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不仅能提升个人社会地位,而且对家庭的社会地位亦有不可小觑的作用。因此,近些年中国家庭子女教育支出的攀比趋势越发明显。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2010、2012、2014年数据,对面板有序Probit模型进行估计,结果表明:个人受教育年限对个人主观社会地位具有正向显著影响;参照组平均教育年限对个人主观社会地位具有负向显著影响;个人教育年限的交互项对个人主观社会地位具有正向作用,表明教育水平越高,越不易受到社会比较的负面影响。研究证实了教育的位置性特征对主观社会地位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梁岩 《统计与决策》2017,(17):101-104
结构方程模型(SEM)是在路径分析基础上发展形成的一种多元统计方法,在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文章在介绍结构方程模型基本原理以及用LISREL方法估计模型参数的基础上,采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3)数据研究中国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继承效应.研究发现中国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有着较高的代际继承效应,父辈职业、收入、教育程度等家庭因素对子女的社会经济地位获得产生了直接影响,子女教育则是社会经济地位获得的重要中介变量.应消除阻碍社会经济地位代际流动的制度障碍,增强社会代际流动性.  相似文献   

3.
农业新技术的采用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助力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以农民微观主体为对象构建农民社会经济地位、双元学习、驻村第一书记和农业新技术采用间影响机制的理论框架。基于浙江杭州、陕西安康、甘肃平凉三市598户农民调查数据,采用二元Probit模型和Bootstrap中介效用模型,实证考察了农民采用农业新技术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社会经济地位对农民新技术采用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探索式学习和利用式学习方式对不同社会经济地位农民新技术采用的中介效应正向显著,且利用式学习的中介效应高于探索式学习;驻村第一书记在不同社会经济地位农民新技术采用中存在调节效应。据此,建议通过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推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政府技术推广、发挥驻村第一书记跨层级治理作用等,促进农业新技术应用体系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4.
在劳动力市场分割的情况下,体制内部门的优势吸引了大量高素质劳动者的竞争。体制内部门就业受到劳动者个人人力资本和家庭背景等因素的影响。使用CHNS的数据,采用logit模型说明了教育和家庭背景在进入体制内就业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从家庭背景来看,家庭收入、父亲或母亲在体制内部门就业及母亲的户口类型都明显增加了劳动者个人进入体制内部门就业的机会,其影响远远超过了教育的作用。家庭背景在就业过程中的巨大作用形成了职业的代际传递,损害了机会平等原则。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代际职业传递效应。  相似文献   

5.
在用熵值法测度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4—2018年三轮调查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就数字经济对家庭教育消费支出的影响机制、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与家庭教育消费支出呈显著的倒U型关系;数字经济在一定限度内通过助力家庭增收以激励更多家庭教育消费支出,但无法减少家庭经济资本导致的教育消费支出差异,降低了数字经济通过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有效性;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经济缓解了部分非自致性因素导致的教育不公现象,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和家庭教育消费支出的倒U型关系更为明显。经过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依旧成立。未来,政府需要结合经济、社会环境制定教育政策以提升教育体系对就业技能、学历等变革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6.
代际收入流动性是研究收入不平等代际传递的重要视角之一。文章讨论了公共服务质量对代际收入流动的影响机制,同时考虑劳动力迁移因素的作用,以劳动力迁移概率为局部工具变量进行Heckman两阶段回归,来考察代际收入的传递效应。估计结果显示:我国目前代际收入流动还处于较低水平;基本公共服务质量的提高能够有效改善代际收入流动,教育、医疗保险在传递路径中的贡献较大;劳动力迁移行为强化了教育等基本服务质量对代际收入流动的促进作用。政府应继续实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合理分配落后地区教育资源,放松限制劳动力流动的因素,加快完善相关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7.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8年的数据,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检验社会经济地位等客观社会分层变量和阶层意识等主观社会分层变量对居民自感健康的影响。研究表明:居民的受教育程度、个人年收入、家庭年收入等客观社会分层变量和阶层意识、自评家庭经济地位等主观社会分层变量与其自感健康水平显著相关。同时,年龄、性别、政治面貌等个体特征变量能较好地解释居民自感健康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刘杰  黄未 《统计与决策》2016,(12):110-114
文章通过问卷调查数据,研究了社会资本与大学生就业的关系.有序Logit模型的回归结果表明,父母工作于传统“体制内”行业的毕业生有更大的可能性实现就业,毕业生的个人社会资本积累,比如积极参加兼职和实习活动同样有助于大学生实现就业.同时,社会资本对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单位性质也有影响,家庭社会资本和个人社会资本的积累都有利于毕业生更好的实现就业,获得更高的薪酬,并且有更大的可能性在国有部门就业.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地域、户籍等社会排斥政策的废除是实现公平就业环境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刘光辉 《统计与决策》2016,(10):109-111
文章立足作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政策参与主体的农民,通过对广西实地调研收集的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参合农民满意度的因素,结果表明:参合农民对新农合的满意度仅为33.6%,受教育水平高、对医务人员服务态度认可和对医疗费报销效率认可度高等因素对新农合满意度有显著正向作用,近一年无住院、不解新农合政策和不知道报销起付线是参合满意度低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职业转换率是衡量职业流动的主要指标,也是考察社会阶层流动性和社会公平性的重要指标。以陕西省的实地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交叉列联表和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性别、年龄、户籍所在地、受教育程度、职业技能培训等因素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流动的影响。研究发现,性别、年龄、户籍所在地等个人因素对职业转换率没有显著影响,而受教育程度和是否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等人力资本因素对职业转换率有显著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增加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术教育培训机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