也是学科走向成熟和繁荣的标志之一。社会学具有什么样的精神品格?这种精神品格对中国社会学的发展具有什么样的价值?这在今日中国迎来了社会学的春天的时期,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本文在对中西方社会学的发展进行缜密研究和认真反思的基础上,提出社会学有着由社会批判与社会建构的学科意识、直面现实的理想主义情怀、富有想象力与严谨规范的科学气质所构成的学科精神品格。新的世纪,新的召唤,社会学者只要执着和弘扬社会学的精神品格,一定能推动社会学的长河在新的世纪卷起更加瑰丽澎湃的学术和思想大潮。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法国的跨学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学科研究是未来科学发展的主要方向和动力。实现科学研究的跨学科性是科学自身发展的需要 ,也是法国乃至全球经济和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进入新世纪之后 ,法国跨学科研究已颇具规模和水平 ,并从多学科研究阶段发展到跨学科研究阶段 ,目前正向着更高层次的交叉学科研究阶段迈进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 To determine the extent of the urban school "digital divide"—the varying provision of computer technology to students of different races and classes—and whether it has changed in the 1990s. Methods . Ordinary least squares and logit regression analysis is conducted on the 1995 Council of Urban Boards of Education survey, encompassing 72 urban school districts. Results . Districts with a higher percentage of African American students provided fewer computers per student, whereas community educational level, family income, and Latino enrollment had no effect. On the other hand, districts with more African American students reported recent decreases in the student-to-computer ratio, and comparisons with recent research suggest that the magnitude of this digital divide has decreased. Conclusions . Urban school districts appear to be addressing the digital divide, although inequalities in computer access remain.  相似文献   

12.
魏伟 《社会》2008,28(1):77-77
在西方学术语境中,都市运动(或称都市社会运动)代表了和主流社会运动研究截然不同的学术和理论传统。都市运动成为近年中国社会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但没有被置于一个系统的理论框架之中。本文从批判性地考察中国学者对“都市运动”这一术语的“借用”开始,然后对西方的都市运动研究的理论脉络进行梳理,突出揭示都市运动研究和主流社会运动在理论观点和研究旨趣方面的差异。文章认为,西方都市运动研究注重学者参与和立足社区的传统,对今天中国的实证研究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适应城市化发展的要求,需要建立城市综合功能GIS.城市综合功能GIS的应用模式为办公自动化、科研和社会化服务.开发程序主要是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实施与评价等.在GIS开发中应注意框架结构、开发模式、标准化、系统升级、难度与进度以及建库投入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城市综合管理问题是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在城市化进程中所遇到的特有问题,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是我国城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突破口。从试点发展至今已经十六年,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仍然面临着管理和信任危机。要走出城管执法面临的困境,必须转变执法理念,加强城管执法队伍建设,规范执法程序,完善法律保障机制。本文以广州城管建设为例,分析了我国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面临的困境,对今后城管体制改革和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财政政策反周期运作与北京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政策应对经济发展实行逆向调节,以此理论为依据,对北京市经济发展及其财政收支状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北京市的财政政策存在诸多问题。文章从财政收支弹性系数和可持续财政收支两个方面对目前北京市财政政策和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6.
鲍磊 《社会》2014,34(5):174-205
20世纪80年代前后,传记取向成为社会(科)学中众多转向或取向的一种。相较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由芝加哥学派引领的传记研究,这一取向的范围更为宽广。它关注个人经历、历史与文化之间的交互作用,反对奉实证主义为圭臬的社会科学研究,重视人的主体性与能动性。这一取向消解或者说超越了传统的二元论或二分法,促使社会学家反思自己的概念架构、研究方法以及书写实践。虽然在晚近的发展中,一些学者甚至提出了自传/传记社会学这一具有分支学科性质的指称,但这一取向还是“浮现中的实践”,尚处于晚熟状态,因此还存在不少争议,布尔迪厄甚至从根本上将传记视为一种幻觉。随着“传记时代”的来临,传记社会学势将成为一个开创性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7.
张江华 《社会》2015,35(4):134
20世纪20年代末至50年代初,人类学学科领域从传统的部落社会研究扩展到对文明社会的研究,费孝通与雷德斐尔德两位人类学家为这一转变做出了重要的开拓性贡献。本文梳理了这一过程的学术史,认为是这一时期人类学与社会学的结合导致两人不约而同发现“乡土”社会。两人都对文明社会研究进行了理论与方法上的拓展:在处理社区多样性方面,费孝通使用类型比较法,雷德斐尔德则提出了乡村-都市连续统模式;而在纵向社会结构方面,两人都提出类似的城乡一体的整体社会结构模式。本文描述了他们两人之间的互动与相互影响,并对二者的差异性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8.
吴志红 《求是学刊》2012,39(2):96-102
“经营城市”是对“城市经营”的狭义理解,是资金导向型的城市经营,在我国,“经营城市”的提出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和必然性,但是要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正确理解城市经营.以城乡规划为代表的行政规划与城市经营本应是相互协调发展的关系,但是在我国却经常表现为“经营城市”过程与城乡规划相分离,或者城乡规划因“经营城市”的需要而屡被修改,要改变这种状况不仅需要将“经营城市”还原为“城市经营”,同时也要对我国的城乡规划理念和相关制度进行一番改进.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 Two tacks are implicit in the seminal Chubb and Moe (1990) argument that education bureaucracies tend to be rigidified by democratic conflict. One emphasizes the vulnerability of urban systems to organized interests and community pressures; the other argues that urban systems are unresponsive and ossified bureaucracies. This debate contrasts with traditional assumptions of apolitical “professionalism.” The predictive power of these theses is examined for the case of school violence prevention policy. Methods. Ordinary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 analysis is conducted on the 1995 Council of Urban Boards of Education survey, encompassing 74 urban school districts. Results. Districts with greater levels of racial violence and violence against teachers had more school violence prevention measures. Levels of general school violence and district perceptions of school violence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s. Urban systems are quite responsive to interest group pressure as well as to high SES communities. The professionalism thesis is not supported.  相似文献   

20.
城市公共生活领域的扩大对城市社会公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城市社区公德正是塑造城市社会公德的前提。基于城市社区公德的主要内容,笔者以上海的社区公德现状为点,以我国城市社区公德现状为面,针对城市社区公德失范原因,提出城市社区公德建设应从外在和内在两方面人手,即外在完善城市社区公德建设机制,内在则强调提高社区成员个人的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