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社会-文化-历史的职业倦怠观认为,职业倦怠并不是某一阶段单一个体的突发状况,而是社会结构在个体身上的投影.现代社会结构的建立和形成,与我们中的每一个体息息相关,影响着现代人的生产、生活.世俗化与精神危机、社会分层及流动与职业追求、转型期的职业声望、科层制与现代企业组织理性化和现代生活方式等这些现代性的具体表征都对现代人...  相似文献   

2.
公民宗教不是具有独立建制实体和教义旨趣的宗教,而是一种“社会精神结构”的宗教性。公民宗教的形成和出现是有条件的,它是现代社会理性化和分化的产物,是传统宗教的世俗替代物,但并非所有的民族国家都有公民宗教,也并非所有的社会集团都能从他们的政治神话中创建神学。公民宗教是在宗教与政治充满张力的语境下提出的。《圣经》的神话式隐喻与罗马的共和德性是公民宗教保持活力的两翼。盎格鲁-美国式的公民宗教是公民以公民身份使公民宗教成为可能。公民宗教所回应的现代性问题是如何在个体化的社会中实现社会的团结。  相似文献   

3.
石亚  史天琪 《社科纵横》2013,(1):150-152
我国社会工作先行城市社会工作人才流失情况近些年在不断加剧,随着国内对社会工作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多,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倦怠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此为出发点,以社会支持理论为基础,试图通过深度访谈职业社会工作者,探究职业倦怠的表现、影响因素以及社会工作者的社会支持系统情况,从而丰富社会工作者职业倦怠的研究,为社会工作者构建一个完善的社会支持网络。  相似文献   

4.
归属感的匮乏:现代性语境下的认同困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认同是一种辨识过程,其目的在于确立自己的“身份”,找到自己的“归属”,从而达到对“我是谁”的确认。在前现代条件下,由于个体处于固定的、系统化的关系网络当中,自我通过自身在稳固秩序中所处的环节而获得确定的归属感。而现代化作为一项不断颠覆现有行为方式的进程,催生了个体的自我意识,导致了个体与共同体的相互分离。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在享受高度自由的同时,也面临着归属感匮乏和身份感模糊的困境,从而陷于对“我究竟是谁”的追问当中。认同问题在现代社会中凸显了出来。摆脱原子化的自我观念,建构一种共享式的新型人际关系,对于解决现代认同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潘爱军 《社科纵横》2009,(7):130-131
西方的现代性改写了中国的文化身份,重塑了中国的艺术景观。在这种现代性语境中,北京大学书法逆势而行提出了一种新的书法理念"文化书法"。可是,时至今日,大多数书法流派仍是跟着西方走,质疑传统、拥抱形式,书法界仍然处于一种文化偏执状态——书法无文化或书法反文化,书法不再审美,书法反审美。在这种全盘西化背景下,本文从"文化书法"提出的背景、审美内蕴及本体立场三方面切入这一时代的困惑,探讨在新世纪语境中,书法的未来方向性,强调"文化书法"是当前书法的一种文化思考,是当代书法承续传统精神后的一种新的发展可能性和未来方向性,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使用质性研究方法,访谈了13名社工,从社会性别视角下审视其职业倦怠状况,在Maslach提出的职业倦怠三维度(情感衰竭、去个人化、低个人成就)下进行分析.父权制文化的全面规训,使得工作者在服务过程中感受深深的无力感;男性逻各斯中心主义下对性别气质的筛查,使工作者采取去个人化手法,并贬损其工作价值感;工作者自身的社会性别身份也使其承受来自性别制度的压迫,阻碍工作者从自身的社会支持网络中获取补给力量,而裹挟进情绪耗竭的更深泥沼.  相似文献   

7.
李庆本 《求是学刊》2003,30(6):98-103
本文试图突破将中国等同于传统、将西方等同于现代的学术范式,以中国近代文学中的浪漫主义为主要考察对象,从浪漫主义与审美现代性的密切关联入手,揭示了审美现代性在汉语语境中产生的文化渊源、具体内涵、历史意义。以此说明审美现代性问题不仅仅是西方独特的文化现象,而且也是内在于中国美学发展的历程之中的。而在考察中国审美现代性问题的时候,就不应该仅从西方着眼,还应该考虑到中国文学自身因素,不仅要看到中国浪漫主义作家所受到的外国文化的影响,还应该注意到本民族文化的传承性在现代作家身上所发挥的作用以及所表现出的文化姿态。  相似文献   

8.
田鹏颖 《求是学刊》2007,34(1):46-52
现代性问题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焦点问题之一。现代性是一种价值取向,标志着现代化运动所追求的基本目标,是对现代化运动所倡导的那些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价值的提炼、概括和张扬。现代性的根据和基础是现代化的历史运动。而现代性一经形成,又规范、制约着现代化运动朝着“现代”的方向去演进。人们对现代性的关注已经从关于现代性的事实判断转向关于现代性的价值判断,这正是“现代性”成为“问题”的关键所在。如果只关注现代性的正面功能,而忽视现代性的负面影响,那么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将难以持续,中国的和谐社会建设就可能成为泡影。“后现代性世界”,实际上并不是也不可能是现代性之外的某种力量使然,而是现代性内在的超越本性的必然结果。因此,所谓“后现代性”并不是现代性的自我否定,而是现代性的自我完善、补充与提升。从自然技术与社会技术的关系看,解决这两种技术的“滥用”和“误用”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社会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9.
波德里亚认为美国是现代性的原创版本和实现了的乌托邦社会,而其他国家的现代性则是加了配音或加了字幕的版本.同时,波德里亚从美国所处的地理环境因素、美国人的哲学文化特性、宗教道德力量分析了美国现代性的特质的成因,进而揭示了美国现代性的矛盾性、后果及其出路.  相似文献   

10.
王桂妹 《学术交流》2004,(3):150-156
五四文化激进主义,作为中国历史现代转型期的主导价值倾向,也对20世纪文学现代性的实现构成深远影响。革命,作为五四文化激进主义的话语表征,为文学现代性生长提供了动力的同时,也因其线性思维方式把传统置于现代性的对立面,视"欧化"为惟一路径,从而造成文学现代性的缺失、启蒙。作为20世纪现代性的核心话语,赋予文学现代性精神内涵的同时,也因其对艺术与历史所做同构性理解而斫伤了审美,并因其对文学的工具化要求而使文学的独立价值难以呈现。  相似文献   

11.
本文回顾中国大陆社会工作实践历程,认为现阶段社会工作专业发展有强烈的机会主义特征,即社会工作专业作为一种新的社会治理技术,从业者试图在传统的体制内嫁接该专业。在这种背景下,社会工作实习生所处的系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笔者提出自我赋权的理念,并从个人、人际、社区或政治三个层次分析实习生面临的处境,并进一步提出实习生可以通过自我赋权的途径克服其所处系统的局限性,以获得成长。  相似文献   

12.
李文君 《社会工作》2008,(22):19-21
社会工作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必须加强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社会工作专业在中国迅速发展,但是社会工作专业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阻碍着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发展。所以要加快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和专业建设,就要做到从专业目标、专业市场、专业课程设置和专业培养模式全方位的人才建设体系研究。  相似文献   

13.
社会工作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必须加强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社会工作专业在中国迅速发展,但是社会工作专业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阻碍着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发展。所以要加快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和专业建设,就要做到从专业目标、专业市场、专业课程设置和专业培养模式全方位的人才建设体系研究。  相似文献   

14.
文章回顾了中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分析其发展的现状,总结目前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成效及存在问题,并对中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展开探索。  相似文献   

15.
李昌阳 《社会工作》2011,(22):51-53
本文以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资金支持的"播撒社工之种"社会服务行动工程为例,以桂林市、贺州市民政部门及其二级福利单位为服务行动点,从服务行动的缘起、宗旨、项目实施及相关讨论,探讨了民政系统的实际社会工作者专业转化的实现途径,即进行专业价值体系、专业方法、实务技巧的培训和运用"学中做、做中学"的互动学习模式,是较好的专业转化途径。  相似文献   

16.
李荣志 《社会工作》2009,(12):13-15
在国内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环境不完备的背景下,N学院社会工作系以国家政策背景为依据,充分挖掘本地潜力机构,开展专业实习多年,实习课程体系已初具规模。本文的目的在于更好地总结社会工作专业实习中的形式、手段、效果,分析实习机构的适合性,为国内的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线索。  相似文献   

17.
李同 《社会工作》2011,(20):15-18
社会工作助人实践中社会工作者和受助者之间的专业关系直接影响助人实践的成败。西方社会工作理论对专业关系有比较细致的研究和相对详尽的实务原则,现阶段的本土性社会工作则由于本土文化、专业发展阶段等因素的影响要求在实践中对专业关系的把握需要注意自身的特点。高度情感卷入、有条件的接纳、案主自决的适当介入和时间上的延展性构成现阶段本土社会工作实践专业关系的特点。社会工作者对这些特点的总结、理解和把握将推动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和制度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督导是社会工作服务体系中的重要角色,也是社会工作教育者专业化发展的趋势与方向。对于社会工作专任教师而言,成为督导不仅能够适应培养学生的任务要求,同时也适应于内地社会工作模式本土化的宏观需要并促进教师在社会工作专业领域内的自身发展。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如何促进社会工作教师成为有效的督导进行了尝试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陈怡 《社会工作》2008,(24):11-14
社会工作实践教育在社会工作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社会工作实践面临的现实处境是非常复杂的,尤其对专业社会工作发展刚起步的地方来说。本文通过对温州市某侨乡留守儿童社会服务基地建设的回顾,强调在社会工作实践教育中应回应处境中的多重需要。这些需要主要来自于政府、服务对象、督导者、学生。本文提出,要使社会工作实践教育持续地、良好地发展下去,必须平衡多种需要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