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3 毫秒
1.
在经历了"黄金十年"的鼎盛发展期后,随着煤炭产能过剩、进口煤大量涌入以及国家能源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煤炭行业出现了产能过剩、供大于求,从而导致销售不畅、价格持续下滑,煤炭市场已经迎来了"严寒"。煤企未来的如何发展,将是所有煤炭企业面临的一个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吴振宇 《经营管理者》2013,(23):138-138
煤炭一直是世界范围内的主要能源,作为一种经济性的能源资源,在各国经济发展中都具有一定竞争力。借助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我国煤炭行业经历了近10年的黄金发展期。2012年以来,煤炭行业受世界经济危机和煤炭价格下跌、国内实体经济的下滑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产能过剩、价格下跌的趋势日趋严峻,很多企业甚至被迫减产乃至停产,煤炭企业收入锐减。煤炭景气指数在波动中下降,预警指数已进入过冷区。  相似文献   

3.
进入21世纪后,煤炭行业在宏观经济一片大好的形势下出现旺势,销售收入有了大幅增加,行业利润逐年增长。尤其2003年至2011年,煤炭企业获得丰厚利润的主要原因在于煤炭价格不断地快速上涨。煤炭价格对煤企的经营起绝对性的影响,分析影响济宁地区煤炭价格因素,对煤炭价格进行预测,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中国光伏企业进入退出信息和申请专利数量的收集,刻画了中国光伏产业动态演进历程,确定出影响产业演进的关键事件,指明光伏产业震荡的发生机制,并从群体和个体两个层面研究了不同时机进入的光伏企业生存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中国光伏产业以2011年为分界点,出现了明显的震荡现象,企业进入、退出数量变化巨大。受此影响相较早期进入群体,在产业震荡前后进入的企业群体在产业震荡发生时退出风险明显增加,而后随着震荡蔓延,各群体的退出风险逐渐下降,风险变动展现出微弱的集中趋势。此外,技术创新行为显著降低了企业群体的退出风险。深入微观层面,从影响光伏企业个体生存的因素来看,企业生产率、技术创新、政府补贴、企业规模和企业年龄与企业退出风险负相关,而较高的产业扰动不利于企业生存。  相似文献   

5.
金融危机当前,山西要进一步深化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要顺势而为,加大煤炭行业关闭整顿力度,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和层次提升;二要乘势而上,大力发展旅游、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增强产业集聚;三要逆势而动,利用资源、资产价格回落之际,积极发展资本市场,用好资本工具,服务转型发展;四要因势利导,实施先行一步的产业政策,建立健全煤炭产业的分配、积累机制,建立健全煤电大企业、大集团之间的战略合作机制及合理的能源资源价格体系,以此提升发展动力,为迎接下一轮发展周期的到来作好准备。  相似文献   

6.
正最新消息:国家将限制煤炭生产,解决雾霾问题,要大力发展风电等新能源。财政政策是国家整个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财政政策对煤炭行业各个方面都会产生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的双重影响。煤炭行业要积极争取有利于本行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推进自身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现阶段我国煤炭经济形势严峻,经济形势日益下滑。钢铁、冶金等行业产能过剩,对煤炭需求量大幅减少,对煤炭行业冲击严重。本文重点分析永煤铁运处如何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通过合岗提效,以应对当前经济形势。  相似文献   

8.
葛自敏 《决策探索》2014,(16):52-53
近年来,受世界经济及我国国内经济增速回落的影响,煤炭市场需求迅速萎缩,导致产能过剩,煤炭价格急剧下降,煤炭行业利润进一步下行。今年国内煤炭行业持续了上一年度的利润下滑趋势,全国大型煤炭企业近1/3出现亏损,黑龙江、吉林、辽宁、江西、安徽等省份煤炭企业全行业亏损。在这种情况下,寻求转型发展不失为摆脱困境的出路之一。  相似文献   

9.
煤炭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艰苦行业,煤炭产业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煤炭企业一线职工队伍的稳定直接关系到企业安全、生产和经营的成败。近年来一线职工队伍稳定问题更加日益突出,煤炭企业不同程度陷入"用工难、留用难"的困境。因此,全面分析影响煤炭企业一线职工队伍稳定的原因,加强一线职工队伍稳定工作是当前要探索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刘江 《经营管理者》2009,(21):134-135
山西省利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产业洗牌机遇,全面推进以国有煤炭企业为主体开展重组整合的"大煤炭经济"。这意味着山西数千亿元的民间资本或从煤炭产业退出,面临进入新的投资和产业领域的选择和转型。如何引导这部分民间资本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扩张,充分发挥民间投资在繁荣经济、扩大就业、产业升级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是当前亟须面对的重大议题,也成为我国资源经济转型的一道典型命题。  相似文献   

11.
5月中旬,国务院正式批准建设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并同意该中心工商注册可冠以“中国”字样。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的设立是我国形成煤炭统一市场的第一步,计划经济的最后一个堡垒——煤炭订货会将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世界煤炭和焦炭市场将出现“中国价格”,这将增加我国在煤焦等重要能源商品领域的国际话语权。但是,在煤炭行业之外,我国好多行业在国际市场上还没有话语权,任凭国际巨头颐指气使,专横跋扈,处境十分尴尬。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作为世界常规能源的煤炭需求量逐年提高,煤炭的价格也逐渐攀升,煤炭市场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促进了煤炭行业的景气度上升.本文主要对煤炭市场的形式变化对煤炭行业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就煤炭行业的发展前景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煤炭是重要的不可再生性资源。煤炭工业作为基础能源工业,在这几年的改革中,一方面随着煤炭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减人提效,大批生产工人要转产再就业;另一方面矿井衰老后从煤炭生产序列中退出来,对生产工人也要重新安置 ,加之职工子女就业负担 ,这都需要寻找一条发展非煤产业的路。面对煤炭企业特殊的地理区域条件和内部结构的模式所导致的较强的封闭性,煤炭企业发展非煤产业难度较大且风险性较强。 一是煤炭工业长期以来粗放型经营的模式不可避免地影响了非煤产业的发展。其重点放在了安置企业富余人员和职工待业子女,非煤产业项目…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年产煤炭接近40亿吨,在目前煤炭需求放缓的背景下,我国煤炭存在一定的产能过剩,通过煤炭贸易可以将这部分产能消化掉,实现我国煤炭产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对我国煤炭贸易形势从外部机遇与外部威胁两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概括总结了煤炭贸易发展中遭遇的阻力,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煤炭贸易发展壮大的战略。  相似文献   

15.
对我国煤炭市场来说,主要影响因素不光是国内外煤炭供需和相近似产品价格行情,还有第三方力量,即铁路运输,我国铁路货物运费相对稳定,不随油价的涨跌、电价的高低和需求的多少而频繁波动,铁路运费要远远低于公路,并且单批运输量大,对煤炭等大宗商品运输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是煤炭供需双方运输的首选和竞争的焦点;而公路运输费用随石油价格变化而频繁调整,煤炭单位运费较高。08年煤炭价格飙升,与公路运费的提高和铁路运输的紧张不无关系,对于我国,煤炭供应和铁路运输同时紧张的格局一出现,煤炭价格的飙升和游资的进入在所难免。  相似文献   

16.
周珊珊 《经营管理者》2013,(25):101-101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我国乳制品制造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产业规模快速扩大,市场结构显著变化,产品差异化明显,并呈现出低进入壁垒和高退出壁垒的格局。本文基于SCP范式,从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化和进入退出壁垒等方面分析中国乳制品加工业的市场结构,为从调整市场结构入手来提高乳制品加工业的市场绩效提供可以借鉴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一个能源生产和消耗大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拉动了能源需求的迅猛增长。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煤炭生产和消耗比例都是最大的。煤炭行业在流通体制改革中起步虽早,过程却很漫长。这成为我国目前能源供不应求的局面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从供应链角度来分析煤炭行业流通体制改革,从而寻求一些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8.
我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新常态迫切需要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转型。而转型就应该通过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让代表先进产能的企业能够不断成长壮大,让代表落后产能的企业不得不退出转行,进而实现国民经济整体实力及质量的全面提升和不断改进。但我国目前的市场机制由于政府干预行为与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改革目标偏离较远而亟待矫正。矫正行为主要包括四大类:要废除一切影响市场机制正常运行的干预行为;要纠正一切影响市场机制有效运行的误导行为;要加强各类影响市场机制规范运行的监管行为;要完善各类影响市场机制有序运行的维护行为。  相似文献   

19.
为揭示我国煤炭行业进入新常态前后煤矿安全与产量关系的新趋势,文章采用2009-2016年全国煤矿事故、原煤产量、煤炭价格指数等月度数据,通过基于VAR模型的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与方差分解分析,就四项煤矿安全与产量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论表明进入新常态前后这段时期,我国煤炭产量是四项安全事故指标的格兰杰原因,短期产量增加将导致各项事故指标先增加后下降,产量冲击对事故指标方差的影响力度约在10%-30%。  相似文献   

20.
随着煤炭行业的发展,我国的煤矿生产已经逐步实现了电气化。由于在煤矿井下,接地电弧能引起火灾或瓦斯、煤尘爆炸,所以,当煤矿的供电系统和电气设备出现各种电气故障,或者是不正常运行时,都要及时消除。这对于今后煤炭的安全生产将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就围绕着煤矿供电系统继电保护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