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对武陵山片区旅游发展的战略定位是建设国际知名的生态文化旅游区。从湖北、湖南两省的旅游发展战略以及张家界市旅游资源丰度和旅游发展趋势看,张家界市作为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是大湘西和鄂西两大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协作连接关键点,在推进湖北、湖南两省生态文化旅游圈协作,促进旅游产品、产业转型升级,建成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生态文化旅游地处于先行位置。张家界市旅游综合改革先试先行的突破口就是在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前提下,打造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带动武陵山片区国际知名生态文化旅游区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田开春 《民族论坛》2013,(7X):28-32
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对武陵山片区旅游发展的战略定位是建设国际知名的生态文化旅游区。从湖北、湖南两省的旅游发展战略以及张家界市旅游资源丰度和旅游发展趋势看,张家界市作为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是大湘西和鄂西两大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协作连接关键点,在推进湖北、湖南两省生态文化旅游圈协作,促进旅游产品、产业转型升级,建成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生态文化旅游地处于先行位置。张家界市旅游综合改革先试先行的突破口就是在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前提下,打造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带动武陵山片区国际知名生态文化旅游区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水文化是以水和水事活动为载体形成的文化形态,其蕴含的治水、管水、护水、节水、亲水理念对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维吾尔族水文化为例,分析了维吾尔族水文化的基本特征,论证了少数民族水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的内在动因。提出:水文化倡导提供安全可靠的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这正是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同时,旅游产业倡导健康、文明和绿色旅游,这又是传承传播水文化的有效途径,二者的融合既有助于推动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更有利于贯彻绿水青山理念,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开展“水文化+旅游”专项会展活动、重点打造展现地方民俗风情的水生态旅游项目、落实水文化教育、加强水文化遗产保护等,是促进少数民族水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的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4.
考察梵净山生态环境保护的传统与经验,探析梵净山生态文明建设与旅游开发,最后指出梵净山生态文明建设在当前所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建议。认为可以给当前和今后梵净山生态文明建设和旅游开发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5.
音乐文化旅游作为旅游产业和音乐产业交叉渗透产生的一个新领域,是吸引人们参加与感受音乐活动和大自然情趣的一种新的旅游形式,是音乐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一种特殊的休闲生活方式.提炼特色音乐文化的内涵,建立品牌营销策略,优化产业结构,完善配套系统的构建,将对舟山音乐文化资源和旅游发展相融合带来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6.
音乐文化旅游作为旅游产业和音乐产业交叉渗透产生的一个新领域,是吸引人们参加与感受音乐活动和大自然情趣的一种新的旅游形式,是音乐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一种特殊的休闲生活方式。提炼特色音乐文化的内涵,建立品牌营销策略,优化产业结构,完善配套系统的构建,将对舟山音乐文化资源和旅游发展相融合带来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7.
打造武陵山片区民族特色生态文化旅游支柱产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特色生态文化旅游是推进武陵山片区全面小康建设的重要支柱产业,进一步盘活武陵山片区民族生态文化旅游资源,推进旅游精准扶贫,对于片区脱贫和全面建成小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推进武陵山片区民族特色生态文化旅游提质升级,要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实现民族生态文化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要优化民族特色生态文化旅游发展的区域空间,加强对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的有效地保护与利用,拓展民族特色生态文化旅游的内外市场,强化以政府推动、精英带动和市场拉动为核心的民族特色生态文化旅游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8.
依托中越边境地区的资源优势,加快广西边境民族地区旅游发展,是助力沿边地区文化和旅游产业共同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旅游发展能够通过绿水青山、产业融合、文化传承、社区参与、增收就业等优势推进广西边境民族地区乡村的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人才振兴,使其建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美丽乡村。在广西边境民族地区旅游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的进程中,需要采取强化规划引领、提供政策保障,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打造系列特色旅游品牌,创新旅游发展模式、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强区域旅游发展、深化协同合作等强有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马头琴发源于蒙古族,是当地最具特色的拉弦乐器,是蒙古族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马头琴发展历史悠久,它不仅丰富了蒙古族人民的日娱生活,同时也推动了蒙古草原文化艺术的进步发展[1].马头琴由于其独特的演奏方式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喜爱,在当今社会一度掀起了马头琴学习的热潮.本文通过探究马头琴乐器的演奏特点,分析其在教学中传承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书坊     
《中国民族》2020,(4):96-96
《民族地区传统生态文化教育与生态文明建设》作者:詹全友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10该书以民族地区的四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研究,分析了少数民族传统生态物质文化、生态制度文化、生态观念文化及与之对应的民族地区生态文明物质建设、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生态文明观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效与经验,并针对相关问题提供了相应的对策。该书为民族传统生态文化保护传承与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双赢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马头琴发源于蒙古族,是当地最具特色的拉弦乐器,是蒙古族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马头琴发展历史悠久,它不仅丰富了蒙古族人民的日娱生活,同时也推动了蒙古草原文化艺术的进步发展[1]。马头琴由于其独特的演奏方式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喜爱,在当今社会一度掀起了马头琴学习的热潮。本文通过探究马头琴乐器的演奏特点,分析其在教学中传承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低碳文化与生态文明具有核心价值观上的一致性,一方面,低碳文化是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生态文明是低碳文化的发展目标;就目前而言,我国加强低碳文化建设主要面临着观念、体制、人才三大制约因素;为此,我们必须树立低碳文化发展观,大力加强低碳文化创新。  相似文献   

13.
生态旅游:生态博物馆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平衡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博物馆和生态旅游都强调文化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双赢",强调社区的参与和利益.按照生态旅游的理念进行生态博物馆旅游开发,能建立旅游与文化生态互动的良性发展的机制,实现生态博物馆保护与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14.
湘西州文化瑰丽灿烂,民俗风情浓郁,自然风光独特,是生态文化旅游的胜地。挖掘原生态的文化内涵,将民族文化转化为旅游产品,实现文化与旅游的对接,是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多彩的民族文化为旅游业注入了新鲜血液。近年来,旅游交通设施落后、城市旅游功能不完善、过度商业化、旅游人才资源匮乏、营销力度不够等仍然制约着湘西州文化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要通过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推进旅游人才专业化、促进多渠道营销等来打造湘西旅游经济升级版,使生态文化旅游业真正成为全州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5.
在传统音乐等苗族口承文艺中,蕴含着丰富的山地民族生态伦理思想,这些生态思想是苗族人在山地生存环境中的生态智慧的集中体现,对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际旅游岛的快速发展,海南省文化界与旅游行业都十分重视旅游文化产品的输出。目前成功打造的本土音乐文化产品有《海棠·秀》、《三亚千古情》和《槟榔·古韵》。这三个代表性作品反映了人们对本土音乐文化产品市场的迫切需求。《海棠·秀》因故停演给我们的警示是,旅游文化产品不仅需要高质量、本土化、国际化的音乐文化形式,而且更需要现代化商业运作和高质量的管理模式。同时,要注重融音乐、舞蹈、戏剧、美术、现代科技等多种表现形式于一体,真正从听觉和视觉上去触动人们内心,牵动人们灵魂,不断丰富产品的舞台艺术效果和本土文化底蕴内容。  相似文献   

17.
生态博物馆作为新博物馆学的重要组成,其目的是为了对当地的文化、自然遗产及风景进行"在地"的保护。与传统博物馆注重对文物的收集及展览不同,生态博物馆以自然风景、文化遗产或居民的集体记忆为收藏和诠释的对象,打破了传统博物馆的固定边界,将"地域"概念扩展到博物馆领域。随着旅游的发展,生态博物馆作为重要的旅游吸引物,在促进生态博物馆建设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为生态博物馆"在地"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本文以文化空间理论为基础,从生态博物馆的概念模型出发建构生态博物馆的文化空间,提出了生态博物馆文化空间的根本、基础和载体。在此基础上,以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群为研究对象,针对其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生态博物馆文化空间,提出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路径,为生态博物馆建设及旅游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8.
“125146”     
近日,湖南省人民政府下发《关于印发〈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湘政办发[2012]72号),批准实施《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了构建大湘西“125146”的旅游空间发展新格局,即“一个龙头、两个中心、五大支撑城市、一条廊道、四条精品旅游带、六大旅游板块”,着力建设张家界旅游龙头、凤凰和良山两大旅游中心,依托张家界、常德、吉首、怀化、邵阳五大区域中心城市,构建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黄金走廊,形成大湘西世界遗产旅游带、沅水山水民俗景观带、沪昆高速民俗生态旅游带、原生态自然风光旅游带四条精品旅游带,打造张家界奇山异水遗产、大桃花源山水田园休闲度假、湘西文化生态风情、怀化古城古镇古村、大赵山原生态文化、中华瑶乡民俗文化等六大旅游板块。  相似文献   

19.
武陵山生态、文化、旅游碎片化发展趋势明显,主要问题在于行政区划省级分割导致一体化发展难协同,文章按照片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定位,从生态建设、民族文化传承与旅游产业耦合视角,研究武陵山国际知名生态文化旅游区协作发展路径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20.
旅游是文明社会的一种文化活动、一种精神需求。改革开放以后,广西的旅游得到很大发展。但从思想认识上,还有欠缺,理论上还缺乏深入的探讨。在广西要把民族文化引入旅游,丰富旅游的内涵,加强旅游的凝聚力。本文对旅游的本质,广西民族文化的特色和内涵,旅游和民族文化的互动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