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将蕴涵分为三类:实质蕴涵、形式蕴涵与逻辑蕴涵。从多值逻辑角度解决了实质蕴涵、条件句与推论关系之间的关系,详细考察了三类蕴涵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从三种蕴涵角度区分了科学真理、数学真理与逻辑真理。  相似文献   

2.
以实质蕴涵和逻辑蕴涵为对象,通过对郁慕镛教授和袁正校教授的观点进行比较,对逻辑学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蕴涵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澄清关于实质蕴涵和逻辑蕴涵的若干误解.  相似文献   

3.
弗雷格用实质蕴涵来刻画条件句导致了"实质蕴涵怪论",因此实质蕴涵不断受到批判.然而,根据弗雷格关于逻辑普遍性的思想,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弗雷格对实质蕴涵的看法以及他为什么使用实质蕴涵.弗雷格把条件关系区分为能表达普遍性的情况和仅仅表达真值关系的情况,表达普遍性的条件句其从句不是完整的思想,其指称不是真值,而是其间接指称.仅仅表达真值关联系的条件句其从句则是完整的句子,其指称是真值.他指出表达事物因果联系的条件句要用带全称量词的一阶谓词逻辑公式?x(P(x)→ ψ(x))表达,而只表示真假关系的条件句直接用实质蕴涵式来表达.弗雷格的思想远远超出了他建立的逻辑,他关于逻辑普遍性的思想对于条件句逻辑的产生及后来逻辑学的发展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对于我们全面而准确地理解和把握现代逻辑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弗雷格用实质蕴涵来刻画条件句导致了"实质蕴涵怪论",因此实质蕴涵不断受到批判.然而,根据弗雷格关于逻辑普遍性的思想,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弗雷格对实质蕴涵的看法以及他为什么使用实质蕴涵.弗雷格把条件关系区分为能表达普遍性的情况和仅仅表达真值关系的情况,表达普遍性的条件句其从句不是完整的思想,其指称不是真值,而是其间接指称.仅仅表达真值关联系的条件句其从句则是完整的句子,其指称是真值.他指出表达事物因果联系的条件句要用带全称量词的一阶谓词逻辑公式?x(P(x)→ ψ(x))表达,而只表示真假关系的条件句直接用实质蕴涵式来表达.弗雷格的思想远远超出了他建立的逻辑,他关于逻辑普遍性的思想对于条件句逻辑的产生及后来逻辑学的发展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对于我们全面而准确地理解和把握现代逻辑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罗素的形式蕴涵思想,经历了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在首次提出基于命题函数的"形式蕴涵"概念的《数学的原则》中,由于罗素尚不具有清晰的逻辑量词观念,其使用"变元蕴涵"和"两个断定间的关系"对形式蕴涵的解释,存在多重混淆与失误之处。在深入研究弗雷格的著作并掌握逻辑量词理论之后,罗素的形式蕴涵思想实现了"完型转换",形成了成熟期的清晰认识。把握罗素的思想历程及其对基本的"实质蕴涵怪论"问题的解决,对于理解"从形式蕴涵看实质蕴涵怪论"的研究进路,具有重要启发价值。  相似文献   

6.
实质蕴涵与逻辑蕴涵在经典命题逻辑中是一致的,但是二者并不是在任何逻辑中都一致。建立在非经典逻辑基础上的知识逻辑SI允许存在不一致的信息,但是却不会得出“任意结论”。SI仍有完全逻辑全能,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逻辑全能的控制。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有学者以罗素的"形式蕴涵"为工具,对化解蕴涵怪论反例的进路又作了积极而有益的探索.但仔细分析其化解过程及方法,实难说取得了预期的成功.因为形式蕴涵在根子上就无法解决蕴涵怪论问题.蕴涵怪论的根源不在于逻辑的形式化语言,而在于实质蕴涵与日常"若,则"句差异过大的矛盾.  相似文献   

8.
本文区分和探讨了两种不同的蕴涵即虚拟蕴涵和实质蕴涵。虚拟蕴涵是附加了某些条件的实质蕴涵,这些条件是预设了一个使其前件为真的可能世界和一个与其前后件有关的背景假设。虽然虚拟蕴涵不能归结为实质蕴涵,但是,实质蕴涵是其他一切蕴涵的必要条件;不仅如此,实质蕴涵还表示了一种最基本的推出关系。关于空词项,本文指出,一般而言,一个词项既可以是空词项,也可以是实词项,这取决于它所参照的可能世界是什么,笼而统之地谈论一个词项是否是空词项是无意义的。此外,本文还探讨了词项的内涵与外延的对称性问题  相似文献   

9.
实质条件句和蕴涵的关系如何?实质条件句与日常语言中的条件句的关系如何?这是关于实质条件句的两个基本问题。澄清了实质条件句和蕴涵的关系,指出不能将蕴涵混同于相应的实质条件句的真理性,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所谓的蕴涵悖论。应该将实质条件句在技术上的价值与它在日常语言中的对应物这两个问题分开处理,并论证了以实质条件句概念解释日常语言中的直陈单独条件句的适当性,指出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卡尔纳普所谓之辩明关系。  相似文献   

10.
百年"怪论"的有效消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逻辑的实质蕴涵“怪论”问题是困扰逻辑学发展的一个难题。对此问题存在两种态度:一种是持批判的态度,认为实质蕴涵不够完善,试图构造其他蕴涵来取代实质蕴涵;另一种是持否认的态度,认为不存在实质蕴涵“怪论”问题。这两种观点都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逻辑“怪论“是由于对逻辑进行了系统化形式化引起的,要消除“怪论”必须对形式化的逻辑系统有正确的认识。命题逻辑系统与普遍适用的逻辑规则不同,它的直接模型是布尔代数,因此产生实质蕴涵“怪论”的原因是其赋值不能满足成为布尔代数的条件。但在自然语言中很难找到成为布尔代数的模型,因此,要消除逻辑“怪论”还必须寻找其他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