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建江可能是中国大陆最适合解读《安徒生童话》的人选。理由:我对他心性的感觉:温和,博大。童话研究学者,幽默推崇者,作家。———有没有“童话”的出身?或者,是不是从“童话”出发?这一个问题事实上在中国大陆的儿童文学作家和研究者之中还是一个蛮大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儿童文学的“基底”的问题。我们不一定写童话,但我们却是从童话而来的。其中的一个大宗源就是《安徒生童话》。做一个《安徒生童话》的东方解读者读了孙建江选评解读的这些篇目,首先有感触的便是一种“正宗”的味道。《安徒生童话》可以被“颠覆”或“破解”,但那可能不…  相似文献   

2.
帕乌斯托夫斯基的随笔《夜行的驿车》,尽管是对童话诗人安徒生的虚构叙述,但反映了学界对安徒生真实性格的解读。这种解读与安徒生在传记中对自身性格的言说存在极大的差异。把《夜行的驿车》与安徒生的自传《我的童话人生》中的相关段落进行比较、辨析,可以看出,自我的言说与他者的解读之所以大相径庭,主要源于安徒生刻意修饰的书写策略所导致的过度诠释。自我言说之所以采取此种策略与主体的浪漫气质和诗人天性存在莫大关联,而这一点却为许多诠释者忽视。  相似文献   

3.
童话作为儿童文学中一种重要的体裁形式,在儿童的培养和教育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本文试图对童话美的组成要素进行探究和解读,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想象力、童话思维、童年精神和民族性格。  相似文献   

4.
作为唯美主义的代表人物,奥斯卡.王尔德的童话作品往往被忽视,为数不多的评论也多从唯美主义的角度来研究。从美、道德与爱三者之间的关系对其童话进行解读,可以得出:美是值得人追求的目标,但是它应该与爱并生;道德是生硬的,并不能从根本上救治人类,唯有爱才能使人类得到最终的救赎。  相似文献   

5.
作为后现代主义的典型理念,德里达的解构主义颠覆了逻各斯的中心主义,主张打破二元对立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小王子》因为主人公孩子般的视角,浅显天真的语言,一直被看作一部儿童童话。从人物形象、叙事模式和阅读模式等层面分析《小王子》的解构主义倾向,可以对其进行后现代主义解读。  相似文献   

6.
安徒生童话中的仪式原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人类学的视角出发,结合原型批评的方法,分析了安徒生童话中的两类仪式原型,即狂欢仪式原型和生命仪式原型.挖掘安徒生童话中的仪式背景,对于深入地理解安徒生、解读安徒生童话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占有》是英国女作家A.S.拜厄特的代表作,小说对西方的经典作品特别是童话进行了模仿与改写。本文通过伊瑟尔"隐含的读者"理论中既有知识结构的存在和结构化的阅读行为来解读拜厄特小说《占有》中的童话原型,通过分析小说中对《水晶棺》等读者熟悉的童话和神话故事的改编,探讨"隐含的读者"理论对小说叙事范本的指向性,理解童话在小说中的象征性意义。  相似文献   

8.
将巴赫金的理论移植入金波童话新作<乌丢丢的奇遇>,向人们展示这部童话的魅力,不仅抑制了外在的权威话语,并独创了这种既诗又童话的开放文体,即诗性童话.通过运用复调理论的解读,发现作家不仅在作品中表现了多种平等意识的多声部复调对话,而且还塑造了一个复调的人,在童话中真正复归人性.  相似文献   

9.
童话是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都选编了大量的童话。本文在分析小学语文选编童话特点的基础上,采用大量语文教学案例分析了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存在的三方面误区:(1)脱离童话文体特征,把童话当作普通记叙文来讲解分析;(2)过于注重思想教育意义,童话教学远离孩子的精神世界;(3)偏重于知识灌输,缺少个性化解读。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舒伟教授的专著《中西童话研究》的研究,认为该著作从本体论和认识论出发概括童话发生发展的特征和规律,并科学地解读了西方童话理论。通过中西童话比较,立足本民族儿童文学,显示了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明。对增进中国儿童文学和西方儿童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沟通以及建构起中国儿童文学自身的话语与言说方式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钟声》是安徒生的经典童话之一,笔者从”钟声”意象的隐喻魅力、作品中诗意的景色描绘及艺术和谐的建构几个方面对文本进行细致分析,以期更好地解读作品。  相似文献   

12.
来自欧洲诸国的安徒生童话研究新资讯,为重新解读安徒生的四篇代表作打开了新的视野,提供了新的可能.本文通过对安徒生代表作的研究,以一个中国学人的眼光、视点、见解,为完整地认识安徒生、深入地研究安徒生、更好地普及安徒生童话搭建了一个新的理论平台,以纪念安徒生诞辰200周年.  相似文献   

13.
来自欧洲诸国的安徒生童话研究新资讯,为重新解读安徒生的四篇代表作打开了新的视野,提供了新的可能。本文通过对安徒生代表作的研究,以一个中国学人的眼光、视点、见解,为完整地认识安徒生、深入地研究安徒生、更好地普及安徒生童话搭建了一个新的理论平台,以纪念安徒生诞辰200周年。  相似文献   

14.
运用生态文艺的批评方法分析了徐鲁的“小拇指童话诗”,扩大了童话诗的阐释空间,揭示了其中深刻的思想内涵。徐鲁的“小拇指童话诗”是一种间性文本,即具有儿童诗与成人诗、童话诗与生态诗的间性特征的文本,仅仅从儿童文学的角度去解读是不够的。从生态文艺学的角度看,徐鲁以感恩自然的心态和更为贴近自然的感性视角描绘了人类诗意地栖居的唯美画面;其将地球看作一个活物、一个有机的生命整体的思想,与盖娅假说异质同构;其“小拇指童话诗”对大地的倾听,对自然的言说,是天、地、神、人4重整体的和谐共振,是生态文艺理论的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格林兄弟的经典童话《渔夫和他的妻子》为切入点,运用互文性理论,解读伍尔芙夫人的代表作《到灯塔去》。通过分析发现,在这个被不断讲述的童话和现行文本之间存在着互文关系:《到灯塔去》就是一个重说了一遍的童话,第一讲述者是男人,即格林兄弟;第二讲述者是女人,即伍尔芙夫人,只不过,伍尔芙夫人改写了这篇被女性视作谎言的童话,并将其还原为故事的真实状态。  相似文献   

16.
《幻变》是一部带有童话色彩的寓言体小说,在爱情故事的表层叙述中蕴涵着深层的寓意,即表达了作者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的深刻思考。整个文本呈现出鲜明的二元对立,包括在爱情演绎中体现出来的对立、以蜗牛为代表的其他物种与人的对立、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对立等等。运用格雷马斯的行动元模型可以更好地解读小说中文学形象的角色功能及其内蕴的深刻性与象征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17.
航向标白雪公主、阿里巴巴、美人鱼……这些童话故事里的美好形象伴着我们一起长大。我们也从听童话、讲童话、演童话中尽情体验着童话带给我们的快乐。今天,大家每人写一篇童话,然后再讲一讲,演一演。指指点点发挥摩术师般“善变”的能力。对要描写的事物的特点、作用等进行放礼花式的联想,尽可能多加以变化。如橡皮可以写字,钢笔可以擦字。要具有“吸星大法式”的吸纳功夫,敏锐地吸纳社会热点,巧妙地将之融入所要设计的事件之中。使你的童话既反馈人们耳熟能详的新热点,又令人耳目一新。具有仙人能掐会算的编童话故事,要求我们必须从现实…  相似文献   

18.
受康德的审美无目的性主张影响,19世纪的童话创作与传统的说教型童话相比,更加注重美育。王尔德作为唯美主义的代表人物,力图在童话中充分体现文艺审美价值。但在消费社会的大环境下,其创作重心逐渐从感性愉悦转向生理快感。从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细节描写和语言风格三个角度进行考察,可以分析出他的审美感官化倾向。  相似文献   

19.
英国作家奥斯卡王尔德的童话《渔夫和他的灵魂》,表面上讲述的是渔夫与美人鱼因"灵魂"阻碍,而生发的爱情悲剧;但深层上,这则童话所描述的三个主人公之间的关系本质上对应了弗洛伊德关于人性描述中自我、本我和超我的三层结构关系;以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为视角进行分析,可以更清晰地解析这三者之间盘根错节的关联,对童话人物内心矛盾和困境的理解和把握更加深入,对童话主题内涵的阐释更加深刻到位。  相似文献   

20.
韩礼德(Halliday)的社会符号学理论用"情态"这一范畴来表示信息的本体地位、权威性以及作为事实或真理的可靠性。作为一种视觉艺术,童话插图的情态可以概括为"梦幻主义",具体表现为娱乐的绘画风格、简化的透视手段、素淡的色彩、浓缩的细节、背景的缺失以及某些时候细微的解剖学上的扭曲。童话插图还通过融入浪漫主义的元素来表现梦幻世界,其中许多形象都具有现实逃避主义的色彩。童话插图不仅帮助儿童理解童话的故事精髓,而且启发儿童的想像,向儿童进行艺术的启蒙。通过阅读童话插图,儿童被引导到属于他们自己的无限、多重的内心世界——一个梦幻般的、与现实被动共生的"反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