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言不仅仅是人和人之间交流的语言,还是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是具有地域特征的非物质性历史文化,是城市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文化城市的建设中,方言不应该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它是地域文化的载体,是独特的文化民俗和情感心态的反映.方言民俗的保护和开发是文化城市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方言,蕴含着区域人民普遍的精神心理气质,是最能体现该区域人民原始的、不假掩饰的情感宣泄和交流以及心理活动的用语方式。地域方言是语言的一种变体,是在特定区域内使用的语言,因此它有着很强的地方文化特色。以此拟对渭南的一些方言进行解析,旨在进一步了解渭南的社会文化与风土人情。  相似文献   

3.
方言文化与“推普”效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于推广普通话来说,方言文化是一把双刃剑。因为一,文化和语言是一对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共生物;二、文化心理是语言选择的关键;三、“推普”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皆在于人。所以,在同一方言区内,方言文化落后的地方往往可能是“推普”工作最易突破的薄弱环节。对此,“推普”工作除了全面展开之外,也有必要把重点转移到山区、农村和边疆,以反过来促进一些方言城市的“推普”工作。这是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语言规范之路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方言则是地域文化的载体.弄清楚汉语各地方言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了解各地方言如何反映地域文化,是研究方言、文化的重要课题.本文就汉语方言形成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汉语方言和地域文化的关系,地域文化在汉语方言中的反映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方言是地域文化的载体,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的多样性以及它们之间的互动、激励和竞争,就是我们文明长盛不衰的内在机制。方言背后,蕴含着这种文化多样性的精髓,所以,保护方言,就是保护文化,也就是捍卫文明。我们不能在强调语言的规范化时忽略了方言的文化载体功能,推广普通话不能以泯灭方言为代价。  相似文献   

6.
第三届国际粤方言研讨会于1991年7月31日至8月2日在澳门举行。到会的有来自中国大陆、香港、美国和本地的学者近40人。这是继1989年夏天由我校中文系汉语方言研究室和广东省中国语言学会在广州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国际粤方言研讨会以来又一次粤方言研究者的盛大学术交流活动。我校方言研究室主任、广东省中国语言学会会长詹伯慧教授、粤方言研究专家陈慧英副教授应邀到会,在会上分  相似文献   

7.
方言是普通话的地域分支,是一种社会现象。探究东北方言词汇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对于我们了解含蕴丰富的中华民族文化极具帮助。就东北方言本身而言,它不仅与普通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和语言现象。它既是一种地域情结,也是一种社会需要,具有独特的使用价值与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文化的载负者。不同特色的文化现象必然会使负载它的语言受到影响,语言的产生与发展也必然会促进和影响人类文化的发展。我们从方言词语所反映出的文化现象及方言对文化的影响便能很清楚地看出语言与文化相互影响的关系。本文以山西方言的方言词语为例,首先从亲属称谓的差异、词义差异、某些特定词语三个方面讨论了语言对文化的影响;然后从方言中的同物异名和同名异物的现象入手进行了分析研究,从而讨论文化对语言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方言是语言的一种表现形式,对传承传统文化有重要的价值。汉语的北方话和南方话的形成,有历史、政治、经济、地理等多种原因,其文化在根源上虽然具有同一性但又存在差异。重庆方言属于北方话的西南片区,它与北方话内部交流基本上没有障碍。因此,重庆方言剧作为推广重庆话的一种渠道,要走向全国,应从剧本、创作者和语言应用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0.
语言研究要为语言应用服务。研究汉语方言,理所当然地也应该考虑到方言的应用问题。特别是像粤方言这样通行地域较广、应用领域较大、在海内外具有很大影响力的"强势方言",更应该在研究中多多关注应用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粤方言的实际出发,探讨粤语研究如何结合粤语应用之需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方言和普通话相比,具有非主流性的特点。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多元开放的大文化背景下,以方言为载体的地域文化在文化艺术领域尤其是影视创作领域得到了相当广泛的发展,这与方言在艺术中独特的表现力分不开。但各地区的方言文化在开发上存在着较大的不平衡性,南方某些方言地区如赣、湘、客家等的非主流语言文化并未能获得与其他方言文化相等的话语权,因此,如何开发它们成为本文关注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川剧艺术通过对方言形象性,粗野味儿和幽默调笑等品质的启用和创化来构建川剧独特的喜剧色彩,而方言的喜剧精神则来源于巴蜀文化的区域品格.在普通话广泛推广的语言时代,如何实现方言的本土化与跨区域交流之间的平衡,这已成为川剧艺术发展中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语言要素中,语音和语法的相对稳固性使得海外汉语方言目前在这两方面与祖籍地同一汉语方言的差别还不大,比如东南亚的粤方言广府话的语音就基本是国内粤方言广州话等的翻版。相比之下,词汇的活跃性特点却使得我们更容易从中发现海外汉语方言与祖籍地汉语方言的异同。海外汉语方言词汇的存古性从一个方面表现了海外汉语方言与祖籍地汉语方言之同,凸显了海外汉语方言的根;海外汉语方言词汇的创造性和兼容性则从另一个方面表现了海外汉语方言与祖籍地汉语方言之异,彰显了海外汉语方言脱离母体方言之后发生的发展变化。本文以翔实的例子论证了海外汉语方言研究,尤其是现阶段的研究,必须充分重视词汇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许浩然 《南方论刊》2008,(10):93-93,98
高州位于广东省西部,高州方言属于粤语方言区中的高雷方言片,不仅具有浓厚的民间特色,而且还具备较高的语言、文化研究价值,魅力丝毫不让地地道道的广州话。下面,我们来慢慢探究这条高州方言之河。  相似文献   

15.
粤方言区作家笔下的民族共同语和方言因素陶原珂一方言区作家,由于受方言环境的熏陶和影响,往往习得该地方言,有的用作母语,有的用作第二交际用语。在方言优势的影响下,方言区作家在掌握和运用全民共同语方面,不可避免地受到其方言习惯的干扰,往往难以用纯粹的普遍...  相似文献   

16.
天津方言与地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 民族共同语、标准语和一个人的母语方言之间,并不存在着势不两立、水火不融的关系。为什么?标准语和母语都应该有,它们各有不同的生存空间和使用范围,以适应不同的需要。比如,普通话是工作语言,天津方言是家庭语言,二者并不冲突。  相似文献   

17.
方言与文化的宏观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是关于汉语方言与中国文化的关系的宏观研究,概略地说明了各大方言区在六个方面的不同表现及其与地域文化的历史背景的关系:方言的结构体系是多层次的整合,有的单纯些,有的较驳杂;方言区内部差异的大小则造成向心离心之别;从方言的分布看,有的扩散,有的收缩;方言接触时强势方言和弱势方言有不同表现;方言的应用有的很活跃,有的正在萎缩;方言的演变则有快有慢。  相似文献   

18.
<广东方言粤方言地图>是国内第一部省份单方言地图.调查地点达122个县市区镇,包含的语言特征条目非常广泛,不但反映粤方言内部的共性,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粤方言与其他大区方言的共性,同时也很注意表现粤方言的特性.注重了特征选取的质量,又兼顾了特征的数量.总体上看,是一部优秀的语言地图.  相似文献   

19.
山西方言与文化综合研究的宏观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20年来,汉语方言的研究在以前的基础上走向了深化,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但是,现代汉语方言的研究和现代流语通语的研究一样,大多是在西方现代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的影响下进行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描写和切分,不太注意方言文化内涵的发掘与研究。大体上说,人类语言与人类文化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一种方言与其赖以生存的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也是非常密切的。但是,这种“非常密切”,到底密切到什么程度,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成果来揭示。  相似文献   

20.
方言是文化的载体.方言区的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积累丰富的经验和知识,而这些经验和知识通过词义凝聚在语言中,并通过语言的使用得以代代相传.方言词汇中蕴蓄了丰富的本土自然环境知识和传统文化内容,不同的方言表现出不同地域和群体的文化特征.岭南三大方言群体,所处地域不同,从其语言词汇系统中,可以发现不同方言区的地域文化特征,客家话词汇凸现了客家民系历史上的山地文化,粤方言词汇则显示了江河文化,而潮汕话则明显可以看出与海相关的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