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移民搬迁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仅是经济系统的重建,还是社会系统的重构。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红寺堡移民开发区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移民开发区之一,在移民安置过程中由于没有考虑到回族内部教派门宦的差异性,没有将同一教派门宦的回族群众集中安置,在移民开发区新形成的众多回族村落中出现一个回族社区多种教派门宦并存的现象,导致宗教活动场所过多,布局不尽合理,对回族社区的整合与重构带来不利影响,无形中也增加了移民成本与回族群众的经济负担。文章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宁夏"十二五"期间,回族移民安置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每年进入到"希吉莱历"的9月,青海回族穆斯林的宗教和社会生活变得异常活跃,形成了颇有特色的"斋月文化".这种"斋月文化"以伊斯兰文化为核心,在不断的传承中也浸染着浓郁的民俗色彩,是一种内蕴丰富的文化现象,很值得人们研究.  相似文献   

3.
天津回教联合会是天津回族早期主要的社会团体之一,她产生于五四运动初期,在组织和领导回族群众与各界人民一道参加反帝反封的斗争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并在以后的历次事件中,也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其正义性、进步性;当然,更突出的是民族性,在提高回族文化素质、改善回族经济、维护回族尊严、增强回族自信自强自立的道路上,亦创建了不可磨灭的业绩,并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根据有关史料整理成篇,由于资料匮乏,难免遗误。希各方师友补正。  相似文献   

4.
李德庆 《回族研究》2015,(2):105-111
本文以传统回族聚居区"围坊而商""围坊而工"的经济结构特征为基础,根据产业类型划分方法,对纳古镇回族民营企业的产业构成进行了分类,并以近年来的统计数据为依据,从企业个数、从业人数、营业收入、利税总额、总产值、资产总额等方面描述了这些企业的行业门类和大类构成特征及其发展状况,进而对回族民营企业发展的伊斯兰文化动因进行了分析。"围坊而工"的经济结构模式是回族聚居区重要的经济文化形态,对回族聚居区经济结构的认识,宜从民营企业的产业类型和工商人类学视角进行分析,以便于横向与纵向的比较并揭示回族伊斯兰文化与回族民营企业发展之间的互动与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5.
王一男 《回族研究》2012,(4):110-113
本文以生态美学之"家园意识"为出发点对回族民间音乐进行研究,包括回族民间音乐在表演场所和思想内容上的"家园意识",以及原生态乐器所反映出来的"家园意识"。由此可以认识回族民间音乐本质上的自然性、神秘性与审美性。  相似文献   

6.
茶,是牧区生活必需品,藏族群众对茶的需要甚至赛过糌粑,一天也离不了。“茶是血!茶是肉!茶是生命!”这古老的藏谣唱出了茶在藏族人民心目中的重要位置。在旧时代的漫长岁月里,茶成为统治阶级通过不等价交换,对藏民进行经济掠夺的重要物资。被称作“杀人魔王”的清朝驻藏大臣赵尔丰,甚至明文颁布“金沙江以西,唐古拉山以南不许种茶”的禁令,藏族人民喝茶之难,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7.
回族群众在花儿会上,不同于日常世俗生活的表现说明,花儿会是回族社会生活中二元结构下的特定时空。在这个特定时空里,回族群众完成了角色转换,以弥合现实生活和精神心理上的矛盾。  相似文献   

8.
良警宇 《回族研究》2013,(1):110-115
泉州回族在历史上经历了从先民的穆斯林身份,明朝以后作为穆斯林后裔、汉族身份及其认同,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回族身份及其认同的历史转变过程。与关于历史上泉州回族"汉化"问题的讨论相比较,"政治建构论"和"心灵守望说"两种讨论泉州回族"回化"问题的范式存在将这一过程简化论述的倾向。泉州回族的"回化"像"汉化"过程一样,并非是某种因素主要建构的结果,而是一种历史发展的逻辑过程。民族认同问题也必须被放入历史的脉络中进行具体分析。思维的逻辑应当反映历史发展过程的内在必然性。  相似文献   

9.
西北回族"复合型经济"与宏观地缘构造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以历史与现实、微观与宏观、区域与整体贯通一致的系统视角,尝试构建西北回族的整体性理论,提出"复合型经济"模式,并从"三块高原-两种经济类型"与"茶马互市"地理布点相吻合的关系,以及从"弱商业联系"到"强商业联系"的演进过程,解释了回族经济的特点与原因,揭示现象背后复杂深刻的规律,并对回族生存过程中与外部发生的重要关系问题提出新的解说.  相似文献   

10.
"瓦哈比运动"产生于中东,影响广泛,近代中国西北地区出现的"伊赫瓦尼"与"赛莱菲耶"被认为与其影响有关。从这两个教派在中国回族发生、发展的历史及现状看,"瓦哈比运动"更多以间接方式产生影响,并且仅停留在宗教改良主义的层面,并未出离于宗教语境,出现政治化倾向。这种地方化特征的出现,和中国回族伊斯兰教的本土化有关,更与西北回族穆斯林社会的稳定机制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近代以来,为了有效地向回族传播基督教,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后对回族穆斯林投入了极大的关注。传教士对回族展开了一系列的调查和研究。本文以相关英文史料为主,就西方传教士对回族人口的调查与统计,以及他们对当时回族社会的"田野考察"等相关问题进行梳理。尽管传教士对回族社会的调查是出于传教的目的,但是他们的调查也留存了一批研究近代回族社会的珍贵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12.
《回族研究》2015,(2):73
由宁夏社会科学院回族伊斯兰教研究所、北方民族大学回族学研究院联合承办的"第二届回族学高层论坛暨《回族研究》百期纪念学术研讨会"将于2015年10月上旬在银川召开。论坛拟围绕以下议题进行学术研讨:1.回族学学科建设;2."一带一路"与回族的贡献;3.近代回族社会问题;4.其他与回族相关的研究。会  相似文献   

13.
藏茶,是指具有悠久历史,与藏民族以及我国西北部蒙古族、维吾尔族、回族、羌族等民族同胞的日常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茶叶。藏族同胞有"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的谚语。  相似文献   

14.
我长期生活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宁夏,从自治区领导到一般群众,经常接触回族同胞。作为宁夏文联和宁夏作协这类文艺团体的负责人,我要广泛地和自治区的文艺工作者包括回族文学艺术工作者联系,作为华夏西部影视城公司的董事长,又必须与职工中的回族职工交往,作为作家,在...  相似文献   

15.
"顺主忠君"政治伦理是回族传统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回族在中国前资本主义社会得以立足扎根、生存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其主要内容包括:既顺于主又忠于君;君尽其为君之道以"仁";臣尽其为臣之道以"忠";封建帝王应遵守的道德规范.对回族穆斯林而言,这一政治伦理思想的提出是一场极其艰巨而又意义重大的理论革命,具有重要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6.
试析民国时期回族女权的发展特点及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国时期是回族女权思想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文章对民国时期回族女权的发展特点及原因进行了探讨,指出民国时期回族女权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历史与时代局限性等因素的影响,回族女权发展的速度是渐进的、缓慢的。  相似文献   

17.
槐店镇是河南省沈丘县县委、政府所在地 ,总人口10.1万 ,其中回族人口超过2万 ,是豫东主要回族聚居地之一 ,也是豫东南与皖西北的交通要塞和重要的物资集散地 ,素有“小上海”之称。近年来 ,槐店镇先后荣获“全国群众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红十字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发展乡镇企业300强乡镇”等多项殊荣。一个地处内陆的民族镇 ,何以能跻身全国发展乡镇企业300强之列 ?让我们来看看槐店镇是如何做的。摆上位置 ,切实加强对经济工作的领导首先 ,书记、镇长亲自抓、负总责 ,一名副书记专职抓 ,镇领导班子成员近一半以上的人…  相似文献   

18.
陵县的“一把刀”效应文/石坚于德强山东省陵县有回族人口191万人,分布于16个乡镇57个自然村,其中民族村35个。近年来,县委县府积极引导回族群众立足传统优势,大力发展养殖宰杀业,使全县回族群众靠一把屠宰刀“杀”出重围,踏上了小康路。1995年,全...  相似文献   

19.
占宁夏回族自治区总人口1/3的回族群众,是信仰伊斯兰教的。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与宗教政策,调动了广大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的积极性,他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肝胆相照,拥护党和国家的好政策经过寒冷的人,最知道太阳的温暖,广大信教群众和宗教界人士,从心底里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好政策。在“左”的错误横行时,清真寺被拆毁,阿訇和一些信教群  相似文献   

20.
一、经堂教育的产生 元、明时期,以伊斯兰为纽带的回族先民逐渐形成了“小聚居,大分散”的居住格局,其居住形式也以“绕坊而居”固定下来。这里的坊就是今天的清真寺。据史书记载“元时回回遍天下”,到明初,回族更是繁衍生息,人丁兴旺,运河两岸,长江南北,回坊遍布,清真寺相继而建,其中,西北尤甚。这一时期,回族先民已在明初朱元璋禁止“说胡语、穿胡服、严禁自相嫁娶”的旨令下,失去了各自的母语,采用汉语文为自己的语言文字,而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回族穆斯林的伊斯兰教信仰的传承维系显得尤为紧迫,绝大部分回族先民已不懂以阿拉伯语、波斯语为主的伊斯兰经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