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点滴水事     
高雅麟 《社区》2009,(11):60-60
在记忆中.残存着一个无法磨灭的景象:那是在我很小的时候,母亲往热锅中加水时,发出“丝丝”的声音。我问母亲:“水为什么会出声呢?”母亲说:“那是水在哭呢。”那时.我没有上学.就在那间现在早已不在的破旧的小木屋里。从那时起.水在我眼里就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平和中伴随有几分多情,清贫中固守着几分执著,静态、聚集、张力、充盈……  相似文献   

2.
杨昆  黄永东 《老友》2013,(12):30-31
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但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双桥镇粮管所职工李云却是一位非同一般的“床前孝子”.他十年如一日照顾着全身瘫痪的母亲:他为了照顾母亲。今年35岁了还未结婚。今年年初.在南中央文明办主办、中国文明网承办的“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中.李云荣登孝老爱亲类“中国好人榜”。  相似文献   

3.
生命的力量     
曾静平 《社区》2010,(5):62-63
那个早晨。想念母亲的花开放了。满枝满藤地。遮天蔽日地开在我的心里。这些花朵开得坚忍不拔,恣意奔突。我一直刻意禁锢着、回避着的对母亲的想念.在花儿的抽枝吐蕾中如同“银汉无声转玉盘”。  相似文献   

4.
母亲的秘密     
林海音 《社区》2012,(35):24-25
母亲在28岁上便做了寡妇。当母亲赶去青岛办了丧事回来后,外祖母也从天津赶来.她见了母亲第一句话便说:“收拾收拾.带了孩子回天津家里去住吧。”母亲虽然痛哭着扑向外祖母的怀里,却摇着头说:“不,我们就这么过着,只当他还没有回来。”既然决定带我和弟弟留在北平,母亲仿佛是从一阵狂风中回来,风住了,拍拍身上的尘土。我们的生活,很快在她的节哀之下,恢复了正常。  相似文献   

5.
陈霄 《今日南国》2009,(16):73-73
桃花盛开的时节.青秀山上那片桃花林里的“姹紫焉红”们卯足了劲争奇斗艳尽吐芬芳。这几天来.那如梦幻般美妙的桃花林美景,终日在我脑海中萦绕着,于是,我便追不及待地要求母亲带我上青秀山赏花。  相似文献   

6.
“把你的作业本拿过来我检查一下,看做得怎么样?”母亲又在“执行公事”了。我偷偷的笑着,细细的欣赏着母亲那挂满微笑的脸,如同翻开了自己的童年。  相似文献   

7.
骆海林 《金陵瞭望》2006,(22):62-62
我是江宁区湖熟镇和进村的一名普通村民.我感到物质丰富并不能算什么.关键在于精神也要富有。我在南京市区有两套住房.多年从事建筑劳务也积累了一定财富。但为了年迈的母亲和患病的弟弟.多年来我一直住在老家。我母亲今年80多岁.生活基本不能自理.40多岁的弟弟从小痴呆.时时需要照顾。2000年.我放弃了城市生活.回家担负起赡养母亲、照顾弟弟的重担。几年来.我给年老的母亲和痴呆的弟弟端茶送饭.日复一日.毫无怨言。有人不解,问我:“老骆.以你的条件.完全可以雇个保姆照顾他们啊?”我说:“外人总没有自己人贴心嘛!”为了让亲人生活得更好.我动足了脑筋:痴呆的弟弟喜欢玩.我买来了玩具;母亲出行不便.我买来了轮椅;卫生间距离远.我买来了便携式马桶……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我却用行动、孝心感动了亲人.打动了众乡邻。  相似文献   

8.
布鞋情     
王涛 《社区》2010,(5):48-48
锥子.麻绳和针是母亲的三件宝。它们在母亲的手中变滑。变秃,感受着母亲的手由细腻变得粗糙。以至布满老茧。母亲用它们补掇一家人的破烂,做出一双双布鞋。岁月在母亲“锥底子”时拉着长麻绳的嗡嗡声中悄然逝去.母亲的丝丝青发也在声声岁月中换了颜色……  相似文献   

9.
阅读手帕     
母亲有个习惯,在春夏更替的时候总会把一家大小的衣服分门别类的叠好。五月了,母亲照例收拾起衣物,我躺在沙发上翻看着一本旧杂志,茶几上一束纯白的栀子花散发出浓郁的香气。“梅儿,快看,这里有好多手帕哩!”母亲转过身来,似乎很兴奋。“手帕?”我喃喃道。心中泛起一丝陌生与温馨。我望望母亲,她正在很细心地叠着每方手帕。“快看这块蓝色的,你四岁那年,我常用别针把它别在你的外套上,玩累了,用它擦擦汗,你常戴着它,在草地上颠颠地跑,手帕就象一只花蝴蝶一样……”母亲絮絮叨叨地说,并不看我,她完完全全沉醉到幸福的回忆中,我静静地听着,不…  相似文献   

10.
吾道不孤     
罗永浩 《可乐》2010,(8):77-77
同学魏胖子的母亲是饭店的大厨,印象里,他家常年都是扑鼻的饭菜香气。只是我生性腼腆。从不好意思在别人家吃饭,所以很多次在饭点几去他家,在他母亲盛邀我一起吃饭时,我都是流着口水咬着牙坚称“真的不吃了”,“刚在家吃完”,“很饱,一点也吃不下了”。  相似文献   

11.
郭震生 《老友》2011,(8):40-40
我刚结婚那会儿,母亲如释重负地说:“儿子成家了,我从此可以轻松一截!”可是,她的话说了没几天,在一个周末的早晨,母亲就敲开我新家的门,吵醒了正在睡觉的我。只见她满头大汗,手里端着一个大花盆,花盆里栽着一棵绿油油的龟背竹。睡眼蒙陇的我悻悻地说:“妈,这么早,您来干什么?”  相似文献   

12.
母亲离家的那个晚上,她和爸爸整整坐了一夜,也说了一夜的话,但是.我只记住一句:“你走吧,由我来向孩子解释。”这句话是爸爸说的,所以,我知道,要走的是母亲。母亲离去后的好几天里,我天天等着爸爸的解释,他似乎把此事忘了,一如既往地送我上学,在学前班家长手册上,认真填写我学会的新字,新听到的故事。  相似文献   

13.
秋天的怀念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可我却一…  相似文献   

14.
母亲的双脚     
那天,在母亲那里吃过晚饭后,母亲说:“今晚别回去了,就住在这里吧。”我一边洗碗,一边应承着说:“好。”等看完电视准备睡觉的时候,母亲端到客厅一盆热水,坐在沙发上开始洗脚,母亲一边洗一边说:“人老了,腰都弯不下去了。”  相似文献   

15.
歌中思母     
今夜,很静,我独自听着妈妈爱听的那首老歌《再回首》,低沉的音调在耳边轻轻回荡。“再回首,背影已远走”“再回首,泪眼朦胧……”歌声缭绕,仿佛是在轻悠悠地诉说着自己伤悲的心事,我也不自觉地在歌声中想起了母亲,那远在外地的母亲,于是我伴着这幽远的歌声轻轻地飘到母亲在身边  相似文献   

16.
反哺之情     
张金刚 《老友》2011,(11):40-40
我回到家,母亲照旧做了我最爱吃的手擀面.诱人的香气从泛亮的油花上飘腾开,当面一端上桌,我便伸长筷子,“滋溜滋溜”地一阵狂吃。母亲乐得合不拢嘴:“瞧,还是那猴样儿!”我嘴里塞得满满的,含糊回应:“嗯,还是那么美味啊!”  相似文献   

17.
汤小小 《今日南国》2014,(12):33-33
那天,母亲指着电视上的飞机说:“你小时候说,长大了,要为我买一架飞机,让我想怎么飞就怎么飞。” “我小时候说过这么豪情万丈的话?我怎么不记得了!”我怀疑母亲忽悠人,那么久的事儿,她怎么可能还记着?  相似文献   

18.
春节回家,见到母亲,一种无法言喻的温暖瞬间溢满心胸。看到76岁的母亲,依旧身板硬朗,心里便觉得踏实和幸福。记得小时候,我家的屋后有一片桃林,是母亲亲手栽种的。当红艳艳的桃花开过,桃子成熟之时,我便贪婪地吃着鲜桃,母亲告诉我:“桃养人,杏伤人。”嘱咐我多吃桃。并告诫我“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病从口入”,坏了的东西绝不能入口。每当吃饭的时候,我常常是端起碗就吃,这时母亲就会轻轻敲敲我的碗,说:“吃饭先喝汤,肠胃不受伤。”在菜谱里,母亲特别偏爱萝卜,并能做出许多花样。见我不爱吃,母亲便跟我讲:“吃了萝卜菜,啥病都不害…  相似文献   

19.
《农庄》是约翰.厄普代克的第四部长篇小说,讲述了“我”和母亲的矛盾:母亲希望“我”留在农庄,不要返回都市,而“我”则坚持出售农庄,回到纽约。农庄是乡村文明的象征,纽约是都市文化的隐喻,因此,母子矛盾其实也就是两种生活状态的冲突。“我”的选择代表着现代人对“诗意生活”的期待。  相似文献   

20.
广阔 《金陵瞭望》2007,(16):60-60
大别山,深情的红土地,润育着一位平凡而伟大的女性.她用柔弱的坚强撑起一个远近闻名的“光荣之家”,她就是我的母亲丁秀珍,二位与人民军队同寿辰的老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